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剛: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2020-12-16 環球網

【來源:人大重陽】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國與東協的關係出現了一些變化。這些變化預示著未來雙方關係的走勢。

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今年前2個月,東協排在歐盟、美國之前,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5941.1億元人民幣,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4%,比去年同期提升1.6個百分點。

東協成為中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有五個主要原因。

第一,自美國發動對華貿易戰以來,中美貿易呈現收縮態勢,在未來相當長的時間內,收縮將會延續。中國和東協為抵消中美貿易下降帶來的衝擊,努力擴大雙邊貿易,取得了一定成效。

第二,東南亞地區產業發展迅猛,勞動力優勢吸引了大量外資,越南表現尤為突出。根據泰國發展研究所(TDRI)經濟情報局的數據,越南已從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到高科技產業,吸引了不少中日韓企業的投資。越南公布的數據還顯示,2019年前11個月,該國吸收外商投資協議額為318億美元,其中中國的投資協議額為102.6億美元,位居越南外資來源首位。中國目前是泰國的第三大投資來源地。2018年,阿里巴巴、京東等中國企業和泰國籤署了經濟技術合作協議,投資領域包括數字業務、電子商務培訓、智能倉儲物流等。

第三,中國與東協的產業紐帶在過去幾年中得到加強。由於勞動力價格水平的上升,一部分中國、日本和韓國,以及其他外企將原來設在中國的工廠,轉移到了越南、馬來西亞和泰國等國。早在三年前,華為的任正非先生就表示,該公司的主要供應鏈已從中國的廣東轉移到了東南亞。

第四,上述產業鏈是延伸到東協,不是脫離中國。有些工廠遷移到東協,並非意味著整個產業鏈的移出,它不過是中國產業鏈的擴展和延伸。轉移到東協的工廠仍需要中國的原料、技術、零配件和設備的支持。更重要的是,相當一部分產品,主要是零配件還將出口中國,最終由中國廠家組裝後出口美歐等其他國家,或者在中國國內市場銷售。比如,目前在中國各商店中銷售的變形金剛玩具,有很多都是越南製造,品牌是日本的,但原料和加工機械卻是中國製造。

第五,隨著中國消費水平的提升,中國對東協國家農牧產品的需求量大幅增加。中國還是東協旅遊市場的主要來源地。據東協數據,來自中國的遊客約佔該地區所有遊客的40%。去年到泰國的中國人就達到了1100多萬人次。

一些西方學者認為,疫情發生後,東協相關企業及投資方會擔心對中國產業鏈的過度依賴而做出調整。但是,這些企業已經與中國企業形成了深度融合的產業鏈,況且,短期內也沒有其他國家能夠替代中國。這一地區(東協+中國、日本、韓國)依然是全球經濟的主要動力源和世界製造業基地。

今年一、二月,中國經濟受疫情影響出現較大幅度的下滑,波及了東南亞地區。中國對棕櫚油、橡膠、銅、燃料和其他礦產的進口縮減和運輸的中斷,給東南亞相關產業造成暫時的困難。在柬埔寨,由於缺乏來自中國的原材料,有200家工廠面臨停產的危險。但是,三月以來,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恢復,這部分產品的需求及供應將會很快提升。

疫情給中國和東南亞經濟造成了強烈衝擊,但是它並不會打斷現有的產業鏈和供應鏈。未來主要的影響還是來自於全球經濟層面,特別是中國和東南亞的主要出口目的地美歐市場。

目前主要需要關注和協調的是全產業鏈和全流通的恢復,以及對地區外市場的出口。一方面中國需儘快與相關國家進行協調,恢復原料的供應。3月17日,中國的一架裝有15噸服裝原料的貨運包機降落在仰光國際機場,為緬甸多家瀕臨困境的製衣企業恢復生產帶來了生機。另一方面,中國可根據東南亞的主要出口產品做出適當調整,擴大從東南亞的進口,補充和替代從別國的進口。

近年來,中國與東協國家越走越近。這一方面是因為中國的發展產生了強大的外溢效應。另一方面,東南亞國家也進入了新的發展周期,它們增加了對區域內部經貿互動的需求,開始通過吸引外資來實現本國的工業化。可以預見由經濟的互聯互通驅動的中國與東協的關係未來將會更加緊密,也會不斷加強協調。

未來一段時間,中國與東協需在更高層面上做出產業鏈的安排,調整本國市場的需求,並在涉及聯通的重點基礎設施領域加強合作。尤其是中國倡議的「一帶一路」應擴展到醫院、醫療等關係到當地民生的領域。與此同時,雙方還需按照在2月的外長特別會議上做出的安排,加強應急準備和響應,共享醫學和健康信息,尤其是在應急時期加強信息溝通。

中國與東協的自由貿易區的升級,中國與日本韓國的自由貿易談判,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的談判,這些區域合作的努力將有利於推動整個地區形成新的經貿合作機制,並對全球政治經濟格局的變化產生深遠影響。

作者丁剛系人民日報高級記者、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本文刊於3月23日中國網,原標題為《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相關焦點

  • 亞洲|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背後
    亞洲|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的背後 2020-03-30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中國重新成為美國最大貿易夥伴,意味著什麼?
    「當前美國國內仍有反對美中經貿合作的聲音,加上美國大選前的種種不確定性,要讓雙邊貿易領域出現的積極態勢持續,仍需雙方共同努力,相向而行。」據美媒報導,4月美中貿易額增至397億美元,比3月增長了近43%,這意味著中國重新成為美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 越南——中國在東協地區的最大貿易夥伴
    儘管新冠肺炎疫情持續,但從年初至今,中國與越南貿易活動仍取得積極成果,助力越南鞏固其作為中國在東協地區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 越南火龍果向中國出口 據中國海關總署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中越雙邊貿易額達1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Th ng kê c
  • 越南是中國在東協區內的最大合作夥伴
    越通社駐北京記者報導,儘管COVID-19疫情延長,但從年初至今,越南與中國貿易活動仍取得積極成果,助力越南肯定其作為中國在東協區內最大貿易夥伴的地位。據中國海關總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8個月,越中雙邊貿易額達1112億美元,同比增長13.4%。在當前階段,越南對中國出口總額達441億美元,同比增長20.9%,從中國進口額達670億美元,增長8.9%。由此,今年前8個月,越南對中國貿易逆差為229億美元。
  • 【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9月27日...
    2020-09-27 17:58:57來源:FX168 【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9月27日在國新辦舉行的發布會上說,今年1-8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達到4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
  • 1月至8月雙邊貿易總值達4165.5億美元 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原標題: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本報記者 李如意   昨日,記者從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獲悉,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商務與投資峰會將於11月27日開幕。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提到,今年年初以來,中國與東協國家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經貿合作逆勢增長。
  • 每日情報|東協成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日本首都圈公寓租金上漲
    來源:海外掘金1東協成為中國最大貿易夥伴。據中國海關總署公布的上半年貿易統計數據顯示,中國與東協的貿易額首次升至第一,總值2978億美元,同比增長2%。海關總署發言人表示,同為全球電子製造產業鏈使得我國與東協國家聯繫密切。另外,中國與歐盟貿易總額同比減少5%,為2841億美元。中國與排名第三的美國貿易額同比大幅減少10%。2銀價從3月低點飆升68%。
  • 【東協成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越南的進出口規模位列首位...
    2020-10-04 22:21:35來源:FX168 【東協成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與越南的進出口規模位列首位】今年是#中國-東協自貿區全面建成10周年#,隨著中國-東協自貿區升級議定書於去年全面生效,中國與東協國家之間的經濟融合無論在規模上還是在質量上,都已提升到更高水平。
  • 東協躍升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首度超越歐盟和美國
    自2010年1月1日正式建成後,中國—東協自貿區用「黃金十年」塑造了世界經濟新格局。而今,該自貿區又迎來好消息。上半年,東協首度超越歐盟和美國,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據官方7月14最新數據,上半年,東協與中國的進出口貿易總額高達2.09萬億元,同比上漲5.6%,佔我國外貿總值的14.7%。據悉,中國—東協自貿區內已取消7000種產品的進口費用,90%以上商品實現零收費,這大大促進了雙方貿易的發展。
  • 中國和東協貿易逆勢上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新華社南寧11月29日電 題:中國和東協貿易逆勢上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新華社記者盧羨婷、徐海濤儘管世界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中國和東協貿易依舊逆勢上揚,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雙方互為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
  • 11月中國貿易順差創歷史最高水平 成為歐盟第一大貿易夥伴
    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保持增長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主要貿易夥伴進出口均保持增長,其中,東協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中國同前五大貿易合作夥伴東協、歐盟、美國、日本、韓國進出口分別增長6.7%、4.7%、6.9%、1.4%和0.9%。
  • 緬甸總統溫敏:中國一直是東協重要可靠的夥伴
    俞靖 攝(聚焦東博會)緬甸總統溫敏:中國一直是東協重要可靠的夥伴中新網南寧11月27日電 (林潔琪)緬甸聯邦共和國總統溫敏27日表示,中國一直是東協重要、可靠的夥伴,雙方夥伴關係已逐步擴大至多個領域,促進了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
  • 6807億,中國成越南最大貿易夥伴!美國卻再對越揮起「大棒」
    近年來,越南這顆亞洲新星冉冉升起,利用其在全球貿易的地理優勢,瘋狂加群——加入東協、WTO,先後籤署CPTPP、EVFTA、RCEP等重大自由貿易協議等等。但就在越南不聲不響快速崛起之際,美國的大棒揮了過來。
  • 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法制推動中國-東協開放合作
    11月15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宣傳月活動正式啟動。據悉,《條例》已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於9月22日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條例》作為廣西自貿試驗區基本法,為建設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平臺,推進和保障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據中國海關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東協貿易總額達4818.1億美元,同比增長5.0%,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 RCEP剛籤署,中國與東協就舉辦了這場貿易盛會——
    儘管今年未能現場參展,他依然收到10餘位中國夥伴發來的訂貨信息。與東博會結緣6年,「雲逛展」的體驗讓他耳目一新。黃國隆發現了新商機,雲平臺上的多款中國商品進入他的視線。他說,接下來將與中國商家進行接洽,把這些產品進口到馬來西亞。
  • 東協成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 海關總署:受英國「脫歐」因素影響
    針對東協超越歐盟成為我國第一大貿易夥伴,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4月14日上午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今年1月31日英國正式脫離了歐盟,對我國與歐盟的貿易總量形成一定影響。
  • 東協時裝設計師協會:推動東協成為世界紡織品貿易中心
    協定15個成員國將涵蓋全球約23億人口,佔全球人口的30%;GDP總和超過25萬億美元,所包括的區域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自由貿易區。RCEP各成員之間承諾,協定生效後將在貨物服務貿易、投資準入、電子商務、智慧財產權、競爭政策、政府採購、中小企業等領域立即降至零關稅或在十年內降至零關稅。
  • 寮國總理通倫:推動東協—中國貿易投資便利化 應對經濟下滑挑戰
    俞靖 攝(聚焦東博會)寮國總理通倫:推動東協—中國貿易投資便利化 應對經濟下滑挑戰中新網南寧11月27日電 (記者 馮抒敏)寮國總理通倫27日在此間呼籲雙邊落實好在東協—中國領導人峰會上發表的成果文件以及《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中所做的承諾,為雙方人民創造實實在在的福祉,以應對經濟下滑的挑戰。
  • 外交部:中國已成為東協、歐盟和美國的最大貿易夥伴國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12月16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見習記者 馬子倩)「近一個時期,國際權威經濟機構普遍預測,中國將成為今年全球唯一實現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在今天的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應詢談到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連續8個月實現同比增長時表示,「這體現了各國對中國經濟發展前景的信心,也展現了中國積極構建新發展格局,不斷擴大對外開放的成效。」
  • 商務部:前8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達4165.5億美元
    中新網9月27日電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27日表示,今年1-8月,中國與東協貿易總值達到4165.5億美元,同比增長3.8%,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東協歷史性的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形成了中國與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的良好格局。9月27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在北京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中國—東協經貿合作情況暨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有關情況。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出席並答記者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