很不幸,我生在五濁惡世,又很幸運,我身處在寂靜之地——廬山東林寺,淨土宗千年祖庭。它被人們譽為人間淨土,彌足珍貴。
我是一位護法義工,也是一位修行道路上的學習者。
閒暇時,我總愛四處走走,百般愜意、自在。而我最喜歡去的一個地方就是法寶流通處,這裡充滿了精神的食糧。走進那裡,徜徉在書架間,內心總會有一種格外的充實與安寧。作為一名希求解脫的佛子,從佛法大海中汲取甘露靈泉來滋養精神,解行並進,這是必不可少的選擇,也是有生之年最大的幸運。
在一個午後,我冷不丁注意到了架上的一本經書——《雜寶藏經白話》。好奇地拿下來打開看,一下子被深深吸引住了。
仿佛穿越時光,它把我帶回到了童年時代。裡面講的全是生動有趣的故事,配有精美而具有親和力的插畫。更獨特的是這並不是一本童話,而是一部佛經,佛陀親口宣講的。
真是無比意外的驚喜,我滿心歡喜地走向門外,找到一處寂靜角落,恬然捧閱。
書中的故事,往往這樣開頭,在某個日常化的場景下,例如佛陀帶著弟子們在王舍城內託缽,看著眼前形形色色的人,平民或國王,沿街叫賣的小商販或者癲狂呼叫的瘋子,佛陀不經意地就「打開話匣子」,娓娓道來,給大家講一件很久很久以前發生過的事情,來表明某種真諦。在很多故事的結尾,佛陀都會出人意料地告訴聽者,剛才故事中的某人正是自己。
這一切都勾起我心底無比的親切感,一則源自孩提時讀故事的那份感受,對於任何以「long long time ago(很久很久以前)」來開頭的,極具畫面感的故事,內心都會隨著文字而打開一扇想像之門,走進一個超越時空的精神世界,徜徉其中。
親切又源自一種佛子情懷:聽本師釋尊親口講他的本生故事,會有一種聽老父親給自己苦口婆心地講往事的莫名感動。
在時光中,在這世上,從來都有珍寶被蒙塵而不為人所識的遺憾。就如這本佛經故事,如此不可思議,卻並不為世人所共知。這些故事分明正是這個時代最需要的。就好像很多很多的人都正在病死,大家都焦躁無措,而解藥卻在這裡,鮮為人知。
比如說《棄老國緣》,講的是有一個國家有著棄老的風俗。國王要求所有臣民對自己年邁的父母都要予以遺棄,否則就要受到懲罰。卻有位大臣很孝順,冒死把老父親藏在家裡。有一天王宮裡出現一件棘手的奇事,一位天神要求國王回答他幾個問題,如果答不上來,就要把整個國家消滅。國王著急了,下令所有臣民想辦法解決。這位孝順的大臣就回家請他的老父親回答,結果睿智的老人一一作答,大臣就按父親教的去回答天神,結果全對了,整個國家因此而免於災難。國王要獎賞這位功臣,這孝子就趁機把事情的原委告訴國王,並請求國王廢除棄老的風俗。國王由於這件事認識到了老年人的智慧,就愉快地答應了他,從此以後這個國家就興起了孝順老人的新風尚。
這是個聽上去很簡單的故事,可這只是一個故事嗎?
如果真的是那樣的話,那麼佛法存在的意義豈不是微乎其微了?事實卻是,佛法從來都是應眾生的煩惱而存在的,就如同良藥對應疾病而存在一樣。
比如說「棄老」這種陋習,就絕對不只存在在故事中,而是作為人類極其熾盛的一種煩惱存在著。種種考據資料和世界各地的文化遺蹟,都在證明著「棄老」風俗的真實存在。
我曾在一本英文版心理學書籍中讀到過,在某處人跡罕至的島嶼上,有個約定俗成,人老了就會自覺地坐在一條小船上,遠離家人,漂向大海深處。這些老人最終也許會被餓死或者凍死,又也許是被水蛇之類的動物給咬到,拖進海裡……總之他們註定了難逃被遺棄的命運,孤獨地死去。
我也了解到,在中國的某些地區,至今還有「棄老」風俗的遺蹟,比如說湖北鄖縣的「棄老洞」等。
在日本電影史上,有一部名為《楢(yóu)山節考》的電影曾兩度被搬上銀幕,在當時以及後來都引起了極大的反響,主題正是關於「棄老」。最近幾年,它又重新引起了人們的共鳴,對應的正是時下日本老齡化嚴重的現狀,以及由此而引發的諸多社會問題。其中一種問題就是年輕人在倫理道德方面存在的巨大危險性。在日本年輕群體中,曾流傳一張圖,是在抱怨,老人們壓在年輕人頭上已經壓得他們喘不過氣來了,所以最佳的解決方案就是送老年人們快快去「天堂」。而這種偏激的看法和「仇老」情緒又在當今世界範圍內具有普遍性。由此也就可以看出,《棄老國緣》這篇故事的存在意義。
與《棄老國緣》相似的一篇,是講有人將自己年邁的父母活埋了,於是許多人紛紛效仿。之後的情節與《棄老國緣》如出一轍,也是天神出面刁難,某位老人智慧作答,解圍後整個國家開始尊重孝養老人。
這只是哄小孩的故事嗎?如果是的話,那麼在剛剛過去的2020年5月,於陝西靖邊所發生的那起令全社會譁然的「活埋母親案」,又算是什麼呢?兒子因為嫌棄生病的母親不能自理,將家裡搞得臭烘烘的,就把老母親用小推車推出去活埋了。這難道不是活生生的證明嗎?證明著眾生貪嗔痴煩惱的熾盛,與佛法存在的意義。
書中還有一篇故事,它的起因聽上去簡直太有傷風化,結局又太超乎想像。是有一位女人對人之情慾產生了極其強烈的厭離。原因是,她因為長得太美了,幾乎所有男人都會對她產生貪染之心,甚至連她的親生兒子也因對母親日思夜想而得了重病,快要憔悴而死。做母親的最初也是非常震驚和悲傷,但是後來實在不忍心兒子死去,也就要順從他。可就在這個喪失人倫的兒子走向母親的那一瞬間,大地猛然裂開,將他直接吞下。
這樣一則匪夷所思的故事是不是太難以啟齒而不該被搬到檯面上來說呢?如果是那樣的話,為什麼佛陀還是宣講呢?
原因也不過是,這個世界中的眾生欲心熾盛,從來都是不爭的事實。而故事中那種煩惱的程度,放在當今時代真可說「恰如其分」,毫不誇張。所以,佛的真實語、婆切心也只應眾生的深重煩惱而存在罷了。
我曾藉助網絡平臺在淫慾心熾盛的群體中流通《慾海回狂》、《壽康寶鑑》等戒淫善書,由此深刻了解到了邪淫眾生的深重煩惱與痛苦。很多人都深陷慾海,無力自拔,並遭受了慘烈的苦報。
這個網絡時代的眾生,遭受著各類不正意識形態的侵襲,各種各樣邪淫的信息毫無底線,無處不在。還有一些所謂的「專家」也在推波助瀾,加劇人心的濁惡。
唯有相信因果,從小就對「邪淫會感召地獄果報」這一點心懷畏懼,一個人在成長中才會有所忌憚,而不至於肆意妄為,釀成人生的悲劇,終身悔憾。
短短幾個小時的寧靜時光,我在讀這本叫做《雜寶藏經白話》的法寶,思緒紛飛,感慨萬千。這本書為我打開了一個奇妙的世界,讓我在時空裡出入,看清人生的道理。
佛陀宛如近在眼前,諄諄教導,耳提面命,親切無比,幸運莫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