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聊一下價值流圖的繪製。
在展開這個話題前,我們先回顧一下關於價值流圖的簡單定義。
價值流圖包含現狀價值流圖和未來價值流圖。
顧名思義,現狀價值流圖用以分析現狀(現在在哪裡),而未來價值流用來展望未來(未來到哪去)。
一定程度來說,現狀價值流圖是未來價值流圖的基礎。
並且二者需要同時出現才能作為一個有效的精益工具。
現狀價值流圖:
明確現實中產品從客戶到供應商的過程中,材料和信息流通路徑和過程,並以代表圖形表示,然後列出關鍵問題的信息。
未來價值流圖:
明確理想中產品從客戶到供應商的過程中,材料和信息流通路徑和過程,並以代表圖形表示,然後列出關鍵的目標狀態。
了解一些實際的應用技巧總是比學習一些永遠虛無的思想和理論更讓人興奮和激動。
但在學習如何實際繪製價值流圖之前,還是先嘮叨幾條必須銘記的關於價值流圖應用的原則:
——價值流圖並不會讓你的組織或流程變得精益,通過實施價值流分析觸發的改善行動才會。
——價值流圖一定要由一個人完成,而不是來自不同人的拼湊。
——價值流圖一定要通過親臨現場調查完成,而不是查閱現有的資料。
——不要讓價值流圖成為問題清單。
——從一個產品開始,永遠不要嘗試同時繪製多個產品的價值流圖。
——一張圖只關於一個產品(或一個系列的產品),不要將多個產品的價值流繪製在同一張圖上。
——用鉛筆進行繪圖。
為證明此言非虛,特附圖為證(多年前練習圖)。
現在,讓我們開始價值流的繪製之旅吧。
為方便閱讀效果,下文所使用圖例來自網上。
繪製現狀價值流程圖
01 選擇一個產品或產品系列
你的顧客只關心與他們有關的產品,而不是所有產品。
所以你不必將車間內的每一個產品同時都進行價值流分析,而是要根據客戶的重要程度,和產品的重要程度,按照優先等級逐步進行。
在一張圖上繪製出所有產品的價值流,這種事情想想是可以的,但嘗試還是建議免了,太複雜了。
選定產品後,產品的名稱和/或編號通常就會變成這個價值流圖的名稱。
然後,你需要明白這個產品系列是什麼,有多少中不同的成品部件。
02 確定客戶和客戶需求
價值來源於客戶。所以價值流分析要從客戶和客戶要求開始。
客戶要求包括:
——需求產品和需求量,如每月的需求量。
——要求交付頻率,如每天一次。
——每次裝車數量,如1000個/次。
——單個包裝數量,如5個/箱.
如果該產品面對很多的客戶(比如是成品庫存,按訂單發貨),那麼你需要確定的成品庫存(超市)的需求,因為這個時候,成品庫存(超市)就是你的客戶。
03確定出貨平臺的實際狀況
明確出貨平臺的出貨方式,可以用交通工具圖標表示成品到顧客的移動。
同時需要明確出貨頻率和出貨能力。
如兩天發貨一次還是每天發貨兩次,以及每次的出貨量,還有運輸的時間等。
04畫出產品實現的流程圖
這一步是畫出基本的生產過程。這時需要用到過程框來表示獨立的過程。
如果將過程的每一步畫出將會使圖很大,所以一個簡單的原則是將一個連續的材料流的區域作為一個過程表示。
而在過程不連續和/或材料流中斷時截至。
比如,我們可以將裝配,機加工,震動拋光,壓鑄等作為獨立的過程。
而雖然裝配過程通常是由若干個裝配工序來組成,習慣上仍然將這些統一看做一個裝配流程。
當然,如果兩個裝配過程之間不相連,之間有停頓和緩衝庫存,那麼就要看做兩個獨立的過程。
同樣,其他的過程也可以如此處理。比如兩個鑽孔工序之間不相連,要從一個車間轉移到另一個車間,那就是兩個獨立的流程。
而如果鑽孔,車削,銑槽等工序雖然操作不同,但無間斷的聯繫在一起,那也可以只看做一個流程。
05填寫每個過程的過程數據。
在每個過程框的下面繪製一個框圖,並填上必要的數據。
這些數據包括:
——產品種類。
——操作周期時間。
——切換時間(如換模,換產品等)。
——機器的有效工作時間。
——工人數量。
——人的有效工作時間(減去開會,中斷,清理,休息等時間)。
——生產批量大小。
——操作者數量。
——最小周轉容器的容量。
——廢品率。
06在流程圖上標記庫存並填寫庫存數據。
標記任何出現庫存堆積的地方,使用「警告三角」圖標
來進行標記,並在三角圖標下面標上庫存的數量。
這些地方非常重要,因為這是流程中斷的所在。
如果同一種庫存分布一個以上的地方,那麼在每一個地方都畫上一個三角圖標,並標上對應的數量。
07 明確材料從供應商到工廠的流動。
明確材料的移動方式,可以用交通工具體表表示材料到工廠的移動。
同時需要明確物料的運送頻率,運送批量和運送時間等。
但需要明確的是,並不需要考慮所有的採購物料,只需要考慮一到兩種最主要的物料就可以了。
08 在圖上標明材料的流動。
用帶箭頭的細實線將材料流從供應商至客戶的每一個流程都串聯起來。
09在圖上標明信息的流動。
但各個流程需要知道什麼時候生產多少什麼產品,供應商也需要知道同樣的信息,而倉庫需要知道在何時發放多少何種產品,所以我們要加上信息的發生地和傳播途徑,也就是信息的流動。
通常可以帶箭頭的虛線來表示信息的流動和走向。有時還需要用不同的線型來區分硬質信息流和電子信息流的區別。
通常做到這一步時,就會明白材料的流動並不是按照客戶的要求來進行拉動的,而是根據猜測(生產計劃)由前工序向後工序推動的。
10畫出生產時間線條和數據。
生產時間=每個流程的生產時間+每個庫存的消耗時間
庫存消耗時間(天數)=庫存量/客戶每日需求數量
這個生產時間就是一個產品通過車間所用的時間,從原材料到發運至顧客。
產品製造時間越短,從支付原材料費用到得到銷售的貨款的時間就越短,獲利能力就越大。
通常,如果工廠從未應用過JIT或拉動生產方式,你會發現這種非增值時間與必須的增值時間的比例是驚人的。
至此,現狀價值流程圖就算完成了。
繪製未來價值流程圖
既然是未來的價值流程圖,自然是希望達到的精益流程。
也就是要符合精益流程的特徵。
那麼精益流程應該具備哪些特徵呢?
——按節拍生產。
——儘可能的連續流生產。
——在無法應用連續流的地方建立看板拉動式生產(庫存超市生產)。
——均衡生產。
——儘可能的多品種均勻生產。
這些特徵,就是構成未來價值流程圖的基本要素。
01 確定節拍時間
這取決於客戶的取貨方式,組織的過程能力,產品的特點。
合適的情況下,也可以建立成品超市。
02 確定需要建立的連續流。
只要可能的情況下,都要儘量建立連續流。
但也要根據客觀情況,不要形上學,蠻幹硬上。
同時,一定要一個一個工序的連起來,不要貪多求快,導致不必要的混亂,這會很要命的。
03確定需要建立的庫存超市和看板系統。
在工藝,技術,地理條件不具備的地方,需要考慮建立庫存超市和看板系統。
看板的數量和形式需要仔細考慮。
04確定發出節拍的流程。
也就是拉動需求開始的地方。
通常是從裝配流程開始。
如果沒有裝配,就從包裝前的工序開始。
這也是均衡生產計劃到達的地方。
05考慮多品種混合生產的方式。
可以考慮,但應該在精益生產推行一年之後再考慮具體實施。
不建議放在毫無精益生產基礎的組織內進行。
06確定從定節拍的流程(如裝配工序)取走產品的頻率和批量。
這是持續發出節拍的催化劑。
07 在這種模式下,確定信息的流通方式。
08 要達到上述模式,確定需要的改善活動。
所需的改善要求需要標記到價值流圖上。
09 根據期望,從客戶到供應商,繪製流程圖(跟現狀價值流圖類似)。
所需的改善要求需要標記到價值流圖上。
10 根據期望,填寫過程數據(跟現狀價值流圖類似)。
11 標記庫存位置和庫存數據(跟現狀價值流圖類似)。
所需的改善要求需要標記到價值流圖上。
12 根據期望,繪製物料流圖(跟現狀價值流圖類似)。
所需的改善要求需要標記到價值流圖上。
13 根據期望,繪製信息流圖(跟現狀價值流圖類似)。
14 繪製生產時間線圖(跟現狀價值流圖類似)。
15 標記主要改善活動到流程圖上。
至此,未來價值流程圖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