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鑼薦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理解媒介》、《好學校》

2020-12-14 南鑼先生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海安讀書 推薦

「有多少瘋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著。 就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著。」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是我兩年讀過的,講述的是一群誤入歧途的天才的故事,也是一群入院治療的瘋子的故事。

本書作者高銘耗時 4 年深入醫院精神科等神秘機構,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後,以訪談形式記錄了生活在社會另一個角落的人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邊緣人)的所思所想。在與精神病患對話的內容裡涉及到生理學、心理學、佛學、宗教、量子物理、符號學以及瑪雅文明和預言等眾多領域。表現出精神病患看待世界的角度和對生命提出的深刻觀點,聞所未聞卻又論證嚴謹。

世上有多少瘋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著。

那就有多少天才,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著。

一堵圍牆,區分兩個截然不同的世界。圍牆內外,瘋狂與正常。圍牆之上,困惑與彷徨。一本書,拆掉圍牆。有一部分讀者認為書中的許多故事其實是杜撰的,但是我覺得真的也好,假的也好,人類對於未知領域的探索及幻想是永無止境的。故事是精神病人的故事,這類故事新奇、好玩、幽默、有情感,給我們打開了另一個奇妙的、令人啼笑皆非、充滿愛和正能量、神奇的群體世界,敢問就目前聽過的故事,還有哪一類可以與這類型匹敵?作者對物理、天體、心理學、生物學什麼的都知一點,而且似乎知道的都很高端,愛因斯坦相對論什麼的都不算什麼,作者文中的內容的已經涉及到宇宙深處最神秘的力量。

所以看完這本書你會覺得世界多神奇,宇宙多神秘,未知數好多,有待人類去認知,科學家真厲害,而在這些面前我們尋常人多麼渺小,瘋子是天才,凡人都是矬子。

瘋子這個不合邏輯的群體的存在被捧上了神壇,成為上帝派往人間的使者,值得所有平凡人羞愧與膜拜……

可以肯定的是這本書只不過是利用了大家對科學和知識的膜拜,給大家進行了一次知識勵志、科學勵志。

告訴你人類很渺小,對浩瀚的宇宙、未知世界,我們多麼的不足。

就像賈伯斯的,活著就為改變世界。這種打雞血的東西,就要上升到世界、未來、全人類,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已經將勵志目標升華到了宇宙、未知世界、上帝。

你說,誰不能為之激動呢?尤其是那些好奇害死貓的人,那些理工控的人。

這讓我想起了另一本書《上帝擲骰子嗎》(ps這本書是專業人士寫的,是科普書,關於量子論及其牛人們的故事。跟天才完全不同),這本書已經買啦,還沒看,之後一定會好好讀一讀。

那麼《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這本書具有可複製性嗎,看到很多寫關於瘋子和精神病的書,,但是我們都沒有真正認清楚《天才》成功的實質,所以從其他方面去說瘋子、精神病人,都多以慘敗告終。

要知道,太少人能從科學的角度真正研究出瘋子天才在哪裡?太少人真正關注精神病這個群體有什麼稀奇,大多數人關注的是自己。

相對於其他描寫瘋子+天才的書籍這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算得上是上乘之作了。

作者高銘70年代生於北京。

他喜歡問為什麼,但不是哲學家。他喜歡探究心理,但不是心理學家。他喜歡追問世界本源,但不是歷史學家。他喜歡動物,但從不去動物園。他是個探險家,但不怎麼旅遊。

他寫過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他喜歡白色、金屬金和銀色。他喜歡用「貪婪」形容自己。他喜歡自己制定規則。他堅信自己能拯救世界。他誰也不是,但他誰都是。著有《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千魂》《催眠師手記》系列。

其實個人感覺《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徹底把我打開了,好喜歡,裡面每一個案例都讓我看得欲罷不能,裡面有一個觀念讓我特別認同。

他說精神病院的這一堵牆把所謂的正常世界和那個世界隔開了。但是真正哪一個世界才是正常的?這句話就特別能夠擊中我。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Vince推薦

此書被認為是「20世紀為數不多的重要思想著作之一」。(當然也有很多學者對此書不屑一顧,認為本書缺乏嚴謹論證)他所提出「冷媒介」與「熱媒介」概念也頗具爭議。但無論如何本書確實為人們開啟了一個全新的思路。

媒介即訊息,媒介推動著社會的發展。麥克盧漢將傳播媒介作為主要動因,以異乎尋常的方式解釋歷史。

他認為,媒介是塑造歷史和社會的隱蔽力量,常常被人忽視。媒介是那些延伸人類器官的所有工具、技術和活動。也就是說萬物皆媒介,凡是能使人與人、人與事物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產生關係的物質都是廣義的媒介。

任何一種媒介的「內容」都是另一種媒介。

媒介與人類互相塑造,共同進化,媒介作為人器官與意識的延伸。

例如:車輪是人類腳步的延伸;衣服是人類肌膚的延伸;印刷、廣播、電視為代表的各種媒介,更是將人體器官不斷延伸。

未來,技術的發展又將帶來哪些新媒介?人的延伸又會被拓展至何方?在這本書中,麥克盧漢本質上探討的是技術、人類與社會的命題。理解媒介,終究是為了理解我們所處的社會生態,在震蕩與革新中找尋自身的生存之道。

值得一提的是,麥克盧漢也是最早提出「地球村」概念的人。

雖然在他那個時代還沒有出現網際網路,但是他已經預言到,人類將經歷了一個「部落化-非部落化-重新部落化」的過程,世界各地會連成一個「地球村」。

馬歇爾·麥克盧漢

Marshall McLuhan,

1911年7月21日—1980年

20世紀原創媒介理論家。

1951年,麥克盧漢第一本專著《機器新娘》出版,這本書廣泛分析報紙、廣播、電影和廣告產生的社會衝擊和心理影響,但沒有產生多大的影響。

但接著他的二本著作出版:《古登堡星系》(1962)、《理解媒介》(1964),在人文學科領域引起強烈震撼。《舊金山記事報》稱為「最為炙手可熱的學術財富」。

到了1965年秋天,《紐約先驅論壇報》不得不宣告該書的作者是「繼牛頓、達爾文、弗洛伊德、愛因斯坦和巴甫洛夫之後的最重要的思想家……」。

一夜成名的麥克盧漢到處演講,聽者如雲。記者描述說:他獲得了人們「以偏執狂似的不可抗拒的信仰所賦予的、羅馬祭師才享有的那種魅力」。

《好學校》

——@豆瓣推薦

美國寄宿男校的一段傷心往事 耶茨最溫柔的一部小說

書名中的「好學校」是一所虛構的康乃狄克州預備中學。

故事發生在上個世紀四十年代初期,「好學校」中的男孩畢業後就要立刻參軍作戰,老師們對於自身職業和所在學校的情感五味雜陳。儘管這是一所學校,可正如書中一名老師所說,這裡「蘊藏了巨大的潛在能量」,學生如此,老師亦如此。

從某種程度上,本書延續了《革命之路》中探討的主題,書名中的「好學校」無疑是對整本書最大的諷刺,讀罷不禁令人唏噓。本書是理察·耶茨為數不多的筆觸溫柔、充滿憐憫的一部作品,小說中主人公的成長背景與經歷與耶茨本人也有重合之處,其中哀傷而克制的情緒很吸引人。

耶茨的優雅敘事中充斥著愛,智識,與戳穿謊言的無奈譏諷。——《紐約客》美國最好的戰後小說家和短篇故事作家之一。他為他身處的時代貢獻了一些最出色的小說,也給今天有幸一讀的讀者帶來了樂趣。——《獨立報》理察·耶茨以如此清醒的同情刻畫他筆下的人物,帶著對自己年輕時代的悵惘追懷,同時又不遺餘力地揭露眾生的自我欺騙,以及他們面對失意人生的渾渾噩噩。——《波士頓評論》一位了不起的作家,毫不留情地揭露了生活的真相。—— 《時代周刊》

理察耶茨

Richard Yates

1926—1992

理察·耶茨是「焦慮時代的偉大作家」。

作為二十世紀中葉的美國主流生活的忠實記錄者,批評家們將他與契訶夫、菲茨傑拉德、約翰契弗相提並論。

他的處女作長篇小說《革命之路》甫一推出即獲成功,獲得美國國家圖書獎提名。

1962年他的第一部短篇小說集《十一種孤獨》出版,更被譽為「紐約的《都柏林人》」。

耶茨的作品曾獲《紐約時報書評》、《君子》、《華盛頓郵報》等媒體的好評,有四本小說入選「每月一書俱樂部」。

此外他還有一大批作家擁躉,其中不乏著名作家,如庫爾特馮內古特、安德烈杜波依斯,他的作品也影響了許多作家,如雷蒙德卡佛,他被譽為「作家中的作家」。

歡迎廣大書友參與【南鑼薦書】,撰寫書評、分享心得、共同學習。

凡採用者書店贈送南鑼飲品一份,以資鼓勵 :)

相關焦點

  • 薦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時間不是流逝的,流逝的是我們。」你是否相信這是一個精神病人說出來的話?很多時候,這個世界在不同的人眼裡是不同的。都說天才與瘋子只有一線之隔,守住那條線便是守住了整個世界。《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算是一部訪談錄,作者通過與生活在另一個角落、甚至在我們看來有些危險的人群的對話來讓我們了解到瘋子抑或說是天才真正的內心世界以及他們不同於尋常人的世界觀。正如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同的人對於同一件事有著不同的看法和見解。
  • 天才?瘋子?——讀《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有感
    天才?瘋子?——讀《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有感 發布時間: 2020-10-15 09:08:35   來源:中國電力網  作者:成傑   什麼是天才?什麼是瘋子?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最近在看英國作家毛姆的長篇小說,《月亮與六便士》算是一本較為獨特的書了。他幾乎就是整一個瘋子,但又不可否認是個實實在在的天才,簡直就是一矛盾綜合體。在四十歲之前,思特裡克蘭德是循規蹈矩的好公民、好丈夫、好父親,工作努力,社會人際關係融洽,結婚十七年,從未與妻子吵過架。可在四十歲那年,他卻一反常態,為尋求他那虛無飄緲的畫家夢,毅然決然地拋妻離子浪跡巴黎,孤獨怪癖,冷酷無性。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我看這本書的時候,還是5月。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裡開篇有一句話很有意思:「這個世界究竟是怎麼樣的?」這句話只是因為作者收到的一張生日賀卡:最精彩的,其實就是世界本身。    仔細想想誰又能講的出世界到底是怎樣的呢?就比如:飛機是怎麼飛上天的?
  •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周醫微語】第151本書:《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 2020-08-31 15:5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看到一個書評是這麼寫的"天才和瘋子是兩極,普通人是赤道,兩極不懂赤道的炎熱,赤道不懂兩極的寒冷,寒冷與炎熱是對立的。"對於那些瘋,只不過是我們無法理解他們的行為想法,或者他們的行為想法和我們不多數人不同,才讓他們下定義為瘋,我們這個世界還沒有辦法去容納她們,可能在多宇宙論裡面,可能在2050年的時空裡,他們的瘋都會被證實。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不瘋魔,不成活
    天才往往不同於常人,這裡的不同於常人並不是外表的不同,而是思維上的不同。他們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待這個世界,他們的思維很難被常人所接受。當年愛因斯坦發表相對論時,飽受他人爭議,被世人所不解;普朗克的量子力學,哥白尼提出的日心說同樣如此。
  • 陪你讀《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的作者是高銘,一個敢於去探究人類內心世界的作家,他通過最樸實的方法——與精神病人交談,近距離的觀察精神病人眼中「真實」的世界,給我們帶來從未有過的思考問題的角度與方式。他想告訴我們的是:撥開表象的迷霧,才能認識到世界的本質,有著自己的思想,比什麼都重要。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經典語錄
    最近逛微博的時候看到之前看過的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那是唯一一本我看得特別小心翼翼的書,書裡記錄的是作者和一些精神病患者的聊天對話,為讀者呈現了一些病人的世界觀結構,當靜下心去想的時候會發現好像他們的一些世界觀和想法挺正常或者說超越了你的認知但是卻又覺得合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個世界,究竟是什麼樣的?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這本書的序言裡,提出了這樣一個看似簡單的問題。一千個人,難免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答案總是多樣的。或許,我們可以在這本具有人文情懷的精神病患探訪錄——《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中,略微窺探一二。那些正常人聞所未聞、見所未見的認知,讓我們對世界、對生命、對存在等等有了「顛覆性」的認識。我們不能說他們就一定就是錯的。畢竟,有那麼多的瘋子,在自己的世界裡正常著,也有那麼多的天才,在自己的世界裡瘋狂著。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感知的多維度,精神的多層次
    畢竟,有效的表述,同位的理解太稀缺,更別更高層次的精神方面,任何兩個個體之間都存在無法逾越的感知差異。就像白天不懂夜的黑,太陽不懂月亮的盈缺。人的精神世界是多層次的,感知力也在天差地別,自然造成了巨大的溝通上的誤差。可能感知力和溝通力在大眾的平均水平值上的都是正常人,那些對世界的感知到達一個我們所無法理解的人,或許就成了這個世界上的瘋子和才子。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瘋子的智慧
    最近一閉眼就會有一些奇妙的,不著邊際的想法,細細想來原因在於自己最近看的一本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高銘如實記錄了自己採訪了一些精神病人,並把與他們的採訪記錄和自己的想法如實地記錄下來,最近正看第一個板塊。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關於「精神病人」的故事
    正如作者高銘說的:「我從未想到居然有這麼多人鼓勵並欣賞這些內容,長久以來,我一直以為自己是個瘋子。但是,我很欣慰。」今天想帶大家一起看看這本《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本書以訪談錄的形式記錄了一群精神病患者,心理障礙者等特殊群體,他們的所思所想,涉及眾多領域,讓人們可以了解到這些特殊群體的內心世界。001是瘋子嗎?
  • 《美麗心靈》:天才在左,瘋子在右
    大家好,我是藍同學。今天為大家帶來的電影是《美麗心靈》,一部根據數學家約翰納什的真實故事改編的電影。是啊,作為一個天才,他簡直可以說是兩顆大腦,但只有半顆心的他,又怎能去喜歡別人,更遑論讓別人喜歡自己了呢。或許天才往往都會特立獨行,因為他們拿出了情商,換來了更高的智商。但他們也畏懼獨自一人,這也是納什才會患上精神分裂的一個原因吧。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平行世界裡究竟是誰瘋了?
    這次推薦的書目是曾一度位於非虛構類暢銷書榜首的、國內第一部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整本書由許多個小故事組成,素材源自作者利用業餘時間接觸精神病人的一些真實事件記錄。今日分享:《天才在左,瘋子在右》推薦指數:(4/5)適合人群:想要獲得更多角度看世界的思考者,想要更了解精神病人思想世界的探索者沒經歷過就永遠不會有感同身受閱讀這本書,你需要去了解這樣一類人群
  • 《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了解下精神病人和心理障礙者的世界
    文 / Jia小殼「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這是書本封面對《天才在左 瘋子在右》這本書的介紹,簡潔明了,很容易理解。不過,當你真的把這本書看完後,不知是否還會認為它是通俗易懂呢?下面從書中大致挑了幾個我稍微能理解的病歷,再簡單陳述一下,看看能否引起大家的注意:本書第一節,生命的盡頭她曾經是個很好的教師,後來突然就變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犀利的6句話:時間沒有流逝,流逝的是我們
    人們常說天才和瘋子之間就隔了一條線,瘋子就是走向極端的天才,為了一探究竟,作何高銘花了4年深入醫院精神科、精神病院等諸多神秘機構,得以和數百名「非常態人類」直接接觸,最終產生了國內第一本精神病人訪談手記《天才在左,瘋子在右》,而書中的內容也引起了劍橋物理研究院等機構的關注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馬斯克在幹些什麼?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馬斯克在幹些什麼?偉大的人總是讓人敬佩的,特別是那些悄悄的潤物細無聲的人。人們常說,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馬斯克是天才還是瘋子?突然想起了《國風·王風·黍離》:中的詩句「彼黍離離,彼稷之苗。行邁靡靡,中心搖搖。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悠悠蒼天!此何人哉?」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劇評:《歡樂頌》安迪
    是天才,也是瘋子? 在上海繁華的大都市,杯影輾轉,流浪著各類人生酸甜苦辣。人與人之間,從陌生到相知相識,總是會有著莫名其妙的緣分。歡樂頌小區,22樓的五美之一,安迪。一出場,就是絕對的精英模式,開掛的人生也從未發過什麼呆?
  • 《天才在左瘋子在右》作者新作:這本短篇小說集,帶你天馬行空
    如果你看過他寫的另一本暢銷書《天才在左,瘋子在右》,那麼你對我剛才的那段作者介紹應該不陌生。就是這樣一位不那麼典型的暢銷書作家,用他天馬行空的思想為我們寫出了這部《狂想代理人》短篇集。書中為我們呈現了21個天馬行空的狂想故事,其中涉及的領域眾多,總有一款適合你。我比較喜歡的是武俠,科幻,愛情和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