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拼音教學是安排在開學的第一單元,由拼音再引入字詞的教學,現在的拼音教學安排在第二單元,先學習簡單的漢字,由漢字引入拼音的概念,讓學生更加清楚拼音在漢字學習中的作用。雖然說現在不提倡幼兒園小學化,但是大多數學前班都是有教學拼音知識10以內的數的加減的。只是學生們就讀的幼兒園不一樣,基礎也參差不齊,不過一般還是有一點基礎的。
拼音教學其實也很容易,無非就是23個聲母,24個韻母,16個整體認讀音節,聲調等知識。拼音知識在小學階段比較重要,為學生今後學習漢字打下基礎。下面我們就來看一看這張拼音測試的試卷,在複習階段使用,一般要求全對。拼音知識牢固,以後學語文就會容易一點。
第一題,是把六個單韻母默寫在四線格裡。拼音統一用四線格進行填寫,有一定的佔個格的標準,單韻母是學生認識拼音的開端,所以基本上都能寫出來,尤其在複習階段,如果還不會的話,那成績估計就很不樂觀了。六個單韻母是「a o e i u ü」
第二題是按照順序填寫聲母。這個需要學生對聲母表的順序比較清楚,在複習階段來說,應該也是沒有問題的,要提醒孩子注意的是,聲母在四線格裡的佔位不能錯了,否則也是沒有分的。
第三題照樣子寫一些,把音節拆分成聲母,韻母,如果是三拼音節的話,還有介母。這個不需要學生拼讀,只需要依葫蘆畫瓢,照樣子拆分就可以了,學生基本上都能順利完成。
第四題對於初學拼音的學生來說會有一點難度,要求把拼音和相應的事物連起來,這首先考的當然是孩子的拼音能力,其次也考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生活常識。這些對於已經有了一個學期學習經驗的一年級學生來說,並沒有什麼難度。
第五題比前面幾題難度相應提高,要求學生給字母歸類,把一些雜亂的字母歸為聲母,韻母和音節,音節中還有兩個整體認讀音節,不過這一題學生也並沒有出現什麼問題。
第六題是把漢字中韻母相同的一組和後面的韻母連起來,這個就有一定的難度了,首先是需要認識這些字,其次是要分清楚這些字的韻母,然後才能找出相同的韻母來,進行連線。
第七題是看圖補充音節,這一個題目就有了一點難度,要求學生能比較熟悉運用比較簡單的拼音,還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經驗,知道圖上的物品的名稱。好在並不是讓學生填出全部的音節,只是補充聲母或者是韻母,這樣難度就有所下降,如果放在複習環節,可以考慮讓學生注音。
最後一題壓軸題,對一年級的學生來說還是有一點難度的,把同類事物塗上相同的顏色,首先實要認識拼音,正確拼讀,其次是要能夠分類,知道哪些詞語是一類的,比如:大伯,爺爺,爸爸這三個是一類,而壁虎,蜘蛛,螞蟻則又是一類,學生用不同的顏色進行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