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前陣子,教育部公開徵求意見,意見稿中明確提出:幼兒園不得教授小學階段的內容,一時間引發網友的討論。
隔壁梁女士的兒子剛上小學一年級,上幼兒園那陣子一直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著,爺爺奶奶覺得現在的小孩學習壓力太大了,就從來不管他的學習,一有空就帶著孩子玩,結果上了小學後,一家人愁到不行。
原來,同班的同學大多數早已經把拼音和簡單的數學學得很好了,尤其是拼音,老師講課的時候就非常快,梁女士的兒子全靠她晚上自己在家裡教才能勉強趕上。
輔導過孩子的家長都知道,教孩子學拼音可不是什麼簡單事,幾個月下來梁女士白頭髮都多了幾根,最後不得不給孩子報了補習班,每天放學了還要去上倆小時課。
梁女士看到網上引起的討論,感到既氣憤又疑惑:不是早就說過幼兒園不能教小學知識嗎?為什麼上了小學後,幾乎所有孩子都像是早就學過了似的?幼兒園不教,小學又不放慢腳步等等0基礎的孩子,家長真是太難了!
幼兒園不教小學知識,有人歡喜有人憂
幼兒園不讓教小學知識,但是俗話說「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再者現在育兒的競爭壓力非常高,每個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贏在起跑線,只要有條件都會給孩子提前去學習各種知識。這就導致真正上了小學後會發現,不少孩子的知識水平已經超過一年級新生應有的程度了。
當大部分孩子都已經學會了某些知識後,老師自然會加快教學步伐,否則容易讓這些已經學會的孩子產生懈怠的情緒,這樣只好讓那些沒有學過這些知識的孩子自己回家「開小灶」了。
這樣看下來,事實上苦了孩子,苦了家長,卻讓校外輔導機構賺了一筆。難怪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如果真的有一天全面禁止幼兒園教授小學知識,那麼也希望小學一年級的課程安排能夠更適合0基礎孩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往上走。
幼兒園即將畢業,家長應該如何幫助孩子做好幼小銜接?
開始接觸拼音、組詞等知識
這裡說的「接觸」並不一定是學習,對於孩子來說,最開始的學習是無邏輯的,死記硬背居多,當孩子上到幼兒園大班,家長可以在家裡添置一些拼音貼圖、簡單的組詞卡片等等教學用具,當孩子注意到這些東西,並產生興趣時,家長可以適當引導孩子學習。
比如字母歌等等,可以當做朗朗上口的兒歌教給孩子。孩子雖然現在不一定能完全明白,但會產生一定的印象,在上了小學後再接受老師的教學,就能更快接受。
培養學習習慣,形成「慣性」
跟幼兒園比起來,小學的生活又發生了更大的改變,不僅每天都有作業要寫,上課的風格也出現了更多的變化。大多數幼兒園的課堂都是寓教於樂,在遊戲中學習,而小學的課程相比較起來就會更深奧一些,需要孩子更專心。
在上小學之前,家長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孩子形成固定的學習時間,比如晚上8到9點固定用來學習兒歌,在學習的過程中儘可能不要被其他事情幹擾。等到上小學後,孩子就能很快適應這種學習的生活。
今日互動話題:幼兒園不讓教授小學內容,你怎麼看?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