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洛哥:阿拉伯的說唱之城

2020-12-22 騰訊網

來自摩洛哥的學生說唱道,「我只是活在男人世界中的一名女性,」這位學生名叫Khtek,她的第一首單曲《KickOff》在今年2月走紅網絡。她的歌詞批判了這個國家日益嚴重的社會不公及其令人窒息的政治、社會和性別等級制度。

她的紋身和染藍的頭髮傳達出其對該國傳統的公然挑釁。Khtek說,「我的說唱就是為那些毫無發言權的人們發聲」。在摩洛哥的方言「darija」中,Khtek這一藝名的意思是「你的姐妹」。在阿拉伯說唱歌手挑戰傳統的音樂形式之際,暴君們對此進行了反擊。

中東的統治者更喜歡歌詞簡單的歌

早這一代人以前,說唱音樂就被當時在西方學習的摩洛哥人在回國時引入了中東。國王穆罕/默德六世將嘻哈音樂當作對抗伊斯/蘭教的一味文化解毒劑。然而這種音樂還是在城市貧民中最受歡迎,他們用地方話進行創作。

如今,阿拉伯說唱歌手向保守主義發起挑戰,為那些被剝奪公民權利的失業青年抒發其內心的憤懣。

去年,在推翻阿爾及利亞、蘇丹和伊拉克領導人的大型示威活動中,他們的抗議之歌像國歌般令人肅然起敬。

摩洛哥的說唱音樂或許最易為廣大阿拉伯人所接受。

Manal Benchlikha,簡稱Manal(在圖片中騎著單車),是女權主義的象徵。她發行的單曲在YouTube上獲得了高達4300萬的點擊量。

女說唱歌手時常會對男權社會的禁忌話題提出質疑。Khtek說,「我為同性戀和受歧視群體說唱」。還有些人甚至向官員和警察發難。

去年,一首名為「Aacha el Chaab」(人民萬歲)的歌曲就暗含對國王的諷刺並在網絡上廣泛流傳。

一些阿拉伯人並不喜歡說唱歌手所散播的內容。他們的歌詞有時會宣揚匪徒主義、暴力和古柯鹼(北非的說法),這和在美國是一樣的。

儘管說唱界的女明星越來越多,但是男性仍然佔據主導地位,他們所創作的歌曲時常帶有對女性的厭惡之感。一些說唱歌手加入了伊斯蘭國這樣的聖戰組織,並試圖以諸如《Dirty Kuffar》(異教徒)之類的歌曲吸納更多成員。

利比亞說唱歌手「黑虎」(Black Tiger)身穿軍裝,在一群持槍歹徒的簇擁下,為反對派軍閥哈利法·哈夫塔(Khalifa Haftar)的年輕戰士加油鼓勁。

對此,那些阿拉伯的暴君們的反應果然不出所料。摩洛哥對「Aacha el Chaab」樂隊的一名說唱歌手實行了監禁。沙烏地阿拉伯因一名說唱歌手創作個人單曲《麥加女孩》而將其扣押。敘利亞已將其多數說唱歌手驅逐海外,其中身在歐洲的Bu Kolthoum正在為其家鄉的叛軍大氣。

埃及正在研究頒布一項禁令,從而禁止說唱歌手表達帶有褻瀆神靈的內容,換句話說,這條禁令將禁止所有的說唱歌曲。埃及音樂評論家Gemyhood表示,這種壓制導致「政治信息已經匿跡於說唱之中」。

有些領導人正在效仿國王穆罕/默德六世的做法,試圖利用說唱為自己服務。去年,沙烏地阿拉伯真正的統治者穆罕/默德·本·薩勒曼(Muhammad bin Salman)接待了美國嘻哈歌手50 Cent,這是其推動社會習俗自由化的措施之一。

在伊拉克,一些什葉派神學院使用伴有節奏的捶胸動作這一傳統方式為其布道伴奏。甚至獨裁者似乎也願意接受Trap這種有節律的說唱風格,它的音樂聲大到歌詞都聽不見。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最廣為流傳的說唱歌曲是《Wala Kilma》,意思是「什麼也別說」。

---------------------------------

每日分享最新、實用的資訊和視頻,更多內容請關注我

內容來源: MarsTranslator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僅供參考和學習交流,不對您構成任何建議,轉載請註明出處,不用於商業用途,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摩洛哥繁榮港口之城,紙醉金迷風情萬種,是「非典型」的非洲城市
    摩洛哥是一個神秘而古老的國度,這裡地處北非,自古以來就是連接歐洲和非洲的戰略要地,因此不僅擁有濃鬱阿拉伯風情,同時也受到歐洲文化的影響,對於旅遊者來說,是一個特別有趣、值得探尋的好去處。自2016年摩洛哥實行對中國公民免籤政策以來,許多國人遊客都已經踏上這片富有傳奇色彩的土地。摩洛哥的旅遊城市眾多,其中位於非洲大陸最北端的海濱城市丹吉爾(Tangier),就是最熱門的旅遊門戶之一。
  • 國外旅遊:摩洛哥「菲斯古城」——藝術造詣之城
    摩洛哥(六)菲斯古城——藝術造詣之城以現代人的眼光觀察世界,你會發現,這個世界早已被鋼筋水泥所覆蓋,有時,想去尋找一處古色古香之處,卻發現,竟然無處可以尋覓。我曾經一度以為,這些是已經不復存在的,所以,便只能盲目的去尋找。
  • 委內瑞拉29歲女孩在摩洛哥跳舞,阿拉伯酋長空中撒錢給小費
    據英國《每日星報》8月13日報導,近日委內瑞拉29歲舞者薩拉(Sara)坦誠自己在摩洛哥夜總會跳豔舞經歷,狂歡派對上她從富有的阿拉伯酋長們那裡得到大量小費,令人大開眼界。報導稱,摩洛哥大多數公共場所要求嚴格,公開示愛和穿清涼裝都是大忌,但夜總會卻不受此規定限制。薩拉在網上擁有100萬粉絲,她第一次受邀去摩洛哥高級夜總會跳舞,雖然不會說阿拉伯語和法語(這兩種語言是摩洛哥的通用語),但所幸可以通過肢體語言來表達。
  • 【阿拉伯古代列國志】摩洛哥阿拉維王朝
    1.統一摩洛哥 13世紀初,阿拉伯阿拉維人移居摩洛哥的塔菲拉勒綠洲,由遊牧轉入定居,從事牧業、農業和商業,建立清真寺、宗教學校,傳播伊斯蘭文化
  • ...書記用典》阿拉伯語版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舉行
    新華社拉巴特12月10日電當地時間12月10日上午,《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阿拉伯語版新書發布會暨座談會在摩洛哥首都拉巴特星空書店舉行。摩洛哥文化、青年與體育部圖書局局長法塔吉爾、摩洛哥國家圖書館館長阿費蘭尼、摩洛哥皇家學會負責人,摩洛哥學術界、出版界代表,中國駐摩洛哥大使李立、人民出版社總編輯辛廣偉,以及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上海外國語大學等中摩兩國政府、文化、教育、媒體等各界嘉賓100多人出席發布會。《平「語」近人——習近平總書記用典》一書是在中央廣播電視總臺製作播出的12集同名電視專題片基礎上改編而成的。
  • 適合結婚度蜜月的地點之摩洛哥——卡薩布蘭卡
    引言:卡薩布蘭卡是世界十大浪漫婚禮城市之首,在這裡舉辦一場婚禮,可謂是時尚婚禮首選。在卡薩布蘭卡最著名的旅遊勝地——穆罕默德亞海灘上,新人們不僅可以在這裡完成婚禮,同時還能衝浪、遊泳、划船、釣魚、日光浴,新人們可以把彼此埋在潔白的細沙裡,讓陽光和大海來純淨彼此的心靈。
  • 摩洛哥是個怎樣的國家?
    答|百度派 @一寸光陰摩洛哥是非洲西北部的一個沿海阿拉伯國家,國土面積約45萬平方公裡,有1700多公裡的海岸線。全國人口3500萬,在19世紀初曾是法國和西班牙殖民地,1956年獲得獨立,建立摩洛哥王國,體制是君主立憲制。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13)藍色皇城菲斯,夢開啟的地方
    許多人都說,到了摩洛哥,如果不去逛逛古城菲斯,那肯定是不懂摩洛哥歷史的懵懂客。如同西安在國人心目中的地位,作為四大皇城之一的菲斯對於摩洛哥人而言,其政治經濟地位絲毫不亞於首都拉巴特,而且其歷史底蘊在摩洛哥首屈一指(最古老的都城),它不僅是北非歷史上第一個伊斯蘭城市,也是摩洛哥一千多年來宗教、文化與藝術中心,更是阿拉伯世界重要的宗教聖地。
  • 摩洛哥的文化之都,「非洲的雅典」——菲斯
    菲斯被稱為摩洛哥的文化之都,也有「西方的麥加」和「非洲的雅典」之稱,1925年前是摩洛哥的首都,它的老城區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大的步行街區,還有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卡魯因大學,從事穆斯林的宗教教育,整個老城區都是世界文化遺產地。
  • 今年第4個阿拉伯國家!摩洛哥承認以色列後,白宮稱沙特也不遠了
    這段時間,伊朗「核之父」法赫裡扎德被暗殺一事鬧得沸沸揚揚,儘管國際上沒有明確的指出誰是幕後「兇手」,但伊朗直接把矛頭對準了以色列。而對於外界的猜測,美國表示庫什納是前往中東「優化」周圍阿拉伯國家和以色列的關係。據《參考消息》12月11日報導,以色列和摩洛哥當日在美國的幫助下達成一項協議,使兩國關係正常化,從而使摩洛哥成為過去4個月裡第4個擱置與以色列敵對關係的阿拉伯國家。與此同時,庫什納還告訴當地媒體,沙烏地阿拉伯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也只是時間問題。
  • 馬拉喀什|摩洛哥曾經的皇城,時尚大師的後花園,如今的網紅之城
    馬拉喀什,在阿拉伯語裡是「紅色的」意思,最初源於用磚紅色的巖土砌成的古城牆,後來無論是皇室宮殿還是平民居所都沿用了這一顏色。磚紅色便成為了馬拉喀什最具代表的元素之一。中世紀時期,馬拉喀什曾經兩度成為摩洛哥王朝的首都,是摩洛哥四大皇城之一,素有「南方的珍珠」之稱。近年來,馬拉喀什成了火爆ins的大網紅。
  • 探尋摩洛哥人的語言世界
    官方認為摩洛哥人的母語是標準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吃「(ye)棗」群眾笑而不語摩洛哥2011年憲法第五條規定:摩洛哥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和柏柏爾語(Amazighe),阿拉伯語是王國的官方語言,王國致力於保護和發展阿拉伯語,並提倡使用阿拉伯語。
  • 摩洛哥還是突尼西亞?這篇文章讓你讀懂「北非後花園」
    圖說:風情萬千的突尼西亞 官方圖摩洛哥,受到了上天眷顧·「藍色之城」舍夫沙萬人們是這樣形容舍夫沙萬的:「上帝打翻了調色盤,所以這一大片壯闊的藍,才不可救藥地澆遍了整個小鎮。」地中海風小城,配上濃鬱的阿拉伯風情,隨手一拍就是一張壁紙,童話中的奇幻世界就在這裡一點點展開!·「紅色之城」馬拉喀什馬拉喀什由無數條小巷構建而成的舊城區被稱作「紅色之城」,這是一座巨大的迷宮,哪怕你擁有超強的記憶力,也依舊很容易迷失於錯綜複雜的街巷中。
  • 摩洛哥首都拉巴特簡介
    拉巴特摩洛哥首都,位於摩西北的布雷格雷格河口,瀕臨大西洋,與非斯、馬拉喀什、梅克內斯同是摩四大皇城之一,拉巴特這個名稱源於阿拉伯語,含義不一,說法眾多。一種說法認為"拉巴特"是"捆綁"的意思。乍一聽,簡直讓人吃驚,一個國家的首都為什麼用這樣一個名稱呢?
  • 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菲斯古城
    菲斯古城,是摩洛哥的第一座皇城,做為中世紀的城市典範,菲斯古城不僅是摩洛哥的宗教聖地和文化中心,也是阿拉伯民族的精神所在地。如果說卡薩布蘭卡是「白色之城」,馬拉喀什是「紅色之城」,那麼,菲斯古城就應該是「黃色之城」了。當你深入這片土地後會發現它太具人文特色了,可能摩洛哥菲斯這個古城就是這樣吧,當地人穿著傑拉邦長袍,隨便一個角落你都覺得是「阿凡提」裡的場景。
  • 川普助攻以色列再下一城,將與摩洛哥建交!西撒哈拉獨立建國夢碎
    川普10日宣布,在他親自出馬斡旋之下,北非摩洛哥王國已同意與以色列關係正常化,成為近年第4個與以色列建交的阿拉伯國家。但是為了撮合兩國,川普政府決定同意摩洛哥(Morocco)要求,承認它對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地區的主權,並將放行一筆包括無人機在內的軍售。
  • 解密摩洛哥4
    今天再聊聊阿拉伯國家方言。國內高校阿拉伯語專業都是學習的是標準阿拉伯語,也包括臺灣省及港澳特別行政區。當然還包括其他非阿拉伯國家教受的都是標準阿拉伯語。可能有人要問了:阿拉伯國家學校也學習標準阿拉伯語嗎?是的他們從小學開始學習標準阿拉伯語,就像我們學校學習語文課一樣。
  • 「數字朋克運動」:《維基解密文件與阿拉伯之春的秘密》
    突尼西亞政變、埃及暴動、利比亞騷亂,反政府暴動接連不斷,以星火燎原之勢點燃了席捲阿拉伯世界的「阿拉伯之春」;本 阿里、穆巴拉克、卡扎菲,穩坐江山數十年之久的政治強人和獨裁者如多米諾骨牌般接二連三地倒下。這場以爭取「民主、和平」為口號的運動,其原因無外乎是統治者長期專制統治,官員嚴重腐敗,而國內經濟又一片蕭條。民眾長期積怨,隨時都有爆發的可能,需要的只是「最後一根稻草」。
  • 摩洛哥菲斯,2800多年神秘老城,是電影《阿拉丁》中的幻彩迷城?
    當然,大家都知道故事中的迷幻之城「阿格拉巴」純屬虛構,但很多人並不知道,這樣色彩斑斕、夢幻神秘的地方原來真實存在。只要去到這裡,電影中那些驚豔的場景都可觸手可得。其實,阿拉丁故事所在的《一千零一夜》這本書,其故鄉是在北非小國摩洛哥的菲斯(Fez),這座有著2800多年歷史的老城可能並不為大家所熟知,但你只要走近它,便會發現它蘊藏的無限生機與魅力。
  • 神秘國度摩洛哥之行(18)哈桑塔、烏達雅堡,白色皇城拉巴特
    哈桑塔的四周雕刻圖案各異,風格典雅,整個建築群莊嚴雄偉,體現了阿拉伯穆斯林優美的建築工藝和摩洛哥阿拉維王朝特有的建築風格和裝飾藝術。所以它的損毀衰敗絲毫不影響人們對它的崇拜和敬仰,如果用上述建議的仰拍角度拍攝,瞬間就可感覺時空穿越的神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