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山行

2021-03-02 趙水錶

文/趙水錶(只幾梁)

【1】  說來話長,大約還是在十多年以前,我的老家土左旗只幾梁村的大田裡雖然也種別的莊禾,但那些年仍以種玉米為主,在我們川底(大青山南蔍),玉米從二十四節氣的立夏前後播種,要到每年二十四節氣的秋分跟前才收穫,而大後山的山藥(土豆)在每年的白露前五六天就起開了,需要大量的人力和幫工,這中間正好兌出二十多天空閒,所以當年我們村裡大部分的青壯年勞力就在白露前的十來天上後山,刁奪的給後山的農戶起山藥掙錢,做上二十多天的營生,多少也能打鬧兩個生活費回來補貼家用,那個時候,前川大部分的莊禾人家,家裡的生活條件還不是太好。

我是個沒出過遠門的人,尤其是第一次坐班車從呼市上後山,大青山山勢險峻、溝壑縱深,盤山公路時高時低,猛地,班車在彎度不是太大的v形路段來了個急轉彎,心裡頓覺有點害怕,心像要奔出來似的……這樣提心弔膽的一路總也不安,等到班車鑽出大青山,走向大後山的較為平緩的地段時,我這顆懸著的心才又放回到肚子裡去,此刻的班車已離武川縣城(可可以力更鎮)不甚遠了。

在班車上從南向北第一眼遠瞭武川縣誠可可以力更鎮,才發現可可以力更鎮原來座落在一片窪地(盆地)裡,越往北越低,三面環山,只有北面平緩一些……

在每年的這個季節,也是可可以力更鎮最紅火的時候,特別是武川長途汽車站,更是人來人往,熙熙攘攘,熱火朝天,起山藥的季節來了,武川縣周邊村子裡騁出去的閨女,在外打工的小夥在這個時節,只要有機會,都回來幫助家人起山藥,這還不算,川底的農民,包頭的,呼市的打工一族,也在這時丟掉原來幹的老本行,齊聚武川,加入到大後山的起山藥人潮,這支隊伍,操著不同的口音,穿著不同的服飾,幾乎全國各地的打工一族都有,用浩浩蕩蕩來形容,是一點也不為過的。

起山藥雖然苦點累點,但僱主(東家)供吃供住,做給一天營生,吃晚飯時還供燒酒喝,每天還給每人發一盒紙菸抽,有的僱主甚至還給貼來回的路費盤纏。雖說掙的不是很多,但掙一毛就是一毛,不像在城裡建築工地上打工,吃飯要扣飯錢,煙火還得自己買。最主要的是掙的都是現錢,即使是再貧困的僱主,只要地裡一碼工,也會用皺巴巴的長滿老繭的大手,從貼身的內衣口袋裡(放家怕小偷偷了)再掏出汗水浸潤過的皺巴巴的票票,給你結算工錢,從沒有賒欠一說,大概,這也算是大後山人的一種厚道的品行了,他們自己生活再怎麼不濟,也從來不拖欠受苦人的工錢。

【2】   我前面說的,去武川起山藥,這時候所提到的武川,就不僅僅是狹義上的隸屬五川縣的轄區了,它代表著整個大後山(個人觀點)。因為只要是從呼市坐班車去後山起山藥,武川是前站。後山當地人誰家需要僱起山藥的,一般都是得上武川來僱。

後山,是相對於前川(大青山南蔍)而言的。而前川的定義,又是眾說風雲的。據相關資料顯示,從北朝時的《敕勒歌》:

敕勒川,陰山下。

天似穹廬,籠蓋四野。

天蒼蒼,野茫茫。

風吹草低見牛羊。

到今天土默川平原的版圖,差異肯定是有的,最少不下五六種說法,但我比較認可的一種說法是:敕勒川要比土默川平原大多了,這我們可以從《敕勒歌》中了解到:也即「敕勒川、陰山下……」你想想,陰山山脈橫亙北方一千多公裡,而大青山,僅是陰山山脈中段的一部分,我們土默川平原就在大青山南蔍……既然前川敕勒川、土默川有了定論,那麼後山就不難解釋了,我的理解是:所有前川的(敕勒川、土默川)陰山山脈(廣義)、大青山(狹義)山後邊(包括山裡人家),都叫後山,當然,這僅僅是我個人的一點黜見罷了。

【3】  後山那麼大,而我認識的後山又是這麼的小。後山,我去過的地方不多,呼市武川西烏不浪鎮、中後河鄉、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東八號鄉、包頭市達茂旗的百靈廟鎮……那幾年我們去後山起山藥,從村裡出發,到呼市長途汽車站,然後換乘去武川的班車,中午正好到武川縣城可可以力更鎮。下了班車,也就中午十二點多一點,找個小飯館,當地特產莜麵是短不了要吃的,簡單要上幾個便宜涼菜,再喝上二兩劣質散白酒(圖便宜),神仙過的日子……

不怕讀者朋友們笑話,我是第一次出遠門行,即頭一回離家走這麼遠,而且還是迫於生計到後山起山藥,在這以前,我出門最遠就是西到包頭,東至呼市,北到大青山腳下,往南最遠也沒去過黃河,我第一次去母親河黃河邊上,還是在我四十五歲那年……

 我第一年上後山起山藥那年是四十二歲,歲數也不算小了,在我們村裡算是老後生了,我是和同村我的老姑舅哥(住在一個村的遠方姑表親)一起上的後山,我的老姑舅哥和我一個說相,歲數比我大一籠(十二歲),是莊禾地裡的老把式,只是歲數稍微長了點。我們隨著起山藥的人流來到武川汽車站外,這個時候的這個季節,這裡就成了一個僱人的流動勞動市場,來僱起山藥的僱主挺多,前來起山藥的幫工也不少,僱主個個都很精明,先挑人,後談價,人聲嘈雜,經過雙方的一番討價還價,許多幫工被僱主領走,我和我的老姑舅哥卻無人問津,當時我有點著急,主動靠近僱主,但和我們搭茬的僱主並不多,到了大半後晌,長途汽車站外的人流已減了不少,看來還是沒有僱主要僱我們的意思,我不覺有點心灰意冷。

【4】 正當我們哥倆盤算著,要是陽婆落山前再沒人僱我們,我們就只好在鎮裡找個旅店住一黑夜,又住店又吃飯的,短不了又要花錢的,不要笑話當年我們在乎那十塊二十塊的,而是窮怕了,再說那時莊禾人也確確實實沒有錢,當年我上後山的盤纏路費還是問別人借的。

我向西天瞭了瞭不高的陽婆,我看到,在離我們不遠處,圪蹴著一位和我老姑舅哥歲數差不多的老人,手裡拿一截像念書小娃娃用的鉛筆那麼長的小樹棍,在地上比比劃劃,我靈機一動,這位其貌不揚的人莫非……他也是僱主?我走向他:

我:僱人了不?

他:僱了。

我:一天給多少錢?

他:三十五。

我:四十僱了不?

他:不僱!

這下我為難了,其實這一下午被僱走的幫工大部分都掙四十元,我再瞭一眼快要落山的陽婆,苦笑著答應了,一天少掙5塊錢,少掙就少掙哇。

我們的僱主姓張,小名叫二黑豆,生的瘦小,走起路來拉不直腰板,個頭就顯得不高,還不到1米六,他家在聚寶莊,離武川縣城可可以力更鎮大概四十來公裡,歸烏蘭察布市四子王旗東八號鄉管轄,由於地方偏遠,村村又不大,大班車是不跑的,交通主要靠私家麵包車來回接送人和貨,票價10元,不分遠近。但非常方便,附近小村村裡的村民們誰要出門上武川辦事了,或者要從武川回家,一打電話,按時接送,服務到家,挺有人情味的,要是村裡誰家給城裡的親戚捎個一兩袋袋山藥,只要打個電話,讓親戚去汽車站取就行了,都是免費捎送。這也是當年大後山人們的一種出行模式。從以上的文字我們能了解到,大後山人不但勤勞吃苦而且還吃厚(厚道)。

坐上麵包車,一個多小時後,我們來到聚寶莊老張家。這時天已經漸漸暗下來了,但朦朦朧朧也能瞭出去一點,老張家三間低矮的小正房,裡外間間,很老很舊,一進門靠西一盤順山炕(炕的一邊緊貼西山牆,南北牆叫山牆),從東邊中山牆中間從東留個進裡間的門,裡間靠後牆放的個很舊的三人沙發,沙發前擺個木製的老式茶几。不用說,老張家的生活條件不怎麼樣。

老張的老婆個頭要比老張高一點,看樣子身體不太強壯,很瘦,雖然額頭爬滿了縐紋,但給我的第一印象是這個女人年輕時長得肯定不醜,柳葉形的瓜籽兒長臉,眉毛細長,眼睛大大的,雖然眼皮是單的,看上去還有點笨,但鼻梁高高的,嘴唇薄薄的……把我們迎進家門後,她看了看我們哥倆,又看了看我網兜裡提的那些簡單的換洗衣服和上面的兩本書:

她:平時在家做甚了?

我:種地了。

她:不像個種地的。

我:啊?……

現在我有點明白了,我和我的老姑舅哥為什麼一後晌沒有僱主僱我們了,我哥看上去有點駝背老面,像個老態龍鐘的老人,而我雖然歲數不算太大,一來是生的嫩面,二來是戴副眼鏡,再加上臉沒被陽婆曬黑,最要命的是網兜裡還放了兩本書,讓人一看就文不成武不就、不倫不類的不像個莊禾人,做不了多少營生,僱回去也是兩個貼錢的貨。

吃過晚飯後,我們就休息了,老張和我們睡外間的大土炕,而那可憐的老張的老婆就只能在裡間的三人沙發上將就的睡了。

後山的天氣不同於前川,說凍就凍了,遇上寒潮來的過早的年限,土地封凍早,有時把山藥封凍在地裡也是常有的事,由於上一年的地封的早,有些人家的山藥凍在地裡的也不在少數,那正是我們上後山起山藥的前一年。有了頭一年的教訓,第二年人們的起山藥日期就提前了一個禮拜左右,處暑過後的七八天頭上就僱人起開了。

來老張家的第二天早晨,老張老婆早早起來做早飯,我也再無睡意,早早起炕來到外面,原來聚寶莊村村不大,村前邊三十米處是一條自東北向西南的河槽,足足有四米多深,六米多寬,靠河槽北邊和西北邊不規整地座落著近二十來戶人家,此時,家家煙囪裡都冒著煙做早飯,吃了早飯就開始下地起山藥,那時起山藥不像現在有這麼好的機械來操作,都用人工,用鍬一窩一窩的剜(挖),我們三個男人前面起,老張老婆在後面積堆,剛開始和老張老倆口不慣,只顧各做各的營生,也沒多少話說。兩天過後,老張老倆口放心了,看到我們哥倆營生做的不錯,又能吃苦,心裡很高興,有時,起在半地,老張拄住鐵鍬,主動掏出煙來,讓我們各抽一支,喘口氣再做,又過了兩天,我管老張叫二哥,叫他老婆叫嫂子……

待續    2019 年12月10日

趙水錶  生於上個世紀六十年代初,土左旗敕勒川鎮只幾梁村人,外號朝陽陽,因在自己承種的近百畝大田裡淨種瓜籽兒近十年而得名。是村裡出了名的宅男,農忙時下地做營生,農閒季在家看看書寫寫文章,是一個種不好地的農民和一個寫不好文章的拙劣的作者。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開始習作至今。敬請朋友們關注:《海的岸邊是故鄉》系列(寫家鄉的風土人情)、《月是故鄉明》系列(青春故事)和《在鄉下》系列(鄉土詩草)等文章和詩歌……

相關焦點

  • 為什麼來四川旅遊都去青城後山?那是因為前山與後山的區別太大了
    肯定有很多人都在想,為什麼有很多人撩四川這個地方去旅遊之後就會選擇去青城的後山,但是對於青城這樣的一個地方,前山和後山有什麼樣的區別呢?其實在這樣的一個地方他算得上是一片山脈當中的一個最主要的山峰了,而且對於這樣的一個山峰的佔地面積是非常的大的。
  • 梅林後山怎麼上,梅林後山像麼樣
    與各位山友聊天,聊的最多的是去哪裡爬山,如果沒有好去處或沒有好主意,大家大概率選擇到梧桐山或者梅林後山走走。 梅林後山出入口多、交通便利,多條地鐵線可以到達登山口,沿途有綠道、水庫、山泉水、禾雀花、飛來石等地標、都市美景、山野土路等豐富內容。
  • 易縣後山奶奶廟的傳說
    定興西新告據說老奶奶是河南的一位女仙,一路向北乞討施捨求生,並每到一地結拜一位乾姐妹,到定興縣周家莊拜了第八個姐妹後,繼續向北走就到了定興西辛告村,有一家姓王的農戶,老倆沒有兒女,就收留了她,後來有神仙奶奶點化她西行去了易縣
  • 【原創】後山(陰山北麓)的男人,後山的莜麥
    內蒙古陰山山脈北麓,俗稱--後山地區,就是世界裸燕麥(莜麥)的正宗源頭和發祥地,也是國內優質莜麥、莜麵的核心產區。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水土也養育一方農作物。後山的水土孕育、生長了歲歲枯榮的神奇作物--裸燕麥,也養育了祖祖輩輩一代又一代的後山人。如果說莜麥代表著口外西北地區最好的農作物,那麼,後山地區的男人,也一樣可以代表整個西北地區的男子漢。
  • 巴蜀第一山-青城山(後山)攻略
    青城後山景區位於青城山後,都江堰市泰安鄉境內。問道選擇前山,觀景選擇後山,這是大多數遊客的心得體會。後山自然風光迷人,繞著山間的溪水,一路飛瀑和水潭,遊客可沿山道而行,山花爛漫,飛瀑流泉不絕。青城後山地址:四川省成都市都江堰市青城後山售票處海拔:海拔都是大家能承受的範圍,有運動能力的老人小孩均可到達路線:成都——青城山,可選擇以下幾種出行方式(1)汽車票:成都新南門汽車站——青城山站,每天都有,大約10分鐘一班,票價25元,車程約
  • 周末耍水來青城後山,人少又安靜
    推薦成都周邊周末耍水人少又安靜地方,青城後山。如果「問道青城山」冠於青城前山,那麼「青城天下幽」這個名號,青城後山最合適不過。青城後山特別的清幽,夏天來這裡非常享受。青城後山的泰安古鎮特別安靜,不像川西其他古鎮那樣各種賣小吃,大部分是飯店和住宿。
  • 蔡沈與後山陳氏
    葬於崇泰裡後山九峰之東源坎山,來龍坐壬向丙。蔡沈聰明好學,博覽群書。幼遵父訓以立身,長從師教以傳道。他承父親蔡元定之命,完成《洪範皇極》一書,他承老師朱熹之命,以10年之功完成《書經集傳》。《書經集傳》成為元、明、清3代科場考試用書。蔡沈一生不幹利祿,以聖賢為師,承傳聖道,隱於九峰,潛心著書,教子以忠,可謂忠孝兩全,歷朝歷代封官進爵。
  • 青城天下幽,後山一日遊
    青城山分前山和後山,前山多是人文景點,道教文化等,後山則完全是自然山水,風光無限了!前山門票80元,一般來說都是旅行團去的多,因為和都江堰相距不遠,一般都是安排為一日遊。後山相對多是自由行的旅友和成都及周邊的市民來此爬山玩水,門票只要20元,價格非常親民!
  • 象山,嘉大的後山
    那條山徑可能是山上砍樹,溜樹下山形成的,極其陡峭難行,有的地方坡度達七、八十度。我們一步踩實一步,慢慢地向高處攀爬,汗水早已打溼了衣服。路兩旁的松樹沒有遮擋我們的視線,快要登頂時,我們可以俯視近處嘉大高樓錯落有致的校園,和遠處樓房鱗次櫛比的梅州城,享受「山高我為峰」的自豪與快樂。辛苦換來的這種愜意,確實酣暢淋漓。  後來,我們常爬的另一條山道,是沿著象鼻上山。
  • 千年古縣-後山奶奶廟的傳說
    小姑娘剛長成人,就給當地一位姓郭的官宦人家看中,七十大幾的老爺子,要納人家這個窮家女娃做小房。姑娘當然不幹,她打十五歲上就被逼逃了出來,一路含辛茹苦,走了兩年半,才趕到後山。後山道觀,天下第一。裡邊的男女道士,可不少,四時煙火旺盛異常。張家小姑娘就是奔廟裡來的。當她趕到後山,遍訪眾道,也沒打聽見自己的親人。逼得實在想不出法了,就鑽在這個山坳裡住了下來。
  • 為什麼大家來四川旅遊都去青城後山?前山與後山的區別有哪些?
    青城山是一個山脈中的一座山峰,佔地面積很大,它分為兩部分:前山和後山,前山主要由道教建築組成的景觀,後山是自然風景為主。兩者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所以也有各自的受眾群體;前山建築完善,吃喝玩樂設施完善;後山風景優美,山水間的氣場連綿不絕,走在他們中間有一種進入仙境的感覺。
  • 色拉寺後山的神聖八卦
    活佛自傳裡對後山的描述:在色拉寺的左方後山,是宗喀巴祖師當年在戶外說法之地,他的法座至今仍在。在法座的左旁,有一個聖水泉,飲下它的泉水可治病及增長智慧。在寺院右方的後山中,有柏繃喀寺、吉祥法林及一個石洞。柏繃喀寺本為藏王松贊幹布為妃子所建之宮殿,殿堂建在一塊大石上,所以得「帕繃喀」之名(「帕繃喀」即藏文「大石」之意)。一代宗師帕繃喀大師之名號,亦源於他被認定為此寺之方丈轉世。這間小寺及附近建築群與西藏文化及藏傳佛教歷史很有淵源。
  • 畢節:後山聯盟天渠(紅旗渠)奠基人—陸久明
    因修建時地處原金沙縣沙土區後山公社聯盟大隊境內,又稱聯盟大溝。其工程堪與河南省林縣的聯盟天渠媲美,故被譽稱為後山聯盟天渠。2015年,國家出資將尖巖懸巖段渠道邊緣修建了欄杆棧道,聯盟天渠棧道也成了亞洲山地競速挑戰賽的賽道(2014年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精品賽道)。凡是到過該渠道的人,無不讚嘆該工程的「巨」、「奇」、「險」。巨:該工程打通五座峭壁懸崖,工程量浩大。
  • 孫嘉蔚:爬青城後山
    作者:都江堰市光明團結小學2016級1班孫嘉蔚今天終於不用上課,但一早還是被媽媽從香甜的夢中喚醒,去爬青城後山。來到泰安古鎮,穿過吊橋就到了山前小廣場,旁邊就是通往山頂的山間小路。我隨著爬山的人流緩緩而行。彎彎曲曲的石梯路邊生長著一棵棵枝葉茂盛的松樹和柏樹,粗壯的樹枝伸向四周,遮住了一大半的陽光,小路顯得更加幽靜。小草鋪滿山間,和微風輕聲低語。野花逆境生長,深深呼吸著雨後清新的空氣,在風中展示著自己嬌豔的身姿。小路的一面是石壁,一面是懸崖,時而狹窄,時而寬敞。有時蜿蜓在樹林叢中,有時盤踞在山崖上,還有時依偎在溪流邊。
  • 騎行瀘縣玉蟾後山,鍾情一條詩意的路
    玉蟾後山/攝影/何苗車輪滾動,汗如雨下,洗去心中之垢。玉蟾山在用一條路為我剃度。雨後的山路,露出堅硬的骨頭,多少世事滄桑陪我度過。路可以把我們引到天堂,也能把我們引到地獄。玉蟾後山/攝影/何苗一棵樹的青翠,一株草的枯萎,都是一幅畫不可或缺的內容。而痴迷一條路的靜美,則是我穿越時光的一個理由,也是我生命不可或缺的元素。
  • 江油吳家後山:辛夷花開等君來!
    每到三月底四月初,江油戴天山(又名吳家後山)漫山遍野的辛夷花次第綻放,粉、白、紅、紫,依山成勢,堪稱奇觀,遠遠望去,仿若人間仙境。三月下旬,戴天山(吳家後山)的辛夷花才猶抱枇杷半遮面的微露笑顏。風在搖樹上的花蕾,雨在澆綻放的花蕊;輕輕地,一片片滑落.......空氣中如飄灑著辛夷花雨。
  • 農婦醒來渾身乏力,出門被鄰居叫住:你為啥總半夜去後山?
    我點了點,剛要走,突然又被她喊住,「君君媽,你是不是在後山瞧見了啥寶貝,為啥總是半夜的時候,去後山吶?」「啊?」我被問得愣住了,不知道她在說些什麼。「沒有啊,我昨晚在睡覺啊。」我認真答道。我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去孫先生家的路上,又被同村的嬸子拉住了手,還是問我,「你昨天半夜去後山幹啥了?」我搖了搖頭,「嬸子,我沒事半夜裡去後山幹啥啊,沒有!」
  • 後山上的石房子
    聽老一輩的人提起,關於本村後山上的石室。百年前,本村有石匠在山上開採石頭時,發現了石鼓,石鑼,石房子。(祖譜中有記載過石室)後山石鼓,擊石鼓傳鼓音。石鑼,敲石鑼傳鑼聲,傳音久而不散。
  • 遊記:前山人文風景,後山自然風光
    原計劃正門上山,翻後山回渾源縣,不料所有當地人都說現在後山封了絕對過不去。事實證明如此風雨惡劣天氣山頂通往後山的路口白茫茫能見度極低,不識路去翻山極危險,且有兩位大叔把守。西南20KM處龍山和馬崇崖比這高200多米(需專業嚮導)【後山參考線路】:若前山上:從恆山寺廟群(恆宗殿建山腰峭壁間,殿前金雞石俯瞰)出發可登頂天峰嶺(已封路)。後山一條下山路(通白龍觀),石板路越下越美,後山幾段長陡臺階,全程9km。
  • 旅順馬營後山上那些「藝術品」
    2011年「下崗」後,我謝絕了街道的聘用和我學生辦學的邀請,專心致志地在馬營後山上和山下進行藝術創作。山上鋸掉的樹疤和樹根都是從事藝術創造的原材料。一般作品展出,都是有期限的,馬營後山下的根雕作品展是沒有固定的期限,只要我還有挖根和創作的能力展出就會繼續下去。用我勤勞的雙手,給山林增添一些生機,給周邊的市民帶來一點審美的情趣。寫這篇報導的記者海歌說,老李頭沒把記者的採訪當個事,一邊幹活,一邊接受採訪,採訪結束了,一隻老鱉的輪廓就完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