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神秘莫測的傳統武術裡,就素有著「四兩撥千斤」這一功夫絕活,與之聯繫的正是太極之道,以柔克剛,利用自身人最微薄的力量卻去能撬動起比自身重很多的物體;也許你會說,功夫太神秘了,也不是什麼人都能學得會,其實我們放眼自然界的生靈,不難有這樣的生物存在;最經典的螞蟻築巢現象,一隻螞蟻能夠舉動比自身重十幾倍的物體來鑄造巢穴,如無限倍放大,則輕易會超越無數個現代文明建築奇蹟。
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通過一個支點(資本),一根槓桿(社會機遇),利用槓桿本身的重力,是否就能撬動起這個社會裡的一片波瀾(財富),實現過於遠大的價值目標;而「槓桿原理」不僅適用於物理學,在社會裡,亦是如此。
舊有以少勝多,而今有巴菲特利用槓桿效應以小博大。工業戰爭時代裡,是用最少的人力獲取更大的戰爭勝利,今人則是想用最少量的資金獲得最大倍數的回報。其實,舊時代與當今有異曲同工之妙。
通過槓桿原理來實現「小支點撬動大槓桿的另一端」也即小資本通過一個小支點的機遇獲取大財富,聽著是幾乎難於上青天的事,可是在這個經典公式原理裡,已經被驗證了幾百年,它是真實存在且可行的。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巴菲特的以小博大原理。
要以小博大,迅速獲取豐厚財富,無非有兩種方法。一種是暴利,例如一年內幾十上百倍的回報。例如:現代高科技產業鏈,待有一定成果時,引進風投,讓估值高倍成長。或者在資本市場利用高槓桿,博取高額收益。但這些方式對投資者的能力和心理素質都有極高的要求,失敗的概率也成正比。
要不就去放高利貸,也要冒著借貸人跑路的風險。對「膽大」的投資者簡直是「抓鬮」級別的回報率(開個玩笑,高利貸可別認真)
還有一種辦法就是正常利潤,得用極快的周轉速度,讓複利頻繁化。這種最常見的就是薄利多銷式的中小微企業或小工廠。這種也是白手起家最普遍的方式。但當今網際網路時代普及,現在信息透明化高,各行各業的競爭都不低,需要一定長遠的眼光也需要很好的時代機遇。
如若沒有過硬的技術和能力,建議從小生意做起,成功率高。然後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去積累閱歷和資本,再考慮以投資複利的形式保值增值。
而這種模式的投資幾乎被各類投資公司和財團公司給壟斷了,常人難以實現。因為那是在和上市公司股東去協商的東西。除非你有頭有臉又有資本。
想掙個錢真的有這麼難嗎?
明白人都明白,理論是一個事兒,現實是一個事兒。
為什麼都說投資者從來都是賠錢的佔多數,賺錢的很少數。
首先可以排除的就是並不是他們不努力,應該說投資者是最勤勞的人群之一了,相信這點大家都深有感觸,那麼應該就是出錯在方法的問題上了;其實不僅是方法的問題,還是方向的問題,有一句經典的「紅皇后定律」這麼說道:
「在錯誤的道路上倒退就是前進」「你必須拼命奔跑,才能保持在原地」
其實,金融世界裡的股票也好、期貨也好、外匯也好,說到底就是一門生意,股票的本質是買入了一家企業的股權,期貨的本質是可以遠期交割的商品,期貨的本質是貨幣交易,其實說白了你只要以更高的價錢賣出去就賺錢了,股神巴菲特也不過就是每年平均29%的利潤,因此他成了世界首富;巴菲特做的是股票的生意,卻從來都不炒股,如果你是一個生意人,你會不會一次把本錢全部變成存貨嗎?當然不會,你會不會進一次貨就收回成本嗎?,當然也不會,任何買賣其實都有一個成本回收期,二到三年裡就算很快的了,所以說為什麼炒股就非得想著一年翻幾番的問題?
炒股並不是一門生意,眾所周知做生意肯定比打工賺錢快,要是比做生意賺錢快的,那就只有賭博了,所以大多數股民不是在投資,甚至不是在投機,就是在賭博,所以投資的資本完全變成了手裡的籌碼,面對偌大的賭池當然十賭九輸。
而真正玩投資賺錢的,其實都是在以大搏小,都是將投資當成一門長久的生意經營來做,而如果你把這門生意做到每年30%以上的利潤,都超過股神巴菲特了,這還不滿足嗎?每年能做到10%-20%的收益,其實就已經達到各種行業的平均利潤了,別忘了他們可是起早貪黑辛勞無比的,比你付出更多體力勞動;所以想賺錢,要麼你有資本,要麼經歷一個長的投資周期,想要一夜暴富的可能性幾乎不存在,這就是財富的規則,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
暴利,那也只是天意,或者說萬裡無一的運氣,如果真的永遠暴利,那麼你出門都該小心有沒有一群虎視眈眈的狼群在盯著你許久了。
中國人的世界裡,一看到四兩撥千斤、以小博大、一本萬利等字眼就會瞳孔無限的放大。
而要真正了解技術分析實戰,其實還是得看國外的。
美國在金融領域無論是理論研究還是實用技術,他們都走在世界前列。巴菲特、索羅斯、羅傑斯等投資大師都來源於美國。
絕不是中國人不聰明,是我們國內沒這個氛圍和培育的土壤,再看國內書店裡的相關金融書籍,很多國內作者出版的理論資料,大多數都是來源於從國外理論書籍借鑑,於是失去了實戰價值。因此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國內那些優秀的有著自己獨到技術和眼光的交易領域團隊們,為投資創造無限的機遇,讓投資者的「槓桿效應」充分利用。
處理好了上面的問題,大家才算是投機入門了,起碼不會在錯誤的方向上奔跑不止,那麼再假以時日,必會修成正果。而至於技術方面的問題,尋找優秀的交易領域的人才去學習,自己花費數十載修得一身交易本領為資產贏得升值(前提是有無限的時間和精力);或是全程託管給經驗豐富的交易團隊助一臂之力,實現資產的合理化配置與最重要的-升值!
祝讀者朋友們早日達成「槓桿效應」,實現財富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