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面對人生選擇題,你選金錢還是夢想?

2020-12-23 孟人說娛

世間遍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到了月亮!

說起英國作家,有一位不得不提,那就是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他是一個特立獨行但精神穩定的瘋子,一生歷經無數坎坷。

他在自傳體小說《人生的枷鎖》中這樣寫到:人降生世上,便受苦受難,最後雙目一閉,離世而去。生活沒有意義,人活著也沒有目的。出世還是不出世,活著還是死去,均無關緊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無足輕重。

威廉·薩默塞特·毛姆

可就是這樣一個喪到極致的人卻寫過一部讀了使人熱血沸騰的小說,那就是1919年出版的《月亮和六便士》。

這部已經歷經百年的小說,至今仍影響著無數心懷夢想的年輕人,鼓勵他們去大膽逐夢。

到底是要天上的月亮,還是腳下的六便士,是每位年輕人的人生選擇題。

到底什麼是成功的人生?

斯特裡克蘭本是英國倫敦的一名股票經紀人,有著不錯的收入,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

他兒女雙全,個個聰慧聽話,正在為走進牛津劍橋而努力。

他的太太優雅漂亮,家中的獨棟別墅時常召開酒會,與諸多名人雅士討論文學與潮流。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也不過如此。

從大多數人的角度來看,斯特裡克蘭無疑是成功的,他的生活完美無瑕。

然而斯特裡克蘭卻選擇了離開,逃脫現在所謂的美麗人生,沒有一絲留戀,他像空氣一樣消失了。

世俗所謂的成功在他的眼中就是一個笑話。

而他的妻子卻沒有從平日的附庸風雅中汲取哪怕一絲不凡,她怎麼也不明白,好好的生活,她的老公為什麼會離家出走。

她固執的以為有迷人的狐狸精勾走了丈夫的魂魄,他定是在巴黎豪華的宮殿裡逍遙快活。

可是,斯特裡克蘭離開的理由只有一個,他要畫畫。

他躲在巴黎一個邋遢陳舊的酒店房間裡,過著饑寒交迫的生活。

什么女人,什麼逍遙快活,巴黎的斯特裡克蘭眼中只有潔白的畫布與繽紛的色彩。

他知道,他的餘生註定要與畫筆為伍。

在倫敦的過往,斯特裡克蘭只是一隻提線木偶,他的生活沒有靈魂。

在踏上巴黎的那一刻,對斯特裡克蘭而言,成功的人生才剛剛起步。

也許有人會說這只是杜撰的故事,現實中怎麼會有人傻到這樣?如花美眷不要,一雙兒女不要,卻要去吃苦受罪?

恰恰相反,書中的斯特裡克蘭在現實中擁有極其類似的原型,那就是毛姆曾經十分痴迷的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

高更與書中的斯特裡克蘭一樣,都曾在交易所賣過股票,都是人到中年才開始痴迷繪畫,都是拋妻棄子,遠離故土,生前窮困潦倒,死後萬古流芳。

日益厭倦文明的社會的高更最後也是來到太平洋的大溪地島,孤寂終老。

可是在高更顛沛流離的一生中,他卻創造出了《我們從哪裡來?我們是什麼?我們到哪裡去?》、《遊魂》等傳世名作。《When Will You Marry?》更是以將近3億美元的價格被卡達王室收購。

高更無疑是成功的,他將六便士踩在腳下,抬頭去追趕月亮。

到底何謂成功?

難道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讓你感到舒服的環境裡,讓你的內心得到安寧是糟踐自己麼?難道成為年入上萬英鎊的外科醫生、娶得如花美眷就算是成功麼?

毛姆在書中對人生的終極意義提出了自己的拷問。

我認為成功從來不是看你能掙多少錢,你的地位有多高。成功要看你是否有一個明確的目標,為之不懈努力,並最終實現。

實現自我的價值,找到幸福的真諦,才算是成功的人生。

而人生目標其實就是書中的月亮。

你是否也有自己的月亮呢?

斯特裡克蘭是幸運的。

遍地都是六便士,而他抬頭看到了月亮。

儘管生前窮困潦倒,輾轉流浪,最後感染天花,長眠於異國他鄉的小島,但是他的畫卻成了傳世的瑰寶流芳百世。

死前,看著家徒四壁的小屋,他回顧自己的人生,他是欣慰與滿足的。唯一的遺憾也許就是離開倫敦的時間太遲,真正的人生太短。

他找到了自己的月亮,他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可我們有自己的月亮麼?

時光飛逝,轉眼間我們已經從一個懵懂無知的孩童變成一個上有老下有小的青年。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重複機械的生活消磨著我們的激情。

很多人可能會像我一樣,大學,讀研,畢業,工作,做好交待的任務,贏取該有的獎勵。

在繁忙的工作中,我們有時從容應對,有時焦頭爛額,可是不管怎樣,最後的最後卻得到一種空虛與無助,猶如鏡花水月,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麼。

多少的「懷才不遇」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自作多情。

你在等著遇到什麼?

馬斯洛需求理論告訴我們,只有實現自我才是人生圓滿的最高標準。

而發現屬於自己的月亮則是實現自我的前提。

月亮與六便士,能做這道選擇題的都是幸運的人,因為能看到月亮的人真的少之又少。

如果你有著特定的天賦卻被世俗的偏見所束縛,我希望你能像斯特裡克蘭那樣勇敢,即使月薪百萬,也要試著掙脫一切,勇敢的去追逐,不管前方是否荊棘滿布,只要有路,總有走到月亮的那一刻。

也希望那些與我一樣每天為了六便士勞苦奔波的你們,早日發現屬於自己的月亮。

畢竟沒有夢想,人與鹹魚確實沒有區別。

可是有了夢想呢?

你敢放棄擁有的一切,勇敢逐夢麼?

還記得那位河南重點中學的女教師顧少強麼?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

這封被評為史上最富情懷的辭職信曾經火遍全網。

這位從業十多年的省重點中學的女教師厭倦了一成不變的日子,她捨棄了穩定的收入,光明的未來,勇敢的去追逐自己的夢想。

她遊歷了中國的大好河川,在成都打理著自己的客棧。

她有了老公的陪伴,仍然可以過著想走就走的生活,偌大的世界還在等著她去探索。

她的放棄換來的是更好的擁有,她實現了自我價值的追求。

王雷,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1995年獲得美國北卡大學計算機科學碩士學位和賓夕法尼亞大學沃頓商學院的MBA學位。畢業後,她一直在IT和金融領域工作,有著令人豔羨的生活。

可是,一部電影改變了她的人生。

2004年,她看了一部登山電影《觸及巔峰》,產生了完成「7+2」的夢想。「7+2」就是登上世界七大洲最高峰和滑雪到南北兩極。

面對夢想與現實,她選擇了前者。她放棄了當前的高薪工作,全身心的投入登山事業上。

2010年5月24日,她成功登頂珠峰,成為全球第一位完成「7+2」的華人女性,也是全球第10位完成這一偉大極限挑戰的人。

她從一個可能一生默默無名的人變成了蜚聲全球的極限名人。

也許有人說,我放棄現在,勇敢逐夢,失敗了怎麼辦?

其實這取決於你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你認為你應該對社會做出什麼貢獻,應該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人生在世,你到底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能在浩淼的歷史長河中留下哪怕一縷蹤跡,讓後世之人可以循跡而來簡直難之又難。

大多數的我們就如過眼的雲煙,風一吹便沒了痕跡。

世界那麼大,我們都應該去看看!

正如歌中所唱:

看成敗,人生豪邁,只不過是從頭再來!

相關焦點

  • 一篇文章,5分鐘帶你看完《月亮與六便士》: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分享幾句裡面的經典語錄,看完你就會找到答案。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人生有太多的岔路口,有太多的選擇題,有的題怎麼選都不對,怎麼選都不能讓所有人都滿意。就像小時候看過的「爺孫騎驢」的故事一樣,爺孫兩個人騎驢,有人說驢子太可憐;爺孫兩個牽著驢子走,又有人說這兩個人太傻,有驢不騎。
  • 《月亮和六便士》: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
    夢想與現實,人生的選擇有沒有確切的答案?是仰慕月亮,懷抱夢想的無限可能,還是撿拾腳邊的六便士銀幣,讓夢想在現實中泯滅?《月亮和六便士》講述了一個聽從內心召喚追尋夢想的故事。作者威廉.薩摩賽特.毛姆,英國著名小說家、戲劇家。
  • 《月亮與六便士》用象徵主義理論,解讀了月亮與六便士的意義
    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此後便再也看不到六便士了。《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作家毛姆以畫家高更的原型為素材寫就的。月亮代表的是理想,六便士代表的是現實。每個人的一生都會在月亮與六便士之間搖擺,但所有人都應該為自己活一次。
  • 《月亮與六便士》:從阿德勒個體心理學角度,深析人生3大終極問題
    特別是看完阿德勒的《理解人性》和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之後,我更加明白這個問題本身就沒有答案。為什麼呢?原因很簡單。當你認為自己是人生贏家時,別人不一定這樣認為。當別人認為你是人生贏家時,你內心也不是那樣看的。
  • 《月亮與六便士》,一本值得你用心去閱讀的好書,強烈推薦
    毛姆被稱為「英國莫泊桑」,他的代表作有戲劇《圈子》,長篇小說《人生的枷鎖》、《月亮和六便士》等。《月亮和六便士》是毛姆的最有名的著作,以法國印象畫家高更為原型。小說問世後,情節入勝、文字深刻在文壇轟動一時,人們爭相傳看。即使毛姆去世多年,這本書在中國仍然不斷地被翻譯再版。
  • 《月亮與六便士》:為了夢想,你可願放棄繁華?
    第一次決定讀《月亮與六便士》,是因為眾所周知的那句: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的主人公——查理斯·思特裡克蘭德與我們普通人不同的是,他為了那皎潔的月光,不惜與六便士劃清界限——與塵世間決裂,拋家棄業,毅然決然地進入另一個沒有安逸只有窮苦的世界。 也許在很多人看來,最美滿的人生不過於:家有餘財,口有餘糧,身康體健,兒孫滿堂。
  • 《月亮與六便士》:原諒我一生放蕩不羈愛自由,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沒有夢想的人是失去靈魂的,當一個人,願意為自己的夢想放棄自己原來安逸的生活,那他一定很勇敢。《月亮與六便士》中描述到「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恰好100年的時間了。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月亮與六便士:三個女人不同的愛情態度,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頭看到了月亮」天才小說家毛姆的百年名著《月亮與六便士》中,以著名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創造了出了恩特裡克蘭德這個經典的人物形象,深刻地討論了現實與藝術的關係,也帶給讀者不少人生道理。
  • 《月亮與六便士》:能否將月亮深藏,借著月光擁有一地的六便士?
    「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被譽為文藝青年的夢想之書,是毛姆最著名的小說之一,作者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由「我」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冷靜描述,一步一步講述特裡斯克蘭的一生,主要由特裡斯克蘭在倫敦、巴黎、大溪地的生活,閱讀過程覺得特裡斯克蘭可恨可惡又可憐。
  • 毛姆的《月亮與六便士》:夢想偉大而崇高,現實卻平淡無奇
    《月亮與六便士》是毛姆在《人性的枷鎖》後發布的又一著作。在《人性的枷鎖》出版後,有人評論這部書的主角道:終日仰慕月亮,卻忽略了腳下的六便士。毛姆非常喜歡這句話,便以《月亮與六便士》作為下一部小說的書名。
  • 《月亮與六便士》:人到中年,卻還能有勇氣拋家棄業,追尋月亮
    《月亮與六便士》這本書在豆瓣上的評分很高,有8.8分。這本書很有吸引力,讓人一旦開始看,就會停不下來。這本小說的作者是毛姆,一位非常有才華的作家。這本書的創作來源是來自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作品。一個簡單卻離奇的故事,一個超乎常人理解的人物,探討了生活與藝術之間的關係,從而延伸出一個普遍的人生問題:月亮還是六便士?月亮,顧名思義,代表藝術、理想、精神和真理;六便士代表生命、金錢、物質和世俗生活。
  • 讀完《月亮與六便士》哭的不能自已:終其一生,人生從來沒有對錯
    他的《月亮與六便士》出版於1919年,至今已經101年的時間了。這是一本適合老中青三代人看的世界名著。歷經百年時間考驗,依然受到許許多多讀者的喜愛,我想這就是經典之作的力量。好書常讀常新,每次總能帶給我不一樣的感受和啟發。
  • 《月亮與六便士》:庸俗尋找六便士VS瘋狂追求藝術夢,前者輸了?
    而毛姆的這本《月亮與六便士》,暢銷百年,經久不衰,就在於這本書,成了砍向每個讀者冰封之心的斧頭。它逼著我們去思考: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書的腰封上說:「人世漫長得轉瞬即逝,有人見塵埃,有人見星辰」。而查爾斯就是那個終其一生都在追求星辰的人。
  • 《月亮和六便士》現實和夢想你選擇什麼?
    今天嚕嚕給大家推薦的書是英國小說家、劇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的《月亮和六便士》。「滿地都是六便士。他卻抬頭看見了月亮」,相信很多文藝青年都聽過這句話,而看了這部小說後,你會對這句話有著更深層次的理解。小說通過「我」接觸的主人公查爾斯·斯特裡克蘭來展開敘述。
  • 《月亮與六便士》:婚姻裡比出軌還可怕的,是男人的夢想
    一個幸福的家庭,就因為一個畫畫的夢想變得支離破碎。沒想到,打敗婚姻的,不是小三,不是性格不合,也不是貧窮,而是夢想。02以上是《月亮與六便士》裡的一個故事,講述了一個已婚男人,為了畫畫的夢想而拋棄一切的傳奇人生。丈夫離家出走以後,沒有工作的阿美要養活自己,還要養活兩個十幾歲的孩子,家裡只剩下幾百塊錢。很多人都說:沒有丈夫她根本活不下去。
  • 重讀《月亮與六便士》:原諒與背叛,失衡的天平稱不出愛的分量
    愛是有輕重之分的,重讀了毛姆的經典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後,我開始並不理解德克·斯特羅夫面對妻子背叛所採取的方式,但是後來我發現,在面對月亮與六便士的人生選擇題,不管是做了怎樣的選擇,其實與個人高貴的自我追求息息相關。這個選擇無關對錯,只有對愛是否看重!
  • 從女生的角度來讀《月亮與六便士》
    你一生真正的抉擇只有一次,你應該被夢想照亮,還是被金錢照亮?」《月亮與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戲劇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創作的長篇小說,成書於1919年。至今100年過去了,這本書不但沒有沉默,反而被翻譯成62種語言,風靡於英國、法國、中國、義大利、美國、加拿大等100個國家,全球銷量超過6000萬冊。
  • 《月亮與六便士》:奔向月亮的人,要準備好孤注一擲
    「在滿是六便士的地上,你抬頭看見了月光。」提到英國作家毛姆,我們最先想到的是這部在文壇轟動一時的《月亮與六便士》。這部著作是根據法國畫家保羅·高更的一生為原本而創作的一篇小說。主要講述了原本是證券經紀人的思特裡克蘭德,突然拋棄過去按部就班的生活,追隨內心夢想,一身投入到繪畫事業中去。書名中的六便士是代表著我們賴以生存,養家餬口的支撐,而月亮是身處滿地雞毛中的自己理想中的那道光。思特裡克蘭德身為證券經紀人的時候,一家人衣食無憂,妻慈子孝,和睦融融,過著人人羨慕的生活。
  • 《月亮和六便士》:追夢的生命是一個從「召喚」到「歸程」的圓月
    ——毛姆《月亮和六便士》《月亮和六便士》是英國小說家威廉·薩默賽特·毛姆1919年創作的長篇小說,以法國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為人物原型,講述一個原本平凡的倫敦證券經紀人斯特裡克蘭,突然拋妻棄子,放棄了優渥幸福的生活,遠走巴黎學畫,終於在南太平洋的大溪地島,把自己的生命灌注在筆端,達到夢想的境界,實現自己生命價值的故事。
  • 影響千萬人的小說《月亮與六便士》到底講了什麼?
    上一篇文章中,懵董菌剛剛解讀了毛姆的《刀鋒》,刀鋒之外,《月亮與六便士》是一部影響了千千萬萬各個年齡段讀者的作品。小說原型據說《月亮與六便士》的原型是法國後印象派畫家保羅·高更,書名用「六便士」比喻世俗所認同的安穩生活,而「月亮」則代表那些遙遠而不切實際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