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一定會拋棄地球,早晚的事兒!且星際旅行可能又無法實現?那人類怎麼辦,等死?不管是探索求知的欲望,還是天災人禍致使人類最終走向星際,太陽可不管這些,到了年紀它必然會死亡。恆星都有這個宿命,到老了要麼變成白矮星或黑矮星,要麼變成黑洞或中子星,最終變成黑矮星然後慢慢消失。在我們的太陽變成白矮星之前,它必然會捲走創造的一切生命。
太陽不會管地球上的人怎麼想,會經歷什麼,在接下來的60億年,隨著氦在它內部不斷聚集,它會越來越大,越來越紅,某段時期,它就會膨脹到地球這個位置,離它近的水星和金星已經被它吞噬,它會像撥浪鼓一樣從內到外翻轉,形成的星雲充斥整個太陽系。之後慢慢冷卻,成了一顆白矮星。有人說幾十億時間很長,擔心那事幹嘛?地球上的藍藻、細菌、支原體等等可是在30億年前就存在了,至今它們也沒啥變化。再長的時間也會到來的。人類在既定的嚴峻生存危機之前,必然會拋棄地球,選擇星際旅行。
而如果發生其他災難,比如行星或隕石撞擊、氣候災難、冰河期、太陽某次劇烈的周期活動、核戰爭等等,都可能會提前迫使人們提前離開地球。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探索火星,提前做各種改造火星的試驗,火星將成星際旅行的第一站。很多科學家認為,在本世紀人類肯定能在火星安全紮營。
但如果太陽發生劇烈活動,火星也將不安全,整個太陽系很難有其他星球可以世代生存,這時候,拋棄地球,拋棄太陽系,進行真正的星際旅行將迫不得已。地球是老家,火星是臨時驛站,真正的路途還是在整個銀河系。但人類的技術一定會實現星際旅行嗎?
人類可能永遠實現不了星際旅行!
當太陽系待不下去時,我們會收拾行囊,轉向綠色的銀河牧場,但這個過程不會像跨過山和大海那麼簡單。有專家認為,恆星之間的旅行極有可能無法實現。因為距離太太遙遠,所需能量極為巨大,不僅遠遠超出目前人類的能力,甚至超出人類對未來所能預想的能力。
運送整個文明需要哪些東西?除了最基本的食物、空氣、家居日常、醫療設備,工業設施、能源存儲設施、通訊信息設備等等都要攜帶,這是個很長的清單。這艘諾亞方舟的體積至少得幾千萬倍國際空間站那麼大!而且,就算這艘船行駛得很快,它到達另一個恆星系也需要幾代人的時間。
況且,不是說到達另一個恆星系就能找到合適的地方呆著了。銀河系大多數行星都不適合人類定居,少數稀有的地球2.0、3.0也在更加遙遠的地方,何年何月才能找到、何年何月才能到達?
最終的家在哪裡?
如果人類的技術有幸突飛猛進,足以完成這個旅途,那麼我們會選擇去哪個星球?畢竟銀河系這麼大,恆星都會有「暴躁期」,最終的家在哪裡?科學家認為:白矮星!白矮星目前只佔宇宙恆星數量的百分之十五,但是它已冷卻下來,時間又極為漫長,我們可以通過在它周圍建立戴森球體,進行大規模的保護工程讓我們在一片星雲中有立足之地。
透過白矮星微弱的光芒、在這些老年恆星腐朽的殘軀周圍,我們甚至能找到我們一直期待著的那份神秘——ET。不錯,如果有外星人,他們也會選擇這條最終的逃生之路。白矮星才是生命的長期避難所。(為什麼到現在都沒發現外星生命?科學家指出,可能一直以來方向錯了,人類應該去白矮星周圍找,而不是類似現在太陽的主序星年輕時期的恆星。所以直到這兩年,SETI才開始往白矮星周圍掃描。)或許在很久很久以後,人類度過浩浩蕩蕩的遷徙之旅,在某個白矮星周圍,同長相奇特的同胞,共同欣賞這冰冷銀河的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