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葉歸根》:只有活著的人,才能做人生的選擇題

2020-12-23 瑞雪玩手工

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其實是喜劇。」就像是一個人走在大馬路上,突然掉進了一個坑裡,這坑還是一個糞坑,當時覺得真是倒黴透了,可過了很長時間再回過頭來想這一幕,又覺得很搞笑。

我想世上任何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都不是純粹地在訴說人間喜劇或是人世悲劇的,只有當喜劇的核心是悲劇,悲劇的發生又摻雜著喜劇,讓人又哭又笑,笑中帶淚,看完結局後又能讓人回味無窮,結合自身的經歷品味出一絲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時,這樣的作品即使不能說做到了極致,那也是成功的。而藝術的創作,偏偏還是來源於現實,來源於生活時,才能讓人們感同身受。

現在國內的許多表演大師或是玩語言藝術的人,都喜歡強調一點「喜劇的核心是悲劇」,而能將這一觀點貫穿其文學作品的,我認為還是莎士比亞。無論是他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還是他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我的理解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許多時候是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

比如在《李爾王》裡,會加入一些弄人、小丑之類的角色,讓他們用瘋癲的形式來搞笑,其實也含有一種諷刺的意味在裡面,這些人物便是悲劇中的喜劇色彩,既能讓觀眾開懷大笑,緩和劇中嚴肅緊張的氛圍,也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沉思,哈姆雷特復仇前的裝瘋賣傻,也有這種意味。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結局慘烈,但是前期的甜蜜熱戀,還有男女主角陽臺相會的經典片段也是充滿了浪漫詩意的色彩,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和歡愉。

而《威尼斯商人》看似結局歡樂圓滿,其實也表現出了猶太人在當時的一個悲慘的社會地位,一邊是歡聲笑語,一邊卻也有人面臨悽慘的結局。

在這個時代,我們會發現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是影視作品真的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我們會抱怨好的作品是鳳毛麟角,偶爾能誕生一部,恨不得讓它拿遍世上的所有獎項,瘋狂地向全世界安利它;另一方面,我們不停地罵那些沒有深度、缺乏思想的作品,卻還是忍不住要去看它們,然後再痛痛快快地繼續罵。

不過,我始終覺得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既能結合現實,又不失商業性的。《落葉歸根》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作為2007年上映的一部低成本高質量的優秀電影,即使是時隔12年我再回過頭去重新觀看這部影片,依舊能被這部喜劇逗笑,也會為這部悲劇淚目,它不是純粹的喜劇,卻處處充滿高級幽默,它不是純粹的悲劇,卻在無數個不經意間,讓人淚流滿面。

《落葉歸根》作為中國最早的公路電影,可以說它不僅將「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更融入了許多現實社會中的情感元素,將藝術的加工作用完美地融入了影片的劇情中,整部電影沒有強行尬笑的情節,也沒有刻意煽情的淚點,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有感而發。不僅如此,這部電影的配置也是極其厲害的。導演張楊後來的又一巔峰之作便是《岡仁波齊》,《落葉歸根》的主演是趙本山,配角有郭德綱、宋丹丹、胡軍、廖凡、午馬、郭濤、夏雨、孫海英等人,他們中既有成績斐然的喜劇工作者,也有未來斬獲影帝的實力演員,卻都只是在影片中的一個普通的過客。

我想這也暗自契合了影片中的「人世無常」,許多的不平凡的締造最初都是源自平凡,而平凡人恰恰才是藝術創作的「獻聲者」,讓我們透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看見了普通生活中的許多心酸和無奈。

《落葉歸根》的故事情節充滿荒誕和戲劇性,它講述的是在深圳打工的工人老趙,為了讓工友老劉死後「落葉歸根」,將他的身體運回了四川老家的故事。乍一聽覺得不可思議,人死後不應該馬上入土為安嗎?即使不能安葬他,也應該將其火化掉吧?從法律的角度看,為了避免去世的人引起瘟疫,中國會有火化屍體的強制法律要求,這也是電影中老趙一直要躲避警察的原因,而且屍體腐化後是會產生細菌和寄生蟲的,怎麼可能把一個死人運走呢?

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部電影的確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其背後的真相也僅僅是一個民工為了工友生前的承諾,決定「送」他回到家鄉入土為安。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就算是卑微如螻蟻的無名之輩,也有尊嚴和情感,也會在想家時背過身去,偷偷抹幾滴眼淚。

樹高千尺,仍想落葉歸根,更何況人呢?

《落葉歸根》在某些地方雖然看起來是魔幻現實主義,但實則真實地讓人不寒而慄。其中的許多片段,人們或多或少看過、經歷過,它將一個底層掙扎求生的人,逼迫到險些自殺,用真實、荒誕的黑色喜劇,表達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無力感。同時,它也告訴人們,世間的人心並非全是險惡的,或許這些普通人並沒有多大的能力,卻願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身邊遇到困難的人。

當其他人為了利益而逐漸扭曲,自私冷漠時,還是有一些人不忘初心,不被社會的洪流所裹挾改變,始終堅持著內心的良善和正義。

人生確實很艱難啊,萬家燈火下不見得都是萬事順心的人,活著才是最有希望的,等我們真到了人生的盡頭時,也不必驚慌難過。既然相遇是偶然的,那就不要在意離別的必然。落葉歸根時,便可以平靜地與這個世界揮手告別。

相關焦點

  • 人活著,就要做一個強者
    人活著,就要做一個強者,只有成為一個強者,你才有能力戰勝人生路上的各種困難,跨越生活中的各種坎坷,活出屬於自己的精彩。真的,我不怕現實太殘酷,也不怕生活太苦,我就怕自己不夠強大,因為我深刻地明白,在苦難面前,你強它就弱,你弱它便強,我唯有強大自己,才能一往無前。
  • 世上只有一種堅強的人生,人到中年,活著真的太難了
    他必須去買一輛新車,才能繼續做這份工作。而買新車的錢,很可能是他家一個月的生活費,是原本準備給孩子上培訓班用的。他內心有著怎樣的煎熬,你真的不會懂。在這世上,有太多的人活得不容易。人過三十,你就沒有權利,心安理得地得過且過。你身後有家庭,有妻兒,你必須抓住手裡的每一分錢。
  • 只有活著,人生更豐富的意義才有載體
    面對這種情況,我們幾個人抱怨連天,大呼「不能活了」,可另一位同事呵呵一笑說:「遲做早做都要做,趕快做了煩惱少。領導也是傳達上級意思,咱們整天抱怨只會影響自己心情,領導又聽不見,於解決事情無益。」幾位同事一聽,連連稱是,迅即埋首案頭。這位發表高見的同事心境豁達,遇事主動承擔並想辦法儘快解決,在辦公室一眾人中樹立了典範。
  • 好好活著,我們每天真正快樂的時間,只有20分鐘(人生感悟)
    其實不管生活對你有多麼不公平,都應該學會笑著面對,生活對每個人其實是公平的,給了你這樣的快樂,就不能給你那樣的快樂,人生不是十全十美的,當你覺得人生沒有意思的時候,那是你拒絕了有意思的事!怎樣才能好好活著,人的一生到底在追求什麼?是快樂?是金錢?是幸福?什麼是好好活著?
  • 《月亮和六便士》:面對人生選擇題,你選金錢還是夢想?
    他在自傳體小說《人生的枷鎖》中這樣寫到: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難,最後雙目一閉,離世而去。生活沒有意義,人活著也沒有目的。出世還是不出世,活著還是死去,均無關緊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無足輕重。到底是要天上的月亮,還是腳下的六便士,是每位年輕人的人生選擇題。到底什麼是成功的人生?斯特裡克蘭本是英國倫敦的一名股票經紀人,有著不錯的收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他兒女雙全,個個聰慧聽話,正在為走進牛津劍橋而努力。
  • 活著就有可能,就有希望;只有活著,生命才有價值,人生才有意義
    大千世界,芸芸眾生,每個人都在這個無情的世界裡深情的活著。誰不是一邊尋思著不想活了,一邊又在頑強努力的活著。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歹運與逆境常常是不請自來,有時真讓人感覺到生已無可戀、死才是解脫。但是,人生又總是會碰到些不期而遇的溫暖與感動,讓自己的心裡不禁湧起生生不息的憧憬與希望。一個人真正能堅持一輩子的東西太少了,但每個人都做到了堅持活著、堅強的活著。即使命運把人推倒了激流漩渦與懸崖峭壁等險境絕地,這個人也不會放棄對生的渴望。因為好死不如賴活,活著就有希望。
  • 《活著》|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活著是人生哲學|仝卓讀到了什麼
    通報發表的第二天,仝卓發了一條微博,圖片是作家餘華的著作《活著》,並配文「讀完這本書,感悟很多」。這短短的一句話,藏有太多的內容。對於仝卓本人來說,他的人生可謂高開低走,從芒果臺力捧的天之驕子到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他對《活著》產生了共鳴,是從書中的人物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嗎?是在試圖反思自己活著的意義嗎?是獲得了洗心革面、繼續前行的勇氣嗎?
  • 這部電影讓趙本山提名影帝,嘗盡無奈心酸後,只得《落葉歸根》
    這部電影讓趙本山提名影帝,嘗盡無奈心酸後,只得《落葉歸根》公路電影在電影類型中屬於獨樹一幟的那一類,而說到中國公路片,就不得不聊一聊《落葉歸根》,因為它是中國首部取得商業成功的公路片。很多人說這部電影被嚴重低估,表面看上去是喜劇,卻把人世間的無奈與辛酸展現的淋漓盡致,讓觀眾有深深的認同感。趙本山、郭德綱、宋丹丹等喜劇演員都有出鏡,還有夏雨、廖凡、胡軍等大咖影帝客串,時隔多年再次重溫,它依然是令人難以忘懷的經典。
  • 人生感悟:人活著,為了什麼?
    生活實苦,人生本累,既然如此,我們活著是為了什麼呢?難道是為了吃苦受累,如果真是這樣,你願意這樣活嗎?我是不願意的。我認為,人活著,要能吃苦受累,要從吃苦受累中成長,變得強大,優秀,出色,活出一個更好的自己,過上美好的生活,擁抱精彩的人生。
  • 《活著》:面對人生數不盡的苦難,人為什麼要活著?
    如果知道這本書名為什麼叫活著,我想大概也就能讀懂了。餘華在序言裡寫道,這本書寫的是人對苦難的承受能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如果你知道自己的未來會有許多苦難,身邊的親人接連離去,最後孤單一人,你是否會依然選擇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其他事而活著。
  • 人生,我們為了什麼而活著?
    作者:胡楊映月人生沒有目的,只有過程,所謂的終極目的是虛無的。——尼採在我們每一個人僅有的人生當中,有的人是僅僅為了自己活著的,只要自己高興,不論做什麼事情都可以。而有的人的一生卻是為了孩子而活著,只要孩子幸福,自己吃什麼苦,受什麼罪,都行。
  • 從古至今,活著只有無盡的輪迴,而沒有真正的意義
    在自然界內被適者生存、弱肉強食的法則限制著,從動物世界中我們可以明顯地看到,弱肉者強食,沒有所謂的公平,弱者只有食更弱的或者通過機遇才能變得強大,才能有朝一日和強者分庭抗禮。生存並舒適,這兩個生物的天性,但人恰恰可以改變這個天性,可以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可以選擇更好的方式處理弱肉強食的問題,可以創造除了生存和繁殖之外的東西,比如豐富的精神世界,文明的產生。
  • 人,究竟是為了什麼而活著
    別自欺欺人,當生命走到盡頭,只有時間不會撒謊,時間會告訴我們曾經做過的錯事有多愚蠢,曾經堅守的誓言有多不堪。人這一輩子,除了生死,沒有絕對的輸贏,因為只要你還活著,你就還有逆風翻盤的機會,只要你還活著,你就可能贏回來。
  • 活著且活得精彩,人為什麼要活著?——曼瑜天雅
    人,應該為夢想而活,為價值而活。人生,沒有什麼既定的命運。所謂的宿命論,不過是意志薄弱的人給自己尋找的一種藉口。人活著,絕不是為了活著而活著,而是活得精彩,敢拼,肯付出,人人都可以活得精彩。在人生面前,我們有兩種選擇,精彩或者不精彩,而在我們努力拼搏的道路上,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精彩!不要把名、利、權當作目標,而是看作一種實現人生價值的方式。所以,你可以選擇和追求成為一個有錢人,但有錢人絕不是價值的代言詞;我們對待這個世界既熟悉又陌生,我們熟悉存在的這些事物,可是卻不能理解有的事物為什麼會存在。這就是世界的奧妙之處。
  • 「這個世界上能獲得幸福的人只有6%」:活著的意義究竟是什麼?
    「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人生並不容易,生活中總是有苦難不斷纏繞著我們,這些苦難,便是劫數吧,每個人都有他自己必須去歷的劫,去經歷的磨難,人生這一路上,並不輕鬆。那活著的意義呢?就是活著,從歷劫這個角度看,只要活下去,我們就完成了自己來到這個世上的使命,僅此而已。
  • 《活著》:教給你2個人生哲理,把人生看透,活著才有希望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因為這本書裡,藏著二個深刻的人生哲理。活著,要學會珍惜小說的主人公福貴,出生在富裕的地主家庭,自幼衣食無憂,連上學都要家裡的傭人背著去。
  • 人到中年要懂:人是為了活著本身《活著》,不是為了任何事物活著
    許多人便是感嘆人生,卻無法改變和左右自己的命運!所以當人生陷入種種困境時,許多人便會選擇沉淪和一蹶不振。但是在去年,我們同樣見到許多人面臨著種種的困境依然笑著面對人生,卻走上了一條積極向上之路,在困境中走了出來。但是為何在同一天空下,對著同樣的一件事,不同的人心態卻不同呢?
  • 稻盛和夫:人為什麼活著?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
    人為什麼活著?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在稻盛和夫看來,這三個問題和答案其實就是我們人生的指引,而他的答案只有8個字:提升心性,磨鍊靈魂。「今天比昨天做得好,明天又比今天做得好,每一天都付出真摯的努力、不懈的工作、紮實的行動、誠懇的修道,在這樣的過程中就體現了我們人生的目的和價值。」一個平凡的人想要脫胎換骨,變成一個非凡的人物,能有什麼辦法呢?稻盛和夫認為,人生只有一次,必須「極度認真」地過好每天,這樣看似很「傻」,但只要堅持這種人生態度,就可以創造奇蹟。雲聚雲散,人生奈何。
  •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會重來!
    生命只有一次,人生不會重來,我們都要好好珍惜生命,善待自己,讓自己的生命變得更有意義,讓自己的人生變得更有價值。做人要明白,生命可貴,不能浪費,珍惜生命中的每分每秒,去做值得的事,去愛值得的人,這樣活著,才最有意義,最有價值。
  • 只有經歷過社會,才能懂得句子,感悟人生很透徹,句句讓人深思
    二、 想和聰明的人在一塊,你就得聰明;而善於發現別人的優點,並把它轉化成自己的長處,你就會成為聰明人。想和優秀的人在一塊,你就得優秀;而善於把握人生的機會,並把它轉化成自己的機會,你就會成為優秀者。學最好的別人,做更好的自己。借人之智,成就自己,此乃成功之道。三、 斬斷自己的退路,才可以更好地贏得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