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國爭端不斷,尼羅河上瀰漫的硝煙味

2020-12-23 明白

這幾天,中國南方正鬧著洪災,水流遍野。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在世界的另一端非洲,有三個國家正因水供應不足的問題而官司不斷。

埃及、蘇丹和衣索比亞,這三個尼羅河畔的鄰國又因為水資源分配問題大動幹戈了。

今年5月1日,埃及向聯合國安理會致函,拒絕了衣索比亞關於復興大壩(建於青尼羅河上)初步蓄水的建議,呼籲衣索比亞重新進行談判。

同月13日,蘇丹灌溉部也表示,他們同樣不接受衣索比亞復興大壩的初步蓄水建議,稱這項建議完全沒有解決長遠的技術、法律和環境問題。

自從復興大壩動工開始,這三個國家的爭吵聲就沒停過。現在的尼羅河上瀰漫的不止是水汽,更多的是硝煙味。

01 尼羅河霸主埃及

對於不了解非洲境況的人來說,看到以上新聞的第一反應可能是:原來尼羅河不僅僅是埃及一個國家的母親河啊。

事實上,尼羅河從南向北流動,埃及處在尼羅河最下遊的位置,它的上遊還有九個國家。但是憑藉其得天獨厚的文化優勢,埃及成功地讓對非洲大陸不熟悉的人自動忽略了尼羅河沿岸的其他國家。

尼羅河全長6670公裡,始於非洲中部的維多利亞湖,其主要支流包括青尼羅河、白尼羅河和阿爾巴特河,流域內包括蒲隆地、盧安達、坦尚尼亞、肯亞、剛果、烏幹達、衣索比亞、南蘇丹、蘇丹、和埃及等國家。

|尼羅河沿岸國家。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從地圖上可以看出,尼羅河的兩條支流青尼羅河(Blue Nile)和白尼羅河(White Nile)在蘇丹首都喀土穆(Khartoum)匯聚,形成了尼羅河主幹。

再繼續流向蘇丹北部和埃及,最終匯入非洲與歐洲之間相隔的地中海。

|青尼羅河和白尼羅河在喀土穆匯聚。圖片來源:AramcoWorld

雖然是世界第一長河,尼羅河供水量其實並不算非常大,年平均供水量為840億立方米。

與非洲另一條著名河流剛果河相比,剛果河雖然是非洲第二長河流,但供水量達到1萬億立方米,遠超過尼羅河。

不過,對於氣候炎熱乾燥的中北非國家來說,這條供水量不多的尼羅河,可稱得上是最重要的水源。

埃及屬撒哈拉沙漠國家,全年乾燥少雨,西部沙漠佔據了國土面積的四分之三,這些地方的年平均降水量不到30毫米。

在漫長的歷史時間裡,埃及國民的日常生活和農業灌溉幾乎完全倚靠尼羅河的饋贈,有一句諺語說「尼羅河上午乾涸,埃及下午死亡」。

毫不誇張。

埃及85%的農業用水來自尼羅河,90%日常使用的淡水資源均來自尼羅河。

這點在埃及地圖上便可以清晰地看出來。埃及的城市與人口幾乎全部集中在尼羅河沿岸和尼羅河三角洲,33700平方公裡的土地上生活著全國90%的人口。

|埃及衛星地圖。圖片來源:Google Map

如果僅從自然條件來看,埃及並不比其他國家佔據明顯的用水優勢 。

因為,在地理位置上,埃及處於尼羅河的下遊。

眾所周知,河流下遊國家的用水情況嚴重受到上遊國家的影響。如果在上遊河流遭受汙染或斷流等問題,下遊會直接受影響。

當然,政治因素能改變地理條件形成的優劣勢對比。

所以,在尼羅河的例子裡,居於下遊的埃及,反而比上遊各個國家在使用尼羅河上更具有霸主地位。

這要從英國在中東的控制說起。

在20世紀初年,英國幾乎統治了整個尼羅河畔。

1929年英國主持籤訂的《尼羅河水源分配協議》宣布,埃及對尼羅河的用水份額是480億立方米,蘇丹只有40億立方米,不到前者十分之一。

不僅如此,該協議還賦予埃及使用水資源的合法權利,禁止英國統治下的其他國家在上遊建設水利工程。

當然,那會兒,這些國家也壓根沒有建設大型水利工程的能力。

|1929年非洲局勢圖,紅色為英國控制的地區。1922年埃及名義上宣布獨立,但是仍是英國的衛星國,受英國管控。圖片來源:GeaCron

這項決議保證了幾十年的時間裡,1898年英國在埃及亞斯文地區建造的亞斯文高壩是尼羅河上唯一的大型水利工程。

埃及取得了獨一無二的用水霸權。

這種資源利用的極端不平等的局面,伴隨著英國的殖民統治,一直延續到了20世紀50年代。

直到1956年,蘇丹獨立之後。

獨立的蘇丹,開始謀求、爭取更多的水資源使用權利。

經過兩年多的摩擦談判,埃及和蘇丹終於籤訂了《1959年全面利用尼羅河水協議》。

這份兩國的雙邊協議,將蘇丹的用水份額,從40億立方米漲到了185億立方米,並允許蘇丹建造羅塞雷斯大壩。

當然,埃及也不忘將自家的用水量調整到555億立方米。

讀到這裡,你是否會發問,那其他國家呢?

尼羅河沿岸其他國家在這兩項決議中處於什麼位置?

它們也一樣能夠有尼羅河水的用水份額嗎?

不能。

其他尼羅河沿岸國家,不在此協議範圍。

而且,埃及擁有一票否決權,可以直接拒絕其他國家興建水利工程的要求。

在使用尼羅河上,依然不平等。

在1929年和1959年的兩項協議中,上遊國家的用水量加上尼羅河蒸發流失的總量分別是320億立方米和100億立方米,還不及埃及一個國家的額度。

當然,這種不平等局面,終究不會永遠如此。

隨著非洲各國的經濟崛起,埃及的用水特權開始遭遇了挑戰。

當這些非洲國家篳路藍縷地發展本國工業,卻常常因為嚴重的缺水、缺電問題苦惱時,積蓄已久的尼羅河水資源之爭便自然而然地走到了前臺。

其中尤以埃及和衣索比亞的矛盾最為嚴峻。

作為尼羅河上遊國家,在地理條件上,衣索比亞天然具有優勢。

尼羅河下遊的年平均水量有60%來自青尼羅河,如果是雨季(7月-9月),這個佔比還會上升到80%。

而青尼羅河的源頭,便在衣索比亞境內的塔納湖(Lake Tana)。

02 崛起的新星衣索比亞

衣索比亞是尼羅河國家中最閃耀的後起之星。

從上世紀90開始,衣索比亞進入歷史發展的新階段,經濟穩步發展,在21世紀前十年,該國位列1000萬人口以上國家國民生產總值增速的第三位。

近些年來,這個國家的國民生產總值增長數一直維持在8%以上,成為全球經濟增速最快的地區之一。

|衣索比亞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逐年增長。圖片來源:Quartz

處在經濟發展黃金時代的衣索比亞,因為資源匱乏而暴露出很多問題,水力和電力短缺便是其中最嚴重的問題。

根據Water.org的計算,在1.05億衣索比亞人中,有6200萬人無法取得安全飲用水。為了取得生活用水,很多女人小孩要徒步行走三個多小時,從淺水井或者天然水池裡面打水,這些地方的水往往是人畜共飲的。

|9歲的衣索比亞女孩前往幾公裡外的地方收集生活用水。圖片來源:聯合國兒童基金會

電力方面,該國不止工業用電緊缺,就連民眾日常生活的電力也遠遠不能滿足。

根據國際能源署(IEA)提供的數據,2018年衣索比亞無法獲得電力資源的人口總數為5930萬。

在非洲大陸上,這個數據僅次於非洲第一人口大國奈及利亞(7830萬)和剛果民主共和國(7670萬)。

|2018全球無電使用人口的分布圖,顏色越深缺電越嚴重。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署(IEA)官網

解決能源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開發青尼羅河的水力發電。

在衣索比亞政府1997年制定的千禧年計劃中,在青尼羅河上建造復興大壩( Grand Ethiopian Renaissance Dam ,簡稱GERD)是重中之重的工程。

這座大壩動工於2011年,由埃塞電力公司、中國葛洲壩集團、上海福伊特水電等公司參與建設,預計耗資約50億美元,佔地1700平方公裡,長1900米,寬145米,預計於2020年建成,2022年投入使用。

建成後,復興大壩蓄水量將達670億立方米,發電量達6000兆瓦(目前衣索比亞全國總發電量為4000兆瓦),成為非洲第一、世界第七的巨型大壩。

毫不誇張地說,為了建設這座大壩,衣索比亞動用了舉國之力。

在50億美元的投資中,有從中國貸款的18億美元,有動用了政府上下全部工作人員一個月工資的總額,有向民眾發行愛國債券的所得。

談到傾國之力修建水利工程的目的,衣索比亞現任總統薩赫勒-沃克·祖德(Sahle-Work Zewde)表示,建造復興大壩僅是為了水力發電,至少讓人民有機會在燈光下吃晚飯。

|2000-2018電力覆蓋的人口佔比圖,淺藍藍色為全球平均水平,天藍色為撒哈拉以南國家平均水平,綠色為衣索比亞。2018年,三個數據分別是88.7%、45.4%和45%。圖片來源:國際能源署(IEA)官網

她的發言有兩個重點,一是衣索比亞修建水壩是為了發電,二是這個舉動只是為了滿足民眾基本需求,對其他國家並沒有任何政治企圖。

但是,埃及和蘇丹兩國並不作此想,兩國政府都擔心復興大壩一旦建成,流入本國的河水將大大減少。

我們在地圖上,了解下復興大壩的位置,即能理解埃及蘇丹兩國的擔心。

|復興大壩的建造位置,處在衣索比亞境內與蘇丹交界的地方。圖片來源:Yale Environment 360

大壩的位置在青尼羅河下遊,衣索比亞和蘇丹的交界處。

埃及境內的尼羅河水由白尼羅河和青尼羅河匯聚而成,尤以青尼羅河的供水量佔比最重,如果大壩落成,顯然受影響最嚴重的的就是埃及,到時候埃及能用多少水恐怕全要仰仗衣索比亞的鼻息了。

而蘇丹好一些。

因為尼羅河另外一條重要支流白尼羅河並不受復興大壩影響。蘇丹從白尼羅河汲取的水量不會受影響。

所以,在這場水資源爭奪戰中,埃及和衣索比亞相互間的炮火最為猛烈,蘇丹則不時穿插談判,尋求謀取利益來彌補本國損失。

蘇丹與衣索比亞兩國也初步達成協議,確定一旦復興大壩落成,蘇丹可以以較低價格從衣索比亞購得電力。

相比蘇丹,埃及的問題更難解決。

03 「復興之路」遙遠?

根據美國自然科學雜誌GSA Today的測算:在復興大壩蓄水期間,埃及將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流向埃及的尼羅河水將減少25%,受此影響,亞斯文大壩的發電量將銳減至目前的三分之二。

因此,可以想像,埃及對復興大壩的態度。

但對衣索比亞而言,復興大壩更是本國的生命線,勢難讓步。

所以,對於埃及和衣索比亞兩國來說,水資源都是同等重要的戰略資源,都是牽一髮而動全身。

爭鬥自然不可避免。

2011年,埃及爆發「阿拉伯之春」,把持政壇長達30年的總統穆巴拉克(Muhammed Hosni Mubarak)被趕下臺,政權動蕩。

趁著鄰國動蕩,衣索比亞抓緊機會,低調地開始了大壩的修建。

在施工這九年裡,兩國因為這座大壩的衝突屢屢發生。

衣索比亞政府稱,埃及支持甚至派遣叛軍到達厄立特裡尼(厄立特裡尼從衣索比亞獨立建國後,兩國時有戰爭,目前處在摩擦狀態),破壞水壩建設。

2018年7月26日,復興大壩的項目經理西莫格努·貝克萊(Simegnew Bekele)死於槍殺。雖然貝克萊的死因撲朔迷離,但由於埃及和衣索比亞的國家爭端,貝克萊的死激化了矛盾。

|貝克萊被衣索比亞政府授予「英雄」稱號,他的葬禮吸引了成千上萬民眾前來。圖片來源:CNN

衣索比亞投入了巨額貸款,又有人命搭進去,自然不可能放棄建壩。2019年,衣索比亞總理阿比·艾哈邁德·阿里(Abiyyii Ahimad Alii)甚至表示:

「即使遭遇了埃及的多番阻撓,但是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阻止衣索比亞修建大壩的步伐。如果要開戰的話,我們有成千上萬的國民可以奔赴戰場。」(Some say things about use of force (by Egypt). It should be underlined that no force can stop Ethiopia from building a dam. If there is need to go to war, we could get millions readied.)

|衣索比亞時任總理艾哈邁德·阿里,2019年因為結束衣索比亞與厄立特裡尼的戰爭而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圖片來源:維基百科

對於衣索比亞來說,這是一座必需建成的生命線,衣索比亞會不惜一切代價來建設它、保衛它。

面對衣索比亞如此強硬的立場,如果埃及和蘇丹不想引起戰爭的話,剩下的選擇並不多。

能做的,也許只是如何通過談判,爭取為本國多減少些利益損失。

比如,大壩蓄水的快慢。

2015年,三國達成《原則宣言》的第五條規定:為了防止蓄水工程對下遊國的損害,在開始給水壩蓄滿水之前,三國必須就大壩的蓄水和運營模式達成一致。

最關鍵的問題當然是,衣索比亞打算用幾年的時間來蓄滿水壩。

從衣索比亞的利益出發,自然是越快越好:斥巨資修建的水壩自然要及時用以發電,利國利民。

但對埃及來說,蓄水速度越慢越好。

根據半島電視臺(Aljazeera)的測算數據,衣索比亞蓄滿水庫的時間越短,埃及的損失就越大。

在這個要害問題上,兩國能否達成一致?

在復興大壩的蓄水時間,壩成後的利益分配上等,都直接關乎兩國未來的和平穩定。

以目前態勢,想要在衣索比亞、埃及、蘇丹三國間達成完全一致意見,非常困難。

蘇丹與埃及兩國之間還好說一些。

今年年初,在世界銀行和美國方面的主持下,蘇丹和埃及達成了一個關於復興水壩運營的協議。

但是,衣索比亞拒絕出席,並且聲明,對於其他兩國達成的協議也不會接受。

自然條件、經濟發展需求和政治利益三股繩索擰成的矛盾,無法化解。

如今,復興大壩的工程建設,已經處在收尾階段。

衣索比亞正準備於7月尼羅河雨季到來時進入蓄水階段。

|復興大壩。圖片來源:半島電視臺(Aljazeera)

迫在眉睫的竣工日期,讓三個國家的水資源爭奪戰更加火熱。

如果它們沒有就蓄水問題達成共識,且都沒有讓步舉措的話,那麼,未來一個月,在尼羅河雨季帶來的最佳蓄水期,這三國矛盾必然會爆發。

至少,目前還看不到任何和解的可能。

衣索比亞不會不清楚修築大壩對下遊國家水量的影響。

否則它也不會把建造位置選在本國與蘇丹的交接處,這個地方既可以築大壩,又可以不影響本國上遊居民對水資源的使用。

在水資源利用歷史上受盡委屈的衣索比亞,顯然牟足了勁兒要將滾滾尼羅河水轉化為現代化發展動力。

衣索比亞如果成功,曾經佔據優勢的埃及和蘇丹,則恐怕在很長一段時間裡要受上遊牽制了。

尼羅河上,瀰漫著硝煙味。

04 以鄰為壑的水資源爭奪

其實,全球共有200多條河流流經兩個或兩個以上國家。

像領土爭端一樣,「水資源戰」的聲音此起彼伏。

比如亞洲的湄公河,發端於青藏高原(在中國境內被稱作瀾滄江),後流經寮國、緬甸、泰國、柬埔寨、越南,最終匯入南海。

像尼羅河之於東北非一樣,湄公河對東南亞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湄公河三角洲是重要的農業生產地區。

|湄公河上的水壩工程。圖片來源:International Rivers

近些年來,湄公河各國對中國、寮國修建大壩的批評聲從未停止過。

河岸地區的居民指責大壩截水造成水位嚴重下降,毀壞了他們的家園,國際環保組織同樣譴責大壩破壞了當地的自然環境。

這些爭議從未解決過,它們不時在新聞裡出現,威脅幾個周邊國家的安全和穩定關係。

以鄰為壑的局面,依然在地球上的一些角落上演。

這是人類在地球上建構出來的國家之間、民族共同體之間的暗瘡。

稍不留神,便血流滿地。

相關焦點

  • 百變大偵探瀰漫硝煙攻略完整版
    百變大偵探瀰漫硝煙攻略完整版 2020-12-17 08:37 作者:我遊網 來源:本站整理 瀏覽:629
  • 蘇丹將調解埃及-衣索比亞的水電站爭端
    蘇丹周日表示,該國將就衣索比亞和埃及之間因在尼羅河上備受爭議的發電大壩之間不斷升級的爭端達成調解協議。  蘇丹委員會副主席穆罕默德·哈姆丹·達加洛(Mohamed Hamdan Dagalo)說,蘇丹在多年的爭端中將努力彌合差距並「達成協議」。  衣索比亞和埃及之間因耗資46億美元的衣索比亞水電大壩而陷入僵局,東部非洲的緊張局勢正在加劇。該項目已完成約71%,並有望為衣索比亞的1億人口提供急需的電力。
  • 外顯瀰漫的硝煙,熄滅於內心的戰爭
    東尼法師閉關的小院周邊一位研究唯識的法師告訴我你們心理學中的潛意識相當於佛教的第七識末那識你們心理學中的集體無意識相當於佛教的第八識阿賴耶識佛洛夷德說潛意識中糾結多夢中會現形某哲學學派說我們的內心深處有一種存在叫我不知道我不知道當我們用數十年的時間融化了內心的自卑衝突恐懼憤怒多不勝數的糾結後過往的瀰漫的硝煙會慢慢的
  • NO.19 尼羅河女兒
    屍體上出現一紙古代的咒文,那就是所謂的王族之詛咒嗎?而當凱羅爾一行人進入古墓時,詛咒已在空氣中瀰漫開來。沒多久,凱羅爾和父親就在家中遭到眼鏡蛇的襲擊,父親當場斃命,而凱羅爾由於得到及時的醫治,僥倖生還。凱羅爾康復後接受了和她一起學習的吉米的求婚,在訂婚晚宴上,一位神秘的女子出現在她的面前將她帶入了三千年前的古埃及,從此改變了她一生的命運……
  • 多圖帶你體驗駐訓場上真正「硝煙味」「實戰味」!
    走進該旅駐訓場,官兵正開展演習對抗、專業技能、戰備拉動、戰術綜合演練等課目訓練,每個訓練內容都充滿硝煙味、實戰味。
  • 嵩山密林近距離感受硝煙味 武警新戰士野營拉練戰味濃
    嵩山密林近距離感受硝煙味 武警新戰士野營拉練戰味濃
  • 非洲的大動脈:古老神秘的尼羅河
    從聯合國到《金氏世界紀錄大全》(Guinness Book of world Records),尼羅河仍然被普遍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儘管亞馬遜河也擁有很多響亮的名頭,包括世界上流量最大的河流,因為它擁有地球上20%的淡水。
  • 尼羅河與亞斯文大壩
    正在神遊,導遊叫住我們,看向河的另一邊,亞斯文市那邊,原來在河邊高地上有一幢漂亮古樸的老建築,那便是拍攝《尼羅河上的慘案》的老瀑布飯店。依稀想起影片裡的人物和故事。另一邊則是沙漠,應該也屬於撒哈拉沙漠了吧,至少我是這麼希望和以為的,沙漠純淨而有起伏,十分美麗,離河不起處還有一棵樹孤獨而倔強地長在沙丘之下,夕陽西下,構成了一幅絕美的圖畫,同行中有兩位攝影愛好者感動於該樹頑強的生命力不斷地按著快門。
  • 武警雲南總隊: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組圖)
    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第一槍」開訓就聞硝煙味 打響新年度開訓
  • 埃及、埃塞爾比亞、蘇丹未來2到3周或就復興大壩爭端達成一致
    據阿拉比亞電視臺27日援引路透社報導,埃塞爾比亞水務大臣塞爾希·貝克爾(Seleshi Bekele)當天表示,未來兩到三周,埃及、埃塞爾比亞和蘇丹將就衣索比亞復興大壩爭端達成一致。此前一天,三國領導人剛與非盟輪值主席、南非總統拉馬福薩召開了線上峰會。
  • 你知道嗎|尼羅河是世界第1長河,埃及為何不把河水引入沙漠,讓沙漠變綠洲
    這樣一條偉大的河流,全長是5464千米,是世界上第六長的河流。全長5464千米,卻仍然只是第六長河,那麼世界上第一長河豈不更加厲害?今天我們的主角就是這世上最長的河。世界上第一長河叫做尼羅河,它全長6670千米,發源自非洲東北部蒲隆地高原,穿過了盧安達,肯亞,蘇丹,埃及等多個非洲的國家,最終河流的身軀被分成許多小小支流,最後匯入地中海之中。
  • 看《尼羅河上的慘案》尋古埃及驚豔傳奇
    這部影片中著重描寫了男女主人公和各懷鬼胎的一群人搭乘尼羅河上的遊輪時發生的驚險故事。除了尼羅河,故事的前半部分也出現了阿布辛貝神廟等埃及著名景點,在推動情節發展的同時,向觀眾展示了古代埃及燦爛的文明。作為阿加莎·克裡斯蒂的粉絲,筆者為自己設計了《尼羅河上的慘案》巡禮路線,搭乘遊輪從南部順流而下,到影片取景地親身探索這片神秘土地的美麗。
  • 「一帶一路」紀行—中電裝備:尼羅河上的電波
    「尼羅河大跨越」:中電裝備承建的埃及EETC項目「暴風雨卷著氣流和隕星凝聚,在尼羅河上空的圓甕中,不斷地督促河水,向遠大的途程湧進。」這是英國著名詩人雪萊筆下的尼羅河。2016年隨著EETC500千伏輸電線路項目來到埃及之前,中國電力技術裝備有限公司(下稱「中電裝備」)埃及項目部項目經理、工程師蔡永平對尼羅河的認知,還只是初中地理課本上的一個地名。如今,蔡永平和他的同事每日穿梭於這條世界最長的河流之上,親眼見證了雪萊筆下的尼羅河之景。
  • 「尼羅河」創造的古埃及,從興起到6次被入侵,是如何走向滅亡的?
    但是,說起古埃及的文明,是不禁讓人惋惜,畢竟這樣一個幾近"全能"的國都,卻失敗於自己先進的文明。古埃及的地圖與金字塔標識但是說到擁有金字塔的古埃及,它就是一個屬於尼羅河流域的沙地,有人曾說古埃及就是一個不真實的埃及,因為土地是大河送給人民的禮物,並且在這個尼羅河三角洲上肥沃的土地給了他們文明的誕生。
  • 大批戰機黑壓壓出現,美艦慌不擇路撤離海峽,衛星聞到大戰硝煙味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11月4日報導,伊朗大批戰機黑壓壓出現,美艦慌不擇路撤離海峽,衛星聞到了大戰的硝煙味。進入2020年後,美國和伊朗之間的局勢愈發緊張。伊朗方面為此進行了瘋狂的報復,先是出動飛彈打擊了美軍軍事基地,造成多人受傷;又指使什葉派武裝使用火箭彈襲擊了美國駐伊拉克大使館。此後,因為伊朗武器禁運即將到期的緣故,美國想要延長武器禁運,不想讓伊朗從國外獲得先進武器,便利用自己特權在安理會發起了一次投票,但是只有一個國家支持美國,其他都是棄權或者反對。
  • 新版"尼羅河上的慘案"公布演員陣容
    肯尼思·布拉納將回歸飾演大偵探波洛 肯尼思·布拉納執導的新版 《尼羅河上的慘案》宣布全體主演陣容!此前曾宣布 蓋爾·加朵將在影片中飾演林內特·裡奇韋小姐,是位有錢的女富豪,愛上了一名叫西蒙的男子。蓋爾·加朵1978版裡的林內特·裡奇韋小姐(右)此外導演 肯尼思·布拉納也將繼續回歸扮演波洛大偵探,其他加盟的演員還有 萊蒂希婭·賴特、 艾米·漢莫、 安妮特·貝寧、 阿里·法扎爾、索菲·奧克妮多、湯姆·貝特曼、 艾瑪·麥肯、 唐·弗蘭奇、 蘿斯·萊斯利、 珍妮弗·桑德斯、 拉塞爾·布蘭德。並宣布影片將用65mm膠片拍攝。
  • 從埃及亞斯文大壩到埃塞復興大壩:半個世紀的尼羅河水之爭
    「埃及必須經歷這麼多,包括大壩,包括蘇伊士運河戰爭。」家鄉就在亞斯文的退休外交官艾哈邁德·瓦希什告訴《金字塔報》,亞斯文大壩不僅僅是一個大型項目,「這也與民族解放有關,與控制我們自己的財富與命運有關,這不僅事關埃及在地區的領導地位,也事關埃及在亞非國家民族解放運動中的領導地位。」1958年,蘇聯加入了運河修建,為埃及提供了資金和專家援助。
  • 視頻|火力全開,駐香港部隊某旅集訓充滿硝煙味
    此次火力集訓改變以往簡單的射擊條件,充分模擬戰場環境,區分基礎技能強化、實彈射擊、考核比武三個階段進行,主要對固定目標射擊、遠距離射擊、多種姿勢射擊以及乘車射擊等課目進行實彈檢驗,在火光硝煙中磨礪血性膽氣,在真槍實彈中激發官兵豪情
  • 尼羅河排名第一!
    世界上的河流有千千萬萬條,但是並不是每一條河流都會在世界上出名。
  • 聞著硝煙味,找到戰場感
    譚薛峰 攝「三年三步走、逐年上臺階」,民兵調整改革之初,浙江省軍區定下這樣的發展思路。進入2020年的最後一個月,改革已進行了3年。這是上一個目標建設的截止線,也是下一段徵程的出發點,要有評估和總結。12月3日,伴隨著2顆紅色信號彈騰空而起,浙江省第三屆崗位練兵比武暨應戰能力檢驗評估在舟山市民兵訓練基地拉開帷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