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先驅導報11月23日報導 「I have a pen (我有一支筆),I have an apple(我有一個蘋果),ah(啊),Apple pen(蘋果筆)……」兩個月以來,各大社交平臺的網民幾乎不約而同發現,一支叫做《PPAP》的日本歌曲視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火遍全球。
此曲一出,便得到本土乃至全球範圍內擁躉的喜愛與分享,不少人表示此曲「魔音貫耳」「停不下來」,並沉醉於表演者兼創作者PICO太郎的「迷之滑稽」「迷之舞步」。同時,它還被社交視頻網站「優兔」上的網友以及各國明星、網紅大肆模仿,其模仿秀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呈現出病毒式傳播之勢。由此,繼《江南Style》《狐狸叫》《小蘋果》風靡全球之後,又一首神曲誕生,再一次印證了一個道理:神曲無國界,世界流行文化正趨向同步。
日本神曲《PPAP》的魔力
日本流行「洗腦神曲」《PPAP》打破金氏世界紀錄的消息一傳開,瞬間將這支傳播量驚人、不乏爭議的小視頻推上風口浪尖。
儘管此曲創吉尼斯紀錄的原因不是因為它太洗腦,而是由於它是進入美國公告牌百大單曲榜當中歌曲時長最短的一首歌。然而,它的高辨識性與表演者獨樹一幟的個人風格似乎比此項紀錄更引人注目。
《PPAP》是由日本喜劇歌手PICO太郎創作並表演的神曲,並錄製有視頻。長度只有45秒的《PPAP》,有一個其它歌曲難以比擬的特點:幾乎所有的人,一聽完就會唱。
這首歌歌詞十分簡單,就是幾個簡單的英語單詞進行排列組合後反覆吟唱,據作者PICO太郎表示,這首歌靈感的來源是在偶然吃水果的時候,想到了這組順口溜即興創作的,這也是他第一次用英語唱歌,沒想到居然火了。
據日本媒體統計,截至上個月底,《PPAP》在全球影音網絡平臺共有超過2億的點擊率,並引發了模仿狂潮,擁有40萬段模仿視頻。除了全球各大知名媒體,如BBC、NBC的關注報導,一向對日本網紅及藝能界藝人不感冒的歐美紅人也開始蠢蠢欲動,並且通過社交網絡推薦,如賈斯汀·比伯在推特上對PPAP的推薦,一度引發相當一部分明星錄製了模仿秀。
在中國內地,《PPAP》也成為各路明星、大V和網紅競相模仿的對象。10月29日跨界喜劇王,李菁和胡彥斌的相聲,改編了一版繞口令版的《PPAP》:「我有個鳳凰,他有點紅,啊,紅鳳凰。我有個鳳凰,他有點粉,啊,粉鳳凰。紅鳳凰,粉鳳凰,花鳳凰。啊,紅粉鳳凰花鳳凰。啊,粉紅鳳凰花鳳凰。」不少學生黨甚至還創作出校園繞口令《黑化肥發灰會揮發》:「我有袋化肥,他有點黑,呃,黑化肥。我有袋化肥,他有點灰,嗯,灰化肥……」
從《江南Style》《狐狸叫》《小蘋果》再到《PPAP》,縱觀這幾年紅遍全球的神曲,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相同之處:這些神曲簡單通俗並且擁有不斷重複的旋律,配合滑稽易模仿的舞蹈動作,從而達到刺激聽覺和視覺的效果。
比如當下這首《PPAP》,演唱者身著「金黃+豹紋」的熱帶風情服裝,在白色背景的映襯下給人以十足的視覺刺激,將四個單詞排列組合以相同的旋律和節拍反覆吟唱,配上誇張的動作和表情,讓人想不「中毒」都難。
對此,來自社交網絡的聲音分為兩類:網友「一露萊德」說,「不知道哪裡火,反正點進去就出不去了,唱一口就停不下來了。」而另一種聲音稱,大叔扭起來「辣眼睛」。
然而,爭議卻成了為神曲視頻助興的催化劑。自10月起,新浪微博等國內社交平臺專門為PPAP大叔、PPAP神曲建立話題,並得到千百萬粉絲的追捧、關注和點評。
真的有無緣無故的走紅嗎?
「沒什麼實際意義,但是卻無緣無故火起來了?」事實上,任何一個爆款的背後,真的有無緣無故的走紅嗎?
早在10月初,BBC就有文章專門分析了《PPAP》走紅的三個原因:讓人不能自已、停不下來的洗腦節拍;簡單得不能再簡單的歌詞;超級搞笑且立馬上身的舞步——一隻手拿筆,一隻手拿蘋果或菠蘿,然後碰撞在一起即可,極其容易引發傳播高潮。
「PICO太郎塑造的經典角色對《PPAP》的熱播功不可沒,」大宇宙釀聯合創始人東山研分析說,在他看來PICO太郎具有成為一個經典角色必須具備的高辨識度的三個要素:形、色、音。除了旋律、音色的顯著個性化,PICO太郎還在輪廓方面運用了大量特殊的舞步形成了「姿勢化剪影」(如抬腿舞步),並戴有極具標誌性的標識物如墨鏡、豹紋服飾。
根據此前日本媒體對PICO太郎的採訪來看,受日本電音鬼才石野卓球的影響,年輕時候的PICO太郎,其志向就是將西洋最先端的電子樂與日本的原創動漫形象,日本傳統祭典,以及搞笑文化的精髓緊密捏合起來,簡稱「和風Techno」。他的夢想是讓世界為這種曲風吃驚甚至著迷。就目前傳播範圍與效果看來,他的夢想已初步達成。
除此之外,一位北京外國語大學的教授告訴《國際先驅導報》,短片之所以有趣,還有很巧妙的一點在於,這些簡單的歌詞裡有精巧設計的押韻。其實從歌名「PPAP」就能看出,它的歌詞就是圍繞爆破輔音「p」和元音「ɑ」來設計的,這與英文詩歌的寫作規律不謀而合。通過押韻的歌詞使受眾獲得了一個共同的觀感:只要你聽完一遍,不僅能記住歌詞了,連旋律都會唱了。
《PPAP》本身具有的魔性和特色自不可言,然而視頻背後的傳播動因也值得人們深思。不論這支神曲小視頻的走紅是多麼無心插柳,獲得受眾指數增長的轉發、分享、評論和模仿,離不開對集體人格的捕捉和受眾心理的把握。
不少網友表示,最早了解《PPAP》是通過日本雙胞胎姐妹花的模仿,而非原作者PICO太郎的版本,搞笑網站的轉發雖然是個重要的轉折點但卻是在視頻出世一個月後。只不過這無意中的二次傳播讓《PPAP》跨越了國界,在整個網絡世界蔓延。隨即,《PPAP》進入了名人推薦和媒體推動的階段。
無獨有偶,《PPAP》在中國的傳播也是類似的路徑。10月2日,孫楊和賈乃亮在小咖秀發布了模仿視頻,24小時取得1800多萬的播放量,之後宋茜等一眾明星相繼發布模仿視頻,大型媒體和名人的推廣激發大眾熱情,不出意外地,更多人從看客變為內容生產者。大眾參與進來,衍生大量模仿、改編內容,以UGC(用戶貢獻內容)方式在口口相傳,進一步帶動原視頻的傳播。於是,一款現象級爆款視頻就此誕生。
在點擊量從幾千激增到突破兩億人次的同時,不少研究者提出,PPAP的傳播堪稱信息傳播典型。透過它,你能看到信息從零到有,從稀薄到爆發的整個傳播路徑:《PPAP》的一炮而紅先後經歷了初始傳播、名人媒體推動、大眾參與等多個環節,儘管偶然因素的推動功不可沒。
全民娛樂時代
旋律簡潔,節奏感強,結構可擴展,相似的特徵再加上相似的傳播路徑,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一首神曲跨越國界,走向世界。然而,一個不容忽視的事實是,它們在為人們帶來歡樂的同時,也暴露了人類社會正在踏向簡單、直白、娛樂化的趨勢。
反觀這些神曲,我們發現它們還具有一定的社交屬性,進一步傳播時,網友能夠快速根據句式特點創造自己的梗。另一方面,神曲也是現代白領在繁忙生活中減壓的利器。網友「funkysandie」就表示神曲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童年玩過的電動兒童投幣搖搖車播放的音樂:爸爸的爸爸是爺爺,媽媽的媽媽是奶奶……不斷循環的旋律讓整個人瞬間回到童年。
「當下高速運轉、壓力山大的都市生活,令年輕人有尋找輕鬆、有趣的事物愉悅身心的需求,偶爾也需要一些『辣眼睛』的東西來刺激疲憊的神經,這令《PPAP》一類帶有病毒特質的小視頻、娛樂產品等能夠迅速在圈內傳播。」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副院長陳少峰在接受本報記者採訪時說。
前不久被熱傳的加班神曲《感覺身體被掏空》就是很好的例證,它讓不少人感同身受,並投身到全民娛樂時代的風潮中去。
技術條件的支持、文化環境日趨包容寬鬆,為全民娛樂時代的到來開闢了大道。而明星與普通網友的模仿以及二次創作直接促成了「有趣有料」視頻產品的爆發性裂變傳播,不僅延長了產品傳播的生命周期,且其二次創作的內容也製造出了新的笑點,比如那些結合熱點「衍生」出的圖文產品。
在作家韓浩月看來,從騎馬舞開始,世界流行文化就同步了,這要拜網際網路所賜。「沒有網際網路,就不會打通傳播途徑。也正是因為網際網路此前十多年的積累和鋪墊,培養了世界網民從網上獲取信息以及實現娛樂的習慣。此外,網民也喜歡從不同國家的地域文化中,尋找能與自己產生共鳴的元素,共鳴的快感成為全世界網民的一致追求。」他告訴記者,鳥叔,筷子兄弟,還有這次的PICO太郎等,都是在這種願望驅使下製造出來的跨越國界的網際網路「英雄」,網民從中也得到了一種世界大同的喜悅感。
不管怎麼說,神曲的流行使得娛樂無國界,也打開了別國人們的視野,獲得了更多的文化包容。同時各國年輕人通過文化或者娛樂產品了解另外一個國家人們的生活狀態與精神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滿足了個人的好奇心和娛樂心態,而這也正在成為當下年輕網民放鬆自我、獲得愉悅的一種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