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曹操這個人了解得越多,越覺得他深不可測,他讓人津津樂道的地方數不勝數,比如他一次又一次擊敗了強大的對手,成為了三國時期最強盛的諸侯,比如他從刺殺董卓狼狽出逃到權傾天下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傳奇歷程,更讓人覺得對比鮮明的是,劉備的兒子劉禪後世評說扶不起的阿鬥,而曹操的幾個兒子個個都是耀目生輝,不同凡響。
TOP、5 曹丕
我依舊記得幾年前初讀《三國演義》時候,看到曹丕稱帝,篡奪了漢家江山,對劉備痛心疾的憐憫,以及對曹丕感同身受的憤恨。連曹操都一直以漢相自居,曹丕文才武略樣樣不及自己的父親,竟然可以堂而皇之竊奪了漢家江山。
而實際上,當我們對一個歷史人物有了主觀偏見的時候,你就無法站在歷史角度中正客觀地看到一個人的全貌,曹丕六歲射箭八歲騎馬十歲就開始跟著曹操上戰場,並且在文學方面也有建樹,但是曹操子嗣眾多,如果曹丕這樣的人物投胎到了劉備或者孫權,那當然是繼承人的不二人選,無可奈何曹操的繼承人們競爭過於激烈。
TOP、4 曹植
喜歡玩王者榮耀的朋友,肯定對甄姬這個角色不會陌生,而曹操的兒子曹植,便是對甄姬一見傾心刻骨銘心,只可惜被曹丕搶先一步收入囊中,留下了無窮的悔恨,曹植在洛神賦當中的原型人物,便是甄姬。曹植和曹操、曹丕並稱「三曹」,謝靈運更是稱他為才高八鬥,但是曹植本人坦率自然,並不喜歡爭權奪勢,畢竟才高八鬥,也不能變成戰場上力挽狂瀾的利器
TOP、3 曹彰
都說龍生九子,子子不同,曹操是文學大家,兒子們理應在耳濡目染之下飽讀詩書,不會不學無術,但是偏偏有這樣一個兒子,不喜歡讀書,卻痴迷練武,不貪戀權位,只想做一個大將軍,他就是曹彰。和其他兒子們不同,曹操對曹植的喜愛是喜歡他的詩賦文採,對曹丕的喜愛是喜歡他的圖謀天下的野心勃勃,對曹彰的喜愛,則是喜歡他的純粹,更像是對手中一員猛將的喜愛一般,所以並沒有讓他接班的意願。而曹彰也不負所望,立下了赫赫戰功。
TOP、2 曹衝
我們從小就在課本上知道,曹操有一個機智過人的神童兒子,叫做曹衝,從小就展示出了超乎常人的機敏和洞察,而曹操在曹昂死後,也一直把曹衝當成接班人培養,只可惜過慧易夭,曹衝在十三歲的時候身染重疾。
眾所周知,曹操是一代梟雄,見過無數生死,遭逢大難也不會讓旁人看出自己的內心波瀾,但是曹衝死後卻悲痛欲絕,這份悲痛不僅是父親失去兒子的痛,更是曹魏政權失去了一個未來能夠一統天下的掌舵之人的痛苦。
關於曹衝的死因,歷史上眾說紛紜,更有甚者說是曹丕為了奪得繼承權,所以對骨肉兄弟狠施辣手,暗中用計造成了曹衝的悲劇,也給曹衝的死蒙上了撲朔迷離的面紗,很多人會想,如果曹衝沒有死而是繼承了大統,後來的歷史是否會天翻地覆地改寫?但歷史就是這樣,你可以有無數種猜測,但是歷史長河不會因為任何一種猜測而動搖。
TOP、1 曹昂
在曹操眾多兒子當中,經常被人忘記的一個就是曹操的長子,本來最應該繼承大統的曹昂,不管是身份地位還是文採品德都是無可挑剔的接班人,但是人們常常會忽略他,一個原因是因為曹昂過早死於宛城之戰,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大多數人對三國文化的浸染都是來源於三國演義以及一些衍生的影視劇,曹昂這個角色實在太過路人,可以說是一閃而過,並不會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但是在真正的歷史上,卻並非如此,曹昂在曹操被張繡追殺的時候,把自己的戰馬讓給了父親,而自己卻和典韋、曹安民一起戰死宛城,英勇救父的行為本應該讓歷史銘記,但是大多數人津津樂道引為談資的,大多是曹操如何因為好色而差點丟了性命的趣談。
結語:對於後世的印象,劉備的兒子劉禪留給歷史的背影被永遠定格在了扶不起的阿鬥,以及「樂不思蜀」這個成語上,而曹操的兒子卻讓人印象深刻,而且每一個都對應著非常鮮明的個人特色,曹彰的驍勇善戰,曹衝的機智過人,曹丕的心狠手辣,曹昂的赤膽忠心,曹植的風流灑脫,從繼承人水準這個角度來說,曹操可以說又勝了劉備一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