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與東協合作邁向縱深

2020-12-17 人民網

今年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10周年、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以下分別簡稱第17屆東博會、峰會)於11月27至30日成功舉辦。本屆盛會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充分展示了中國—東協共同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成果,全方位深化了中國—東協友好關係和經貿等領域交流合作。

碩果纍纍

第17屆東博會成果豐碩。據11月30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介紹,本屆會議首次採取線上線下結合的辦展形式,實體展總展位5400個,線上參展企業1600多家。在27日的籤約儀式上,各方共籤訂86個國內外投資合作項目,總額2638.7億元,同比增長43.6%,增幅為歷年東博會之最。

11月30日,第17屆東博會、峰會組委會在廣西南寧舉行閉幕新聞發布會,介紹了第17屆東博會、峰會的主要成果。據組委會介紹,東博會展覽和經貿活動呈現以下特點:線上線下參展參會踴躍,項目籤約規模和質量創新高,推動了陸海新通道建設、中國(廣西)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中國—東協信息港建設、中國—東協衛生防疫合作等重點領域合作。

峰會秘書處副秘書長丁元龍表示,峰會著重把產業、企業、項目有機結合,延伸價值鏈,提高附加值,增強品牌力,辦成了生產商、貿易商、投資商「三商」滿意的峰會。

潛力巨大

「當下疫情防控特殊時期,東博會取得豐富成果,達成許多共識,表明中國和東協合作擁有巨大潛力。」中國社會科學院亞太與全球戰略研究院研究員許利平在接受本報採訪時指出,相互需求是東博會連續成功舉辦的最大動力,東博會是雙方貨物、服務貿易和思想碰撞的重要平臺。

許利平指出,疫情期間,中國和東協貿易投資不降反升,逆勢增長,雙方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據媒體報導,今年以來,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跨國貿易帶來的影響,中國與東協國家積極加深合作,建立了人員「快捷通道」和貨物「綠色通道」,恢復直飛國際航班,推動區域金融安全網建設,維護地區供應鏈、產業鏈和金融穩定。

廈門大學南洋研究院院長莊國土表示,中國和東協都是世界上經濟發展最具活力、發展速度最快的地區,經濟存在強大互補性。中國與東協的資源和產業互補,給雙邊貿易注入強勁動力。這種互補空間一直在擴大,給後疫情時代雙方的經貿合作留足了空間。

前景廣闊

寮國駐華大使坎葆·恩塔萬表示,2020年是東協—中國數字經濟合作年,雙方將擴大在5G、物聯網、人工智慧、工業網際網路以及數字疫情防控方面的合作,這將把中國與東協的合作推向更高階段。

「歷屆東博會舉行了眾多論壇,使很多倡議逐漸變成共識,共識逐漸變成加速區域合作的具體行動。」許利平分析稱,本屆東博會從服務於「10 1」拓展到服務於RCEP,可見,東博會對區域一體化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潤滑劑和助推劑的作用。

許利平表示,中國和東協的合作是構建更加緊密的周邊命運共同體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國和周邊合作中最成功、最富有內涵的一對關係。隨著RCEP的籤署,中國和東協的商品、服務貿易會更加便捷,更加價廉物美。「中國與東協的合作將進一步深化,未來前景十分廣闊。」

相關焦點

  • 中國與東協文化交流合作走向縱深
    新華社南寧11月29日電 題:中國與東協文化交流合作走向縱深新華社記者盧羨婷、黃慶剛20世紀60年代初,中國第一部山水音樂風光片《劉三姐》風靡東南亞,此後50多年間,「劉三姐」中國和東協山水相連、血脈相親,友好關係源遠流長。近年來,廣西充分發揮毗鄰東協國家的地緣優勢、區位優勢,積極參與海外中國文化中心合作共建,大力推動中華文化走進東協,同時將東協優秀文化「請進來」,搭建文化交流合作平臺,廣泛開展人文交流活動。
  • 東協劇更熱,國產劇更多:中國—東協視聽合作呈現新態勢
    中國—東協媒體持續創新合作交流方式,努力構建中國—東協視聽節目傳播新領域與新平臺,為積極推動雙方共同講好中國與東協繁榮發展故事,深化交流合作、促進民心相通作出積極貢獻。在2020年11月24日舉行的中國—東協電視周系列活動上,我們不僅看到雙方再次收穫新的合作成果,也聽到了來自中國—東協視聽節目傳播領域的更多好消息。
  • 「南寧渠道」為中國與東協合作賦能
    廣西,是中國與東協唯一陸海相連的省區,擁有「一灣相挽十一國,良性互動東中西」的獨特區位優勢,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為深化中國—東協合作「量身定製」,並形成「南寧渠道」。17年來尤其是「十三五」時期,通過「南寧渠道」,廣西與東協建立起融政治外交、經貿合作、民心相通為一體,推動深度交流和共贏發展的穩定溝通、合作機制,為促進中國—東協關係走深走實注入了新活力,為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賦能。
  • 中國和東協貿易逆勢上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
    新華社記者 陸波岸 攝新華社南寧11月29日電 題:中國和東協貿易逆勢上揚 開啟合作共贏新篇章新華社記者盧羨婷、徐海濤儘管世界經濟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嚴重衝擊,但中國和東協貿易依舊逆勢上揚,今年前三季度實現了雙方互為最大貿易夥伴的歷史性突破。
  • 中國—東協農業職業教育聯盟成立 助推中外農業合作
    人民網南寧12月14日電 (嚴立政、實習生趙舒)12月13日,第二屆中國—東協農業職業教育交流會暨中國—東協農業職業教育學術論壇在廣西南寧召開。交流會現場。趙舒攝本次交流會暨論壇的召開,旨在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促進中國與東協涉農院校、科研機構、企業間的合作與交流。通過專家報告、主題發言與交流及現場參觀的形式,共同探討中國—東協農業職業教育發展的現狀與方向。本次交流會暨論壇由廣西壯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自治區教育廳聯合主辦,中國—東協職業教育研究中心、廣西農業職業技術學院承辦。
  • 中國-東協工業軟體合作大有可為——中國東協工業軟體國際合作論壇...
    由中國工信出版傳媒集團、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和杭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局聯合主辦,電子工業出版社華信研究院、濱江區人民政府具體承辦,作為「2020第24屆中國國際軟體博覽會」和「2020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重要活動之一的「中國東協工業軟體國際合作論壇」,11月13日以視頻會議形式成功舉行
  • 中國與東協譜寫合作共贏新篇章
    今年是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全面建成的第10個年頭。10年來,在升級後的中國—東協「10+1」共贏模式框架下,中國與東協雙邊貿易快步增長,雙向投資穩中有升,經濟技術合作不斷深入。中國—東協自貿區已經成為全球最具活力、最富成效的自貿區之一,有力促進了世界經濟的穩定和繁榮。 2002年,中國與東協籤署《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議》,中國—東協自貿區建設正式啟動。
  • 中國推動與東協數字旅遊合作
    12月8日至10日,2020中國—東協博覽會旅遊展在廣西桂林市舉行,為電子商務旅遊、科技旅遊、5G網絡旅遊等展示、交流、交易搭建平臺,旨在推動新技術賦能旅遊產業發展,深化中國—東協數字旅遊合作。   今年是中國—東協數字經濟合作年,本屆旅遊展以「共建『一帶一路』 共享數字旅遊」為主題,採用「線下實體展+雲上旅遊展」雙平臺辦會形式,吸引了52個國家和地區的120餘家參展商參展,參展參會人數達10萬人次。   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副部長張旭指出,中國與東協各國在數字文化旅遊方面合作潛力巨大,前景無限。
  • 推動中國—東協「政黨 」合作
    11月26日,中國共產黨同東南亞國家政黨首次對話會在廣西南寧舉行。中國共產黨和東南亞國家近40個政黨的近300位高級別代表參加對話會。  與會政黨政要圍繞「共抗疫情挑戰」「共建繁榮絲路」「共促經濟民生」等議題進行充分交流。
  • 中國東協經貿合作:後浪來了
    > 今年以來,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經受住了全球疫情衝擊,熱度持續上升。這是中國與東協開展經貿合作中再尋常不過的場景之一。中國海關總署日前發布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前11個月中國對東協進出口額為4.24萬億元,同比增長6.7%,東協穩居中國第一大貿易夥伴地位,佔中國外貿總值的14.6%。疫情之下,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熱度不降反升。
  • 中國與東協進入經貿合作黃金時期
    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在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既是應對疫情影響,穩住外貿外資基本盤的創新舉措,也是推動經貿合作務實開展,助力區域經濟加快復甦,支持全球經濟的實際行動。今年以來,全球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在各國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國際貿易大幅萎縮的背景下,中國和東協國家克服疫情影響,經貿合作逆勢增長。
  • 中國東協共繪區域合作新未來
    在近期舉行的第17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上,許多國內外人士表示,中國—東協呈現出全面、深入、活躍、緊密的合作格局,區域合作多點開花、前景無限。 中國商務部部長助理李成鋼表示,中國—東協自貿區推動雙邊經貿關係跨越式發展,給雙方人民帶來福利。 「中國—東協自貿區『黃金十年』惠及區域各國,促進了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為世界經濟增長作出了貢獻。」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說,得益於雙方不斷為合作注入新的活力,自貿區發展生機勃勃。
  • 為中國-東協合作指向賦能
    為中國-東協合作指向賦能 ——海外人士高度評價習近平主席在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的致辭 光明日報記者 付志剛 張任重 鹿鋮 以「共建『一帶一路』,共興數字經濟」為主題的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
  • 中國與東協國家合作戰疫研討會召開
    人民網北京5月20日電 (記者李欣怡)5月20日,中國與東協國家合作戰疫研討會召開。中國—東協商務理事會執行理事長許寧寧在致辭中表示,中國與東協互為第一大貿易夥伴,合作戰疫已見成效,更加凸顯了共建「一帶一路」的重要性。
  • 東博會助力中國-東協合作提質升級
    光明日報記者 李曾騤 王思成  第十七屆中國-東協博覽會、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正在廣西南寧舉辦。多位長期研究中國與東協關係的專家學者在接受記者採訪時都認為,在百年變局與新冠肺炎疫情疊加的大背景下,本屆東博會的舉辦意義特殊,向當前已經取得豐碩成果的中國-東協合作注入了提質升級的新動力,為支持多邊主義、自由貿易的力量堅定了信心,也給東博會舉辦地廣西的發展創造了新的可能。  菲律賓綜合發展研究院研究員陳興利教授認為,2020年是中國-東協關係意義深遠的一年。
  • 中國與東協團結髮展具有全球意義
    在如此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中國對東協全行業直接投資達107億美元,同比大增76.6%,這一成績的取得充分展現了雙方合作的堅實基礎和發展潛力。   疫情下中國和東協的經濟合作逆勢壯大,並不令人意外。中國與東協國家是山水相連的友好鄰邦,人民友誼深厚。過去,面對兩次金融危機,以及非典、海嘯等重大自然災害,雙方都能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 新華社評論員:建設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論習近平...
    -東協博覽會和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上,習近平主席發表重要講話,著眼世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為推進中國與東協各領域合作,維護本地區繁榮發展良好勢頭提出建議,發出了互利共贏、開拓創新的時代強音。中國與東協的緊密合作,源於山水相連、血脈相親的友好關係,又因雙方近年來的共同努力結出累累碩果。自2013年習近平主席提出同東協國家共建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攜手共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協命運共同體,雙方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 《環球時報》記者走進中國-東協博覽會,在南寧感受中國東協合作熱度
    「中國疫苗」,他們很期待在東博會現場,「中國疫苗」也是一個高頻詞。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博覽會開幕式上表示,中方將在疫苗投入使用後積極考慮東協國家需求,加強信息分享和疫苗生產、研發、使用合作。東協國家能否在新的一年裡告別「疫」樣世界,中國疫苗成了很多人心中的曙光。
  • 2020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成功舉辦
    ‍2020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北京主會場現場10月23日,2020中國—東協媒體合作論壇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成功舉辦。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副主任郭衛民、東協秘書處副秘書長康富、中國外文局局長杜佔元、馬來西亞駐華大使努西爾萬、汶萊駐華大使拉赫瑪尼和中國—東協中心秘書長陳德海等來自中國和東協10國的近60位新聞官員、駐華使節、媒體代表和專家學者圍繞「守望相助、合作共贏:助力中國—東協戰略夥伴關係提質升級」主題進行了探討交流。
  • 鍾大榮:務實、創新和開放的中國-東協合作
    中國-東協合作提質升級的背後,得益於近年來雙方互聯互通不斷加速,經濟融合持續加深,經貿合作日益加快,人文交往更加密切,中國-東協關係成為亞太區域合作中最為成功和最具活力的典範,成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生動例證。  中國-東協是區域善治的世界典範。東協和中國陸相通、水相連,先輩們曾經在這片土地上為促進經濟和文化交流積極探索,為今天取得的發展成就奠定了堅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