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一共25個兒子,在《三國志》中一共分出了3傳來分別記述他們的故事。曹丕作為一國之君,他的故事被單獨記載在了《文帝紀》中;曹彰、曹植和曹熊作為曹丕的同母弟,被記載在《任城陳蕭王傳》中;包括長子曹昂在內的其餘21個兒子,外加曹丕的其他兒子們,則被記載在了《武文世王公傳》中。
對於他們的排序,陳壽採用的不是年齡排序法,而是典型的尊卑排序。比如年齡最小的曹幹,因為母親是王昭儀,所以排在了年長卻是由孫姬所生的曹彪之前。
在眾多兒子中,排在末位的是趙姬所生的曹茂(別和曹髦搞混了,髦是二聲,茂是四聲,曹髦是曹茂的孫子輩)。
曹茂這個人,史書的記載是「性泬佷」。泬字讀音有2個,一是jué,河名,即渭河支流;另外則指水從洞穴中傾瀉出來。讀xuè,有一個固定詞組叫泬寥,天高氣爽的樣子。佷讀作hěn,有兇惡殘忍、剛愎自用兩個含義。所以這2個字合在一起,就是性格恣意狂放、以自我為中心。
這樣的性格,說好聽了叫有個性、特立獨行,說不好聽了那就是不合群、不遵禮法。在漢末三國那個時代,儒學依舊統治著廣大中原地區的時代,曹茂如此的性格自然是不討喜。曹操就很不喜愛他,史書中的說法是「少無寵於太祖」。
在眾兄弟中間,曹茂自然也不受待見,於是曹丕稱帝以後,對於在世的兄弟們紛紛做了進爵的賞賜,在221年這一年對13位兄弟加封進爵為公,在222年對10位進爵為王。而曹茂是222年進爵乘氏公,封王已經是曹叡即位以後的事了。
他封王的時候,曹叡特意下了一道詔書,舉了舜和象的故事,將曹茂比作了不堪的象,足見他的為人是怎樣的。而最終促使曹叡封這位叔叔為王的,還是卞太后。當然,也可能是曹丕生前有旨,所以特意將這件事託付給了自己的母親,目的則一是敲打敲打自己這個不聽話、德行不好的弟弟,二來則是給自己兒子一份人情。
本來呢,事情到這也該結束了,曹茂安安生生當自己的王爺,享受榮華富貴了此一生。但他偏要找點事兒幹。
公元241年,東平靈王曹徽去世,輪到發喪的時候,曹茂竟然以嗓子痛為由不肯哭喪。不哭也就罷了,他還出入如常,就跟沒死這個兄弟一樣。這下可把負責監察的官員惹毛了。想那大魏國以德行立國,身為王子本該是天下的表率,卻演了這麼一出不友愛的戲,怎能不參他一本?當即就奏請廢掉這個王爺。好在曹芳還算仁德,只是下詔削了一個縣、500戶當作懲罰。
要說曹茂這次被罰,也是活該。因為到這一年,曹茂的年齡起碼應該30開外,甚至40來歲了,還能做出這麼幼稚的事情來,可見他的脾氣秉性如何。莫不要說是王爺的身份了,就是普通老百姓家兄弟去世,這麼來一出也少不了被人戳脊梁骨。如果不是身為王子,曹茂的性格落得個露宿街頭、甚至曝屍荒野也不稀罕。
但架不住曹茂命好啊,他完美地繼承了老爹曹操的優良基因,賊能生。有多能生史書雖然沒有明確記載,但到了243年,皇帝曹芳看這位爺爺家就這麼點租奉,而他又太能生,搞得自己這幫堂叔們吃穿用度一點不像王爺家的孩子。於是下詔把那500戶又還了回去,不僅如此,還額外贈送了700戶。
等到高平陵政變之後,司馬家為了安穩這些健在的老王爺們,多次加封賞賜,到了曹魏滅國前夕,曹茂的封賞竟然高達5000戶,僅次於末帝曹奐親爹燕王曹宇的5500戶。不能不說是一大奇談。
人這一輩子要是沒什麼大本事,那就一定想辦法讓自己活得久一點,那就什麼都有了。
往期精選:曹操25個兒子,真正的人生贏家卻不是登基稱帝的曹丕
五子良將之張郃:姓常見、名特殊,沒想到表字還是固定搭配
文章圖片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繫作者,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