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開學季,隨著年齡的增長和變化,孩子們即將按照正常的步驟進入新一階段的學習。孩子進入一個新學習階段,家長難免會有一絲對未知的不安和焦慮。尤其是對於即將進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講,2020年的特殊性,似乎讓小學一年級的孩子變得更難。
一、多地幼兒園取消了學前班,啟蒙困難重重
現在的孩子,不管是大還小,似乎都活得不輕鬆,上培訓班的上培訓班,上特長班的上特長班。尤其是現在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十分重視,打著「從小不能輸在起跑線」的口號,孩子幼兒階段,就已經被安排了學習各種特長或者是智力開發的課程。教育部一再要求減負,減負,減負。針對幼兒階段的孩子,不僅禁止了幼兒園小學化,多地幼兒園也取消了學前班。
有些家長是表示支持,覺得教育應該遵循孩子的發展規律,不贊同揠苗助長,而有的家長則認為如果一點不學,孩子上了小學會跟不上。
因此擺在家長面前的第一道「坎」便是:取消幼兒園小學化,但並不是每個家庭都能勝任啟蒙教育這個工作,不管是從專業角度還是從時間上,都是有困難的。
二、半年的「斷檔」,學習習慣該如何拾起
今年,由於疫情的原因,很多幼兒園的孩子從年初到現在幾乎就已經沒有上學了。尤其是對於即將升入小學一年級的孩子來講,半年的「斷檔」可能會留下很多問題。
因此擺在家長面前的第二道「坎」便是:孩子的習慣問題。也許在幼兒園的時候,孩子們已經養成了一定的好習慣,但半年的「斷檔」,這些好習慣可能已經丟掉了很大一部分。而孩子即將進入一年級的學習生活,一年級的老師並不會花費太對的時間去培養,因此該有的學習態度和學習習慣,需要家長的監督和引導,讓孩子重新拾起。
三、教材對零基礎的孩子並不友好
從編部版的教材上可以看出,真正零基礎的孩子要跟上教材的進度和內容是有一定難度的,從拼音和識字上,對一年級的孩子要求高了許多。顯然,這樣的教材編排是默認要求孩子要有一定的基礎,而這與幼兒園不準小學化就有點相悖。
因此擺在家長面前的第三道「坎」便是:幼兒園不準小學化,小學教材又做不到零基礎,那麼中間的幼升小的銜接該如何填補?如果家長啟蒙能力有限,交託給外面的培訓機構,又不能完全讓人放心。
四、零基礎的孩子能跟上教學進度嗎?
家長有這樣的擔憂是可能理解的。但零基礎的孩子是否能跟上教學進度,這個還是因人而異的。俗話說:「一分耕耘,一分收穫。」關鍵在於家長如何去引導,如何去配合,孩子如何去領悟。
首先,家長要相信一點,一年級並不恐怖,零基礎入學問題也不大。但家長一定要花費更多的精力去付出,盡力輔導孩子。在作息習慣、學習態度、書寫能力、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注意力集中等上多多培養,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同時也要幫孩子建立更多的學習自信,多從積極正面的方向鼓勵引導孩子。邁過這些坎,後面的學習才能變得不那麼艱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