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說起英國作家,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他是一個特立獨行但精神穩定的瘋子,一生歷經無數坎坷。
他在自傳體小說《人生的枷鎖》中這樣寫到: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難,最後雙目一閉,離世而去。生活沒有意義,人活著也沒有目的。出世還是不出世,活著還是死去,均無關緊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無足輕重。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可就是這樣一個喪到極致的人卻寫過一部讀了使人熱血沸騰的小說,那就是1919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
這部已經歷經百年的小說,至今仍影響著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去大膽逐夢。
到底是要天上的月亮,還是腳下的六便士,是每位年輕人的人生選擇題。
到底什麼是成功的人生?
斯特裡克蘭本是英國倫敦的一名股票經紀人,有著不錯的收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兒女雙全,個個聰慧聽話,正在為走進牛津劍橋而努力。
他的太太優雅漂亮,家中的獨棟別墅時常召開酒會,與諸多名人雅士討論文學與潮流。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不過如此。
從大多數人的角度來看,斯特裡克蘭無疑是成功的,他的生活完美無瑕。
然而斯特裡克蘭卻選擇了離開,逃脫現在所謂的美麗人生,沒有一絲留戀,他像空氣一樣消失了。
世俗所謂的成功在他的眼中就是一個笑話。
而他的妻子卻沒有從平日的附庸風雅中汲取哪怕一絲不凡,她怎麼也不明白,好好的生活,她的老公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她固執的以為有迷人的狐狸精勾走了丈夫的魂魄,他定是在巴黎豪華的宮殿裡逍遙快活。
可是,斯特裡克蘭離開的理由只有一個,他要畫畫。
他躲在巴黎一個邋遢陳舊的酒店房間裡,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什么女人,什麼逍遙快活,巴黎的斯特裡克蘭眼中只有潔白的畫布與繽紛的色彩。
他知道,他的餘生註定要與畫筆為伍。
在倫敦的過往,斯特裡克蘭只是一隻提線木偶,他的生活沒有靈魂。
在踏上巴黎的那一刻,對斯特裡克蘭而言,成功的人生才剛剛起步。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杜撰的故事,現實中怎麼會有人傻到這樣?如花美眷不要,一雙兒女不要,卻要去吃苦受罪?
恰恰相反,書中的斯特裡克蘭在現實中擁有極其類似的原型,那就是毛姆曾經十分痴迷的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
高更與書中的斯特裡克蘭一樣,都曾在交易所賣過股票,都是人到中年才開始痴迷繪畫,都是拋妻棄子,遠離故土,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萬古流芳。
日益厭倦文明的社會的高更最後也是來到太平洋的大溪地島,孤寂終老。
可是在高更顛沛流離的一生中,他卻創造出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遊魂》等傳世名作。《When Will You Marry?》更是以將近3億美元的價格被卡達王室收購。
高更無疑是成功的,他將六便士踩在腳下,抬頭去追趕月亮。
到底何謂成功?
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麼?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麼?
毛姆在書中對人生的終極意義提出了自己的拷問。
我認為成功從來不是看你能掙多少錢,你的地位有多高。成功要看你是否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之不懈努力,並最終實現。
實現自我的價值,找到幸福的真諦,才算是成功的人生。
而人生目標其實就是書中的月亮。
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月亮呢?
斯特裡克蘭是幸運的。
遍地都是六便士,而他抬頭看到了月亮。
儘管生前窮困潦倒,輾轉流浪,最後感染天花,長眠於異國他鄉的小島,但是他的畫卻成了傳世的瑰寶流芳百世。
死前,看著家徒四壁的小屋,他回顧自己的人生,他是欣慰與滿足的。唯一的遺憾也許就是離開倫敦的時間太遲,真正的人生太短。
他找到了自己的月亮,他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可我們有自己的月亮麼?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變成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機械的生活消磨著我們的激情。
很多人可能會像我一樣,大學,讀研,畢業,工作,做好交待的任務,贏取該有的獎勵。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有時從容應對,有時焦頭爛額,可是不管怎樣,最後的最後卻得到一種空虛與無助,猶如鏡花水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多少的「懷才不遇」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自作多情。
你在等著遇到什麼?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實現自我才是人生圓滿的最高標準。
而發現屬於自己的月亮則是實現自我的前提。
月亮與六便士,能做這道選擇題的都是幸運的人,因為能看到月亮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如果你有著特定的天賦卻被世俗的偏見所束縛,我希望你能像斯特裡克蘭那樣勇敢,即使月薪百萬,也要試著掙脫一切,勇敢的去追逐,不管前方是否荊棘滿布,只要有路,總有走到月亮的那一刻。
也希望那些與我一樣每天為了六便士勞苦奔波的你們,早日發現屬於自己的月亮。
畢竟沒有夢想,人與鹹魚確實沒有區別。
可是有了夢想呢?
你敢放棄擁有的一切,勇敢逐夢麼?
還記得那位河南重點中學的女教師顧少強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封被評為史上最富情懷的辭職信曾經火遍全網。
這位從業十多年的省重點中學的女教師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日子,她捨棄了穩定的收入,光明的未來,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她遊歷了中國的大好河川,在成都打理著自己的客棧。
她有了老公的陪伴,仍然可以過著想走就走的生活,偌大的世界還在等著她去探索。
她的放棄換來的是更好的擁有,她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追求。
王雷,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5年獲得美國北卡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學位。畢業後,她一直在IT和金融領域工作,有著令人豔羨的生活。
可是,一部電影改變了她的人生。
2004年,她看了一部登山電影《觸及巔峰》,產生了完成「7+2」的夢想。「7+2」就是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滑雪到南北兩極。
面對夢想與現實,她選擇了前者。她放棄了當前的高薪工作,全身心的投入登山事業上。
2010年5月24日,她成功登頂珠峰,成為全球第一位完成「7+2」的華人女性,也是全球第10位完成這一偉大極限挑戰的人。
她從一個可能一生默默無名的人變成了蜚聲全球的極限名人。
也許有人說,我放棄現在,勇敢逐夢,失敗了怎麼辦?
其實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人生在世,你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能在浩淼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哪怕一縷蹤跡,讓後世之人可以循跡而來簡直難之又難。
大多數的我們就如過眼的雲煙,風一吹便沒了痕跡。
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應該去看看!
正如歌中所唱: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