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辭漢賦,唐詩宋詞,真正的經典,經得起時間的考驗,經得起歲月的洗滌,無論過了多少年,那些意境深遠的古典詩詞,都能喚起人們心中對真、善、美的感悟和追求,喚起人們內心最深處的美感體驗。
短短27個字,寫盡江南的美景、美人和美物
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有「詩王」的稱號,他和與元稹一起倡導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白居易的詩詞風格通俗易懂,不事雕琢,無論在當時還是後世,都非常地受歡迎。
白居易去世後,身為唐朝第十八位皇帝的唐宣宗李忱,以帝王的身份,專門給白居易寫了一首悼亡詩,做皇帝的悼念一個詩人,這在歷史上是非常罕見的,由此可見李忱對白居易的喜愛。
李忱的《吊白居易》中有兩句非常出名,準確地概括了白居易詩歌的受歡迎程度:「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這句詩歌中提到的是白居易最著名的兩首長篇樂府詩:《琵琶行》和《長恨歌》。
除了這兩篇眾人熟知的作品,白居易的《憶江南》也是一首通俗易懂的詞作,全篇僅有短短的27個字,卻能夠達到令人過目不忘的藝術效果,成為廣泛流傳的經典。
憶江南
唐 白居易
江南好,風景舊曾諳。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能不憶江南?
憶江南是唐教坊曲名,體裁是五句,每句七個字和五個字長短不一。《憶江南三首》是白居易寫的一組聯章詞,三首詞都是寫的江南的美麗景色,讓詞人難以忘懷,三首之中最著名的就是這第一首。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白居易年輕的時候,曾經擔任過杭州刺史和蘇州刺史,江南的美景、美物和美人,都是白居易一生難以忘懷的美好回憶。
白居易的作品向來講究直白通俗,這首詞的開篇就用了「江南好」三個字,對江南的好風景進行直白地讚嘆。詞人對江南風景的喜歡,是因為自己曾經去過那裡三次,真正感受過江南美麗的春天景色。
江南的春天,最具代表性的是什麼呢?詞人選取了兩個最經典的意象:朝陽映照下的江花和春天裡的江水。江邊的花,在紅色的朝陽映襯下,愈發紅得像火一樣;春日裡的江水,在紅色的江花對比下,愈發顯得碧綠,那顏色就跟藍草一樣。
火紅的江花,碧綠的江水,如此美好的江南,怎麼能夠不讓人回憶呢?最後一句「能不憶江南」與首句「江南好」遙相呼應,再次感嘆江南的美好,尤其是此時詞人身在北邊,更是對江南之美景思念不已。
「春來江水綠如藍」,「藍」的意思是藍草,不是藍色
這首詞,雖然篇幅短小,語言卻非常精湛,尤其是「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兩句,體現了白居易出神入化的鍊字水平,是千古流傳的上乘佳句。
許多人對這句詞都是耳熟能詳,但對詞中所表達出來的含義卻不一定理解得透徹,比如「春來江水綠如藍」一句中,有幾個表示顏色的詞,這個問題就難倒了不少人。
其實,這一句中,只有一個「綠」字是表示顏色的,「藍」並不是藍色的意思,而是藍草的意思,藍草是一種可以提煉染料的植物,藍、青、黑、綠等顏色的染料都是從藍草這種植物中提煉出來的。
用藍草提煉染料是古人延續了幾千年的傳統,《詩經·採綠》中說:「終朝採藍,不盈一襜」,採摘藍草準備用來提煉染料,採了一早上還沒有裝滿一個衣兜。《禮記·月令》:「仲夏勿令民刈藍以染。」正夏天的時候,有不讓人們割藍草提煉染料的習俗。
荀子《勸學》中的名句:「青,取之於藍,而青於藍。」青,靛青,藍草浸漚而成的液體;藍,藍草。靛青是從蓼藍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藍的顏色更青。讀懂這一句,就更能理解白居易「春來江水綠如藍」的用法,在兩個句子中,藍都指的是提煉染料的植物藍草,而非指的藍色這種顏色。
古詩詞雖然讀起來朗朗上口,但背後卻蘊含著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每一個字的出處,每一句的用法,都是經過了作者精心的構思,仔細的推敲,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對顏色詞的妙用,讓人想起了杜甫的名句「江碧鳥逾白,山青花欲燃」。
碧綠的江水把鳥兒的羽毛映襯得更加潔白,在青翠欲滴的山色對比之下,紅豔的野花就好像要燃燒起來一樣。詩聖與詩王,無論是對顏色詞的妙用,還是鍊字的水平,都是出神入化、不相上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