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5日,《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條例》(以下簡稱「《條例》」)宣傳月活動正式啟動。據悉,《條例》已由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於9月22日通過,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條例》作為廣西自貿試驗區基本法,為建設面向東協開放合作的平臺,推進和保障廣西自貿試驗區建設和發展提供了法律保證。
據中國海關的數據,今年前三季度,中國—東協貿易總額達4818.1億美元,同比增長5.0%,東協成為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11月15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在第四次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領導人會議上正式籤署,東協10國和中國、日本、韓國、澳大利亞、紐西蘭15個國家籤署的這項協定將惠及23億人口。廣西自貿試驗區立足於面向東協的優勢,搶抓RCEP協定籤署,世界上最大的自由貿易區誕生的機遇,全面貫徹落實《條例》,以法制推動中國—東協開放合作。
推動面向東協的開放合作、服務「一帶一路」建設,廣西自貿試驗區設立之初就一直推進落實廣西「三大定位」的使命,《條例》中專設一章對此作出規定。
《條例》明確東協國家等外資企業同等優先、適當放寬的原則。條例第四十條第二項規定,支持東協國家等外資企業在自貿試驗區加快發展。推動設立中國-東協經貿中心,實現各開放平臺的功能整合、創新集成、發展協同。
同時,構建面向東協的金融開放門戶。條例中規定,自貿試驗區應當加強與東協國家的金融多雙邊合作交流,推動在中國-東協金融城、中國-馬來西亞「兩國雙園」、沿邊開發開放試驗區等重點區域探索更加開放的跨境金融合作措施。
《條例》規定,加強與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聯動。構建與東協國家通信基礎設施和技術服務互聯互通合作網絡,深度融合信息技術與貿易服務,建設中國-東協信息化服務平臺。支持信息化企業開展北鬥導航、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相關領域的國際合作。拓展區域聯動信息交流渠道,建立信息共享機制。
《條例》還明確提出,加強加強與東協國家的產業合作。充分利用東協國家多雙邊機制,創新「兩國雙園」、跨境產業園等中國-東協產業產能合作新模式,建設面向東協、輻射全球的區域性國際加工製造基地、總部基地。構建跨境物流、數字經濟、機械電子、汽車、綠色化工、紡織和食品加工等中國-東協特色跨境產業鏈,帶動跨境服務鏈全面發展,打造中國-東協跨境產業合作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