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家紅山:小小蠟蟲「引客入鄉」鋪就致富路

2021-02-18 微巧家

四月,進入巧家縣紅山鄉,映入眼帘的是漫山遍野鬱鬱蔥蔥的蟲兒樹,大片蟲兒樹上長滿了蠟蟲,不少村民正忙著把蠟蟲抹下來出售,處處呈現出一派豐收的喜人景象。

今年,紅山鄉蠟蟲產業又喜獲豐收,來自湖南、四川、貴州的「蟲客」都不約而同地來紅山收購蠟蟲,小小蠟蟲「引客入鄉」,大大提高了當地群眾的經濟收入,為當地老百姓鋪就了致富路。

「我家今年蠟蟲產量有200多斤,預計純收入有1萬多元,比種植其它傳統的農作物划算多了。我今年50多歲了,外出打工也不方便,加之身體不好,平時只能做點輕便的活,而蠟蟲這活基本上老老少少都能做,不需要太多勞力,平時投入的時間也少。」紅山社區梁子村民小組的建檔立卡戶楊秀章一邊抹蠟蟲,一邊樂呵呵地說。

蠟蟲是紅山鄉特色農林產業,因金沙江與牛欄江交匯獨特的自然資源,紅山鄉素有國內「白蠟蟲」發端地之稱,「漫山紅遍」是四月紅山的特色寫照。

據介紹,蠟蟲是紅山的傳統經濟,是當地群眾脫貧致富的途徑之一。全鄉8個貧困村1888戶貧困農戶中,分布在蠟蟲種植區域的貧困村6個,覆蓋貧困戶527戶。主產區為紅山社區、天星村、白果村、保坪村、黑鐵村、安邦村。

近年來,紅山鄉堅持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作為富民強鄉的主攻方向,把「產業興鄉、生態立鄉」的思路融入到脫貧攻堅工作中,以「一山、兩帶、三片、四通道」為總體發展思路,呈現好「秘境紅山、生態家園」自然風光,做好山水文章。該鄉因地制宜發展產業,在海拔2300米至3300米高山草甸片區,以發展牛、羊養殖業為主;在海拔800米至2300米片區,以發展核桃、花椒、蠟蟲、豆類產業為主;在海拔800米以下,以發展熱區蔬菜、水果及水體養殖為主。產業布局合理,實現了經濟、社會、生態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近幾年,我們都把蠟蟲產業寫入政府工作報告中,先後邀請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王自力教授、中國農業大學產業規劃團和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資源昆蟲研究所趙傑軍博士深入紅山社區、天星村等地,通過實地查看、走訪群眾,對紅山蠟蟲產業的發展進行了『把脈』,找出前幾年蠟蟲不上樹、產量低的原因,並給予相應的技術指導,為農戶解除了蠟蟲發展上的瓶頸問題,逐步實現蠟蟲的優質、穩產、高產。」紅山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趙應彪介紹說。

據了解,該鄉黨委政府為保護蠟蟲產業、增強產業發展後勁,通過召開蠟蟲產業發展大會,邀請蠟蟲產區幹部、群眾參與,共謀蠟蟲產業發展;拍攝了微電影《天蠟情》,展現紅山村民與山外「蟲客」誠信往來的醇厚風情,永續「白蠟蟲之鄉」的樸素情懷;為推進蠟蟲產業發展,在請專家指導的基礎上,鄉政府還組織成立了蠟蟲土專家團隊,做好蠟蟲產業的培育、宣傳、引種及「蟲客」的聯繫等,形成了良好的產業經營環境。

紅山鄉天星村村民石美銀告訴記者:「今年的蠟蟲產量相比往年好,這得益於鄉黨委政府多次請專家到蟲樹種植區指導,專家從蟲樹栽種、老樹修理、種蟲選擇、掛種、管理、病蟲害防治等方面進行培訓。前幾天,趙傑軍博士又來我們這裡進行蠟蟲培育技術知識培訓,這些培訓讓我們學到了更科學的蠟蟲培育知識,也掌握了豐富的經驗。」

在政府的重視及專家的指導下,紅山鄉的蠟蟲產業於2018年就再次煥發了新生機。據統計,2019年紅山鄉蠟蟲產量約18000餘斤,每市斤均價為110元左右,產值預計可達200萬元。

「蠟蟲是我們增收致富的『寶貝蟲』,『蟲客』都說我們這裡的蠟蟲質量好,今年賣出了每市斤120元的最高價。我家今年的產量有90多斤,全部都是以每市斤110元出售的,光這項收入就有1萬元左右。加上花椒、務工及其它收入,現在我家已經脫貧了,相信在政府的關心支持下,在專家的指導下,明年的收入一定比今年高,我們致富奔小康的目標一定能實現,日子也一定會越來越美滿。」談及蠟蟲產業帶來的經濟收入,天星村旱谷地村民小組村民徐本華臉上的笑容顯得十分幸福。(記者 姜連聰 通訊員 李燁)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巧家縣移民人口界定實施辦法》

●《金沙江白鶴灘水電站巧家縣移民人口界定實施辦法說明》

編 輯丨閆科任 卯明濤

更多權威資訊 請識別下方二維碼↓↓↓

相關焦點

  • 蠟蟲收穫紅遍山野的景象你見過沒,灰豆腐吃過沒,沒有?來紅山!秘境紅山、生態家園等你來做客
    紅山,因「固紅山」蠟蟲收穫紅遍山野而得名,是國內將蠟蟲由野生引為家種的發端處,固紅山也是蠟蟲四大名山之一。核桃紅山核桃,因「兩江」「固紅山」獨特的氣候而成就了紅山核桃的圓潤清香,果仁以油多、味香、堅實、飽滿、勻淨而著稱。
  • 小小獼猴桃 鋪就致富路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2015年,高李村通過項目實施對全村所有耕地進行了平整深松,並把環村生產路也進行了硬化拓寬,平整出來的3500畝土地劃分到戶後,全部實施節水灌溉項目,為發展農業產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有一種蠟蟲,叫炎山蠟蟲
    九世紀前,中國已開始放養蠟蟲。宋、元間已有文獻對蠟蟲放養進行了準確詳實的記載。到了明朝,蠟蟲養殖蔚然成風,滇川、湖廣、江浙,尤為興盛。輕談輝煌有文記載,巧家縣固紅山、永善縣萬和山、昭通市炎山、魯甸縣梭山,自清代以來,就以蠟蟲生產而成為馳名全國的「四大名山」。在四川、陝西等地放養蠟蟲,品質都不及「四大名山」優越。
  • 肥西銘傳鄉:鋪就民生路 敲開致富門
    路不通,路網不暢,餵養不易,銷售受阻,使得當地群眾賴以生存的蠶桑產業得不到發展,數萬畝的桑園本該成為致富的香餑餑,卻偏偏愁壞了一方百姓。近年來,當地為了改變不利的發展局面,推動支柱性產業的良性發展,聚力實施道路「硬化、亮化」兩化工程和「窄變寬、曲變直、險變舒、次變好,少變多」的五變建設,推動轄區內的道路成體系變多變好,截止到今年10月初,該鄉已建設主次交通道路數百條,入鄉入村主幹道實現燈光亮化全覆蓋,陸續整改道路存在的安全隱患上百處,轄區內「穩且順」的交通格局基本形成。
  • 東興:領頭雁廣傳致富經 合作社鋪就致富路
    人民網東興5月13日電東興市江平鎮那漏村康竹園原生態種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袁建清積極發揮領頭雁作用,不斷創新「合作社 品牌 農戶 電商」的經營模式,持續為村民提供種養殖技術指導、農產品銷售推廣和回收等「一條龍」服務,為村民鋪就致富路。
  • 陽灣村:中藥材種植鋪就「致富路」
    作為楊井鎮陽灣村致富帶頭人的付生芳,在楊井區域農業技術站的指導下,成為了村裡第一波「吃螃蟹的人」,他所種植的油用牡丹預計明年可產生經濟效益,畝產量可達1萬元。產業可持續發展是確保群眾可持續增收的基礎。2017年以來,楊井鎮陽灣村大力發展中藥材種植,立求通過產業可持續發展助力脫貧攻堅,為當地群眾鋪就一條「致富路」。
  •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柴達木盆地百畝玫瑰「鋪就」牧民致富路 2020-07-07 09:35:49 下一步,該合作社將全力打造「千畝玫瑰花園」,把苦水玫瑰這一特色產業做大做強,成為該村群眾增收致富、奔小康的支柱產業之一。  李國善表示,「未來,我們將在做好種植玫瑰花加工的基礎上,發展玫瑰服務業,打造玫瑰文化、觀光旅遊、休閒養生等多元體驗為一體的浪漫經濟,讓農戶聞著花香掙著錢,把玫瑰花真正變成帶動群眾致富的幸福花。」
  • 文化發展鋪就致富路
    原標題:文化發展鋪就致富路(深觀察)   貴州松桃苗族自治縣的石麗平是松桃苗繡的代表性傳承人,2016年,她參加中國非遺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的學習後,以自己創辦的企業為主體
  •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
    重走貧困村系列報導(四十五) ——棠棣鎮桃園村:產業扶貧鋪就致富路近年來,桃園村堅持以貧困戶脫貧為靶向,立足地方特色資源和產業特色,鋪就百姓脫貧致富路。
  • 交通建設鋪就縣域經濟發展「幸福路」
    拉薩市尼木縣塔榮鎮至帕古鄉的公路作為拉薩市旅遊大環線,連接了318國道和303省道的主幹線,造福了一方百姓,鋪就了縣域經濟發展「幸福路」。據了解,尼木縣塔榮鎮至帕古鄉的公路是尼木縣首條縣道,建於17年前。
  • 南平建甌龍村鄉:齊心共築致富路
    現在,一條條水泥路連接起49個自然村,徜徉於綠色的林海,鋪就村民脫貧致富的金色夢想。吳大灼 攝龍村鄉地處建甌、建陽、政和三縣(市、區)交界處,平均海拔609米。曾幾何時,在建甌人的觀念中,龍村鄉山高路遠,是一個偏僻的角落。但就是這樣海拔高的「角落」,生產的筍乾、楊梅等農作物品質優良,因為山路難行,「村裡人賣不動,城裡人吃不到。」
  • 王元明: 拿出「繡花」功夫鋪就致富路
    從2015年9月至今,他一直奮戰在脫貧攻堅第一線,拿出「繡花」精細功夫鋪就致富路,先後在固原市原州區、西吉縣的兩個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在他的帶領下,山村巨變,摘了昔日的「貧困帽」,走上奔小康的大道。
  • 山西提高旅行社「引客入晉」獎勵標準
    山西提高旅行社「引客入晉」獎勵標準 2020-04-01 13:36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媒體
  • 德化縣大銘鄉:「種」致富路 「姜」貧困軍
    德化縣大銘鄉:「種」致富路 「姜」貧困軍 2020-12-03 20: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兩當:巧手種植羊肚菌 勤勞鋪就致富路
    現在的王永周,憑藉勤勞的雙手鋪就了脫貧致富路,說話有了底氣,臉上也有了笑容。「扶貧先扶志,扶志先治懶」,這句話在王永周一家身上得到了充分體現。他們一家從無「等、靠、要」的不良心態,在脫貧致富的路上發揮自身主觀能動性,努力創造出了屬於自己的新生活!「一路走來,能幹的妻子是我最好的夥伴,她裡裡外外都是一把好手,只是不會說話。」王永周自豪的說道。
  • 【中國的脫貧智慧】「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  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  「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  如今,在「千年藥鄉」宕昌縣,許多像劉海霞一樣的群眾,在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辛勤勞動託起致富的夢想。
  • 故城縣南郭村:環境美化引「花香」為民鋪就致富路
    「俺們村的路修好了、廢舊房屋沒有了,滿村種上了月季花,春天花開了,香氣撲鼻,走在村裡心情別提多舒暢了。」正在健身廣場的65歲村民賈洪濱高興的向記者說。 故城縣南郭村黨支部書記郭修勇正在月季花棚中修剪花枝。記者 扈煒/攝 故城縣南郭村棚中的月季花爭相開放、香氣撲鼻。
  • 安徽肥西銘傳鄉:小小脆桃林結出「致富果」
    品相優佳的脆桃掛滿枝頭談起這片碩果纍纍的桃林,桃園的主人董大哥告訴筆者,五年前這就是一片荒草叢生、亂石密布的荒山,為了給父老鄉親們謀個營生,也為了給自己開闢一條新的農業發展路,他在村兩委的幫助下毅然決然的從群眾的手裡流轉下了這片「窮」壤。
  • 瑞金:「四好農村路」鋪就鄉村振興快車道
    要致富先修路近年來我市大力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鋪就了一條條鄉村振興快車道12月18日,記者在黃柏鄉龍湖村坳背崗萬畝臍橙園看到柏油馬路屬於「四好農村路」,自從修好以後,給當地村民出行和臍橙銷售帶來極大便利。
  • 高臺:鋪就「四好路」打開致富窗
    同時,完成了貧困村通村路養護維修、建檔立卡貧困村村社、村內道路工程建設,農村公路「暢返不暢」路段整治等為民利民的農村道路建設工程。至目前,境內現有各級公路1684條1769.653公裡。其中:國道1條69.2公裡,省道3條121.915公裡,縣道9條261.876公裡,鄉道23條292.784公裡,村道1648條1023.879公裡,村內道路301.544公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