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標我們 隨時查看 才慧信息
成長型媽媽加油站 一直陪伴你
公眾號:才慧貝智 2020年【45】期分享
大家好,我是悅洋,自律的成長型媽媽。每天帶你:科學育兒,成就自我!
1
小安已經上幼小銜接了。
在和同齡的孩子家長們討論「學前班到底應該讓孩子學些什麼」的問題上,家長們的想法各自不同。
有的說,讓孩子提前適應一年級的節奏,可別再亂跑亂躥,總挨批評;
有的家長說,想讓孩子提前學習一年級的內容,免得孩子上學跟不上。
有的家長甚至讓孩子提前一年上學前班,希望孩子「笨鳥先飛」,早早開始為上學過渡。
其實,6歲前的孩子,還處於感覺系統的發展階段,讓他們坐在小板凳上安安靜靜的聽老師講課學東西是很痛苦的。
這個時期的孩子,主要通過體驗去學習新東西。
所以6歲前,給孩子自 由,讓孩子去探索,更有助於孩子心智的發展。
建議家長,不要過早的把孩子送進「學前班」。
2
到了孩子適齡上學前班的年齡,到底讓孩子學些什麼呢?
幼小銜接,到底銜接的是什麼呢?
其實這個時期,主要是孩子們好習慣的培養。
比如上課認真聽講,按時完成作業,寫完作業再玩兒,等等。
至於要不要學習1年級的文化課知識,答案是:不要硬灌。
學前班如果過於注重1年級內容灌輸,這樣的氛圍培養出來的孩子,普遍在1-2年級成績很好,等到3年級,成績就急轉直下。
為什麼呢?
因為小學1-2年級是孩子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關鍵期。而在這個關鍵期,你把所學內容都教會孩子了,孩子就會認為,學習是「毫不費力」的事兒,不用刻苦努力。
等孩子吃完「老本」之後,發現原來學習這麼痛苦艱難,這個時候再想改變習慣,對孩子來說是沉重打擊。
而且,你認為學完的東西再學一遍,很輕鬆是嗎?
對於孩子來說,反而是痛苦的。
孩子正在求知慾旺盛的年齡段,把滾瓜爛熟的東西再重新完完整整地再學一遍,而且是學那~麼長時間,每天都這樣度過,這簡直太無聊,太痛苦了!
所以說,有的家長過於追求孩子在幼小銜接的時期,就把0-100的加減法、拼音等內容學得滾瓜爛熟,如果不得100分就焦慮得不行,大可不必這樣。
孩子去消化還需要一個過程。
3
幼小銜接的階段,主要培養兩個習慣:注意聽講、到家就寫作業。
為什麼呢?
注意聽講,是孩子專注力的表現。任何時候,一個人的專注力是他的核心競爭力之一。
到家就寫作業,其實是培養孩子「要事優先」的習慣。先做作業再玩兒,先做重要的事然後再放鬆,是一個優 秀人士的標配。
成年人世界當中所謂的「拖延症」,一是因為專注力不夠,效率不夠高;二是因為沒有養成要事優先的習慣,總是先做輕鬆的、瑣碎的事情,導致沒有時間做重要的事。
這兩個習慣培養好了,到了小學,孩子就會輕鬆很多。
也會為他一生的發展打下良好基礎。
我是悅洋,自律的成長型媽媽,每天帶你:科學育兒,成就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