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國家中心城市」爭奪戰?

2020-12-22 財經網

馮奎(中國城市和小城鎮改革發展中心研究員)

《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推進以人為核心的新型城鎮化,優化行政區劃設置,發揮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帶動作用,建設現代化都市圈。

當前,各省市都在謀劃「十四五」規劃,制定2035遠景目標,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國家中心城市」及其地方的謀劃?

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已經在國家的有關規劃裡獲得了「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他們紛紛提出加快或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武漢、鄭州等等。第二類是經濟總量即將過萬億或者剛過萬億,綜合實力強勁,較為典型的安徽省合肥市、山東省濟南市。第三類是總量規模可能尚有差距,但自認為區位重要,並承擔國家戰略任務要求,因此認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定位志在必得。這些城市比較婉轉的說法一般是「朝著國家中心城市的方向發展」;比較直接的說法就是「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

對這種「爭奪」,筆者總體上是肯定態度。這裡面有五個需要。首先,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徵程需要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崛起。第二,這符合區域和城市發展規律的需要。這個規律就是:中心城市帶動都市圈、城市群,促進區域板塊間互動發展。第三,這是新型全球化發展的需要。世界經濟重心向亞太轉移,中國正成為全球重要的產業鏈中心。高能級的產業中心必然要有與之相適應的高能級的中心城市相適配,達到高水平的產城融合發展狀態。第四,這是發揮規劃功能的內在需要。規劃要描繪願景,要提出方向。第五,這是城市之間競爭的需要。城市在規劃、建設、治理等方面展開全方位競爭,促進共同發展,這是中國經濟發展的一條經驗。

那麼,許多城市所要爭奪的是國家中心城市,它究竟是什麼?國家中心城市是一個政策性、學術性兼而有之的概念,有四類代表性的意見,筆者認為值得關注:

第一類是來自中央政府的指導性意見。《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建立更加有效的區域協調發展新機制的意見》(2018年11月18日)重點提出,以北京、天津、上海、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為中心帶動城市群發展,促進相關板塊融合發展。中央與國務院的意見儘管是列舉式,但政策方向極其清晰,就是中心城市必須能夠充分發揮對城市群及大區域的帶動促進作用,在國家戰略版圖上是重要的動力源。

第二類是有關部委的批覆認定。武漢、西安、鄭州等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稱,都是國家有關部委在文件批覆中確認的。有的是直接批覆;有的是在批覆城市群區域規劃中同時就包含有國家中心城市的名稱以及建設的內容。國家發展改革委於2016年12月在《關於支持武漢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指導意見》較為明確地給出了一個定義:國家中心城市是指居於國家戰略要津、肩負國家使命、引領區域發展、參與國際競爭、代表國家形象的現代化大都市。值得強調的是,這個定義突出了「國家」二字,這是「測評」國家中心城市是否成立的核心概念。

第三類是學術研究機構的研究與評價。國家中心城市這個概念的提出,較早可追溯到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編制完成的《全國城鎮體系規劃(2006-2020年)》。中心城市的研究成為各類機構關注的熱點,許多研究機構都編制國家中心城市相關的指標、指數。一些學術團體還成立了國家中心城市的研究中心。但總體而言,這方面的觀點比較分散。

第四類是各省、市的意見。這部分意見主要是強調當地戰略地位重要,強調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充分必要條件。越來越多的省級政府支持本省的省會或計劃單列市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部分意見中,有一些通過省、市政府名義向上報送,成為地方發展的明確訴求。

綜合起來看,國家中心城市並不完全是一個行政性的概念,甚至說它不是一個行政意義上的概念。因此它不像國務院批覆某地成為計劃單列市、國家級新區,或者新增一個城市那樣,是行政可以明確決定的。國家中心城市確實有政府賦能賦權的含義在,但主要還是要通過規劃、建設、治理,最終獲得高質量發展,有能力承擔國家戰略。因此,也可以認為,國家有關部門以引導性而非行政決定性的這種方式,來推動國家中心城市以及區域中心城市發展,到目前為止仍然是較為合適的。這既意味著國家中心城市的內涵具有複雜性,也是對市場機制,尤其是對城市競爭機制的尊重。

在筆者看來,關於國家中心城市究竟是什麼有不少爭論;但對於它不是什麼,各方面正在形成共識。這裡,筆者簡要列舉一下一些有代表性的觀點:

一是不了解國家中心城市高質量發展的內涵,陷入經濟規模決定論;二是不了解國家對城市群、都市圈以及大中小城市協調發展的政策要求,陷入單一城市擴張論;三是不了解中心城市的成長路徑,對市場機制的決定性作用認識不充分,陷入行政計劃層級論;四是不了解中心城市的多維度構成,陷入綜合定位拼盤論;五是不了解中心城市的收益-成本關係,不講「帶頭大哥」的責任義務,陷入自說自話自利論;六是不了解推動形成中心城市影響力、競爭力條件的變化,陷入盲目樂觀理想論……

當然還有其他一些認識的正誤判別。相信隨著我們對國家中心城市認識越深,在國家中心城市發展上就越理性,國家中心城市越能起到應有的重大作用。

相關焦點

  • 馮奎:如何看待「國家中心城市」爭奪戰?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如何看待「國家中心城市」爭奪戰?當前,各省市都在謀劃「十四五」規劃,制定2035遠景目標,那麼應該如何看待「國家中心城市」及其地方的謀劃?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大致可分三類,第一類是已經在國家的有關規劃裡獲得了「國家中心城市」定位的,他們紛紛提出加快或高質量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如西安、成都、武漢、鄭州等等。
  • 國家中心城市名單下一個會是誰?10城競爭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爭奪戰再起。  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雲南省政協副主席高峰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上提出,要把昆明納入國家中心城市建設規劃。  此前的5月16日,青島市長孟凡利在當地政府工作報告中直接提出,2020年要「在服從服務全國全省大局、創建國家中心城市進程中展現更大作為」。
  • 誰將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 2010年,我國首次確立建設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廣州5個國家中心城市,之後的5年多時間裡,這份名單始終未做調整。 2016年5月,成都被列為國家中心城市。
  • 誰是第10個國家中心城市?這座城市呼聲高,希望大!
    大家都知道,國家中心城市是我國城鎮體系規劃設置最高層級。國家中心城市的建設最早在2005年由住建部提出,之後一些城市相繼被選中。目前,我國共有9大國家中心城市,它們分別是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
  • 誰是第十個國家中心城市?
    來源:地產情報站國家中心城市,又有了新的競爭者。隨著各地「十四五」規劃建議出臺,新一輪「國中」爭奪戰正式打響。近日,杭州、福州、長春提出培育或爭創國家中心城市。東北需要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目前,我國共有9大國家中心城市:北京、上海、廣州、天津、重慶、成都、武漢、鄭州、西安。這些城市已經覆蓋東部、華北、華南、西南、西北等地區,唯有偌大的東北地區,還沒有一個國家中心城市。瀋陽當屬東北最有力競爭者。
  • 南京杭州合肥角逐國家中心城市,誰能先行撞線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近期多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展開的爭奪戰再次打響。在「強省會」戰略的影響下,遼寧瀋陽、吉林長春、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雲南昆明等,均參與到這場競賽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不只是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也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或「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 南京杭州合肥角逐國家中心城市 誰能先行撞線
    在全國範圍內,隨著近期多地發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的公布,圍繞國家中心城市展開的爭奪戰再次打響。在「強省會」戰略的影響下,遼寧瀋陽、吉林長春、山東濟南、福建福州、湖南長沙、江西南昌、雲南昆明等,均參與到這場競賽中。在中國經濟最發達的長三角區域,不只是南京,浙江杭州、安徽合肥也均提出,要「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或「邁向國家中心城市」。
  •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是誰
    努力爭取了多年的瀋陽提出,圍繞推動瀋陽新時代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取得新突破、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的總目標,建設好瀋陽現代化都市圈。不同於其他「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者,瀋陽是以努力建設國家中心城市作為總目標。
  • 國家中心城市迫切了!
    十四五大幕即將拉開,國家中心城市擴容之戰,再燃戰火!剛剛!南京友鄰城市合肥正式宣布:十四五,競逐國家中心城市!不僅是合肥,多個城市在「十四五」構思中,均提出了「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雲南已將「把昆明納入國家中心城市」上報了國家發改委,請求納入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從國家層面給予政策支持,並派專人到國家發展改革委對接相關事宜。
  • 「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出爐,濟南、青島表現如何?
    近日,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國家中心城市課題組聯合《華夏時報》發布「2020年國家中心城市指數」報告,該榜單是繼2018年後的第二次發布。 該報告選取全國25個主要城市,分別從政治、金融、貿易、科技、文化、教育、醫療、交通、信息、對外交往十個維度進行比較。
  • 成都是在什麼時候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中國有哪些國家中心城市
    成都2016年成為國家中心城市,武漢、鄭州、西安入圍,不過相比於2010年首次提出的國家中心城市名單,後邊這幾個城市在定義方面還是有區別的。2010年第一個國家中心城市是北京、上海、天津、重慶四個直轄市和一線城市廣州,當時被直接宣布為國家中心城市,此後,包括成都在內的4個中心城市都被稱為「國家支持建設為中心城市」,被認為是公認的國家中心城市,因為這些城市都是中央媒體公布的「國家支持建設中心城市」,另外一些城市被認為是「南京、杭州、廈門、青島」,在2016年也可以成為中心城市,因此這四個城市並不是直接宣布為國家中心城市
  • 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福州優勢幾何?
    圖片來源於網絡國家中心城市是中國城鎮建設體現規劃設置的最高層級。有關部門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這對福州市民來說,是很振奮人心的消息。目前,已經確定為國家中心城市的一共有九個,分別是北京,天津,上海,廣州,重慶,成都,武漢,鄭州和西安。相對比這些城市,筆者覺得和其中的一線城市相比,還是有一定的差距的,但是和後面幾個二線城市相比,福州也有自己的優勢。
  • 南京、杭州、長沙、青島、濟南誰成為國家中心城市可能性最大?
    以上特性如何理解呢?我們可以這樣理解,那些金融業發達、文化底蘊濃厚、處於我國交通核心樞紐上的城市;我國目前經國家批覆的城市群核心城市;所在城市擁有多個外國領事館、籤證中心,多年舉辦國際性會議的城市。具備上述屬性越多的城市越具備原建設部對於國家中心城市的定義。
  • 性質不同,註定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科學創新中心城市也不一樣
    對於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科學創新中心城市,近來成為人們討論的焦點。而對於不同的人,由於眼界不同,看法也不盡相同,所以得出的結論也會不一樣。這裡本人也發表下自己對國家中心城市和國家科學創新中心城市的看法。中心城市什麼是國家中心城市國家中心城市:是為了滿足國家的建設和發展需要,服務國家的戰略規劃,集科教、文化以及政治為一體的,具有地方帶動性的綜合性城市
  • 如何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如何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現代化的空間格局要求發展國家中心城市和區域性中心城市,以此帶動都市圈和城市群,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區域中心城市長板不長、短板明顯、底板脆弱。自身能級有待提升、帶動區域發展的力量需要加強。從不平衡的角度來看,中西部有的省(市、自治區)行政面積廣大,區域中心城市總體數量太少。南方區域中心城市相對發達,北方區域中心城市的位次不斷下滑。
  • 中超聯賽焦點大戰,如何看待真正的保級爭奪戰?
    中超聯賽終於迎來了真正的保級大戰,這是中超聯賽焦點中的焦點,絲毫不亞於中超冠亞軍爭奪戰。與保級爭奪戰相比,季軍爭奪戰就顯得黯然失色啦!讓我們看保級爭奪戰的對手吧!季軍爭奪戰,上海上港PK北京國安!為了亞冠而戰的他們也不會場上散步,也一定是一場精彩刺激的比賽吧!我看好北京國安取得最後的勝利,信不信由你,實力強勁的北京國安應該能夠戰勝有點老爺車的上海上港。武漢卓爾在保級組的作戰中,三負一平,成為了河南建業、青島黃海成功上岸的肩膀,令人窒息!青島黃海、河南建業可是小組賽表現最差的球隊之一啊!
  • 英國脫歐掀起國際金融中心爭奪戰
    時代周報特約記者 文嶽英國終於正式脫離歐盟,但對英國經濟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英國的貿易規則有待重構,佔據英國經濟重要地位的金融業前景如何,也無從而知。作為全球金融中心,金融業對倫敦經濟產值的貢獻達到49%。
  • 新一輪國家中心城市最終花落誰家?_周刊雜誌_經濟網_國家一類新聞...
    近日,瀋陽、杭州、寧波、福州、昆明等城市均提出要在「十四五」時期培育或爭創國家中心城市,加上此前呼聲較高的南京、濟南、青島,以及有明確意向的長沙、合肥、烏魯木齊、南昌、長春等城市,參與這場競逐的城市有10多個。新一輪國家中心城市爭奪戰已經打響,接下來,誰將成為「第十城」?
  • 劍指國家中心城市,福州這次贏了廈門?
    劍指國家中心城市,福州這次贏了廈門?不久前,福州提出,「十四五」期間,將通過「強省會」和「強門戶」,爭創國家中心城市。這也是福州多次在「兩會時間」向外釋放爭創國家中心城市的聲音後,首次官方「蓋棺定論」。從某種程度上說,這是福州對廈門的一次「勝利」。
  • 昂起國家中心城市的「龍頭」——河南省政協視察鄭州城市發展方式...
    2015年底,中央城市工作會議召開,標誌著中國城市發展進入新的歷史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鄭州,在轉變城市發展方式方面進行了哪些探索?存在哪些值得注意的問題?12月2日,河南省政協主席劉偉帶領部分住豫全國政協委員、省政協委員,就「以城市發展方式轉變,推動鄭州國家中心城市建設高質量發展」進行視察調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