柘林鎮這個社區493名志願者,管理全靠居民自我管理!

2020-12-23 澎湃新聞

柘林鎮這個社區493名志願者,管理全靠居民自我管理!

2020-12-15 09:43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關心奉賢大小事,關注「上海奉賢」一手掌握!

「雖然寒風凜冽,這裡卻是熱火朝天」

近日

「新樂志願者日」活動

在柘林鎮新寺社區新樂生活驛站

如期舉行

這是新寺居委第三次

為新樂志願者

組織開展專題志願者日活動

不僅是為了總結一年的工作成績

更是為了感謝新樂志願者

在新寺社區

一年來的辛苦付出

這支強而有力的志願者團隊

是如何組建

又是如何運作的呢?

柘林鎮新寺社區轄區面積0.6平方公裡,轄居民小區11個,常住人口約2700人。在這樣一個居住人數並不算多的社區,卻有493名志願者,人口佔比達18%,如此一支龐大的隊伍,靠的卻是居民的自我管理。

「志願者」一直是居民自治的高頻詞與熱點詞,也代表著居民自治的核心骨幹力量,2014年,新寺社區僅有志願者21名,基本由居委幹部和離退休幹部組成,志願者活動也是「小打小鬧」。

然而,2014年下半年,隨著全國文明城區創建工作的火熱開展,志願者的不足造成的問題頻現,街面巡查人力不足、宣傳覆蓋面不廣、百姓缺乏「創城」工作帶頭人,這些問題對創建文明城區來說都是致命的,組建一支「拉得出、打得響」的志願隊伍,成了新寺居委迫在眉睫的工作。

志願隊伍組建靠的是

「嘴皮子」和「傳幫帶」

現今的新樂志願者隊伍是新寺社區志願者隊伍的總稱,包含環境志願者、慰老志願者、商戶志願者、法治志願者等9支隊伍,涵蓋環境治理、慰老服務、糾紛調解、垃圾分類等多個方面。

每天早上7:00至夜間11:30,不同的志願者隊伍活躍在不同的崗位,為社區提供各類服務。

街面宣傳

清潔家園

入戶宣傳

矛盾調解

夜間巡查

志願隊伍管理靠的是

「自主參與」和「自我監督」

「新樂志願者」隊伍形成了一套自我管理、自我分工、自我招募的志願體系。

新寺居委並未專注於志願者的考核,更多靠的是志願者之間的相互監督。

如「點位志願者」,主要負責維持社區內各個樓道的環境與秩序,各點位志願者之間會相互比較各自樓道的總體情況,「你做的好,我要比你做的的更好,爭一口氣」,通過相互觀察相互學習,產生一種良性競爭,志願者隊伍也從中獲得經驗不斷成長。

「商戶志願者」團隊由新寺街面的商戶組成,基本為三家商戶設立一名志願者,負責自己及周邊兩家商戶的門前三包和政策宣傳,從「各掃門前雪」到「共治共享」,商戶志願者之間形成了「相互督促」「相互協作」的默契,各商戶之間的關係也更為和睦了,原先的跨門經營、路面非機動車亂停放等頑固問題也迎刃而解。

志願隊伍的提升靠的是

「需求導向」和「民心所向」

除了常規志願服務外,新樂志願者還按照社區與居民實際需求,不斷派生服務體系。

2019年,9號颱風利奇馬對上海造成重大影響,新寺社區部分區域也產生了積水現象,等待消防隊疏水需要時間,給百姓出行帶來困難。颱風過後,新寺居委立即著手組建「消防救援志願者」團隊,從電器店招募電工,從退伍官兵內招募消防員,依託新寺社區消防站建設,一支消防應急志願隊伍就此誕生。

2020年黑格比來襲,消防救援志願者團隊充分發揮作用,積水現象初顯即啟動排澇預案,志願者和居委幹部奮戰一夜,為新寺居民第二天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

2020年初,一場新冠疫情打亂了整個社會的節奏,「新樂志願者」自發組建防控志願者隊伍,為守護自己的家園參與社區疫情防控,年初一起,志願者對轄區開展地毯式排摸,對在滬離滬人員進行登記,同時組織巡察、宣傳等小組,為新寺社區的疫情防控建設基礎防線。

新寺社區新樂志願者團隊為新寺的社會治理注入了蓬勃動力,也是「人民城市人民建,人們城市為人民」的核心體現,下一步,新寺居委將繼續將志願者隊伍建設作為社會治理的核心抓手,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志願服務,實現「黨建引領、志願給力、居民自覺、商戶文明」的文明社區新局面,力促社區文明建設不斷躍上新臺階。

撰稿:費詩韻(柘林鎮)

原標題:《柘林鎮這個社區493名志願者,管理全靠居民自我管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昆明和平路社區的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實現自我服務
    記者了解到,和平路社區自2012年以來實施「網片樓戶」網格化管理機制,把社區劃分為10個片區,社區書記、主任為總網格長,社區委員、工作人員為10個片區片長,每個樓院設立樓長,公安民警為治安聯絡員,形成上情下傳,下情上達的聯動機制,促進了轄區無人管理老舊院落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務、自我教育、自我監督的功能。
  • 【南京】百水家園社區開展「博愛家園」掌雲+積分制管理項目推廣活動
    為大力弘揚志願精神,倡導社會文明風尚,調動居民群眾參與社區事務的積極性,推動積分制管理的邁入人性化、制度化、規範化。12月17日,百水家園社區分別在上水坊小區、百水家園小區法治廣場開展了「博愛家園」掌雲+積分制管理項目推廣活動。
  • 杭州這個社區有家「落胃」的老年食堂 支撐起它的全靠社區居民
    開一家老年食堂,做起來並不容易解決社區老人就餐的難題,是珊瑚沙社區建老年食堂的出發點。而為85歲以上的原住民免費提供午餐,是社區在這個出發點上,大膽邁出的又一大步。這個服務,在食堂開張的當天,就同步推出了。「社區裡行動不便和獨居的老人,都有不少,他們是有這個需求的。」
  • ...345」社區治理模式做好搬遷後續扶持和社區管理「後半篇文章」
    以強化組織管理和公共服務為重點,科學設置基本管理單元,規範設立管理服務機構,合理配置人員編制。凡安置點安置人口在10000人以下1000人及以上的,結合實際設立1個或多個社區居委會,由所在街道(鄉鎮)進行管理;安置人口在1000人以下的,成立新的居(村)民小組,併入當地社區(村)管理。
  • 街道為社區社會組織成長搭配「營養餐」 ——全國街道服務管理創新...
    目前,南關區累計登記註冊備案各類社區社會組織667家(平均每個社區11.3個),以社區社會組織助力基層社會治理創新出的「南關模式」,讓這座城市中的居民幸福感大幅提升。強筋骨 制度創新管理靠前,制度先行。
  • 寶山區大場鎮落實小區封閉式管理,築牢社區防控圍牆
    最近,寶山區大場鎮通過全面實施出入證管理制度,落實小區封閉式管理,築起社區疫情防控的圍牆。在全面排查過程中,發現還存在著11處長期或暫時「游離」在社區管理之外的地方,成為疫情防控的薄弱點。這些區域有的因為歷史原因沒有居委會和物業,有的是部隊、國有企業留下的宿舍,還有些是零散居住的未動遷戶或在外過渡戶等,這些地方的防疫工作,考驗的是智慧。
  • 讓矛盾問題無處藏身——河北滄州市新華區創建智慧社區管理
    新華社石家莊11月22日電 題:讓矛盾問題無處藏身——河北滄州市新華區創建智慧社區管理穆國清、張智廣家住興元社區廣信小區的孫秀雲老人,腿患風溼病,行路困難,生活中的大事小情靠親戚幫扶如何用科學、現代化的管理,解決居民群眾反映訴求難、管理層發現問題難、化解矛盾問題婆婆多時間長的問題,區委區政府在深入摸底調研的基礎上,於今年1月創新出臺了「黨建引領,網格聯動,居民端APP大數據網絡共享共治」的智慧網格基層管理體系。
  • 江欣苑社區:黨員居民主動「補位」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朱惠 通訊員 劉晶晶 詹凡「請先掃碼,再測量體溫。」4月22日上午,武漢市漢陽區江欣苑小區北門卡口處,黨員居民代大啟與社區、物業工作人員,正在引導居民有序掃碼進出小區。「現在逐漸復工復產,下沉幹部、志願者逐步撤離,作為黨員居民,我們應主動出份力。」
  • 「四川日報」都江堰探索居民參與社區治理新模式 508名「民間街長...
    都江堰市每年吸引2500多萬名中外遊客,紅火的旅遊背後是巨大的社區管理壓力。近年來,都江堰市組織動員社區幹部、民間街長、群眾志願者等各類力量,探索出居民以志願服務形式參與社區治理的新模式,形成轄區全民參與社區治理的強大合力,把基層治理的「最後一公裡」延伸到群眾家門口。
  • 【大展示 · 柘林鎮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我是你的健康守門人
    前言為貫徹落實《關於進一步深化「作風建設落實年」活動的實施方案》精神,聚焦「四史」學習,抓實重點事項、管理創新、行政效能,充分發揮「大討論」活動作用,激勵黨員幹部積極擔當作為,發揚奉獻精神。01堅守抗疫織牢基層防控網
  • 1.1萬名居民全是新杭州人怎麼共治?杭州鄰裡社區的抗疫探索
    分設在大門兩側的崗亭隨即投入緊張而忙碌的工作:保安核驗健康碼,志願者用額溫槍測溫,公司派駐人員登記信息,社工核查……六七個人沒有一刻停歇。39歲的社區書記張敏華守在門口,每分鐘就有十幾張面孔在面前閃過。這是她慣於應對的日常,她所管轄的是杭州首個全由外來人口組成的社區——鄰裡社區。抗疫大背景下,這個社區繼續探索自治的治理方式。
  • 全是乾貨!2020年柘林鎮13項實事工程,請查收!
    今年,柘林鎮結合實際情況,對胡橋社區花苑一區31個樓道先行加裝扶手,後續將結合房屋修繕,逐步擴大安裝覆蓋面。 柘林鎮在柘林社區、新鎮區、主要公交站點新增、更換果殼箱100個,有效提升市容市貌,滿足沿街商戶及來往市民使用需求。
  • 劉麗杭|網格化管理與健康社區治理的融合發展之路
    從大健康大衛生觀出發,健康城市建設從廣泛的健康影響因素入手,以普及健康生活、優化健康服務、完善健康保障、建設健康環境、發展健康產業為重點,把健康融入到所有政策之中,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大幅提高健康水平,顯著改善健康公平;從具體實踐來說,社區作為城市的「細胞」,健康城市建設應從健康社區建設著手。
  • 奉節縣永安街道:奉節羽聲社區—居民的幸福家園
    在加大硬體建設力度的同時,狠抓居民自我教育管理,使生活在這裡的居民其樂融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民樂」社區。  據該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今年2月,針對轄區居民因工作或外出務工學生放學後無法照顧的現象,該社區聯動團縣委開設了「四點半」課堂。目前,長期定點在崗大學生老師3名,志願者老師40餘名,定期參加「四點半課堂」的學生有60多名。  開設「四點半課堂」只是該社區服務居民的一個縮影。
  • 杭州鄰裡社區的抗疫探索:1.1萬名居民全是新杭州人,怎麼共治?
    這是社區書記張敏華慣於應對的日常,她所管轄的是杭州首個全由外來人口組成的社區——鄰裡社區。電動車和轎車時高時低的鳴笛聲、行李箱與地面發出的碰撞聲、企業派駐人員的點名聲、志願者的吆喝聲、此起彼伏的交談聲。在這裡,交織成繁忙而充滿活力的煙火氣。
  • 允許「花園變菜園」,是社區管理的創新
    在福建省福州市鼓樓區楊橋河南社區河南新村小區,一處花園格外特別:種的不是花草,而是蔬菜瓜果。這是在小區黨支部推動下,居民自主耕種、自主管理的「開心農場」。「開心農場」原來並不讓人開心:住戶多老人,愛種菜。搶位置、滴水、高空垃圾……鄰裡關係越來越差。社區幹部多次做工作無法根治。
  • 聯合時報 | 上外學者俞祖成 黃佳陳:構建社區公共危機管理長效機制
    但是,社區應對公共危機的能力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也不是靠危機期間政府和各類社會組織的介入就能快速實現。相反,社區公共危機管理能力的形成有賴於社區具有日常的危機意識,並在日常治理中形成對危機的特殊「抵抗力」。社區中應急治理與日常治理應是「點和面」「局部與整體」的關係,而不是割裂的並列關係。
  • 臺中市各區村裡長稱讚貴陽市社區管理服務新穎方法
    臺中市各區村裡長稱讚貴陽市社區管理服務新穎方法 2017年07月18日 15:34:00來源:中國臺灣網     中國臺灣網7月18日貴陽訊 7月14日,臺中市各區34名村裡長到我市觀山湖區碧海社區、世紀城社區參觀交流,了解我市社區管理服務水平,強化雙方互動交流。
  • 「物管會」落地北京:破解社區物業管理的新「鑰匙」
    6月3日,石景山區魯谷街道六合園南社區,居民正在瀏覽社區老舊小區改造方案。新京報記者 吳嬌穎 攝近兩個月,一個全新的機構組織正在北京各街鄉社區逐漸落地。今年5月起施行的《北京市物業管理條例》明確,在未能成立業主大會或未能選舉產生業委會的情況下,街道辦、鄉鎮政府可組建物業管理委員會。
  • 北京南路社區30多個孩子當起「小管家」,參與社區管理有模有樣
    一聽這個消息,近百個孩子報了名,可要想當小管家,那可不容易。「不過,招募是不定期的進行的,只要有意願的孩子都可自願報名。現在,小管家已有三十多位,最小的8歲,最大的才12歲。」工作人員說。自從有了小管家,社區的服務中心就熱鬧起來。每到下午放學後,這裡就成了他們的議事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