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時節豐收忙。在慶豐村,溧陽首屆稻田音樂節悠揚開唱;在楊家村,戴埠鎮首屆鄉村振興運動會火熱開賽;在曹山,第二屆北山桃源冬桃採摘節甜蜜開採……
對於溧陽這座秦代建縣、通衢三省的蘇南城市來說,2020年意義非凡——既是撤縣設市30周年,也是「十三五」收官之年,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溧陽市委書記、市長徐華勤表示,要以過硬成果致敬撤縣設市30周年。
一條公路暢全域
致富新機進萬家
9月16日,交通運輸部公布2019年度全國「十大最美農村路」線路,溧陽1號公路「瓦屋山線」成為我省唯一上榜路線。「農路變景點、農區變景區」,溧陽「1號公路」建設的核心理念——「旅遊1號、生態1號、文化1號、富民1號」已有實景展現。
一條公路串聯起全市98個行政村、312個自然村、220多個鄉村旅遊點、62個美麗鄉村和特色田園鄉村。火遍全網的「彩虹路」與沿線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創新「農村公路+」發展模式。
隨著「1號公路」的建設,溧陽百姓世代守護的綠水青山釋放出新的致富機遇。戴埠鎮李家園富民資產專業合作社以村民閒置農房入股經營鄉村旅遊的方式,吸納200多位村民就業。2019年,合作社共接待遊客30多萬人次,實現利潤近300萬元,每戶社員年均分紅4.5萬元。同年,溧陽實現農旅融合收入40億元,「1號公路」沿線近20萬人捧上了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的「金飯碗」。
「兩山」引領新發展
「生態創新」探路徑
地處蘇浙皖交界處的溧陽曾經因「腹地劣勢」,在蘇南開放型經濟浪潮中慢了半拍。新一輪創新型經濟發展,溧陽沒有被起伏的山巒擋住目光,率先提出建設以「生態創新」為核心的「長三角生態創新示範城市」,以先進位造經濟、高端休閒經濟、現代健康經濟和新型智慧經濟為代表的「四大經濟」正在綠水青山間跑出發展加速度。
2019年,江蘇中關村科技產業園在30家省級高新區中排名蟬聯第一。上汽集團與國內鋰電池領軍企業寧德時代決定在這裡投資200億元打造國內規模最大的鋰電池生產基地。寧德時代創始人曾毓群表示,將來要把更多工業園建到這裡,使溧陽成為全國乃至全球最大的鋰電池製造基地。
生態優勢更吸引高端人才和研發平臺的加速聚集。2018年,溧陽與中科院物理所籤署長三角研究中心建設合作協議,該中心致力解決長三角地區企業在能源、信息、尖端儀器與智能裝備等相關領域的關鍵技術需求。中科院物理所特聘研究員吳凡說,溧陽的生態環境是吸引他們的一個重要因素。
三項試點齊發力
城鄉共繪新藍圖
10月17日,溧陽首屆稻田音樂節暨第二屆「四美」豐收節在南渡鎮慶豐村萬畝豐產方中心的稻花香劇場舉辦。自去年舉辦豐收節活動以來,慶豐村創下一年脫貧的奇蹟:年吸引遊客超過2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實現經營性收入130餘萬元,併入選第二批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
從提升百姓文化獲得感到創新城市管理機制,溧陽先後入選全省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試點、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國家試點。戴埠鎮新橋村開創的「百姓議事堂」入選中國十大社會治理創新獎。「讓村民實現民事民議、民事民辦、民事民評,激發了村民自治活力。」新橋村支部書記陳朝輝道出了「百姓議事堂」的優勢所在。
除了紮根泥土的「百姓議事堂」,還有遍布全市的「暖心站」。目前,溧陽已建立「1個中心、11個所、220個站」的文明實踐網絡,有14萬餘名註冊志願者和400多支志願服務團隊。溧陽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愛文介紹:「溧陽系統實施文明實踐的『微民生』工程,建設如意小食堂、道德講堂、百姓議事堂、文化小禮堂、幼童小學堂和心願樹愛心工作站等『五堂一站』民生品牌,打通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裡。」
在溧陽,小康是山水氤氳的生態底色,是城市發展的創新活力,是百姓臉上的幸福笑容。正如溧陽市委書記徐華勤所說:「到溧陽,就是享受一種生活方式,可長居可小憩,可創業可旅遊,可揮灑青春可安養晚年。」
記者 蔡 煒 張宇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