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出殯用的花圈,韓國人卻用來追星

2020-12-14 澎湃新聞

以下文章來源於局部觀察 ,作者懷石

局部觀察

每天凝視一遍人間的角落。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局部觀察(ID:jubuguancha)

第一眼看到這個圖,你覺得是在進行什麼活動?

A、悼念現場

B、慶祝現場

相信很多朋友已經面色凝重的打下一個A。

畢竟頭頂「花環」+兩條「對聯」,很難讓中國朋友不聯想到葬禮上的花圈輓聯。

事實上,這是韓星樸志訓高中畢業典禮上,粉絲送的祝福物品,在粉圈有個對應的專業名詞叫應援物。

花圈能衡量韓星紅不紅

在韓國,明星但凡有公開活動,出單曲、參加綜藝、電視開播、生日、出道紀念日……哪怕是開個咖啡店,粉絲都要送應援物,以表達對偶像的支持。

黑乎乎的盒子,上面再擺上框架照片,畫面更陰間了。

如果連飄帶都變成白色底,看了令人發怵。

當真人照放大擺在最中間,請容許我先深深鞠一躬。

收到的花籃越多,越有種十裡長街送別的氣氛。

我國的偶像應援花籃長這樣,大多帶花腳架,立起來的,跟韓國的三角形聖誕樹形狀不一樣,而且沒有兩條帶子。

國內粉絲喜歡用鮮花拼出偶像的名字。

現場布置通常花團錦簇,有點像婚慶展覽。沒有提示,你能看出下圖是鹿晗《上海堡壘》的應援現場嗎?

至少在愛用花這一點上,中韓兩國還是保持一致的。起初韓國也是單純的花圈或者花環應援,不過活動結束後這堆東西就廢棄了,畢竟歐巴家裡也放不下這麼多。

2007年,神話組合的粉絲開創性地送出了「米花籃」,這種略顯陰間的應援方式於是約定俗成地活躍到了現在。

〓 神話組合的應援現場

一個米花籃要賣1萬8

眼尖的朋友應該在上面的圖片中發現了,每個花圈底下總有幾包大米,一塊標註幾kg的牌子,就像下面多了個籃子,「米花籃」就成了韓國飯圈流行文化裡的專有詞,升級版花圈style。

米花籃在花圈的基礎上捐贈大米,活動結束後,大米送到困難人群手上。這樣既不浪費又能實現公益效果,歐巴們也能沒有負擔的收下應援。

其他韓粉一看,這主意好啊,大家紛紛效仿起來。發展到今天,「kg板」已經變形成另類的較量板。上面標的數量,即是粉絲捐的大米重量,也是各大粉圈較勁,比誰更能為偶像花錢的成績單。

〓 普通米花籃在100kg左右

各家粉絲pk公斤數,這是代表財力的一種競爭。

〓 記住這個數字,一噸,頂配。

經常能看到偶像間演唱會結束後比拼米花籃數量、重量的,粉絲站卯足勁兒送,經濟公司卯足勁兒發通稿,都怕自家偶像掉了面兒。

當然了組合內人多,誰沒收到米花籃,誰多收幾個了,隨時能引爆飯圈炸點,撕起來也是毫不手軟。

韓國六人組合Astro,活動現場只有五個米花籃,成員車銀優(當時個人發展最好,人氣最高)沒有米花籃,組織應援的團站被質疑「端水不平」。

〓 粉絲質疑團站故意不給車銀優送米花籃

就跟班上有6個孩子,老師偏不讓成績最好的孩子吃飯,家長有意見了,得鬧。

除了最為普遍的大米,雞蛋、煤炭、拉麵也可以作為應援物。煤炭用來送給仍使用煤炭取暖的貧困戶,典型的送溫暖了。

所以如果你在某韓星應援現場看到黑色盒子,不要驚訝,真的不是骨灰盒。另外,現場煤炭大多是模型,擺擺樣子的,真煤炭會送到指定的困難戶手上。

〓 煤炭盒

迷上韓國偶像的中國粉絲、日本粉絲等,也入鄉隨俗,紛紛送起米花籃。有中規中矩式的,祝福偶像勇敢美好之類。

〓 中國粉絲給權志龍應援

城市定位式的,杭州小吳敬上既視感。她們的歐巴李在皇還一一合影曬到網上。

大米的數量也是有特殊含義的,比如宋仲基中國粉絲送的777kg,7在韓國象徵幸運和勝利。

有的直接用偶像的生日,或者對偶像有特殊意義的日子設定為捐贈的大米重量。下圖中的530,是林允兒的生日。

也有放飛自我的,比如神話的中國粉絲,把實際情況一五一十寫在花籃上:「進不了場只好吃烤肉去了,買不到票只好送米花籃來」。

媽媽粉語重心長的表示,雖然人沒來,但是錢來了。

製作這樣的米花籃不便宜,我去韓網預訂了下,購買一個最普通的,帶20kg大米的,需要韓幣12萬,相當於人民幣705元。現在大米都這麼貴了嗎!?

捐贈一個1噸大米的米花籃,需要韓幣314萬,相當於人民幣1.8萬左右。

有這錢,我還是先應援下還在搬磚的父母吧,打工人不配追星。

婚禮、升職加薪都用花圈祝福

不止是追星,花圈祝福早已融入韓國的方方面面。追韓劇的中國觀眾看到這個結婚畫面,幾乎都是一頭霧水,這拍的是結婚還是出殯?

把兩邊花圈的祝字改成「奠」,可以完美融入我們村的送葬大隊。

只有韓國新娘能在這種背景下笑靨如花,我國人民看了得繞道走。

韓國人慶祝公司開業、就任、卸任都會送類似的花圈。比如下面這個慶祝對方上任的。

當然了,條件磕磣點的送的可能就是拼夕夕款了:

區分紅事白事主要看的是花圈上飄帶的顏色,紅事用的飄帶是粉色的,花朵顏色鮮豔。白事用的是白色飄帶,用的多是白色黃色的花朵。

都說東亞文化是一家,卻在送花圈這事上截然相反。其實,日本跟韓國一樣,也熱衷於送花圈。

這是日本一家新店開業時的場景。

有的花圈還通電,到了晚上都能亮,真陰間disco現場,這時候放上韓國BigBang組合的歌曲,一起瞎咔啦咔起來。

臺灣也是塑料花圈的天下,幼兒園開業也少不了花圈助陣。

導致大陸的學生到了臺灣讀書,畢業時看到校門口放了一排花圈,嚇得問「校長是不是得罪黑道了?!」在我們這兒,給活人送花圈,這不是搞事情嘛。

最妙的場景還是在競選上,上午這花圈還在祝某車行開業,下午可能就出現在某議員高票當選的慶祝儀式上。

因為這類花圈用的是低劣的塑膠花,優點是不像鮮花枯了就用不了,它可以重複的一再使用,只要換掉中間貼的字條就行。

拼多多名媛見了都得低頭,真正的內循環。

事實上,花圈本身就不是亞洲文化的產物,發源地在希臘,古希臘人把花圈稱為「斯吉芳諾思」,用來裝飾教堂裡的神像。

後來,花圈作為獎品,頒發給凱旋的戰士和運動場上的優勝者,並在歲月的長河裡,演變為對去世的親友敬獻花圈,以表懷念和哀悼。用鮮花編製成環,希臘人相信圓形循環的花圈,代表著永恆的生命,可以進入輪迴。

鴉片戰爭之後,花圈由英、法傳入中國,與中國傳統的紙紮業相結合,出現了中國特有的紙花圈,成為喪葬習俗的一大特色。日韓也在花圈傳入的過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山川異域的,對花圈這道閱讀理解題,交出了不一樣的答卷。

一樣的是,只要是明星應援就總有翻車的時候。當年武藝因快男剛走紅,他的粉絲們全套銀白色應援,乍一看真的像辦白事。

而且粉絲捧的這個照片,特別詭異,上面寫著「一路走好」,確定不是黑粉混進來了嗎?

所以,像不像陰間應援,缺的壓根不是那幾個花圈。

只要氣氛營造到位,單單是幾面旗幟,都能達到出殯的效果。

本文轉自公眾號局部觀察(jubuguancha)。

鳳凰WEEKLY在視頻號裡上線啦,

文字承載不了的,我們用視頻為你呈現 ↓↓↓

喜歡此內容的人還喜歡

原標題:《中國人出殯用的花圈,韓國人卻用來追星》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中國葬禮上的花圈,日本人卻用在開業典禮
    到日本旅遊或者留學的中國人,第一次驚掉下巴幾乎都是因為花圈。在中國葬禮上用來獻給死者表示哀悼與紀念的花圈,卻被日本人用來慶祝店鋪開業。去日本留學的表妹在出發前仔細查閱了中日文化差異,做好了融入當地習俗的心理準備。
  • 花圈不能超4個 樂清整治喪禮鋪張風氣
    近日,浙江樂清市出臺《樂清市人民政府關於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喪葬禮俗整治工作的通告》,規定從今年7月起,將逐步在全市範圍內展開喪葬禮俗整治,其中的部分具體規定引起市民和網友的關注--擺放花圈花籃數量不超過4個、出殯樂隊人數不超過13人、送葬車輛不超過5輛等。
  • 又有戰隊被寄花圈?T1管理層引粉絲不滿 曾經的SKT已經死了?
    可能大家都聽說過了,韓國那邊的黑粉和網暴絲毫不遜色於中國,所以在對T1徹底失望之後,有粉絲用實際行動表達了自己的不滿,他表達不滿的方法也挺眼熟的:「寄花圈。」 11月5日,據Twitter上的韓國網友爆料,T1的俱樂部門口發現了出殯專用的輓聯和花圈,輓聯上總共寫了四句話: 「SKT
  • 中國人·韓國人
    中國人為了什麼能拼命呢?  就象這個韓國老頭一樣,所有的韓國人和中國人相比,好象都有點不通達,不世故,有點天真。  好死不如賴活著,這是中國人幾千年來對生命的獨特總結,是中國人獨特的生存智慧。  相比之下,韓國人顯得太認死理,鑽牛角尖,事事叫真兒。這是我們這個社會中最不受歡迎的性格,有這樣一個人,周圍的人都覺得不舒服。
  • 法國人不解:為啥中國人葬禮上送花圈,日本人卻店鋪開業時送?
    法國人不解:為啥中國人葬禮上送花圈,日本人卻店鋪開業時送?花圈其實大部分的都很熟悉,要麼就是在生活中,要麼就是在電視上總是會看到,作為中國葬禮中重要的一部分,花圈必然是會存在的,花圈也基本上就是親友送的。
  • 韓國人是怎樣看待中國人的
    1.韓國人看待中國人也是分門別類的。①香港、澳門、臺灣、大陸都是中國人,但分門別類了,若都是中國人韓國人又給分門別類了,認為經濟條件好的港澳臺地區,作為韓國人覺得這地區的人富有也是滿臉羨慕,若是大陸的有些嫌棄,但是現在的大陸發展速度快過港澳臺地區,韓國應該是羨慕大陸了,韓國如井地之蛙。太小看中國了。
  • 中國葬禮才用的花圈,日本用於開業典禮,韓國更奇葩,竟用於婚禮
    說起花圈,很多人可能會覺得晦氣,因為在我們中國只有在葬禮上才會見到紙紮的花圈,但是你能想到,很多國家和地區使用花圈的習俗,和我們中國人差距很大嗎?在日本只要是有新店開張的街道上,中國人和日本人是很好區分的,面色怪異的一定是中國人,面帶微笑的一定是日本人,反正中國人是不會在花圈前面微笑的即使是已經知道了這是兩國文化的差異,但是在日本的中國人看到一家店鋪的周圍擺滿了花圈還是會覺得很怪異,尤其是在晚上的時候,這些花圈上的燈還會亮,給不少中國人都造成了心理陰影,還以為到了傳說中的陰曹地府呢
  • 澳門賭王昨日出殯,棺材800萬,多任特首扶靈!
    並定於9日設靈公祭、10日大殮出殯,再擇吉日安葬。而根據7日曝光的治喪委員會名單,可謂香港政商界雲集,不僅包括董建華、林鄭月娥等政界人士,還有李嘉誠、郭炳湘等巨賈。而在10日的出殯儀式上,參與扶靈的人士也全是香港澳門的大佬級人物,董建華、何厚鏵、林鄭月娥等赫然在列,陣容強大。
  • 澳門賭王明日出殯,棺材800萬,多任特首扶靈!
    並定於今日(9日)設靈公祭、明日(10日)大殮出殯,再擇吉日安葬。而根據7日曝光的治喪委員會名單,可謂香港政商界雲集,不僅包括董建華、林鄭月娥等政界人士,還有李嘉誠、郭炳湘等巨賈。而在明日的出殯儀式上,參與扶靈的人士也全是香港澳門的大佬級人物,董建華、何厚鏵、林鄭月娥等赫然在列,陣容強大。
  • 中國人吃剩的「垃圾」,出售到韓國卻成「香餑餑」,韓國人:真香
    各個國家都有各個國家的風俗習慣和飲食文化,所以大家的都為都是不一樣的,在很多老外看來是很難下咽的食物,就比如皮蛋,但在咱中國人眼中,皮蛋就是極其美味的食物
  • 泰國人評價遊客:韓國人很精明,日本人很禮貌,中國人用3字概括
    調查顯示,大多數泰國人認為「韓國人狡猾,日本人有禮貌,中國人用三個字來概括評價」。泰國人之所以覺得韓國人主要喜歡中國人的「裝」,是因為很多韓國遊客都知道中泰雙方關係很好,所以假裝自己是中國人受到優待,真的很佩服他們的腦子,為了節約錢也煩惱。日本遊客的形象表明,很多泰國人非常受歡迎,日本遊客非常喜歡。
  • 憑人名,能看出一個人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嗎?
    問題:為什麼中國人基本上都能看出一個人名是韓國人還是中國人?
  • 外國論壇: 為何中日韓三國人有種族優越感 網友:韓國人鄙視中國人
    ——為什麼許多中國人、日本人和韓國人認為他們自己有種族優越感?說實話,當小編我看到這個問題裡包含有中國人時,有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在中國,人們對種族這個詞並不敏感,56個民族是一個大家庭,沒有誰高誰低。既不像印度人區分種姓,也不像歐美國家區分白人和黑人。
  • 韓國人為什麼不炒菜吃
    提到韓國食物想必大家想到就是泡麵和泡菜,有一個笑話說韓國人三餐都是吃泡麵和泡菜。當然這是不真實的,大醬湯、烤肉、泡菜、韓式拌飯、韓國泡麵、炸雞、年糕等等。可見韓國人吃的還是很多樣化的。很多中國人喜歡看韓劇,看韓劇不光看裡面的人,裡面的美食都讓人看著流口水。雖然每個韓劇裡都是那些菜,細心的觀眾卻發現了一個問題:為什麼韓國人不炒菜吃?
  • 精選一組關於韓國的趣聞;韓國人的外貌特徵
    據調查,一半韓國人希望移民;最想去的國家是美國、澳大利亞及加拿大,不過這三國確實人均GDP也比韓國高。二,當下韓國人的外貌大致特徵就是:「大臉小眼單眼皮,膚白皮嫩大長腿」。韓國人過中秋節也要拜祖宗。五,韓國本土節日不多:寒食節、中秋節、光復節、春節,釋迦釋迦誕辰日。(8月15日,韓國舉行光復節慶祝活動)六,「韓國法定結婚年齡:男18歲、女16歲以上。
  • 朝鮮為抗日女戰士舉行國葬 崔龍海致悼詞金正恩送花圈
    朝鮮為抗日女戰士舉行國葬 崔龍海致悼詞金正恩送花圈 2020-01-20 08:35:51參與互動   現場:朝鮮為抗日女戰士舉行國葬 金正恩送花圈
  • 韓國人:中國人現在不討論端午節是誰的了,是他們放棄了嗎?
    對於韓國這個國家,我們都很熟悉,那就是韓國人大部分都很有民族榮譽感,都對自己的國家很有自信。而我們中國人對於韓國其實是有一些特殊心理的,那是因為前幾年的時候韓國對端午祭的申遺,這件事在當時引起了國內很多網友的吐槽。
  • 韓國人吃火鍋,日本人吃火鍋,中國人吃火鍋,對比之後傷害巨大
    韓國人吃火鍋,日本人吃火鍋,中國人吃火鍋,對比之後傷害巨大。說起火鍋相信很多朋友都是非常喜歡的,因為大家都覺得這個火鍋吃起來真的是特別的美味,而且吃火鍋是不用局限於季節的,不管是春夏秋冬哪一個季節其實都是可以吃火鍋的,當然對於這個火鍋來說,在經過數百年的流傳之後,各種改良現如今的火鍋味道也確實是有著很多的變化,而且不光中國人喜歡吃火鍋,其他國家的人也是非常喜歡吃火鍋的,就比如說韓國人吃火鍋,日本人吃火鍋,中國人吃火鍋其實也是做了一個對比,可是對比之後傷害卻是巨大的
  • 在日本人心中,中國人和韓國人有哪些區別?心中有數
    你知道在日本人的心中,中國人跟韓國人的區別嗎?如今亞洲的地位越來越高,談到亞洲的國家分布非常的廣,中國,韓國,日本在亞洲的發展可是引人注目在日本人的心中,中國人和韓國人到底區別在哪裡。亞洲人是黃色人種,當然中國人和韓國人是非常相似的,古時候更是鄰居,彼此交往非常的平凡,但是在日本人眼中還是有一定區別的,從消費觀念上來說。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當中勤儉節約是美德,如今我們的銷售能力雖然已經提升,但是我們仍然十分謹慎,不會過度浪費。韓國人則完全不同,他屬於高消費觀念完全不一樣,很多韓國人都屬於月月光。
  • 寶藍追星少年人設變了!自稱不追星,網友:藍雜上當啦
    不僅是因為她們經常做出讓人難以理解的迷惑行為,比如因為寶藍沒有首發上場,就給IG寄花圈,再加上寶藍的能力和水平都沒有得到大家的認可,但寶藍粉絲還狂吹,導致大家提起寶藍粉絲,就自帶「腦殘粉」的稱號。然而最近藍雜們的偶像寶藍卻親自打臉,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原來寶藍人設又變了!自稱不追星,而且也不理解,活脫脫一個單純少年的形象啊。但是之前寶藍卻一直被稱作追星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