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前十分提防司馬懿,但他的兒子曹丕為何卻執意重用司馬懿?

2020-12-15 騰訊網

曹操時期,曹操親信重臣非常多,嫡系將領大臣也很多,司馬懿根本排不上號,不重用也屬於正常,曹操之所以任用司馬懿,是因為司馬氏家族在中原影響力很大,漢末那個時代,士族力量不可忽視,誰得到士族的支持,誰就能掌控最高的權威,這也為什麼後來曹丕要實施九品中正制的主要原因。曹操提防司馬懿,不僅是因為司馬懿能力過於強,更重要的是司馬氏家族勢力影響力也過強。

曹操死後,曹丕繼位,他當時對司馬懿的使用跟曹操時代是一樣的,即以文官待之,並沒有給他兵權。當時在曹丕看來,自家的遠房親戚曹真、曹休、夏侯玄、夏侯楙、夏侯尚都可以統兵,兵權還輪不到讓司馬懿這種外姓人來統領。

三國之中,曹魏最強。為了對抗吳蜀的聯合,軍事人才就變得格外重要。曹操活著的時候,人才濟濟,司馬懿就算不被刻意壓制,也難嶄露頭角。可到了曹丕時期,人才已經沒有那麼充足了。尤其是司馬懿這種政治和軍事都精通的能臣。所以,曹丕當政,司馬懿不但得到重用,還擴大了他自身的影響力。

隨著曹魏開國元戎的凋零和後起之秀的青黃不接,魏明帝曹叡已經沒有多少戰將利用,不得已只能啟用司馬懿統兵,而這也給了司馬懿發展軍中班底的機會。但是,曹叡對司馬懿總體上還保持著可控狀態,司馬懿始終不敢走得太遠。到曹叡去世時,司馬懿在軍中的勢力也不算太大。實際上,後來的「高平陵政變」司馬懿也是鋌而走險,走的是一步險棋。

相關焦點

  • 曹魏集團中,司馬懿最害怕的人不是曹操,也不是曹丕,而是他
    雖然司馬懿最終取得了天下,但在曹魏集團中,他始終害怕一個人,早年曹操就聽說他很有才華,想邀請他為官,可司馬懿不願去,他看不起曹操,後來無奈才來到曹操帳下,當時曹操麾下文臣謀士無數,司馬懿默默無聞,知道曹操去世後,他才得到重用。
  • 曹操最重用的是曹丕,但曹丕卻辜負了曹操的期望
    易中天說曹操是可愛的奸雄? 我認為低估了曹操,曹操就是英雄,是中國歷史上難得的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 為何曹操是英雄而不是梟雄? 東漢末年,董卓,袁紹,公孫瓚,呂布,孫氏父子,劉備,袁術,呂布等爭為梟雄。
  • 司馬懿為何能篡奪曹魏大權?因為曹丕、曹叡都犯了一個錯誤!
    對於司馬懿來說,之所以能篡奪曹魏的大權,顯然和曹操沒有什麼關係。因為在曹操生前,司馬懿的官職相對較低,並且根本沒有機會染指曹魏的兵權。不過,在曹操之後,曹丕、曹叡這兩位皇帝連續犯了同一個錯誤,這導致司馬懿的地位日益提升,甚至成為曹操武將之首。那麼,問題來了,曹丕、曹叡到底犯了什麼錯誤呢?
  • 鷹顧狼視的狠角色司馬懿,為何如此懼怕毛頭小子曹叡?
    《晉書》記載,曹操曾告誡曹丕,司馬懿這傢伙面相不善,以後一定會幹預你的家事,所以你得提防這點兒。但曹丕與司馬懿關係非常鐵,並沒有聽曹操的話,司馬懿在曹丕當政時期受到重用,這也是司馬懿崛起的第一步,曹丕去世時,司馬懿被定為輔政大臣之一。
  • 張春華是司馬懿原配妻子,司馬懿晚年為何如此厭惡張春華?
    「司馬懿沒什麼才能,就是活得久而已」,類似的言論比比皆是。本文不談這些,只談司馬懿的家事,那就是他的妻子張春華。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軍師聯盟,反正我是看了好幾遍,裡面的劇情暫且不論,光是曹操和幾位老戲骨飆戲的場面,還是很爽的。
  • 曹操在世時知道司馬懿有鷹視狼顧之相,為何不殺掉司馬懿呢?
    曹操知道司馬懿有著鷹視狼顧之相,卻為何不直接殺掉司馬懿以絕後患呢?曹操不殺司馬懿的主要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方面司馬懿「裝孫子」,「伴大款」以韜光養晦,讓曹操沒有藉口殺他;另一方面曹操對自己能力非常自信,以及對後代曹丕能力的自信,讓曹操相信可以安全駕馭司馬懿,而不去殺他。
  • 【名著導讀】司馬懿有篡位野心,曹操父子為何不早早除去他?
    東漢三國時代,有一位「大牛」一直隱藏在背後,當各地群雄逐鹿中原之時,他表面上安然四顧,低調內斂,暗中卻積蓄力量,培養班底,最終等到曹魏政權統一山河之後,家族子弟將曹魏江山取而代之,這位大牛,就是有著老謀深算之稱的司馬懿。司馬懿是河南郡人氏(今河南焦作人)。
  • 曹操臨死前為什麼要殺楊修,留下司馬懿?
    如果問曹操為什麼臨死前為何斬殺楊修,而留下了司馬懿?這的確是值得每一個人思考的問題。上層人物可以在曹操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成就大業!而普通人物,則可以從司馬懿和楊修的為人處世中,找到怎樣做,才能找到聰明轉型成睿智的方法!從而使自己的人生變得睿智,而更好!楊修為什麼會死曹操與楊修生活的那個時代,天下軍閥割據連年混戰。
  • 為何曹操憤怒地殺了楊修,卻放過了發動高平陵之變的司馬懿?
    曹操當年逃亡到呂伯奢家裡的時候,因為呂伯奢出去買酒招待他,卻沒有告訴他,便懷疑呂伯奢是去想告密了,所以殺死了呂伯奢一家。曹操心愛的兒子曹衝去世後,曹操下令殺死周不疑,周不疑生前與曹衝關係密切,曹操擔心之後的周不疑會沒人能控制。
  • 司馬懿有野心,曹操是如何發現的呢?他用了一個陰招測試司馬懿!
    其實早在曹操還在世的時候就已經發現司馬懿的野心,發現過程也很奇妙,並不是司馬懿露出馬腳而是曹操設計逼司馬懿露出原樣。曹操為此也制定了措施,奈何曹丕沒有聽他的話。司馬懿的一舉一動自然被曹操知曉,曹操認可司馬懿,隨即把他調到曹丕身邊做幕僚,把同樣很有才華的楊修調到曹植身邊做幕僚。因為曹操想看曹丕和曹植的表現,決定要立他們中一個人做接班人。司馬懿為曹丕出謀劃策,高標準完成曹操的考核、任務。反觀曹植那邊失誤連連,再加上曹植本人生性放蕩,不適合在亂世中掌權,最終曹操立曹丕為接班人。
  • 歷史見聞:郭嘉臨死前,對曹操說「司馬懿會反」,他是怎麼知道
    於是他下定決心跟隨曹操,也在曹操帳下得以一展「拳腳」。郭嘉助曹操擒殺呂布,大破劉備大軍,生擒關羽。後又出計打敗袁紹的兩個兒子,袁譚和袁尚。助曹操一統北方。然而曹操在殺司馬懿的時候,因為司馬懿說能夠幫曹丕爭得皇位,所以曹丕便為其求情,曹操也就沒有執意殺司馬懿了。此後司馬懿果真幫助曹丕掙的皇位,曹丕繼位後重用司馬懿。最終司馬一家逐漸架空曹魏政權,最後由司馬懿的孫子司馬炎統一三國,建立晉朝。
  • 司馬懿熬死曹氏三代人,為啥要等到70歲才造反?他的擔心不無道理
    當然,司馬懿不是聖人,他的兒子司馬昭早就有了異心,那司馬懿又為啥要等到熬死曹氏三代人才造反?他在擔心什麼?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廢除了三公,恢復丞相制度,並自任為漢朝丞相,而且基本平定了北方。這時候,曹操再次請司馬懿為官,甚至下令,如果司馬懿還像之前一樣不上任,那就把他抓了,於是司馬懿成在曹操手下做了官,與曹操次子曹丕的交情甚好。
  • 曹操、曹丕、曹睿這三個人中司馬懿最怕哪個?
    司馬懿輔佐曹操,純屬無奈。如果不是曹操強行徵召,司馬懿絕對不會出仕。因為司馬懿最能忍!萬般無奈,司馬懿只能應召出山。再不出來,曹操就會採取極端措施了!司馬懿應該是最煩曹操的。心想,你手下戰將無數,謀士如雲,還讓我過去幹嘛?
  • 曹操對曹丕的勸告,曹丕不放在心上,結果在他後代的身上應驗了
    在大家喜歡的三國演義之中,很有可能是把劉備諸葛亮這樣的人捧得很高,而像曹操這樣的人卻被帶上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但是雖然這些影響都是負面的,依舊沒有辦法阻擋曹操展現出來的文韜武略,他在生前的時候經常說的一句話就是,不要不把司馬懿當做一回事,結果這句話就在曹芳的身上完全應驗了。
  • 曹丕給兒子留下3把利刃,若不是這點,司馬懿只能引頸就戮
    曹操被人們稱為一代梟雄,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從小耳濡目染的曹丕也十分了得。他自幼文武雙全,八歲能提筆作文,騎射擊劍樣樣精通。在和曹植的競爭中學會了陰謀詭計,在曹操逝世後,繼任丞相和魏王,同年登基,以魏代漢。建立魏國後,曹丕平定了邊疆的戰亂,擊退鮮卑。
  • 曹操留下遺訓,囑咐世代遵守,曹睿忘了告訴兒子,導致最終亡國
    雖然有稱帝之心,卻終其一生都沒有實現這個夢想,曹操一生徵戰南北,最終統一了北方,成為三國中實力最強的一方,作為一個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他的部下網羅了天下眾多英豪,文有郭嘉、荀彧、賈詡、楊修等人,武有許褚、張遼、徐晃、張郃等威震天下的猛將,在用人方面,曹操也是疑人不疑,用人不疑,他有自己獨特的識人眼光
  • 司馬懿篡權之後,曹操在世的那麼多兒子中,只有一個反抗了
    在漢朝末年的諸侯爭霸中,迅速崛起的曹操不僅心懷雄圖大志,而在其私生活方面也非常的混亂,甚至還因為要玩剛剛歸降張繡的表嬸而害死了自己的大兒子與典韋,而據史料記載,曹操一輩子共有25個兒子,而在司馬氏上臺之後曹操的兒子至少有4位還健在,而其中只有一位在看到自己祖宗的江山,淪落他人手中時,想要起兵反抗
  • 司馬懿雖然是最後的勝利者,但曹操的這一計,為司馬家埋下了隱患
    司馬懿在最初的時候一直隱忍在曹操的身邊,他的隱忍能力可謂是三國最強的,也正是因為司馬懿超級能忍,所以才能夠在曹操在世的時候,沒有被曹操殺害,而且還在曹操離開人世以後,司馬懿一舉推翻了曹氏家族的統治,建立起了新的政權,也就是晉朝。但是司馬家族所建立起來的晉朝政權,並沒有維持太久的時間,歸根結底最大的原因和司馬家後人的腐敗統治有著很大的關係,除了這個原因以外,也和曹操當年制定的一個政策有關。
  • 司馬懿十五萬大軍為何還會中空城計?諸葛亮死了自己再無利用價值
    空城計是《三國演義》中比較經典的故事,大家是否好奇,當時司馬懿擁有15萬大軍,諸葛亮僅僅只有2500人,隨便哪個傻子統帥也不會撤退,為何司馬懿選擇了撤軍呢?
  • 司馬懿-司馬昭:忍者神龜的大格局
    到了曹丕、曹叡,除了曹氏宗親,曹氏皇族開始與世家大族進行融合,豪門子弟紛紛登上權力核心。司馬氏就是其中典型的一支。司馬懿是晉朝的實際締造者,也是曹魏政權的實際終結者。但司馬懿並非一開始就想奪權篡位。從曹操到曹叡,兢兢業業的輔佐曹魏三代君主,成為社稷之柱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