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鏡《好久不見,武漢》的英語老師把課上成脫口秀

2020-12-14 荊楚網

長江網8月26日訊(記者陳曉彤 通訊員曹斌)今年6月,礄口區第六十四中學教師熊怡珺「火」遍國內外。她在疫情防控期間,堅持拍攝關於武漢城市和文化的正能量視頻,並成為日本導演竹內亮的武漢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主角之一,該紀錄片發布後迅速成為「爆款」,更被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點讚:「展現了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內容感人至深。」

熊怡珺是典型的「斜槓青年」。業餘時間,她喜歡拍視頻搞創作,每年暑假會專程去泰國學拳擊和潛水,還做著自己的公眾號。校園時間,她是學生眼中的「熱血教師」,他們在英語課上跳街舞、打泰拳,讓曾經厭惡英語的學生也愛上英語課。

熊怡珺。

堅持拍攝戰疫視頻

她成為世界看武漢的「窗口」

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熊怡珺是畫風最迥然的一位。無論是片中帶竹內亮團隊在武漢街頭巷尾體驗「漢派過早」,還是居家隔離期間,作為自媒體人發布傳遞樂觀的vlog,她都洋溢著直入人心的青春朝氣。

疫情防控期間,熊怡珺一直沒有閒著。為鼓勵學生靜下心來在家學習,她以電影《國王的演講》為藍本,錄製一分鐘勵志演講,為學生,也為武漢人加油鼓勁。擔心學生在家「宅」出健康問題,她主動直播「舞蹈課」,帶動學生運動減壓。她還多次參加社區志願者活動,幫助居民分發配送物資,協助宜昌滯銷農民開網店銷售等志願服務活動。

熊怡珺愛攝影,也有一顆閒不下的好奇心。她用無人機拍下空無一人的武漢街景;在武漢重開出城通道後,她用鏡頭帶著大家打卡、逛街、品美食;在聊到武漢早餐美食時,她索性寫成了歌曲並製作成MV發布在自己的公眾號上。

「疫情讓武漢處於風口浪尖,以城市發展角度來看的話,武漢受到了國際的關注。我希望趁著大家都還在關注著武漢,對武漢的熱乾麵、文化感興趣的勁頭還沒過去,我就想把武漢的文化向外推一下。」

熊怡珺在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介紹武漢特色小吃。

把知識編成段子、把英語課上成脫口秀

讓學生愛上英語文化

「我喜歡遊戲和動漫,並努力將青春的氣息注入教學當中。」作為年輕的90後,熊怡珺本身就是個討厭枯燥、熱愛創新的人,所以在教學中,她不按常理出牌,把愛好融入工作,頻出奇招應對教學難點。

從小接觸網絡和電腦的她善於運用各類軟體應用,輕鬆地把英語課上出「國際範」。她自學python,編寫了一套讓班主任繁冗的統計工作一鍵完成的代碼。為了糾正學生作答和思維習慣,熊怡珺開發了一套「看錯題目就重來」的魔鬼訓練網站,讓學生像遊戲中的「打怪升級」般攻克難題。覺得填鴨式教學枯燥,她利用自己做視頻的特長,開創了「胖達課堂」系列微課,把英語知識重難點編成遊戲情結和順口溜段子,讓學生像看動畫一樣看微課。

疫情防控期間,熊怡珺在礄口區微課錄製任務中打頭陣,率先完成5例製作精良、大受師生好評的英語微課視頻,並在個人的公眾號分享個人製作的微課、微課製作方法技巧、人教版中小學電子課本,訪問量達1萬餘次。

「對於我來說,學習是快樂的;我也希望我能將這份快樂傳遞下去。」熊怡珺說,英語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文化。她喜歡聽英文歌、喜歡跟著RAP跳街舞,她想用自己的專長把豐富有趣的文化介紹給學生,他們有了興趣,自然就有了學習的熱情。

熊怡珺在家裡上網課。

到泰國學泰拳、到紐西蘭打工旅行

她用青春熱血鼓勵學生挑戰自己

課堂之外,熊怡珺也同樣是個「愛折騰」的人,從她洋溢的生命能量中不難看出她對生活的熱愛。大學剛畢業,她申請紐西蘭打工籤證,在南半球的農場裡「搬磚」兩個月;她喜歡健身,每年暑假都要去泰國學習泰拳,拖著輪胎在山上拉練。

開朗的熊怡珺,也經歷過害羞內向、自我懷疑的時期,面對學生的迷茫,她感同身受,並用自己的經歷鼓勵他們。「小學的時候,我很怕英語,animal這個單詞幾個星期都背不下來,但我現在成了英語老師;曾經的我很愛哭,很膽小,但現在,我敢於迎接挑戰,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熊怡珺說,每接手一個新的班級,她都會給學生上一堂叫「夢想」的開學第一課,告訴他們這個世界尊重每個有夢想並為之奮鬥的人。

「『燃』象徵著積極向上,青春熱血,我希望用自己對生活的熱愛,來感染學生,讓他們也在學習中找到自己的『燃點』,積極面對生活。」

相關焦點

  • 武漢解封:好久不見用英文怎麼說?
    4月8日零時,武漢正式"解封"。經過76天的堅守,武漢市解除離漢離鄂通道管控措施,武漢與外界的通道重新開啟。" 這是激動人心的時刻,也是中國戰"疫"的高光一刻。""武漢,終於等到你。""武漢,好久不見。"
  • 日本導演竹內亮:想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好久不見,武漢》
    Long Time No See, Wuhan好久不見,武漢不知不覺2020年已經過半,可能這一年註定是在所有人記憶中最難忘。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整個世界仿佛被凍結了。武漢作為最早被發現感染者的地方,一時間成為了世界的焦點這座城市和城中的人民承受了太多不該承受的東西。危險、恐懼、指責、汙名化為了整個國家乃至整個世界的安危,武漢這座千年古城開啟了長達77天的封城。021.23—4.8這是武漢被封城的日子。
  • 對話《好久不見,武漢》導演:想讓世界看到真實的武漢
    6月26日,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網絡截圖「我做過核酸檢測,放心。」6月1日,在武漢開日料店的賴內初次見到日本導演竹內亮說的這句話,把人們一下子帶回了疫情之下的武漢。這是《好久不見,武漢》中的一個片段,由日籍導演拍攝的這部紀錄片打動了很多網友。
  • 日本導演竹內亮:我拍《好久不見,武漢》的理由
    作者 | 語境 編輯 | 楊晶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我是武漢人。」「哪兒人?!」 在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中,武漢的英語老師「髒辮熊」這樣形容外國人在疫情前後對武漢態度和認知的變化。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成「爆款」:讓世界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
    6月26日,一部「想讓全世界的人看到武漢最真實的現狀」、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網絡播出,不到24小時,播放量便超過2500萬次。連日來,該片持續在各大網絡平臺傳播,無數網友點讚留言:「謝謝竹內導演記錄下這個特別的武漢,讓全世界能夠知道武漢市安全了,武漢人是健康的。」「導演用鏡頭記錄了一個真實且有溫度的武漢。武漢現在很好,歡迎你來!」
  • 去武漢並非為尋找英雄,導演竹內亮講述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
    中新社·華輿訊 據東方新報報導 「外國人對武漢的了解一直停留在今年2月份,我想把武漢現在真實的樣子告訴給全世界。」這是旅居中國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拍攝《好久不見,武漢》的目的。隨著武漢的解封和世界其他地區疫情的嚴重,人們對武漢的關注度逐漸減弱,如果信息得不到更新,武漢將給人們留下一個「危險城市」的印象。
  • 對話爆款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導演竹內亮 我想讓全世界看見最...
    《好久不見,武漢》海報【對話背景】6月26日,由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上線,影片為全世界觀眾真實再現了10個武漢家庭的現狀,和無數武漢人對這座城市發自肺腑的愛。正如《南京抗疫現場》一亮相便引發共鳴,《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後也火速成為爆款,24小時內的播放量已高達1200多萬。有網友點評道,「在這裡,看到了最真實的武漢。」
  • MPK·視聽沙龍丨《好久不見,武漢》
    本周六適逢武漢封城一周年,我們通過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來回憶一年前,那個讓全國永遠銘記的日子,在當下疫情捲土重來的態勢下,我們少了一絲恐懼,多了一份必勝的信念!「武漢太危險,最好你不要去」 「是不是現在還有很多隱瞞的感染者?」 我的日本朋友對武漢有很多偏見。我是作為住在中國的外國人,作為紀錄片的導演,特別想去拍武漢,想給全世界介紹真實的武漢。
  • 《好久不見,武漢》:城市的煙霧又回來了
    在這個神奇的一年裡,一個相對低調的城市進入了全世界人們的視線武漢。武漢宣布封城,自春秋戰國以來,他一直是歷史上著名的軍事和商業歷史文化名城重鎮,牽動著中國人的心。那麼,從到城市因為關閉變成了一個島,發生了什麼事?
  • 新視界|武漢故事!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拍攝紀實
    6月26日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在國內上線首日即為微博全站日榜第一名;在國外登上日本雅虎國際新聞第一名。數天之內,全網播放量逾3000萬人次。紀錄片講述了疫情風暴平靜之後,10個普通武漢市民重啟的生活,片中有笑有淚,既展現了武漢人性格中豁達、樂觀、不服輸的一面,也披露了武漢經歷疫情之後一時難以癒合的創傷。
  • 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外交部記者會上獲贊 日本導演:感謝武漢...
    竹內亮在武漢站□楚天都市報記者 戎鈺6月26日晚,由日本導演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正式上線。而更讓網友們驚喜的是,在7月3日外交部例行記者會上,有記者在提問中談及竹內亮執導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在中日兩國引發熱議,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在回復提問時表示,「該片導演竹內亮先生通過實地走訪,以普通人的視角展現了武漢這座城市經歷疫情創傷之後的實景,以及武漢人民堅韌、豁達的精神。
  • 《好久不見,武漢》:一個日本導演,拍下解封53天後真實的武漢
    經歷76天封城後,武漢,還是原來那個武漢嗎? 門店大批轉讓,中小微企業生存艱難,武漢還會好嗎? 解封53天後,日本導演竹內亮帶著拍攝團隊,從南京抵達武漢,採訪了10個不同背景的人,用他們的經歷告訴人們,疫情後的武漢是什麼樣。
  • 武漢重啟發朋友圈的句子:你好,好久不見,甚是想念
    1、今天,一起感受武漢的美好春光~2、英雄的城市,英雄的人民。好久不見!想念你,武漢。3、今天武漢就解封了,真好,春天真的來了!4、武漢解封了,熱乾麵,等著我!5、人間四月,武漢重啟,靜待雄起!6、我們終於一起熬過了76個彼此守望、共擔甘苦的日日夜夜。7、今天的武漢:明天會更好。8、武漢將解封。歷經風雨後,我們終於再次相遇,櫻花如約而至......你好,重啟的武漢!
  • 《好久不見,武漢》爆紅網絡,聽導演竹內亮講述背後的故事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交匯點訊 6月26日深夜,《好久不見,武漢》上線,僅一天時間,微博閱讀量就超過了2800萬。武漢「解封」後,拍攝計劃正式提上了議事日程。「沒有臺本」,像探險一樣的拍攝方式在這次《好久不見,武漢》依然得到了沿用,唯一不同的是,主角不再是「搭訕」而來。5月15日,竹內亮在微博募集「住在武漢的人」作為此次的拍攝對象。「最後徵集到了100多個人物吧,但是不可能每一個都拍,最終我們選擇了10個受訪者作為拍攝對象。」
  • 趙立堅評日本導演拍攝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感人至深、樸實無華
    中新網北京7月3日電 (李京澤 黃鈺欽)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7月3日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很多內容感人至深,它之所以能夠打動中日兩國廣大觀眾的心,關鍵在於它貼近公眾,樸實無華,透著真善美。
  • 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
    原標題:日本網友看《好久不見,武漢》:真想用日文寫成一本書出版今年6月26日在網際網路上上映的紀錄片《好久不見,武漢》至今為止在所有平臺的點擊量超過了3000萬,外語字幕被翻譯成了12種語言。這一部由日本導演竹內亮拍攝,國內首部上映的記錄疫情過後武漢實景的紀錄片受到了國內網友廣泛的好評。
  • 好久不見-新聞頻道-和訊網
    種子會員 杭州市文瀾實驗學校五(9)班 王梓皓好久不見,親愛的花園。曾經每次上學都會從你身邊走過,不知近來可安好?還有你,陌生又熟悉的果園,不知那棵石榴樹有沒有抽出新芽?請問地上有沒有長出小苗?蓊鬱的樹林,想必新來的草叢與你已情同手足,不知樹葉是否旺盛如初,陽光是否還斑駁?
  • ​《好久不見,武漢》的導演即將推出新作啦!他在粉絲見面會上...
    ​《好久不見,武漢》的導演即將推出新作啦!他在粉絲見面會上「劇透」了……  交匯點訊 《南京抗疫現場》《好久不見,武漢》爆紅後,定居在南京的日本紀錄片導演竹內亮行程爆滿。但每年12月,《我住在這裡的理由》粉絲見面會都會如期與觀眾見面。12月19日下午,《我住在這裡的理由》五周年粉絲見面會在南京舉行。
  • 「好久不見」用日語怎麼說?
    /老師,好久不見,您最近好嗎?あっ、王さん、お久しぶりですね。いかがお過(す)ごしでしょうか。/啊,王姐,好久不見了。最近過得好嗎?あら、お久しぶりです、お変わりありませんか。/呀,好久不見了,您還好吧。すっかりご無沙汰しております。/真是好久沒見了。
  • 好久不見,想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好久不見,想給你一個大大的擁抱! 梨花風起好時節 最美人間四月天 時隔76天,武漢重啟,好久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