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最重用的是曹丕,但曹丕卻辜負了曹操的期望

2020-12-22 騰訊網

往事越千年,魏武揮鞭,東臨碣石有遺篇。

易中天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我認為低估了曹操,曹操就是英雄,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為何曹操是英雄而不是梟雄?

東漢末年,董卓,袁紹,公孫瓚,呂布,孫氏父子,劉備,袁術,呂布等爭為梟雄。

言為心聲:生於亂世是為不幸,但如能變亂為治,豈非不幸中之大幸!-曹操

白骨露於野,千裡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曹操

從曹操的文字可以看出曹操從起兵開始就立下了: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的宏圖大志。

漢末三國那些爭為梟雄的人物差孟德遠矣!

(于和偉飾演的劉備)

當然曹操,不可能脫離時代的桎梏。

曹孟德是以儒家的人生價值觀來看待東漢末年的世界的。

儒家治理天下的價值觀用孔子的話說就是「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很顯然東漢末年,東漢皇家劉氏家族氣運已盡,任何人都無力還天。

(貂蟬戲呂布)

曹操的崛起是以曹氏和夏侯家族為核心重用寒族地主階級為班底,容納士族地主階級而建立的曹魏集團。

如果曹操還政於漢家劉氏家族,北方會重新陷入混戰局面。

曹操還打破階層桎梏唯才是舉,從階層來說,曹操最重用的是寒族地主階級。

(漢獻帝)

那曹操最重用誰呢?

有人說是荀彧,郭嘉,賈詡等謀士中的一個。

我看未必,曹操智慧不在諸葛亮,周瑜之下,曹操自己就是智謀大師。

有人說是五子良將(前將軍張遼、右將軍樂進、左將軍于禁、徵西車騎將軍張郃以及後將軍徐晃。)

曹操自己就是三國時代最厲害的軍事家。

這些人曹操都勝過或足以相抗衡,那麼曹操最重用誰,就清楚了,曹操最重用的是曹丕?

曹操的兒子們在三國那個時代是曹操事業唯一的可靠的繼承人。曹操想重用,而且必須重用的人是曹操的三個兒子,曹丕,曹植,曹彰。

(冢虎司馬懿會怕老婆?笑話)

曹操用賽馬的方法選出了曹丕,曹丕是曹操一生中最重用之人。

可惜,天不假人願,曹丕沒有繼承曹操的政治遺願,用《九品中正制》來換取士族地主階級來支持曹魏政權。

但明月無奈照溝渠。士族地主階級始終跟曹家離心離德,最後士族地主階級的代表「冢虎」司馬懿還是篡奪了曹魏政權。

曹丕最終還是辜負了一代英雄曹操的重用!

相關焦點

  • 曹操生前十分提防司馬懿,但他的兒子曹丕為何卻執意重用司馬懿?
    曹操時期,曹操親信重臣非常多,嫡系將領大臣也很多,司馬懿根本排不上號,不重用也屬於正常,曹操之所以任用司馬懿,是因為司馬氏家族在中原影響力很大,漢末那個時代,士族力量不可忽視,誰得到士族的支持,誰就能掌控最高的權威,這也為什麼後來曹丕要實施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原因。
  • 曹操對曹丕的勸告,曹丕不放在心上,結果在他後代的身上應驗了
    曹操是東漢末年最優秀的一個英雄人物,他也是曹魏政權的一個一人在東漢末年的時候天下大亂,而曹操就像是橫空出世一樣,開始以漢天子的名義徵戰天下。也擺脫不了遇上司馬懿這樣的命運,他們兩個人都是三國時期裡最優秀的模式,同時兩個人也是死對頭,他們兩個人相遇的時候可以說對對方都沒有任何的畏懼,最後在時間的延續之下,劉備和諸葛亮他們也是一一都去世了,但是曹操真的就非常的相信司馬懿這個人嗎?答案肯定是否定的。
  • 曹魏集團中,司馬懿最害怕的人不是曹操,也不是曹丕,而是他
    熟悉三國歷史的朋友都知道,三國最紅歸晉所有,晉朝的開國皇帝雖然是司馬炎,但其創始人卻是司馬炎,他發動高平陵之變奪取了曹魏政權,司馬懿在曹魏集團中
  • 曹操主張「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推行「九品中正制」
    曹操主張"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推行"九品中正制"引言中國歷史上的選官制度很多樣,不管是兩漢時期的"察舉制",孝廉為主的考核,還是之後曹操的"唯才是舉",甚至到了曹丕的"九品中正制"。這些選官制度都讓歷朝歷代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很多人認為,後期曹丕實行"九品中正制",讓司馬懿有了篡奪皇位的私心,後來也就把握機會。可是,曹操曾經力舉"唯才是舉",選拔人才需要廣納,打開來源。可是,沒有想到曹丕此舉被後人批判,認為他既沒有曹操的氣概,又極其的愚蠢與無知。
  • 【薦】曹操曹丕古詩全集
    觀滄海(魏晉·曹操)東臨碣石,以觀滄海。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樹木叢生,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湧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裡。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步出夏門行 土不同(魏晉·曹操)鄉土不同,河朔隆冬。流澌浮漂,舟船行難。錐不入地,䒠藾深奧。
  • 曹操採用「唯才是舉」,曹丕為什麼換成「九品中正制」
    曹操採用「唯才是舉」,曹丕為什麼換成「九品中正制」曹操死後,曹丕上位,而後司馬氏奪權。司馬氏的奪權,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不少學者認為,司馬氏奪權的機會,其實是曹丕給的,因為曹丕上位以後,沒有繼承曹操的「唯才是舉」,而是實行了一項新政策,「九品中正制」。
  • 魏武帝是曹操,魏文帝是曹丕,那魏高帝又是誰呢
    在三國時期,曹操是魏國的奠基者,曹丕則是魏國的開國皇帝。然而,曹丕卻給了曹操「武皇帝」的諡號,故而曹操是魏武帝。曹丕死後,其子曹叡繼位,尊曹丕的諡號為「文皇帝」,故而曹丕是魏文帝。而同樣是在魏明帝曹叡時期,「高皇帝」的諡號才被加封給了曹氏的一名先祖。至此,魏高帝這一諡號已正式出現。那麼,被曹叡加尊為「高皇帝」的這位先祖,究竟是何人呢?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中司馬懿最怕哪個?
    司馬懿輔佐曹操,純屬無奈。如果不是曹操強行徵召,司馬懿絕對不會出仕。因為司馬懿最能忍!萬般無奈,司馬懿只能應召出山。再不出來,曹操就會採取極端措施了!司馬懿應該是最煩曹操的。心想,你手下戰將無數,謀士如雲,還讓我過去幹嘛?
  • 曹操和曹丕功成名就之後,對自己家鄉做了些什麼?
    也就是同年,曹操的兒子曹丕受禪稱帝,建魏國。譙縣(今安徽亳州),是曹操和曹丕的出生地。當時三國時期人才輩出,群雄逐鹿,在此地也出現了眾多名將和名士。比如曹氏嫡系家族的曹仁、曹洪、曹純、曹休、曹真、曹丕、曹彰,夏侯家族的夏侯惇、夏侯淵、夏侯霸、夏侯尚、夏侯玄,還有虎痴許褚等。曹操和曹丕在功成名就之後,作為家鄉的譙縣又得到了哪些發展和政策支持呢?
  • 曹操一共二十五個兒子,其中最著名的有:曹植、曹丕、曹衝、曹昂
    首先,要談的是曹操的長子。曹操的長子,是曹昂。曹操人生中的大敗戰,除了赤壁之戰,還有宛城之戰,也就是「渭水之戰」,這場戰役中,以張繡取勝,曹操殘敗而逃,這場戰役,曹操不僅僅損兵折馬,還痛失了長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稱為「古之惡來」的大將典韋。其長子曹昂,為曹操愛妾劉夫人所生,此外,劉夫人還生了上文所說的清河長公主。
  • 曹操之子曹丕,文不成武不就,他是靠什麼繼位的呢?
    曹操是三國時期最有可能統一全國的人,在曹操成為魏王之後,可以說曹操自己就是皇帝了,因此曹操就要選出一位繼承人來繼承自己的爵位,這個不僅是一個王位那麼簡單,而是皇位,因此曹操知道,在自己死後漢家的天下就是曹家的了。
  • 他排行末位,是曹操最不喜愛的兒子,曹丕不給他封王,卻最像曹操
    曹操一共25個兒子,在《三國志》中一共分出了3傳來分別記述他們的故事。曹丕作為一國之君,他的故事被單獨記載在了《文帝紀》中;曹彰、曹植和曹熊作為曹丕的同母弟,被記載在《任城陳蕭王傳》中;包括長子曹昂在內的其餘21個兒子,外加曹丕的其他兒子們,則被記載在了《武文世王公傳》中。
  • 曹操採用「唯才是舉」,為何曹丕上位後卻換成「九品中正制」
    很多歷史愛好者認為,正是曹丕施行的「九品中正制」,才讓司馬氏有了篡奪皇位的機會。而曹丕老爹曹操,在選拔人才標準方面,「任性」地突破德才兼備而講究唯才是舉。由此推斷,曹丕比其父,既愚蠢又缺乏魄力。 這樣的評價曹丕未免片面而武斷了。
  • 曹植才高八鬥,曹操卻為何立曹丕為繼承人,真實原因令人心酸無奈
    短短一行字,卻道出了曹操這個老父親的心聲。讓曹植以自己為榜樣,好好努力,並且拿曹植和年輕時候的自己相比較。很明顯就是要傳位給曹植。曹操打算立賢不立長,曹丕不甘心放棄權利,於是以曹丕、曹植為核心的利益集團展開爭奪,而朝臣也發生分化,形成兩個對立的利益集團,那麼究竟為何曹丕最終勝出?
  • 謀士楊修之死,是曹操對士族門閥的打壓,也是為曹丕鋪路
    家族地位顯赫,對於曹操來說這樣的人才應該拉攏,而不是打壓,畢竟其手下的荀彧、荀攸等人皆是出生士族門閥。而且在曹操之後,曹丕更是設立九品中正制度,拉拉攏士族門閥,穩定統治。其實曹操選擇殺掉楊修,其中圖謀眾多,一方面關係曹魏政權的未來走向,一方面也涉及曹操的家事。
  • 曹丕-曹叡:曹丕的權謀
    洛陽則居於許、鄴之間,曹操晚年已有將都城重建於洛陽之意,因此曹操也崩於洛陽。當時魏世子曹丕尚在鄴,洛陽出現了短暫的權力真空。這時駐紮於洛陽的青州、徐州部分部隊,發生了騷動。居於洛陽的重臣們,分為兩派,一派主剿,一派主撫。曹丕選擇了主撫,先繼承王位,不追究亂軍,從長計議,比較平穩的解決了這次危機。
  • 曹植文採非凡曹彰驍勇善戰,曹操為什麼把平庸的曹丕確立為繼承人
    公元207年,曹操揮師南下,進取荊州。荊州牧劉表恰在此時病死,兒子劉琮繼任為荊州之主。劉表在荊州苦心經營數十年,城防完善,兵強馬壯,完全具備與曹操一決高下的實力。如果劉琮真的下定決心與曹操以死相拼,駐紮在新野的劉備也會鼎力相助,勝敗存亡尚未可知。
  • 若曹操沒有愛上鄒氏,就不會被離婚,曹丕也當不了皇帝
    曹操一見傾心,私下納鄒夫人為妾。張繡非常敬重叔叔,聽說這事兒後怒不可遏。曹操聽說張繡很生氣,就準備想要殺掉張繡。結果又被張繡知道了。於是,忍無可忍的張繡復叛,在一個月黑風高的晚上,帶兵突襲了曹操大營。曹操愛將典韋堅守營門,苦戰到死。曹操趁機逃脫,不想曹操的戰馬絕影,中流箭而死。
  • 曹丕為何不顧群臣勸阻,決意要殺死曹操的救命恩人之子
    在曹操創立曹魏基業的過程中,曾經遇到無數次生命危險。但是曹操這個人命大,每到危難時刻,總有人挺身而出,救他於水火。在曹操擔任兗州牧的時候,曾被黃巾軍逼入絕境,幸得濟北相鮑信拼死相救才得以逃脫,而鮑信卻被黃巾軍殺害。後來,曹操念及鮑勳的功勳,上表封鮑信長子鮑邵為新都亭侯,徵召另一子鮑勳擔任丞相掾。
  • 難怪曹丕才40歲。曹操屍骨未寒,他做了兩件事,是件件折壽
    公元220年,曹丕篡奪漢朝,建立魏國。但對於丈夫來說,沒有多少人承認。因為這等於三國時期,可憐奸詐的曹操——這也很清楚,沒有曹操的三國,那也叫三國嗎?曹操,不管你愛他還是恨他,他看起來都像「我會的,你怎麼能做到」。他敢於在「官渡之戰」中橫掃袁紹統一北方。也敢於在「赤壁之戰」中混戰,戰敗而歸,導致三種風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