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別林說:「人生近看是悲劇,遠看其實是喜劇。」就像是一個人走在大馬路上,突然掉進了一個坑裡,這坑還是一個糞坑,當時覺得真是倒黴透了,可過了很長時間再回過頭來想這一幕,又覺得很搞笑。
我想世上任何一部偉大的文學作品都不是純粹地在訴說人間喜劇或是人世悲劇的,只有當喜劇的核心是悲劇,悲劇的發生又摻雜著喜劇,讓人又哭又笑,笑中帶淚,看完結局後又能讓人回味無窮,結合自身的經歷品味出一絲作者想表達的東西時,這樣的作品即使不能說做到了極致,那也是成功的。而藝術的創作,偏偏還是來源於現實,來源於生活時,才能讓人們感同身受。
現在國內的許多表演大師或是玩語言藝術的人,都喜歡強調一點「喜劇的核心是悲劇」,而能將這一觀點貫穿其文學作品的,我認為還是莎士比亞。無論是他的「四大悲劇」:《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麥克白》,還是他的「四大喜劇」:《仲夏夜之夢》《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皆大歡喜》,我的理解是:莎士比亞的戲劇作品,許多時候是悲中有喜,喜中帶悲的。
比如在《李爾王》裡,會加入一些弄人、小丑之類的角色,讓他們用瘋癲的形式來搞笑,其實也含有一種諷刺的意味在裡面,這些人物便是悲劇中的喜劇色彩,既能讓觀眾開懷大笑,緩和劇中嚴肅緊張的氛圍,也可以為人們帶來更多的沉思,哈姆雷特復仇前的裝瘋賣傻,也有這種意味。還有《羅密歐與朱麗葉》雖然結局慘烈,但是前期的甜蜜熱戀,還有男女主角陽臺相會的經典片段也是充滿了浪漫詩意的色彩,帶給人們無限的美感和歡愉。
而《威尼斯商人》看似結局歡樂圓滿,其實也表現出了猶太人在當時的一個悲慘的社會地位,一邊是歡聲笑語,一邊卻也有人面臨悽慘的結局。
在這個時代,我們會發現優秀的文學作品或是影視作品真的越來越少了。一方面,我們會抱怨好的作品是鳳毛麟角,偶爾能誕生一部,恨不得讓它拿遍世上的所有獎項,瘋狂地向全世界安利它;另一方面,我們不停地罵那些沒有深度、缺乏思想的作品,卻還是忍不住要去看它們,然後再痛痛快快地繼續罵。
不過,我始終覺得一部優秀的文藝作品,是既能結合現實,又不失商業性的。《落葉歸根》就是這樣的一部作品,作為2007年上映的一部低成本高質量的優秀電影,即使是時隔12年我再回過頭去重新觀看這部影片,依舊能被這部喜劇逗笑,也會為這部悲劇淚目,它不是純粹的喜劇,卻處處充滿高級幽默,它不是純粹的悲劇,卻在無數個不經意間,讓人淚流滿面。
《落葉歸根》作為中國最早的公路電影,可以說它不僅將「中國式」的黑色幽默發揮到極致,更融入了許多現實社會中的情感元素,將藝術的加工作用完美地融入了影片的劇情中,整部電影沒有強行尬笑的情節,也沒有刻意煽情的淚點,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有感而發。不僅如此,這部電影的配置也是極其厲害的。導演張楊後來的又一巔峰之作便是《岡仁波齊》,《落葉歸根》的主演是趙本山,配角有郭德綱、宋丹丹、胡軍、廖凡、午馬、郭濤、夏雨、孫海英等人,他們中既有成績斐然的喜劇工作者,也有未來斬獲影帝的實力演員,卻都只是在影片中的一個普通的過客。
我想這也暗自契合了影片中的「人世無常」,許多的不平凡的締造最初都是源自平凡,而平凡人恰恰才是藝術創作的「獻聲者」,讓我們透過這些微不足道的小人物,看見了普通生活中的許多心酸和無奈。
《落葉歸根》的故事情節充滿荒誕和戲劇性,它講述的是在深圳打工的工人老趙,為了讓工友老劉死後「落葉歸根」,將他的身體運回了四川老家的故事。乍一聽覺得不可思議,人死後不應該馬上入土為安嗎?即使不能安葬他,也應該將其火化掉吧?從法律的角度看,為了避免去世的人引起瘟疫,中國會有火化屍體的強制法律要求,這也是電影中老趙一直要躲避警察的原因,而且屍體腐化後是會產生細菌和寄生蟲的,怎麼可能把一個死人運走呢?
不過令人難以置信的是,這部電影的確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的,其背後的真相也僅僅是一個民工為了工友生前的承諾,決定「送」他回到家鄉入土為安。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我們看不到的地方,就算是卑微如螻蟻的無名之輩,也有尊嚴和情感,也會在想家時背過身去,偷偷抹幾滴眼淚。
樹高千尺,仍想落葉歸根,更何況人呢?
《落葉歸根》在某些地方雖然看起來是魔幻現實主義,但實則真實地讓人不寒而慄。其中的許多片段,人們或多或少看過、經歷過,它將一個底層掙扎求生的人,逼迫到險些自殺,用真實、荒誕的黑色喜劇,表達了他們在生活中的無力感。同時,它也告訴人們,世間的人心並非全是險惡的,或許這些普通人並沒有多大的能力,卻願意用自己的微薄之力去幫助身邊遇到困難的人。
當其他人為了利益而逐漸扭曲,自私冷漠時,還是有一些人不忘初心,不被社會的洪流所裹挾改變,始終堅持著內心的良善和正義。
人生確實很艱難啊,萬家燈火下不見得都是萬事順心的人,活著才是最有希望的,等我們真到了人生的盡頭時,也不必驚慌難過。既然相遇是偶然的,那就不要在意離別的必然。落葉歸根時,便可以平靜地與這個世界揮手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