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甘肅發布 甘肅發布
東西部扶貧協作立足國家區域發展總體戰略,在產業開發、基礎設施建設、勞務輸出、人才支援、資金支持等方面,實現產業互補、人員互動、技術互學、觀念互通、作風互鑑,共同發展。自開展扶貧協作以來,東部協作市做了大量務實有效的工作,顯著加快了甘肅省脫貧攻堅的進程。10月16日下午,省政府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邀請到相關負責人介紹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工作的相關情況,並回答大家關心的問題。
新聞發布會現場
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一級調研員 劉伯榮
主持人
省委宣傳部新聞發布處一級調研員 劉伯榮
發言人
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任燕順
省政府副秘書長、天津援甘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 袁新河
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翟建軍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梁仲科
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王麗萍
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 楊麗平
臨夏州政府副秘書長、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成員 王永勝
定西市政府副秘書長、福州定西扶貧協作前方指揮部副領隊 李日明
隴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黨組成員兼兩當縣委常委、副縣長、青島市駐隴南市掛職幹部工作組副領隊 張永傑
碧桂園蘭州區域綜合管理部總經理 劉婷
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魏海軍
甘肅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李曉梅
省扶貧辦黨組書記、主任 任燕順
任燕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批示指示,這為我們做好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近年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和中央決策部署,堅持把東西部扶貧協作作為打贏打好甘肅脫貧攻堅戰的重要力量,攜手東部四市和社會力量高位推動、雙向發力,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工作進入全面深化拓展、全面提質增效的新階段,為我省加快脫貧進程、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發揮了特殊重要作用。
一、紮實開展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
根據中央安排,天津、福州、廈門、青島四市及所屬39個區縣與我省58個片區縣開展扶貧協作,在觀念、人才、技術、項目、資金等方面開展全方位幫扶,呈現出幫扶機制更加健全、幫扶舉措更加精準、幫扶力度不斷加大、幫扶成效更加凸顯的喜人局面。今年7月,國務院扶貧辦劉永富主任在天水市舉辦的第二屆「津企隴上行」暨產業扶貧座談會上,充分肯定了以津甘產業合作和消費扶貧為重點的扶貧協作取得的豐碩成果,以「快、新、好」三字高度概括工作新亮點;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督查組將《深化東西扶貧協作提升幫扶工作成效》作為我省脫貧攻堅的典型經驗予以推廣。
一是資金投入持續加大。近年來,東部協作四市累計投入我省財政援助資金89.66億元,實施協作項目4400餘個,動員東部社會力量捐款捐物14.78億元。同時,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框架內開展土地增減掛鈎節餘指標交易,國家累計下達我省增減掛鈎節餘指標調出指標6.02萬畝,調劑資金總額111.1億元,收益主要用於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
二是勞務協作逆勢增長。累計聯合開展就業培訓5.4萬人次,向東部協作市輸轉貧困勞動力3.2萬人,牽線搭橋到省外其他地區13萬人(次)。尤其今年克服疫情影響,輸轉貧困勞動力到東部協作市就業1.48萬人、其他地區7.4萬人,分別是2016年的5.1倍、8.5倍。採取協作共建、單獨興建等多種形式援建扶貧車間1305個,累計吸納就業貧困勞動力9萬人(次),東部協作市還拿出2130餘個事業單位和市屬國有企業崗位,定向招聘貧困家庭大學畢業生,產生了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良好效應。
三是產業合作有效推進。2016年以來,引導東部企業在我省投資興業,投資38.71億元,帶動19.6萬貧困人口穩定增收,其中今年引導159家東部企業在貧困地區落地,投資12.18億元,帶動4.16萬名貧困人口增收。按照「精準+規模」「片區+園區」的思路,累計援建產業園31個,入駐企業111家。會同天津市連續兩年舉辦「津企隴上行」活動,累計籤約協作項目118個,金額313億元,已有83個項目落地,投資到位額39億元。
四是人才交流深入開展。通過「走出去、請進來」,開展黨政幹部、專技人才雙向交流,先後向東部四市選派825名掛職幹部、9890名專技人才交流學習;東部四市選派623名黨政幹部、5635名專技人才到我省結對縣區開展幫扶,實現了對我省58個貧困縣全覆蓋。藉助東部力量培訓創業致富帶頭人3.11萬人,創業成功2.56萬人,帶動貧困人口114萬人,產生了「一雁帶頭、群雁起飛」的良好效應。
五是結對幫扶聚焦聚力。圍繞「攜手奔小康」目標任務,各受援縣和東部結對區像「走親戚」一樣互訪交流。今年以來,引導社會力量助力掛牌督戰村,東部152家民營企業、102個社會組織,對我省納入國家掛牌督戰的104個深度貧困村實施全覆蓋結對幫扶,已投入幫扶資金4478萬元,捐物折款272.82萬元,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638人,銷售扶貧產品645.97萬元。同時,省內26家民營企業、125個社會組織「加持」幫扶,並攜手東部強鎮、強村、強企和社會組織實現對全省395個剩餘貧困村結對幫扶全覆蓋,並在資金投入、勞務輸轉、消費扶貧等方面開展了實質性幫扶。
六是合作氛圍更加濃厚。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協作雙方守望相助、共克時艱,協作市向我省捐助防疫物資7000餘萬元,我省向東部四市贈送防護服、中藥製品等1100餘萬元。今年8月,我省發生暴雨洪澇災害,協作市區第一時間向我省受災地區捐款捐物,幫助抗災自救、重建家園,幫扶雙方愈聯愈密、愈聯愈親、愈聯愈實,協作情誼在抗擊疫情災情一線進一步升華,形成了全省上下感恩奮進、共奔小康的濃厚氛圍。
另外,省內外企業和社會組織積極響應中央和省委、省政府號召,懷著對甘肅貧困地區群眾的深厚感情,積極履行社會責任,助力我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碧桂園集團投資3億元建成臨夏國強職業學校,並對貧困學生實行全免費。方大集團積極推進東鄉縣產業扶貧工作,累計投入資金5.5億元,落地實施扶貧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帶動貧困群眾增收脫貧。美團創新運用就業創業扶貧、消費扶貧、公益扶貧等模式,加大甘肅貧困地區外賣騎手招聘力度,推進貧困地區農特產品精準採購、精準銷售,並發動社會力量公益籌款,助力脫貧攻堅。還有諸如甘肅田地白家食品公司在內的一大批我省民營企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在產業和就業扶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深化拓展消費扶貧工作
今年以來,我省把消費扶貧作為應對疫情災情、決戰脫貧攻堅的現實需要和鞏固脫貧成果、治理相對貧困的長遠之計來抓,省委省政府領導親自部署推動,構建起了省直相關部門按各自職責分兵把守、各市縣合力推進的工作體系。1-9月,全省扶貧產品銷售金額達到62.5億元。
一是逐級健全完善消費扶貧實施方案。印發深入開展消費扶貧助力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系列實施方案,省脫貧攻堅幫扶工作協調領導小組、省總工會等部門、中央在甘和省直部門(單位)分別制定工作方案,分行業、分領域拿出了支持消費扶貧的具體舉措。
二是多部門聯動組織扶貧產品推薦認定。按照縣認定、市審核、省覆核、國扶辦匯總備案並公示發布的操作流程,累計推薦認定扶貧產品六批,涉及有貧困人口的83個縣、1265個供應商、5189個產品,商品價值量接近400億元,為開展消費扶貧行動奠定了物質基礎。
三是紮實推進消費扶貧月活動。今年9月以來,舉行了以「千企參與、萬人同行」為主題的全省消費扶貧月活動,中國消費扶貧生活館甘肅館正式開館,各市縣和各行業各部門相繼舉辦了甘肅特色產品推介、網紅帶貨、網絡直播帶貨、直播經濟峰會等一系列專題活動100多場(次),掀起了全社會參與消費扶貧的熱潮。
四是多元化拓寬扶貧產品銷售渠道。運用政府採購政策引導消費扶貧,主動對接促進協作消費,動員市場主體和社會組織參與消費扶貧,推進扶貧產品賣得出、賣得好、賣得快。各級預算單位共預留採購份額5745萬元,已完成採購4838萬元,東部四市銷售金額達到23.3億元,58個片區縣815個扶貧產品供應商成功入駐「扶貧832」平臺,上架扶貧產品3149種,實現銷售8971萬元。
五是出臺優惠政策加大支持力度。深化運用省內與省外、線上與線下、傳統與現代、政府採購與市場營銷、條條與塊塊「五個結合」的經驗做法,出臺一系列規範性政策文件,支持消費扶貧有效開展,帶動貧困人口增收。
六是紮實推進「三專一平臺」建設。制定甘肅省消費扶貧專櫃、專館、專區《建設方案》,全省已開設消費扶貧專館207個,落實專櫃布放點位6618個,在國內知名電商平臺、大型商場超市、重點農產品交易市場等設立消費扶貧專區177個。
下一步,我們將主動做好對接、服務、保障等各項工作,著力在穩崗就業、項目落地、結對幫扶、消費扶貧等方面持續發力,同時認真謀劃「十四五」扶貧協作和對口支援工作,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工作再上新的臺階。
記者提問
新華社記者現場提問
今年以來,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和洪澇災害帶來的不利影響,甘肅如何發揮消費扶貧作用,開展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效?
省發改委黨組成員、副主任 翟建軍
翟建軍:今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重要講話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將消費扶貧作為克服新冠疫情和洪災不利影響、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提升產業扶貧成效、擴大消費拉動內需、實現「六保」目標任務的一項重要舉措,打造省內與省外、線上與線下、傳統與現代、政府與市場、「條條」與「塊塊」「五個相結合」的新模式,走出一條好產品帶動好產業、好產業帶動好收入的消費扶貧之路,重點做了四個方面工作。
一、從建立健全機制著手,構建完善的政策配套體系。面對疫情,省脫貧攻堅領導小組早研判、早謀劃、早部署、早落實。召開消費扶貧專題會議,安排我委牽頭制定《關於積極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進一步加強消費扶貧工作總體方案》,省直部門、省軍區等駐甘33個單位結合實際制定了實施方案,明確年度產銷對接活動、採購農產品數量、旅遊扶貧等幫扶措施任務。我委建立按月調度機制,梳理統計消費扶貧工作成果,切實督促將各項任務落到實處。
二、從強化產銷對接著手,搭建多方位銷售平臺體系。開展消費扶貧「五進」活動,省直機關工委指導各單位帶頭購買扶貧產品。省教育廳、農墾集團等分別搭建農校對接電子平臺、軍民融合食品保障平臺,持續向機關、高校、部隊食堂供應省內大宗優質農產品。大力開展對接活動。國家能源局、省政府舉辦「能源行業助力甘肅消費扶貧」等多場活動,牽線搭橋助力我省貧困地區尤其是未脫貧的8個縣農產品銷售。通過(市長、縣長、局長、鎮長、扶貧隊長)五長直播帶貨、短視頻大賽等新興業態,將我省農特產品、自然風光、脫貧新貌等搬到「雲端」,助力農產品走得出、賣得好。
三、從提高產品質量著手,打造「甘味」特色產品體系。堅持將提升農產品質量、保證產品供給作為消費扶貧的基礎性工作。大力發展現代絲路寒旱農業,構建隴原地域特色的綠色農產品生產體系;打造「甘味」特色品牌,公布首批50個「甘味」公用品牌和150個企業農產品品牌,授牌首批20個「消費扶貧農產品供應示範基地」,讓「甘味」農產品成為一張響亮名片。加大流通型冷庫、冷藏庫及理貨、分揀等冷鏈配送設施建設,補齊農產品冷鏈物流「短板」,延長農業產業發展鏈條,努力實現貧困群眾產業穩、收入增。
四、從挖掘文旅優勢著手,提升鄉村旅遊帶貧能力。省文旅廳出臺《大力促進全省文化旅遊產業提質增效的意見》,落實40項支持文化旅遊產業發展的優惠政策,推進鄉村旅遊優化提升,加快特色民宿發展。9月12日,文化和旅遊部在我省榆中縣召開全國鄉村旅遊與民宿工作現場會,推介全省鄉村旅遊的經驗做法。目前,全省旅遊專業村達到1053個,鄉村民宿超過3500家,15.46萬人依靠鄉村旅遊實現脫貧。
取得的主要成效:通過各部門共同努力,截至9月底,我省消費扶貧「五進」(進機關、進學校、進醫院、進企業、進部隊)活動採購和消費農產品2.2億元;線上銷售農產品127億元。東西部協作銷售扶貧產品23.3億元,中央定點幫扶單位銷售扶貧產品2.8億元;省直單位舉辦消費扶貧活動719場;全省貧困地區旅遊2760萬人次,消費金額64.3億元。9月16日至1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在陝西延安舉辦的2020年全國消費扶貧論壇上,我省選送的《省委省政府多措並舉促進消費扶貧》的典型做法榮獲優秀典型案例獎。省發展改革委在論壇上作了主旨演講,介紹了甘肅消費扶貧工作主要做法和成效經驗。
甘肅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產業合作是東西部扶貧協作的一項重要內容,請問甘肅省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梁仲科
梁仲科:近年來,省農業農村廳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是:
一是建立了務實高效協作機制。省農業農村廳積極與東部協作市開展對接互訪,共商協作事宜,建立工作協調機制,著力解決企業落地過程中存在的困難,每月梳理、會商、協調、推進一次,實行部門負責、臺帳管理、定期通報,鞏固現有帶貧機制,充分發揮產業幫扶「造血功能」,探索長期帶貧機制。今年以來,東部四市先後來我省開展產業幫扶和招商引資工作,我廳在認真謀劃全年工作的基礎上,採取線上線下對接方式,與天津、福州、青島、廈門4市籤訂了2020年度產業合作年度工作計劃。我廳作為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專責組牽頭單位召開產業合作工作協調推進會,組織省直12個成員單位組織本行業、本系統相關企業,積極對接,幫助企業尋找開拓市場和脫貧致富的利益結合點,通過多層次互動對接,進一步完善了產業協作工作機制。
二是積極促進東部企業落地帶貧。我們與東部四市相關部門緊密協作,緊緊圍繞企業落地、投資到位、產銷對接、帶動脫貧四項目標,先後開展多次調研,謀劃提出286個產業合作項目、130個重點產業目錄,60條產業支持政策,積極對接引進東部企業在我省投資興業。持續推動「津企隴上行」活動農業產業籤約項目落地,2019年28個籤約項目已建成投產運營8個,完成投資10.41億元,2020年籤約農業產業合作項目8個,總投資1.331億元。目前,已到位資金0.25億元。為吸引天津企業赴我省受援地區進行投資,我省拿出2000萬元專項資金進行獎補。2019年,全省引導201家東部企業我省貧困地區投資,投資額15.42億元,帶動13.6818萬貧困人口增收。2020年,全省已引導159家東部企業在我省貧困地區投資興業,投資額12.18億元,帶動4.16萬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增收,產業合作成效顯著。
三是強化產銷對接。東部四市積極組織多家企業來甘參加各類產銷對接活動,幫助我省在東部四市大型農產品批發市場和超市設立甘肅特色農產品專賣點,宣傳推介「甘味」農產品。我們也積極組織省內各級產銷協會加強與東部協作市大型農產品市場對接,搭建銷售平臺,舉辦了甘肅省「甘味」農產品品牌發布會暨消費扶貧宣傳推介活動,同時通過視頻連線,設置了3個分會場,實時籤約,會上簽訂購銷訂單9項、總金額12.36億元;籤訂消費扶貧協議54項,金額3.48億元,提升了「甘味」農產品知名度和競爭力,進一步搭建了「甘味」農產品走出去的快速通道和對接平臺。舉辦了甘肅省農產品產銷協會營銷家隊伍培訓班,進一步提高了我省農產品產銷協會以及營銷企業運作市場的能力。2019年,東部協作市通過線上線下共銷售我省貧困地區農產品17.96億元,2020年截至目前,我省貧困地區扶貧產品已銷售23.32億元,是去年的1.3倍,產銷對接成效顯著。
下一步,我們將圍繞高質量完成全年目標任務,抓緊做好強弱項、補短板工作,進一步夯實貧困群眾穩定增收的基礎,全力以赴推動東西部扶貧協作產業合作工作取得新成效,為全省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作出不懈努力。
央廣記者現場提問
今年來,甘肅省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落實穩崗政策,持續增加貧困人口收入,請問甘肅省在東西部扶貧協作勞務協作方面有什麼收穫?
省人社廳黨組成員、副廳長 王麗萍
王麗萍:今年以來,甘肅省人社廳認真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一人就業,全家脫貧,增加就業是最有效最直接的脫貧方式」的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省委省政府對穩就業、保就業決策部署,千方百計保輸轉,全力以赴促增收,截至9月底,通過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向天津、青島、廈門、福州東部四市輸轉貧困勞動力1.48萬人、就近就地就業貧困勞動力3.94萬人、輸出到第三地就業貧困勞動力7.4萬人,分別是目標任務的4.3倍、3倍、4倍。我們主要通過「四大舉措」推動落實。
一是高位謀劃精心部署推動。省政府召開專題會議、省領導多次實地調研推進就業扶貧工作,加強包括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在內的就業扶貧工作頂層設計和高位謀劃。省人社廳出臺《甘肅省高質量推進東西部扶貧協作助力脫貧攻堅戰2020年勞務協作專項實施方案》,制定《2020年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工作計劃》。我們堅持外聯內引推進工作,對外,與15個省市區建立勞務協作機制,精準對接,做好崗位、求職者信息收集和專項服務;對內,成立就業扶貧和穩就業領導小組,設立11個包抓組,下沉最基層推動任務落實。
二是硬核政策支撐扶持帶動。我省在全國較早出臺了促進經濟發展「55條」、穩就業「33條」、保居民就業「24條」等含金量比較高的「政策包」,對有組織輸轉到東部4市和第三方地區就業的、省內就近就地就業的貧困勞動力以及可能致貧人口給予交通補貼、勞務獎補和生活費補貼,對扶貧車間跨省運輸給予50%運輸費補貼。在一系列政策催化下,勞務輸轉人數逆風上揚,超過去年同期;全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建設扶貧車間達到1225個,吸納貧困勞動力1.9萬人。
三是精準對接實現共建共享。省市縣三級人社部門在對口幫扶四市及其他省份設立勞務工作機構,籤訂勞務協議,舉辦各類招聘會271場次,開展定向、定崗、訂單式培訓和輸轉,推進培訓就業一體化。今年,我廳還與北京市人社局開展京甘扶貧協作家政服務勞務對接活動,向京甘15所家政服務培訓輸轉基地授牌,建立了長期穩定的合作關係。近期,聯合省扶貧辦成立工作專班,赴東部四市開展勞務對接,全面落實胡春華副總理在東西部扶貧協作穩崗就業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進一步將我省貧困勞動力穩在企業、穩在崗位、穩在務工地。
四是完善機制強化組織輸轉。疫情期間,各級人社、交通、公安、衛健等部門聯動,與對口幫扶東部4市等地建立聯絡員互通機制,對務工人員實施「點對點、一站式」運送服務,從「家門口」到「廠門口」全程服務保障。集中開展《農民工工資保障支付條例》宣傳貫徹活動,依法保障農民工勞動報酬權益,促進穩定就業。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完善勞務協作長效機制,有機銜接鄉村振興戰略,更高質量推動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取得更好效果,助推貧困勞動力脫貧致富奔小康。
甘肅農民報記者現場提問
消費扶貧專區建設是消費扶貧行動的重要載體,請介紹一下我省消費扶貧專區建設情況。
省商務廳二級巡視員 楊麗平
楊麗平:我就全省消費扶貧專區建設情況作簡要介紹。
省商務廳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消費扶貧的重要指示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安排部署,在推動形成雙循環新發展格局的新形勢下,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決戰決勝,全力推進消費扶貧專區建設,從四個方面有效促進了消費扶貧。
一、在電商平臺設立消費扶貧專區促銷。在淘寶、京東、拼多多、蘇寧上開設消費扶貧專區或特色館,截至目前已銷售扶貧產品1800多萬元。舉辦「雙品網購節」、甘肅省第一屆直播電商帶貨大賽、京東快手甘肅專場直播、甘肅·拼多多戰略合作協議籤約暨甘肅特色產品推介會等活動,1-9月全省通過直播帶動農產品網上銷售達15億元。積極引導電商企業合作社在知名電商平臺開設網店,銷售扶貧產品,全省銷售農產品的網店達4.1萬家,1至9月,全省農產品網上銷售127億元,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290元。
二、在商超市場設立消費扶貧專區促銷。支持各市州在綜合商超、批發市場、農貿市場明顯位置設立消費扶貧專區,通過打折讓利、節日促銷,拉動消費扶貧快速提升。目前,我省已在重點商場、超市、農產品批發市場共建成消費扶貧專區119個,銷售重點貧困縣區特色農產品和蔬菜達1.7億元。舉辦2020年「消費促進月」活動,打造網紅帶貨直銷和實體現貨直銷相融合的系列促銷平臺。
三、在東西協作城市設立消費扶貧專區促銷。支持我省在天津、廈門、福州、青島建成的5個東西協作電商體驗館提質擴容,拓寬銷售渠道。1至9月,5個體驗館實現線上線下銷售5800萬元。舉辦2020津甘協作消費扶貧隴貨精品線上對接會、福州「定有福」農特館「甘味祥福」對接會,搭建消費扶貧協作平臺,促進全省60餘家農特產品生產流通企業、電商企業與東部地區達成合作,銷售農特產品1.3億元。
四、在省外服務中心設立消費扶貧專區促銷。依託我省在北京、廣州、上海、重慶、廣西憑祥口岸等地農產品銷售服務中心設立10個甘肅消費扶貧產品展銷廳。舉辦2020甘肅道地藥材線上產銷對接會、2020年全國農產品產銷對接扶貧行(甘肅)等活動,達成採購超過10億元。
下一步,我們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安排部署,持續推進消費扶貧專區建設,擴大扶貧產品銷售規模。一是擴大消費扶貧專區覆蓋面。督導市縣商務部門積極在知名電商平臺、批發市場和綜合商超設立消費扶貧專區,擴大覆蓋範圍。二是充分發揮省外消費扶貧專區作用。組織本地農產品生產經營企業到省外開展甘肅扶貧產品產銷對接,加大東部四市電商體驗館支持力度,辦好本月下旬在福州和廈門舉辦的「甘味祥福」隴貨精品對接會。三是積極開展消費扶貧專區促銷活動。藉助「雙十一」、元旦、春節等消費旺季,舉辦以「買產品、獻愛心、促脫貧」為主題的扶貧產品促銷活動。四是持續開展網上直播促銷活動。加強與知名電商平臺合作,組織消費扶貧直播活動,培育壯大一批本土帶貨主播,重點做好為期一周的「10.17國家扶貧日」隴原電商直播活動。
香港商報記者現場提問
天津市自1996年起就開始幫扶甘肅,作為最早的幫扶單位,在20多年探索實踐中,形成了什麼樣的幫扶經驗,取得了哪些方面的幫扶成效?
省政府副秘書長、天津援甘工作前方指揮部總指揮 袁新河
袁新河:很高興向大家介紹天津幫扶工作,總的看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和成效。
一是高站位推動,組織力度大。天津市堅持「升級加力、多層全覆蓋、有限無限相結合」的思路,把對口幫扶甘肅作為政治之責、分內之事,把甘肅貧困群眾當成家人和親人。2017年以來,市委書記李鴻忠先後3次率領黨政代表團來甘肅實地考察,並示範引領全市各級黨政幹部與貧困戶結對認親。市委副書記陰和俊牽頭包抓,近兩年4次來甘推動產業合作等重點幫扶工作。分管副市長李樹起今年就3次來甘對接。全市16個區全部參與結對幫扶7個市州34個貧困縣,市區兩級選派黨政幹部、專技人才超過3000人次,成功幫扶33個縣脫貧摘帽。今年16個區的區委書記全部帶隊來甘,高位推動全面收官工作。
二是真金白銀幫,資金到位快。樹立「寧可自己苦一點,也要幫扶多一點」的理念,累計投入扶貧協作資金超過40億元,實施幫扶項目超過2000個。特別是今年在自身受疫情影響的情況下,保持財政援助資金只增不減,而且在第一季度提前超額到位援助資金13.91億元,超出協議數3.91億元,第一批幫扶資金10億元早在春節之前就撥付到省。在疫情防控阻擊戰中,積極發動天津各界為甘肅籌措急需緊缺物資。截至目前,社會捐款捐物合計2.3億元,為甘肅雙戰雙贏給予有力支撐。
三是脫貧重造血,產業幫扶實。天津把產業幫扶作為主攻方向,「十三五」期間引導260餘家企業來甘投資12多億元,激發受援地區內生動力。在2019年11月和2020年7月連續舉辦兩屆「津企隴上行」活動,參會企業超過500家(次),累計籤約項目118個,合作總額312.76億元,一批又一批天津企業來甘肅投資興業並帶動貧困人口增收。國務院扶貧辦劉永富主任充分肯定了津甘產業合作取得的豐碩成果。針對今年國家掛牌督戰的鎮原縣和5個貧困村,因地制宜扶持富民增收產業,幫助鎮原縣發展肉牛、肉羊和萬壽菊、中藥材等特色種養業,投入140萬元幫助賈山村培育發展肉兔養殖;在富坪村新建173座日光溫室大棚,發展黃瓜種植產業;為朱家澗村落實884.6萬元助力設施蔬菜園區和育苗車間建設;投入50萬元支持腰套村建設清潔用具加工扶貧車間;為次哇村投入770萬元建設犏雌牛養殖基地,打造犏雌牛養殖產業鏈,今年7月份次哇村順利出列。
四是收官抓難點,攻堅效果好。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座談會上提出的「在勞務協作上幫、在消費扶貧上幫」的重要要求,採取化危為機的思路舉措,確保收官之年各項任務指標均達到歷史最好水平。在勞務協作上,大力推介優質用工企業和勞動密集型企業,提供「點對點」「一站式」服務,推出穩崗就業政策,千方百計幫助貧困勞動力就業務工,已經輸轉天津和其他省份就業61475人,超過去年全年完成數86%,新增就近就業已達1.8萬餘人。在消費扶貧上,創新利用「網際網路+」方式,發力線上交易,拓寬銷售渠道,通過雲籤約、電商節、消費券、直播帶貨等多種形式,今年消費扶貧到9月底已完成11.39億元,基本達到去年全年金額,相信進入第四季度必將進一步掀起人人參與、人人有愛的消費扶貧熱潮。
應當說,我們完全有信心有決心攻克最後貧困堡壘,助力甘肅如期打贏脫貧攻堅戰。
法制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廈門市作為臨夏州的對口幫扶單位,近年取得了顯著成效,請問在產業扶貧方面方面有什麼經驗做法?
臨夏州政府副秘書長、廈門市赴臨夏州幫扶工作隊成員 王永勝
王永勝:產業扶貧是廈門市對口幫扶臨夏州的最大特色亮點,在全國東西部扶貧協作大格局中已經形成了獨具特色、成效顯著的廈門模式、廈門經驗。我們針對臨夏州產業基礎薄弱,產業項目落地難的實際,在承擔扶貧協作任務的東部省市中率先出臺了《推進東西部扶貧產業合作的若干措施》,鼓勵支持企業到臨夏投資辦廠,加強產業合作,增強「造血功能」。特別是近兩年來,通過國企帶動和以商招商,臨夏州的產業發展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從單一到全鏈條,鞋帽服裝、戶外用品、文化旅遊、農業產業等勞動密集型產業步入快速發展車道,培育發展了一批具有一定規模、符合當地實際、帶貧效果好的扶貧企業,如黃河丹霞旅遊、鷺虹垃圾焚燒發電、廈琳鞋業、吉美包袋、甘肅拓奇、中達電商、特利強雨具、甘肅成伯農業、科司特電子等。今年以來,廈門援臨工作隊緊密結合臨夏州資源優勢,積極推動抓好產業扶貧招商,累計新引進20家東部企業,註冊資金達6.52億元,實際到位資金3.25億元,可提供就業崗位2600個。其中,引進廈門市政集團投資註冊臨夏鷺鴻環保電力有限公司,註冊資金1.866億元;引進福建省農業龍頭企業廈門綠百合食品有限公司到臨夏縣投資種植高原夏菜項目,註冊成立甘肅成伯農業生態科技有限公司,註冊資金5000萬元,目前已在臨夏縣、和政縣等獲得土地流轉6000多畝;新引進東部企業分別註冊成立臨夏州夏潤高原農業有限公司、甘肅德富智慧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積石山煌甫愛艾科技有限公司、甘肅廈臨中達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總註冊資金達6200萬元,助推臨夏州農業科技發展。
截至目前,通過我市引進在臨夏州註冊的企業共57家,實際到資6.2億元,吸納4154名貧困人口就業。累計援建扶貧車間228家,佔全州扶貧車間的90%以上,吸納11000多人就地就近就業,其中建檔立卡貧困人口5861人,在當地形成了良好的帶貧效益和社會效應。
值得一提的是,我們在推動產業合作項目過程中,臨夏州給予了全方位、保姆式的服務保障,相關部門、幹部群眾展現出強烈的擔當意識和良好的精氣神,讓我們感到由衷的敬佩。比如:廈門臨公司(達板)輕工產業園項目,2020年4月取得土地出讓權,5月完成項目立項及規劃許可,6月完成方案設計及施工圖紙出圖,7月進行公開招投標,8月初完成施工總包單位評標、定標,8月13日正式開工建設,不到半年時間已建成規模宏大的廠房園區;廈臨鞋業產業園於2019年5月在和政縣自購工業用地45畝建設廠房,當年9月即動工建設,2020年7月建成投產;廈門科司特電子公司在康樂縣投資成立康樂科司特電子公司,今年6月17日舉行籤約儀式,24日註冊成立,7月5日啟動廠房基礎設施建設及裝修,第一條生產線9月9日即試生產。這種速度和效率令我們由衷的敬佩。
中國甘肅網記者現場提問
據了解,福州市與定西市勞務協作入選了聯合國減貧案例,請問今年的勞務協作有什麼新的想法?
定西市政府副秘書長、福州定西扶貧協作前方指揮部副領隊 李日明
李日明:今年以來,福州市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全力以赴克服疫情影響,加快建立健全防止返貧機制,以「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韌勁,狠抓脫貧攻堅工作落實,切實加強與定西勞務輸轉的精準對接,開通全國首趟扶貧返崗免費高鐵專列,「點對點、一站式」幫助定西貧困勞動力有序輸轉,持續鞏固提升東西部扶貧勞務協作成果。至9月底幫助定西貧困勞動力赴福州就業3個月以上的3063人、就近就地就業21274人、到省外其他地區就業6784人。此外,福州市還組織事業單位、國有企業拿出專門崗位,定向招聘定西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在前3年累計招聘277名基礎上,今年又招聘104名定西貧困家庭高校畢業生。
主要做法:一是提前部署,謀划行動早。主動及時與定西市精準對接,將勞務扶貧招聘宣傳時間從春節後提前到春節前。今年1月,福州市、縣(市)區人社部門和定西市人社部門聯動組建招聘宣傳工作隊,深入定西深度貧困鄉村,開展政策宣傳、崗位推介等活動,鼓勵建檔立卡貧困勞動力到福州就業。二是應對影響,崗位調整準。根據建檔貧困戶就業意願和需求,認真篩選騰出1.2萬個崗位向定西建檔戶宣傳對接,在2月底前實現新增2000多名建檔貧困戶報名到福州務工就業。三是定製專列,輸轉速度快。積極協調發改、鐵路等部門,採取專門開設定西至福州高鐵和包車輸轉等形式,實行「點對點、一站式」直達運輸服務,接送定西務工人員集中回榕,幫助貧困勞動力有序返崗復工。2月21日,全國首趟扶貧返崗免費專列從定西北站發車,緊接著在2月27日、28日和3月7日又開啟了3趟專列和67輛包車輸送4070名定西務工人員到福州就業。四是規範流程,防護措施實。為最大程度保障定西務工人員安全,福州市在出發前、旅途中、到達後採取輸轉前福定兩地「雙確認」、定西出發地進行檢測、落地福州後嚴密管理等防護措施,確保定西務工人員安全到達並及時上崗。五是激發動力,穩定就業好。為讓定西務工人員在福州企業「留得下」「幹得好」,福州市出臺相應補貼政策:定西建檔立卡貧困人員首次來榕就業的,發放500元交通補貼和1000元生活補貼;連續就業滿3個月的,發放3000元崗位工資補貼;穩定就業連續滿6個月的,再補貼9000元,激發定西貧困人員就業內生動力,實現穩定就業穩定增收,為助力定西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扶貧攻堅戰提供就業收入保障。
甘肅經濟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大家都知道,隴南市今年接連遭遇新冠肺炎疫情和暴洪泥石流災害,青島市作為隴南市的對口幫扶單位,是如何幫助隴南市克服疫情災情影響,持續推動消費扶貧,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的?
隴南市政府副秘書長、黨組成員兼兩當縣委常委、副縣長、青島市駐隴南市掛職幹部工作組副領隊 張永傑
張永傑:青島市作為隴南市的對口幫扶單位,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在醫用防護物資嚴重短缺的情況下,我市第一時間向隴南捐贈口罩、防護服、護目鏡以及食品、藥物等物資共計290多萬元。隴南也向我市回贈了黃芪、紋黨參等中藥材。並且,今年第一季度,我市在財政收入下降9.1%的情況下,在疫情防控關鍵時刻,提前撥付1億元的資金助力隴南脫貧。截至3月6日,累計提前撥付幫扶資金達51282萬元。目前,加上各區市撥付的自籌財政援助資金,已撥付財政幫扶資金5.93億元,實施政府援助項目88個,幫助貧困人口4780人,其中殘疾人190人,為助力隴南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和穩定脫貧提供了保障。
8月份,隴南出現了歷史罕見的暴雨、大暴雨和多次強降水,引發暴洪、泥石流災害。青島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先後對支援隴南市防汛搶險救災工作做出批示,第一時間進行部署。截至8月底,青島市直部門、區市和社會各界累計援助救災資金2232萬元,捐助物資價值701.64萬元。同時,青島旅遊集團馳援了一架直升機赴隴南參與救援和物資投遞。
在幫助隴南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暴洪泥石流自然災害影響的同時,我們始終把推動產業合作、消費扶貧,帶動貧困群眾增收等工作放在重要位置。我市出臺了支持青島企業赴協作地投資政策,兩市促成利和萃取、湘魯食品等合作項目50多個,共建產業園區、打造「麻辣雙椒」產業扶貧模式等在全國推廣。今年,在隴南新籤約項目25個,實際到位資金28528萬元,就業帶貧526人,利益聯結帶貧29973人。
此外,我市還出臺鼓勵消費扶貧的實施意見,與隴南共辦啤酒節、市民節等,大力推動「隴貨入青」,創新開展「明星代言」(黃曉明、陳夢)消費扶貧。今年,青島社會各界已購買、助銷隴南農副產品45168萬元,帶貧28219人。9月份,落實全國消費扶貧行動現場推進會部署要求,舉辦消費扶貧集中展示展銷會等,展銷會上,包括甘肅隴南在內的8地(市、區)400多家企業2000多種特色產品集中亮相,到場採購商及市民3.2萬人(次),共籤約總金額9.17億元的消費扶貧合作協議83個;隴南市籤訂產業合作項目12個,合計投資17.71億元,籤訂消費扶貧合作協議35個,金額3.15億元。目前,全市已設立扶貧產品銷售專區29個,設立東西協作消費扶貧專館(店)42家,在華仁大廈等累計布設消費扶貧專櫃19個。在國家發改委9月16日舉辦的「2020年全國消費扶貧論壇」上,我市獲評全國消費扶貧優秀典型案例殊榮。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收官之年,青島、隴南兩地將堅持疫情防控和東西協作兩手抓、兩不誤,充分調動一切資源,助力隴南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蘭州晚報記者現場提問
據我們了解,碧桂園控股有限公司作為民營積極履行社會責任,投身甘肅脫貧攻堅工作,探索實施「4+X」扶貧模式,取得了很好的成效。請問「4+X」扶貧模式的內涵是什麼?
碧桂園蘭州區域綜合管理部總經理 劉婷
劉婷:自2018年5月起,碧桂園集團結對幫扶甘肅省東鄉族自治縣、渭源縣,在甘肅省各級黨委政府的指導下,結合自身優勢、立足東鄉實際、堅持精準方略、因人因地施策,推進黨建扶貧、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就業扶貧的「4+X」扶貧模式。
黨建扶貧扶志—紅色基因引領精準扶貧
將黨建工作放在扶貧工作首位,一是建立一線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的橋頭堡作用。二是著重培養「老村長、新支書」,開展清華、中大培訓班,拓展其思路和視野。三是聚焦基層婦女幹部,開設蘭大培訓班,提升婦女幹部業務能力和水平。
產業扶貧扶富—推動產業扶貧「造血」,實現消費扶貧助農增收
產業扶貧是最直接、最有效的辦法,聚焦東鄉羊、東鄉土豆和東鄉刺繡這三大產業,堅持「強主體、抓兩端」,成立碧鄉東鄉分公司,提升產品附加值,開展市場化運營幫扶。一是「以購代捐」開展消費扶貧4000多萬元,銷售東鄉羊、土豆、刺繡產品,惠及7000餘戶貧困家庭。二是通過扶持合作社,通過建設高標準的養殖示範基地、並對東鄉縣養殖產業協會會員單位進行專項幫扶,提升合作社自身能力建設。三是建設馬鈴薯種植示範基地,聯動省農科院專家開展幫扶,拓展產業鏈,提高產品附加值。同時,捐贈機械化種植設備,成立農機合作社,推動傳統落後種植方式改革。四是建設東鄉刺繡樞紐,集生產、運營、培訓、展示、交流為一體,打造展示東鄉刺繡文化和扶貧成果的交流體驗基地。五是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開展專家授課,企業交流,實地調研和產業項目路演等指導環節。
教育扶貧扶智——阻斷貧困隔代傳遞
集團歷來重視教育扶貧,從根子上解決貧困代際傳遞。投入3億元建設佔地150畝的慈善性質的臨夏國強職業技術學校,對貧困學生實行全免費,今年9月迎來首批550名學生,其中建檔立卡戶231人。學校依據社會人才需求,依託碧桂園集團的產業資源,構建了「產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投入1700萬元援建龍泉學校,徹底改變了龍泉鎮等五個鄉鎮學生上學遠、住宿難的問題,完善師生學習生活條件。還投入358.1萬元資助1142名貧困學子完成學業。
就業扶貧扶技——穩定就業、擺脫貧困
結合東鄉群眾外出就業難的情況,聯動方大集團、夏臨公司,開展崗前培訓工作,將農民培養為產業工人,幫扶貧困戶穩定就業,實現脫貧不返貧。同時,結合東鄉特色,開展烹飪及拉麵技能、刺繡、電商等培訓。
X扶貧——改善村容村貌、解決住房困難
響應號召,掛扶東鄉縣龍泉鎮荒山村,並投入資金對村容村貌及基礎設施進行提升改造。同時,我司還捐資參與無能力建房戶的危房改造。
甘肅扶貧工作,一直是我司參與程度最深、扶貧力度最大的,未來,碧桂園將深入實施產業扶貧、就業扶貧,打好「組合拳」,鞏固扶貧成果。重點培育一批致富帶頭人,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貧工作隊」,發展集體經濟組織,促進鄉村人才振興和產業振興。與各界聯動積極探索、科學謀劃、整合資源、精細管理,努力實現貧困戶、政府、社會和企業的多方共贏,將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持續進行下去。
工人日報記者現場提問
員工出勤率、勞動生產效率等方面一直是制約扶貧項目長遠生存發展的一個關鍵問題,也是東部企業到西部地區參與扶貧面臨的實際困難,請問方大集團是怎麼解決這個問題的?
遼寧方大集團實業有限公司黨委書記 魏海軍
魏海軍:這個問題確實是所有扶貧項目都面臨的共性問題,大家都知道,由於貧困地區群眾文化、競爭意識等方面原因,扶貧項目一般都是自動化程度不高、產品技術含量較低、就業人數較多,也就是說扶貧項目基本上都是勞動密集型企業,對勞動密集型企業來說,員工的出勤率、生產效率至關重要,否則項目就會虧損,長期虧損項目就運營不下去了,所以方大產業扶貧項目明確提出要盈利,但可以是微利;而且方大產業扶貧項目員工月人均保底工資2600元以上,員工月人均保底工資2600元以上是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對東鄉實際情況調研後明確提出的,這是貫徹習近平總書記的指示,落實甘肅省委省政府部署,完成「一人在方大產業扶貧項目就業,全家實現脫貧」任務的重要前提,這樣,員工出勤率、勞動生產效率更是非常重要,在這方面,方大產業扶貧項目想了很多辦法,採取了很多接地氣的措施,現在出滿勤的員工從剛開始的5%都不到提高到25%左右;勞動生產效率也在逐月得到提升,從剛開始勞動生產效率只有東部地區10%左右提高到35%左右,有極個別項目如針織羊毛衫項目的電腦橫機工已達到東部地區的80%左右,從電腦橫機工每個月計件工資收入也能反映出勞動生產效率提升快,電腦橫機工計件工資月人均4000元以上,少部分達到5000元,最高拿到6600元。我們採取辦法主要有:因地制宜採用經濟槓桿如計件工資等多種績效考核辦法引導員工只有多出勤、出滿勤才能多拿工資,如我們在月保底工資2600元中拿出一部分工資向多出勤、出滿勤和勞動生產效率提升快的員工傾斜;再比如我們有的項目每天都開展勞動生產效率賽馬,提升快員工當天現場給予現金獎勵,同時對退步的員工給予一定的處罰,但重獎輕罰;還有我們把扶貧項目培訓老師和現場管理人員收入與員工出勤率及員工勞動生產效率提升快慢掛鈎考核,倒逼他們自己想辦法想措施;項目在農忙時普遍存在員工出勤率不高的問題,我們方大常駐東鄉的120多名員工就分組在村幹部的陪同下一家一家上門走訪,幫助員工算細帳,引導員工轉變思想觀念,逐步樹立就業、競爭等方面意識,幫助員工從思想上甩掉窮根子;再有我們有的項目公司利用每個月發工資機會,向因出勤率、勞動生產效率不高造成工資不高的員工現場做思想上的引導,通過與工資高員工對比,引導員工認識到自己工資低的原因,讓其明白只有多出勤出滿勤和不斷提升自己的勞動生產效率才能獲得高工資收入。我們各個項目都根據自己實際情況採取了很多行之有效的措施,在這裡由於時間關係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只要有利於扶貧項目,有利於就業群眾增加收入,再難的事,我們方大產業扶貧項目都要想辦法去做,而且一定要做好。目前,按照甘肅省委省政府有關做好產業扶貧工作的要求,方大集團在東鄉的產業扶貧項目累計投資5.5億元,落地實施產業幫扶項目27個,盤活運行扶貧車間31個,已幫助9000多人實現就業。在此我代表方大集團董事局主席方威誠邀並歡迎各位領導、媒體界朋友們、同志們有時間去東鄉縣方大產業扶貧項目考察調研並給我們提出寶貴的意見。
香港大公文匯報傳媒集團記者現場提問
作為本地企業,甘肅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是如何發展產業,帶動當地貧困戶脫貧增收的?
甘肅田地白家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 李曉梅
李曉梅:我叫李曉梅,是甘肅田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甘肅田地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始創於2005年3月,位於甘肅省定西市渭源縣。2013年2月3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公司時,對公司發展寄予厚望,囑咐公司要「努力做好甘肅的馬鈴薯產業,要做精做深,做大做強」,並對公司「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近幾年來,我們牢記總書記囑託,立足定西市作為「中國馬鈴薯之鄉」、渭源縣作為「中國馬鈴薯良種之鄉」的產業優勢,努力打造以馬鈴薯良種繁育、商品薯標準化種植、主食產品加工為主業,馬鈴薯文化旅遊服務業發展為輔的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現代化企業。公司穩定解決就業521人,年提供就業崗位近15000個,合作社社員8000多人。
公司在經濟實力不斷發展壯大的同時,致富思源、回報社會,積極投身全縣脫貧攻堅事業,帶領貧困戶走出一條馬鈴薯產業扶貧新模式的道路,大力帶動農戶脫貧致富,帶領貧困戶走出一條馬鈴薯產業扶貧新模式,在帶動貧困群眾就業創業方面,我們主要有以下幾種模式:
(一)通過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貧困戶)」的模式,今年在渭源縣建成馬鈴薯原種繁育基地4000畝,一級種繁育基地4600畝,商品薯繁育基地20000畝,帶動農戶11363戶,其中精準扶貧戶9933戶。
(二)通過「公司+金融單位+馬鈴薯產業聯合社+市場」的模式,通過甘肅省農村信用的推薦對接,公司牽頭與廣東大灣區各大市場籤訂10萬噸馬鈴薯商品薯的銷售,由合作社組織供商品薯,解決當地農戶馬鈴薯商品薯銷售難、價格低的問題,實現戶均增收5000元以上。
(三)我食品公司生產的「來點土豆」「小帥妹」等系列馬鈴薯主食化產品已進入市場銷售以及天貓、京東、淘寶、拼多多、抖音、快手等電商銷售平臺,公司招聘時優先錄用建檔立卡貧困戶、殘困戶、有勞動能力的殘疾人、留守婦女,年人均收入3萬元以上,成為渭源縣解決就業人數最多的企業,扶貧效益顯著。
(四)通過「公司+科研院校+基地+農戶」模式,與中國農業大學、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馬鈴薯種質資源、新品種選育、技術推廣、產品加工及高產栽培技術等方面合作交流,努力提高渭源馬鈴薯產業的科技含量,幫助渭源縣馬鈴薯通過產量穩定增長,提升貧困人口的種植收益。
來源:甘肅發布(ID:gansufabu)
END
原標題:《新聞發布會丨甘肅省東西部扶貧協作和消費扶貧》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