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交易。沒有交易。還是沒有交易。
選秀之前馬刺沒有交易。選秀大會上馬刺沒有交易。現在選秀都過去幾天了,自由球員市場也已經開放,馬刺還是沒有交易。
這樣的進度實在滿足不了本隊球迷的期待。2020年NBA選秀之前,一度有傳言——是那種有可靠消息源的傳言(順便吐槽:不是你們在中文自媒體上看到的瞎××腦補的傳言 -_-|||)——說全聯盟的球隊管理層都知道馬刺在醞釀「大動作」。結果快半個月過去了,聖安東尼奧馬刺隊除了用自己二十多年來頭一個樂透選秀權選中一名3D(三分球+防守)鋒線球員德文·瓦塞爾,再在第二輪挑走一名防守出色而三分不穩定的後衛特雷·瓊斯之外,就只跟本隊自由球員雅各布·珀爾特爾和德魯·尤班克斯續了約。
就這?說好的「大動作」呢?刺蜜們從滿懷期待到心急如焚,再到眼下已是普遍心灰意冷、怨聲載道。
球迷急個啥?急的是:既然鐵了心重建,咱是不是有點重建的樣子?該推倒的推倒,該送走的送走,總好過這般不上不下地吊著。
從球迷視角看,以總經理布萊恩·萊特為代表的馬刺管理層,這些日子沒幹啥正經事。
「不正經」的倒有——
選秀之前幾天,馬刺發布了下賽季將要起用的#SpursFiesta(馬刺嘉年華)球衣。這款城市特別版球衣最醒目的特點,是給一貫黑白灰的馬刺刷上了三道亮色。
上色並非眼下的創新,而是一種復古。早在1989-90賽季開始前,馬刺隊就把自己的標誌改成過所謂的「Fiesta」(嘉年華)三彩背景版,那版logo一直用到2002年才又改回我們熟知的黑白灰。
Fiesta是個西班牙語詞彙,而聖安東尼奧地處美國德克薩斯州,有深厚的西班牙文化,當地大量說西班牙語的移民後裔都喜愛有西班牙風情的Fiesta元素。現在,也是響應當地球迷的號召,也是寓意新時代已到,馬刺推出了全新的彩色球衣。
根據球隊在社交媒體上的官方預告,新賽季馬刺主場的地板也會添加上顯著的Fiesta色彩。
瞧,這根本是攤在檯面上的事實,連「心照不宣」都稱不上:馬刺的歷史已經翻開新篇章,人人都為之做好了準備。
甚至生怕外界不清楚新篇章裡有誰沒有誰,馬刺發布Fiesta球衣時用到的球員組合,宛如一條聲明。
德裡克·懷特(小白)、德瓊泰·默裡(魔力)、朗尼·沃克、凱爾頓·詹森(KJ)悉數在列,配上一名內線是上賽季加盟的特雷·萊爾斯。
沒有德馬爾·德羅贊,沒有拉馬庫斯·阿爾德裡奇,沒有魯迪·蓋伊,沒有後GDP時代的更衣室領袖帕蒂·米爾斯。
當然,不刻意解讀的話,老球員自是有資格不必參加球隊的市場營銷活動,其中未必就有深意。只不過,放在特殊的時間點上,放在馬刺23年來首度錯過NBA季後賽之後,放在奧蘭多氣泡馬刺圍繞四個年輕球員打出順應時代潮流的新式籃球並被證明「早該如此」之後,放在德羅贊、阿爾德裡奇、蓋伊、米爾斯四人的現有合同都只剩最後一年的背景下,刻意解讀幾成必然。
這個解讀就是:小白、魔力、沃克、KJ才是馬刺的基本盤,是馬刺新篇章中的主旋律,他們不僅代表著馬刺的未來,而且已經成為馬刺的現在;即便是聯盟江湖地位和球隊歷史地位遠高過他們的老將全明星,如今也得在以他們為主導的球隊裡重新定位。
再說一遍,這不是什麼秘密,連「心照不宣」都稱不上。可以肯定,馬刺將來若是還有舉起NBA總冠軍獎盃的機會,球隊合影中不會出現德羅贊、阿爾德裡奇、蓋伊和米爾斯。
所以過去這些天我們聽到了阿德可能會被送往金州勇士、洛杉磯湖人對德羅贊有意、費城或許將成為米爾斯下一站的流言。沒有任何出自馬刺內部的消息證實過這些流言,可馬刺面對它們的姿態也很明顯:不否認、不排除、不承諾。
哪怕到現在還什麼都沒發生。
作為馬刺上個賽季得分最多、薪水也最高的兩個人,阿贊跟阿德怎麼突然就落到如此這般不被需要的境地了呢?阿贊31歲仍值當打之年,上一季場均得22.1分、投籃命中率53.1%、助攻5.6次也在水準之上。阿德年滿35歲傷病增多固然在走下坡路,但一場18.9分、7.4個籃板、1.6次封蓋還是當得起一支有競爭力的隊伍的禁區支柱。咋就不是馬刺的基本盤了呢?
因為他倆肉眼可見地背離了球隊前進的大方向。球隊的青春後場要提速、要球權、要拉開空間,而德羅贊是個以持球得分見長、少遠投且相當昂貴的2/3號位球員,阿德則是個腳步相對遲緩、習慣禁區落位、喜歡停球背打的傳統內線。
三個月前在奧蘭多的「氣泡」裡,德羅贊證明自己可以跟幾個年輕人共存,甚至還顯著提升了自己第四節的進攻效率,可有一件事情實在無需爭辯:上升到球隊整個賽季建隊方針的高度,有阿德阿贊在就不可能打得多快,要堅決打快就不可能讓阿德阿贊出戰那麼長時間。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既想得如此清晰明白,連阿德阿贊都心知肚明,為何布萊恩·萊特和他的團隊沒能快刀斬亂麻,到今天都遲遲沒有進度?怎麼人家湖人、76人、雄鹿、雷霆、老鷹、太陽等等球隊的管理層就乾脆利落殺伐決斷出手如風呢?所以「刺管能力不行」、「年年小修小補」是我們公認的結論嗎?
在向馬刺管理層表達失望情緒甚至發出「能力不行」的指責之前,有以下5點認知,我們應當放在心上:
馬刺是在重建期,卻不是從一堆廢墟瓦礫之上開啟重建。得益於過去幾個賽季的陣容積累,也得益於三個月前在奧蘭多氣泡短暫卻影響深遠的試驗,馬刺已有清晰的重建方向和堅實的人員基礎,即:圍繞小白、魔力、沃克、KJ構建一支順應時代潮流、能提速、能拿高分、能投三分球的現代化隊伍。不論這波重建的結果如何,戰略都是確定好的,不用從頭摸索,至少也會試個三五年。
或許有人認為上述年輕球員天賦有限難成大事,但除非有勒布朗·詹姆斯、凱文·杜蘭特、揚尼斯·阿德託昆博這個級別的超級巨星加盟,否則馬刺重建本來就是個相對長久的過程。管理層再怎麼上天入地,馬刺也不會在2021年加入聯盟爭冠行列,這個現實還是要認的,這個耐心還是要有的。
重建不是甩賣,不是把老球員匆忙出手、給錢就賣。交易,總歸要換一些和既定方向一致的良性資產回來,以期加速球隊的重建。既如此,溝通談判需要時間,甚至需要等待事態發生變化才能逮到真正的機會。像跟勇士談交易阿德,原本勇士志在重返爭冠行列,阿德是很好的內線即戰力,可能對勇士而言頗有價值,但是緊接著克萊·湯普森又受大傷,勇士的爭冠前景立即黯淡下去,這樣一來勇士就用不上阿德了,馬刺還能玩命把阿德往勇士手裡塞嗎?
交易是雙方甚至多方的事情,不是你有貨品想賣,就一定有人想買。馬刺現在又不是誰都肯賣,陣中人員隨便你挑。賣來賣去,無非阿德、阿贊、蓋伊、米爾斯這幾份明年到期的合同。這些籌碼並不是人人想要的香餑餑,相反可能在多數球隊看來還很雞肋。商品不誘人,一味責怪銷售沒有能力是不公平的。過去這些天,流言滿天飛,你聽到有哪個隊巴著求著馬刺想換阿德與阿贊、想要蓋伊與米爾斯?刺蜜全知道阿德阿贊愛投中距離不愛扔三分,球風與這個時代的潮流不符,其他球隊會不仔細考慮這點?
馬刺當下並沒有火燒眉毛的陣容調整需求,無非待價而沽,因此並不存在一個非完成不可的交易deadline(截止時間)。這可能跟你的認知不符,畢竟馬刺後場麻將桌已經被吐槽兩年了,你大概還是覺得馬刺後衛太多、禁區大個兒太少。可事實是:在這個位置越來越不重要、所有球隊普遍小型化的年代,馬刺內線的大個兒雖不算多,倒也夠用了——來算算,一場比賽48分鐘,一個隊五個位置總共有240分鐘,小白、魔力、沃克、KJ四人就佔掉120分鐘左右(平均每人30分鐘不算多),德羅贊、蓋伊兩人至少50分鐘,米爾斯、瓦塞爾等外線替補再分掉20到25分鐘,這樣留給禁區大個兒的時間不足50分鐘了,由阿德、珀爾特爾、萊爾斯跟尤班克斯還有去年的首輪新秀盧卡·薩曼尼奇來分,人少嗎?所以,哪怕沒有後續操作,馬刺也擁有一套可以進入賽季的完備陣容,根本不用著急,大可以等著對自己有利的交易提案出現,甚至不惜把阿德阿贊留到明年3月交易截止日之前,到那時候,有的爭冠球隊需要補強,有的季後賽無望球隊需要甩薪金包袱,馬刺的籌碼有機會變得更吸引人,誰知道呢?
馬刺要變,也一定會變。譁啦一把推倒並非NBA球隊重建的唯一姿勢,管理團隊的好壞也從不由出手的速度決定。密爾沃基雄鹿隊的管理層下手倒是快,可博格丹·博格達諾維奇得而復失,後面再一頓操作猛如虎,他們留住字母哥的機會真變大了麼? 心急如焚可以,心灰意冷也是源於對球隊的熱愛,但世事如此,關心則亂。千萬別把輿論搞成「沒把阿德阿贊換走就是失敗」、「沒搶到勇士的榜眼秀詹姆斯·懷斯曼就是無能」。不能因為我們內心所想尚未達成,就把布萊恩·萊特及其團隊釘到「聯盟最差」的靶子上。 畢竟,布萊恩·萊特的團隊就是格雷格·波波維奇與R.C.布福德的延續。聯盟遍布馬刺系,馬刺卻把其中最差的留給了自己,這話說出來你敢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