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船重走長徵路」拉開序幕 划行總距離將超250萬公裡

2020-12-16 騰訊網

就在今天,全國的賽艇運動員和皮划艇運動員(包括全體國家隊運動員和各省市一線、二線和三線隊的全體運動員)和社會俱樂部、各級各類學校的賽艇皮划艇愛好者,將開始以陸上賽艇划船測功儀比賽的方式「划船重走長徵路」——所有賽艇運動員以小團體方式(男女每隊各10人)、皮划艇運動員以大團體方式(男子12人一隊、女子14人一隊),社會俱樂部組以不限人數的大團體方式,在60天裡每隊必須完成兩萬五千裡即12500公裡的累計劃行。據悉,本次比賽的專業組參賽隊伍為114支,社會俱樂部也有超過100家報名,預計完成的總划行裡程將超過250萬公裡,相當繞行地球赤道62圈半。

早上5點半,天還沒亮,陝西賽艇男隊率先啟動

對於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舉辦的這一大比武活動,可以從兩個角度闡釋其價值:教育意義和體育邏輯。

兩萬五千裡是中央紅軍在長徵中走過的裡程,「重走長徵路」對於今天的運動員具有怎樣的教育意義呢?

首先,長徵是中國革命史上的史詩性事件,無論在任何時候,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新中國運動員,都要不斷從長徵精神中汲取營養、學習勇氣、堅定信念、樹立決心,長徵、永遠是我們精神家園中的聖殿,永遠是我們理想世界裡的師範。

吉林賽艇隊整齊劃一

其次,長徵的勝利,既是「革命理想高於天」的勝利和「勇士萬代留英名」的奇蹟,也是鬥志的勝利和體能的奇蹟——體育運動在紅軍隊伍中的普及和廣泛開展,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歷史範疇:新中國的第一代領袖都有很深的體育情結,長徵的勝利,是在撰寫過《體育之研究》的毛澤東主席、體育教師出身的朱德總司令、對於現代體育運動有深刻理解和廣泛涉獵的周恩來副主席等人領導下,才轉戰數省,最終成為「宣言書、宣傳隊、播種機」的。

福建女子賽艇隊全員出發

最後,對於今天的中國運動員來說,要讓他們更深地理解長徵的意義,以銘記革命歷史、發揚光榮傳統的最好方式,當然不能僅僅是上上課、讀讀書、聽聽講座和看看影視——他們需要像紅軍長徵那樣,去經歷湘江血戰、遵義會議、四渡赤水、突破烏江、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婁山關大捷、臘子口鏖戰、爬雪山、過草地、吳起鎮會師……那些驚心動魄的歷史實踐。

按照現在的比賽方案,所有這些標誌性的歷史事件,都將作為各個分站賽的主題進行,這些分站賽的完賽時間和競賽距離,都是嚴格按照中央紅軍的長徵路線設計的。

那麼,這個旨在學習人民解放軍、學習長徵精神、接受革命歷史教育的活動,到底是不是一場體育比賽?到底遵循著怎樣的體育競賽邏輯呢?

答案是肯定的:這是一場正式比賽、這是一場多日拉力賽、這是一場類似環法自行車賽那樣的「陸上划船環中國賽」——

首先,水上馬拉松賽的競賽邏輯。

世界上有很多超長距離的水上馬拉松賽,例如全程340英裡(550公裡)的MR340(美國密蘇裡河)、全程125英裡(201公裡)的Devizes to Westminster International Canoe Marathon(英國泰晤士河)、全程404公裡的YMCA Massive Murray Paddle(澳大利亞墨累河)、全程422公裡的Texas Water Safari(美國瓜達盧佩河),特別著名的是全程1000英裡(將近1600公裡)的Yukon1000(加拿大育空河)。這些比賽使用的船隻雖然以皮划艇為主,但也都向龍舟、槳板、賽艇等各種類型的船艇開放。中國賽艇協會和中國皮划艇協會,一直在推進以「河長杯中國大河爭先賽」、「母親河系列賽」為基本理念的水上馬拉松競賽,因此,「划船重走長徵路」這一賽事,可以被視為水上馬拉松賽的陸上版競賽。

其次,環法自行車賽的競賽邏輯。

「划船重走長徵路」比賽,借鑑了環法自行車賽的幾個基本競賽邏輯:

A,劃分十個賽段組成的分站賽,每個艇隊將爭奪總冠軍和分站賽冠軍;B,設立了「關門時間」,未能在規定時間內如期完賽的艇隊將受到不同罰分;

C,考慮到男女艇隊之間、賽艇運動員和皮划艇運動員之間的能力差異,分別設立了男女賽艇、男女皮划艇和社會俱樂部組5個單項冠軍。

不同項目之間在競賽制度和競賽方法的相互借鑑,是世界體育運動發展的重要動力,中國賽艇協會和皮划艇協會即將隆重推出的「河長杯大運河爭先賽」和「河長杯長江爭先賽」,就將成為中國原創的「水上環法賽」,其中、「河長杯」將成為這一賽事的最高榮譽。

再次,陸上賽艇的競賽邏輯。

陸上賽艇已經從賽艇運動的分支、逐漸成長為獨立的體育項目。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世界各國的賽艇運動員和體育愛好者,進行了大量的比賽,從今年5月1日2021賽季開始到現在的三個月時間裡,各國選手已經累計創造了陸上賽艇划船測功儀和滑雪測功儀的大約300項世界紀錄,其中,長距離、超長距離的比賽尤為受人青睞,英國、加拿大、紐西蘭和澳大利亞四國的賽艇協會,還聯合舉辦了「划船上月球」的比賽。

中國賽艇協會和中國皮划艇協會,在推出大眾性的TEAM CHINA陸上賽艇百日創紀錄賽的同時,就計劃同步推出一項專業運動員和大眾愛好者共同參與的賽事,經過多方案的反覆比較和權衡,最終決定:還是「划船重走長徵路」這個12500公裡的比賽,更能符合愛國主義和理想主義教育、提高運動員和運動隊戰鬥力的要求,同時也能在全國運動愛好者群體中傳播長徵精神,展示當代中國人的健康和豪情。

又次,全運會入場券的競賽邏輯。

根據國家體育總局「強化體能、惡補短板」的要求,明年的全運會,各個項目都基於「體能是賽場的入場券」這一理念,將體能測試和體能競賽的結果,作為運動員是否能獲得全運會決賽階段比賽資格的重要指標。簡單地說,如果一個運動員不能通過體能測試、不能在基礎體能+專項體能的競賽中取得好成績,將與全運會無緣。因此,「划船重走長徵路」雖然也可以叫「大比武」活動,但它是實實在在的比賽,參加比賽的運動員雖然不必在每天的比賽中都追求絕對速度,但需要以持續六十天的不斷努力,平均每人每天完成一個半程馬拉松以上、一共完成1200公裡以上的。這樣的競賽,對於體現、展示各級專業隊運動員的體能訓練成果,具有重要的實戰意義。

相關焦點

  • 弘揚革命精神 激發夏訓鬥志 | 湖北水上健兒「划船重走長徵路」
    此次活動將持續至10月1日,全國的賽艇運動員和皮划艇運動員(包括全體國家隊運動員和各省市一線、二線和三線隊的全體運動員)和社會俱樂部、各級各類學校的賽艇皮划艇愛好者,將開始以陸上賽艇划船測功儀比賽的方式「划船重走長徵路」。
  • ...划行總距離將超250萬公裡|皮划艇|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
    就在今天,全國的賽艇運動員和皮划艇運動員(包括全體國家隊運動員和各省市一線、二線和三線隊的全體運動員)和社會俱樂部、各級各類學校的賽艇皮划艇愛好者,將開始以陸上賽艇划船測功儀比賽的方式「划船重走長徵路」——所有賽艇運動員以小團體方式(男女每隊各10人)、皮划艇運動員以大團體方式(男子12人一隊、女子14人一隊),社會俱樂部組以不限人數的大團體方式,在60天裡每隊必須完成兩萬五千裡即
  • 牢記革命歷史,狠抓體能訓練,浙江水軍划船重走長徵路
    為貫徹落實國家體育總局黨組「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備戰要求,開展好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提出的「划船重走長徵路」全國體能大比武的比賽。日前,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組織了7支隊伍,共82人參與「划船重走長徵路」活動。
  • 牢記革命歷史,狠抓體能訓練,浙江水軍划船重走長徵路
    划船重走長徵路」全國體能大比武的比賽。日前,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組織了7支隊伍,共82人參與「划船重走長徵路」活動。8月6日是湘江段的第4天比賽日,隊員們與前幾個比賽日一樣,清晨5:30趕著氣溫還不高就開啟了「重劃長徵路」。經過前幾個比賽日的適應,隊員們漸入佳境,設備問題也在科研人員的協助下逐步完善。
  • 「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啟動
    新華社貴陽8月28日電(記者羅羽)28日,「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在貴州省遵義市習水縣土城鎮啟動,126名選手將在為期兩天的陸上賽艇(划船機)項目中展開比拼。當天,他們共同完成了總距離25000米(每隊完成3125米)的比賽;專業組有4支隊伍、46名參賽選手,他們將在29日舉行的30分鐘競速賽中大顯身手。27歲的吳先濤是大眾組習水縣代表隊的參賽選手,這是他第一次參加陸上賽艇的比賽,也是第一次接觸划船機。「以前只聽過水上賽艇,沒有見過陸上賽艇,這次體驗了一下,鍛鍊效果很明顯,感覺很不錯。」
  • 「划船重走長徵路」走進習水土城
    比賽現場 張晨/攝    本報訊 8月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
  • 「划船重走長徵路」:四川省水上運動隊頑強拼搏火力全開
    8月8日,「划船重走長徵路」這場一場隔空的「雲比賽」全國體能大比武迎來第六個比賽日,四川省水上運動隊的5支隊伍,56名參賽隊員在漢源縣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進行競速比賽,展現他們堅定信念、勇爭第一的精神風貌。
  • 「划船重走長徵路」:四川省水上運動隊頑強拼搏火力全開
    8月8日,「划船重走長徵路」這場一場隔空的「雲比賽」全國體能大比武迎來第六個比賽日,四川省水上運動隊的5支隊伍,56名參賽隊員在漢源縣水上運動訓練基地進行競速比賽,展現他們堅定信念、勇爭第一的精神風貌。
  • 「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長沙站開幕
    來源:華聲在線華聲在線8月19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王亮)8月18日晚,「划船重走長徵路·再現湘江大會戰」2020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長沙站在長沙西湖文化公園開幕,在未來的5天裡,三個組別的200名選手將接力完成710公裡的距離。
  • 「划船重走長徵路」!貴州運動員:「長徵精神將永遠激勵我們」
    「四渡赤水出奇兵·長徵精神鑄金牌」划船重走長徵路 ! 8月29日上午9時,在貴州習水縣土城鎮「四渡赤水」文化紀念館前,來自貴州賽艇及皮划艇隊的的運動員們進行了激烈的陸上賽艇競速賽。這種長徵精神將會一直激勵自己。」賽後貴州皮划艇隊運動員餘石芬說道。
  • 「長徵路」第13日:「強渡烏江」孫露張佩歆領先 10隊完成遵義賽段1600公裡
    「划船重走長徵路」第13天的比賽是第二個戰役「強渡烏江」個人競速賽的比賽日,「強渡烏江」的比賽規則與第一個戰役「血戰湘江」相同,也是
  • 划船重走長徵路、「挖筍」特訓增樂趣……這是一群「搏浪者」的夏天
    帶你探訪水上運動中心的健兒們走進這群「搏浪者」的生活01賽艇——划船重走長徵路除此之外,隊裡還有一個特殊的體能集訓——划船重走長徵路。在60天的時間內,水上運動中心的運動員們以賽艇划船測功儀完成12500公裡的長徵總裡程,將「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之魂帶到日常訓練中。02皮划艇——「挖筍」特訓背後的故事下午5時,東方綠舟訓練基地的河道旁,夏蟬雜鳴。臨近傍晚,陽光已不再刺眼,水上溫度從50°C逐漸下降。
  • 省水上中心「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開啟
    8月3日,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省水上中心「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此次活動在響應國家體育總局「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備戰要求的同時,以「二萬五千裡長徵路」的形式強化運動員思想政治和革命歷史教育,旨在塑造「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水上項目基因。
  • 山東省水上中心開展「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活動
    在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之際,根據體育總局黨組「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要求,8月3日,山東省水上運動管理中心「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大比武活動正式拉開帷幕。本次活動根據山東省皮劃賽艇隊訓練實際情況,分別在日照萬平口基地、濟南雪野湖基地舉辦,共分為7支隊伍,需要在為期60天的比賽過程中完成12500公裡的比賽總裡程。活動根據歷史上中央紅軍的路線,設置10個賽段,並在比賽中穿插6次單場競速賽。
  • 「划船重走長徵路」體能大比武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圓滿...
    8月28日至29日,「划船重走長徵路」體能大比武線下活動貴州站在習水縣土城鎮圓滿舉行,此次活動分紅色教育、大眾組接力賽、專業組比賽三個部分。此次線下活動的舉辦旨在落實國家體育總局「狠抓體能、惡補短板」的要求,在狠抓體能的同時,強化思想政治和革命歷史教育,發揚革命傳統,進一步提升運動員「精氣神」。
  • 「微吉安」中國陸上賽艇百日創紀錄賽在井岡山拉開序幕
    近日中國陸上賽艇百日創紀錄賽在井岡山拉開序幕該項比賽於2017年開始舉辦,先後在全國多個大中城市舉行,此次比賽以「划船重走長徵路」為主題,首先在革命聖地井岡山拉開序幕,井岡山站為期一天,然後在南昌舉行為期四天的賽事。
  • 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將於5月11日啟動
    5月7日,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新聞發布會在韶關日報社舉行,向媒體通報「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第三屆重走長徵路(南雄段)徒步活動將於本月11日在我市油山鎮舉辦。活動主題是「重走長徵路·共築中國夢」,活動規模擬控制在2500人以內。   我市領導林小龍、葉濟熊、馬細妹分別介紹了重走長徵路徒步活動的目的和意義、籌備情況、活動亮點,及南雄打造紅色旅遊品牌的情況,並現場解答了媒體記者的問題。
  • 央視主持人重走長徵路來到土城
    央視播音員主持人與遵義市委宣傳部、習水縣領導合影10月28日至29日,中央電視臺播音員主持人20人「重走長徵路」來貴州省習水縣土城鎮,在四渡赤水戰役發軔地土城開展了為期兩天的「 重走長徵路」活動。遵義市委宣傳部外宣辦主任餘婭,習水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副縣長苟明利,縣政協副主席、四渡赤水紀念館館羅永賦等陪同。
  • 「划船重走長徵路」線下活動貴州站習水開賽 126名運動健兒 赤水河畔開展體能大比武
    貴陽網訊28日,由中國賽艇協會、中國皮划艇協會、貴州省體育局主辦的「划船重走長徵路」陸上賽艇全民挑戰賽貴州站走進習水縣習水縣土城鎮。陸上賽艇是源於賽艇這項歷史悠久的運動,因賽艇運動受限於水域等諸多原因較難在群眾中普及,陸上賽艇將其通過划船測功儀復刻到陸地之上。這項運動對體能提高有著顯著作用,我國已引入運動員體能訓練和測評當中。
  • 重走長徵路
    如今,大運河的重要段落也仍在通航,行於河上,兩岸風光可盡收眼底,無疑也是展示亮點。但客觀地說,許多長徵歷史遺存需要細緻的內容設計和環境營造。毛澤東主席著名的《七律·長徵》詩篇,勾勒出長徵自然環境和紅軍戰士戰勝的艱難險阻。這些行軍線路少有平坦的通衢大道,多崇山峻岭、激流險灘,甚至反覆穿越雪山、草地等人跡罕至的區域。受地理、交通條件所限,這些地理環境在歷史上屬於「老、少、邊、窮」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