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讀抗戰·日軍是怎樣的軍隊_中國近代史頻道_鳳凰網
在迫擊炮方面,日軍主要裝備的90毫米九七式迫擊炮性能優秀,彈道彎曲,死界很小,射速快、威力大,重量輕、體積小、便於機動、易於操作、造價低。不過因為中國軍隊同時裝備的82毫米迫擊炮性能也非常優秀,這使得日軍在支援火力迫擊炮上並沒能佔據優勢,但日軍大量裝備了50毫米口徑的八九式擲彈筒(一個中隊有6具),具備一定近戰火力優勢。抗戰初期,日軍地面重武器數量多於中國軍隊。
-
抗日戰爭時期,日軍帽子上兩片布,有什麼用處?
對於我國而言,近代史是我國歷史上最屈辱的一段歷史,在此期間,我國先後遭遇了不少列強國家的入侵,其中最讓國民印象深刻的一場戰爭就是抗日戰爭。抗日戰爭一共持續了十四年,在這場戰爭中我國百姓為了抗戰的勝利付出了慘痛的代價,數以萬計的軍人戰死沙場,不少無辜的民眾也慘死在日軍的槍下。
-
八年抗戰,中國軍隊為啥在陣地戰中根本不是日軍的對手?
人生的血戰,前行的歷史,正如煤的形成,當時用大量的木材,結果卻是一小塊煤。——魯迅 抗日劇中,常常少不了國軍潰兵。一看到國軍潰兵,大家容易形成這樣一個印象:國軍怕死,抗日不行。 抗日戰爭時期,國軍確實潰兵多,這倒不是導演們故意黑國軍。
-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
【抗戰時期,殲滅日軍最多的戰役,基本上都是在湖南打的】為什麼說「無湘不成軍」?這個說法起源於太平天國時期,天下大亂時,出來收拾殘局的,往往都是湘人。第二次長沙會戰:1941年9月~10月1日中國軍隊第六戰區在正面戰場主動發起的1941年以來唯一一次主動進攻作戰,殲滅日軍7000人。最終由於第九戰區指揮失誤,日軍一度攻佔長沙,中國軍隊傷亡失蹤7萬人,日軍傷亡2萬人。
-
抗戰時期,中國軍民到底打死了多少日軍?數據令人意外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偉大的衛國戰爭,是中國人民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的正義戰爭,是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中國近代以來抗擊外敵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勝利的民族解放戰爭。
-
該省位於抗戰「大後方」,傾一省之力,成功將日軍拖垮在中國大地
首先是位置上不能在抗戰前線,也就是日本幾乎沒有染指過的地方,另外還要能夠提供生產,對前線進行經濟支持,從這些上邊來看,只有西南的幾個省份最合適,像四川、雲南和貴州都算抗戰的大後方。早在抗日戰爭爆發前,就有中國將領預測開戰後的打法,但基本上都不約而同的認為中國軍隊無力與日軍展開正面交鋒,所以更多的是在想發揮國土優越性,國軍當時的想法是保留實力,拉長戰線,讓有限的日軍深陷在中國廣闊的土地上,然後再將其耗盡。
-
抗戰時一個軍規模有多大?來看看我國軍隊和日軍的編制有啥不同
在世界軍國主義極度膨脹的時候,中國與日本隔海相望,地理位置上十分靠近。日軍以效忠天皇、戰術多變聞名於世。日軍在抗日戰爭時期大致有四支軍隊。首先是駐紮在東北的關東軍,以及華北方面軍,中國上海地區的作戰部隊集團華中方面軍,海軍中國方艦隊共四支軍隊,這幾股力量獨立執行任務互相之間都有紐帶牽制,不能讓其中的某個部分獨大,四支軍隊互相爭搶利益,差點不能共存。有點像唐朝的藩鎮割據的局面,雖然矛頭都是指向外敵,但是互相不怎麼配合。
-
抗戰時期,俘虜一名日軍,我軍能繳獲多少戰利品?
在內戰停止之後,中國國軍和紅軍連起手來共同抗敵,從1931年到1945年期間,中國人民戰勝了日本侵略者,摘下了抗日戰爭勝利的果實。但是如果要問中國軍隊當時在抗日戰爭中有多卑微,大家切勿不要是在抗日神劇中去找答案。因為很多影視劇都是過分渲染中國民族意識有多強烈,而忽略了歷史本真的狀態。過分的把日本軍隊的實力渺小化了很多。
-
抗日戰爭時期,中國軍隊擊斃軍銜最高的日軍軍官是誰?
中國軍隊在盧溝橋奮戰 作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抗戰期間,中國人民付出了慘重的代價,殲滅了150餘萬日軍,其中就有45名是將軍級別的高級將領
-
中國軍隊先發制人的淞滬抗戰 三十萬硬是沒能打敗六千日軍
因此在8月13日中國軍隊率先向在上海的日本軍隊發起進攻。當時中國軍隊已經集結了數萬人而日軍不過僅有區區六千,而且在開戰的第二日,中國空軍便精銳盡出,對日軍展開空襲並轟炸了停泊在吳淞口的日軍「出雲號」戰艦。
-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最痛恨的一款日軍武器,堪稱重機槍的剋星
抗戰時期中國軍隊重武器很少,尤其是火炮更是無法與日軍相比,所以在中國軍隊中裝備的各型輕重機槍成為了抗擊日軍的絕對火力支柱。然而在戰場上中國軍隊機槍一旦開火暴露位置,很快就會招致日軍精確的炮火打擊而被摧毀,這些炮彈很多情況下並非日軍傳統大口徑火炮所發射,而是日軍普遍裝備的一種輕型武器:擲彈筒。它短小輕便,易於攜帶運輸而又威力十足,是中國軍隊最痛恨的日軍武器之一,因為中國軍隊為數不多的機槍火力都是被其所摧毀。
-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戰時為何我軍很少大規模殲滅日軍, 抗戰老兵這樣解釋的 抗日戰爭時期,以國民黨軍為主的軍隊在正面戰場上和日軍進行了22次大型會戰,大小戰役共計四萬餘次,而且每一次大型會戰都是幾十萬人甚至上百萬人的大型會戰。
-
中國軍隊究竟消滅了多少侵華日軍?
上個世紀初的日本大力發展自己的工業水平和經濟實力,一躍成為亞洲大陸上軍事實力最強大的國家,面對裝備精良的日軍,中國軍隊節節敗退,我們只能咬牙堅持,打響了一場持久戰。在抗日戰爭中,中國死傷的軍人不計其數,不過相對的,日本也幾乎掏空了自己所有的軍隊儲備。
-
二戰規模最大的白刃戰,3小時中國軍隊陣亡1500人,日軍被迫敗退
不久之後,日軍很快就攻陷了宜昌,前鋒已經到達了石牌要塞,日軍為了實現自己的戰略目的,出動的可是日軍最精銳的第11軍,而中國軍隊為了防守石牌,出動的也是非常精銳的18軍下屬的11師。
-
二戰時日軍坦言,「最害怕」中國兩支部隊,哪兩支?
徐州會戰、淞滬會戰和長沙保衛戰等的大型戰場上,敵我兩軍各有傷亡,但日軍也因此而遭受重創,推遲其向全國蔓延的侵略步伐。 有日軍坦言,九年抗戰中,我國的兩支軍隊讓其尤為害怕,一旦遇上就無生還之機會。那麼,他們是哪兩軍呢?
-
嶽陽縣發現抗戰時期日軍修築工事工具
嶽陽日報全媒體訊(記者 李婷 通訊員 李嶽波)3月30日,新牆河抗戰研究學會、新牆河抗戰史實陳列館在收集抗戰史實時,在榮家灣鎮大衝村徵集到一把抗戰時期日軍修築工事的手鋸,
-
此日軍大將稱:二戰中唯有此國軍隊敢與日軍拼刺刀,不是美國
剛開始,美軍一臉懵逼被其氣勢嚇倒,傷亡較重。後來,美軍發現手槍是近距離作戰的理想武器,短槍對刺刀的戰法一出,日軍也不敢隨便找美軍拼刺刀送死了。 倒是在中國戰場上,中日兩軍經常發生肉搏戰。二戰結束後,日本陸軍大將岡村寧次(日本戰犯)曾認為敢與日軍拼刺刀的只有中國軍隊。
-
揭秘抗戰時期侵華日軍師團編制,中國步兵師與日本師團差距幾何
一組驚人的數字我們先看看中日軍隊在正面戰場幾場重要會戰中雙方投入兵力對比:淞滬會戰,日軍11個師團,中國軍隊79.5個師;太原會戰,日軍6個師團,中國軍隊6個集團軍、40個師;徐州會戰,日軍8.5個師團,中國軍隊12個集團軍、64個師;武漢會戰,日軍10.5個師團,中國軍隊50個軍、129個師;第一次長沙會戰
-
日軍帽子上的兩塊布有什麼作用?看起來猥瑣,卻拯救了10萬日軍
在抗戰劇裡,我們會發現日本軍隊的軍裝設計上和其他列強有所不同:那就是日本軍士的帽子有個特點。這個特點,被中國人稱之為「屁簾」——即軍帽的兩旁專門釘了一塊布,一直垂到肩膀。這種軍帽無疑讓人感到很搞笑,因此在很多抗日劇裡面,導演為了增加電影的趣味性,會刻意給這種帽子鏡頭特寫。
-
「以假對假」:抗戰時期軍統與日軍的假鈔大戰
日本製造的法幣假鈔負責發行、流通這些法幣假鈔的則是日軍在上海設立的「杉機關」,由於這個機關的負責人是阪田誠盛,所以又被叫作「阪田機關」。阪田誠盛於1939年在日軍佔領區開辦了「誠達公司」,這家公司在各地建立了三十多家分公司,擁有規模龐大的商業運作網絡,是對中國實施經濟戰最重要的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