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清楚哪些症狀要到血液內科,大多數人認為血液內科是只看白血病,又或者常規的血液檢查出現異常也往血液科跑,其實,盲目診治往往會耽誤真正疾病的確診與治療。
血液內科專家告訴您:血液內科主要看什麼。
曹祥山(蘇州明基醫院血液內科主任、醫學博士、碩士生導師、主任醫師、教授)是血液內科領域的資深專家,從事血液科臨床工作已有三十餘年。曾任蘇州大學附屬第二醫院血液科、蘇州大學附屬第三醫院(常州市第一醫院)血液科主任,2006年至法國皮蒂亞醫療中心進修學習。曹教授自1992年開始從事造血幹細胞的生物學特性的實驗及臨床應用研究。先後發表相關學術論文70多篇。
2001年開始進行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惡性血液病的臨床應用研究;2002年第一例由患者姐姐供髓的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親緣異體骨髓移植獲得成功。同年,單分臍血移植治療超體重白血病患者再獲成功。2003年江蘇省首例外省供髓的非親緣異體外周幹細胞移植又獲得完全成功,目前已開展包括HLA半相合的單倍體移植在內的各種類型的造血幹細胞移植100多例。
主要擅長:臍血幹細胞體外擴增與移植;再障、白血病等惡性血液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的免疫靶向治療。
哪些情況需要到血液內科就診
1、紅細胞異常引發的疾病
紅細胞減少或血紅蛋白異常容易引發貧血問題,包括缺鐵性貧血、地中海貧血、再生障礙性貧血、溶血性貧血等,紅細胞增多症也屬於紅細胞異常的範疇。
2、白細胞異常引發的疾病
血液檢查中如果出現白細胞異常減少則需要前往血液科就診,另外白血病、淋巴瘤、骨髓增生異常症候群、骨髓瘤等疾病的發生與白細胞異常有必然的聯繫。
3、出血性的疾病
觀察患者的皮膚可看到明顯的「出血點」,部分患者刷牙時容易出血或無故流鼻血,這個時候需要警惕是血小板異常的情況,一般需要考慮是紫癜、血小板減少症、血友病等問題。
4、骨髓增生性疾病
骨髓是人體內重要的造血器官,其異常增生容易引發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紅細胞增多症等疾病。
曹教授提醒:有時候血液病的症狀非常隱匿,特別是部分症狀很容易被患者誤認為普通的感冒發燒。
如果在生活中出現了以下四大症狀,請您務必儘快到血液科檢查清楚!
A、貧血:貧血多半是血液中紅細胞或者血紅蛋白減少造成的,其中臉色蒼白是貧血突出的表現,部分患者還伴有頭暈耳鳴、心慌氣短等不適,而且在活動後不適感很容易加重,很多人會以為是心臟異常引起的,但同時也需要警惕患上血液病了。
B、出血:血液中的血小板負責止血的功能,如果血小板減少就很容易引發出血問題,表現為皮下有出血點、牙齦或鼻腔容易出血、月經血增多等,有部分患者出血後甚至很難止血,並且生活中輕微的磕碰都會在皮表留下淤青。
C、發熱且容易感染:很多人會將發燒的原因歸結到感冒受涼身上,但高熱不退或發熱時間過長則要及時排查是不是血液疾病引起的,一般負責機體抵抗力的白細胞異常減少則會導致機體容易受到病菌的侵襲,給人「體弱多病」的感覺,警惕是白血病、重症再障等引起的。
D、肝脾或淋巴結腫大:若在腹股溝、頸部或腋下等皮膚淺表摸到腫大的淋巴結,需要懷疑是白血病或淋巴瘤引起的,而肝、脾是人體的造血器官,如果能夠在上腹部觸及到明顯的腫塊則要警惕有造血異常的問題。
曹祥山教授每周坐診時間:每周一至周五上午
曹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血液病的造血幹細胞移植的臨床研究;臍血造血幹細胞體外擴增的實驗研究及再障治療中的應用;惡性淋巴瘤的免疫導向治療。主持和參與有國防科委「十五」重點課題、江蘇省科委社會發展研究項目、江蘇省衛生廳及常州市委、常州市衛生局等多項科研課題研究。科研成果分別獲國防科委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江蘇省衛生廳新技術引進一等獎2項、二等獎5項,常州市衛生局新技術引進一等獎2項,蘇州市政府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