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因為對家鄉山水的深深眷戀,27歲的陳陳不會選擇從天津回到天柱山腳下的小山村。冬日的上午,她在茶莊村的「陋室邂逅」民宿給遊客看茶,閒暇時撫琴,悠揚的琴聲飄出窗外,與眼前青色山巒融為一體。
這片民宿群是安徽健之旅文化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天柱山腹地投資新建的旅遊項目。原先閒置的民房被改造成別具特色的高端民宿,既保留原有土牆、磚瓦和皖西南民居特色,又在內部裝修上做足了文章。
民宿項目負責人賀結林是土生土長的茶莊村人,感受到家鄉環境改善,得知政府出臺鼓勵旅遊扶貧政策後,在外經商的他毅然返回故土。
「在綠水青山掩映下,打造有溫度的住宿、有情感的體驗。」賀結林介紹,通過流轉土地、吸納務工等方式,民宿帶動60戶村民增收,其中貧困戶9戶。同時,項目帶動周邊鄉親發展高山蔬菜,讓貧困戶成為當地特產「供貨商」。
安徽省潛山市屬革命老區,曾是大別山連片特困地區和全國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市),但同時,潛山市有著得天獨厚的生態優勢,被譽為「三富之地」,除綠色富硒、富鋅土壤外,還獲評「中國天然氧吧」,森林覆蓋率達98%,是全國森林康養基地。近年來,潛山堅持「生態立市、旅遊興市」戰略,做美景區鏈,做新業態鏈,做強配套鏈,打造全域旅遊的「潛山路徑」。
「穿行於天柱山的『彩虹公路』中,感受清新空氣和濃濃鄉愁,原來只打算在天柱山玩一圈,後來從一日遊變成了兩日遊。」一個外省的自駕遊遊客說。
天柱山腳下的天柱山魔幻森林景區佔地500餘畝,是一座集觀光、娛樂、休閒、互動於一體的綜合體驗型景區。其中,森林探險、森林光影秀、時光隧道等十多個新業態項目成為天柱山旅遊的重要補充,深受年輕遊客青睞。
山腳下,「五星級農家樂」桃源山莊院內,59歲的老闆蔡逢春正晾曬醃肉、醃菜,這是該店的拿手絕活。他告訴記者,現在節假日遊客爆滿,一年純收入少說有30萬元。目前僱了6個村民打工,每人每月可以領到3000多元工資。
蔡逢春觀察到,周圍鄉親們環保意識增強,政府在自然保護的基礎上開發旅遊業態,宣傳了好山好水,也帶火了農家樂的生意。「眼下政府出臺一系列獎補政策,鼓勵貧困戶開辦農家樂,並支持農家樂向民宿方向轉型升級。」
目前潛山市已擁有鄉村旅遊示範村21個,真正實現「山水觀光」向「休閒度假」轉變,「美麗鄉村」向「美麗經濟」演變。
要想打好全域旅遊牌,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格局很重要,源頭保護與治理更是不可或缺。
如今潛山市區的潛水河已成一幅和諧的生態畫卷,遊客可以行走在溼地棧道和濱河綠道上,三五成群的鷺鷥鳥飛過眼前或在水面停留、跳躍。這條皖河流域的一級支流,幹流河道長度115公裡,流域面積1326平方公裡。據周邊老鄉回憶,潛水河未整治前,常出現堤岸垃圾、水面漂浮物,岸邊還有採砂船出沒,河中暗流漩渦,十分危險。
近年來,潛山市認真落實河長制要求和任務,大力補齊水生態環境短板,實施禁採、拆違、截汙、護魚、固堤、綠岸等系列措施,為生態環境「讓道」。
為了引導青年參與生態文明建設,潛山各級團組織有序擴大現有「河小青」「林小青」志願服務隊規模,常態化開展保護母親河、植綠護綠、村莊環境整治等各類志願服務活動。同時主動參與河湖「五清四亂」、護林防火、文明創建等各項中心工作,爭當河湖「監督員」、山林「巡察員」、文明「宣傳員」。此外,通過新媒體平臺向廣大青年宣傳生態文明法律法規和環境保護知識,促進形成綠色文明的生活方式。
「青山綠水不是『打造』出來的,是保護回來的,探索生態治理新路徑,終於實現了『河水清回來、鳥兒飛回來、魚兒遊回來』的目標。」潛山市水利局副局長劉和平感慨道。
目前,潛水示範河段水體水質總體穩定在Ⅱ類,水功能區水質達標率100%。至此,潛山城市周邊河流景觀帶達2萬畝,串聯起上遊的天柱山、中遊的古皖城,下遊的薛家崗古文明遺址等地,形成一道旅遊新線路。
「我們以山水田園城市、特色風情小鎮、全域美麗鄉村為『點』,以旅遊公路、旅遊風景道為『線』,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為『面』,拓寬潛山全域旅遊發展空間。」潛山市文旅體局局長李桃生介紹。
「生態修復帶來環境變化、經濟發展,為民生發展奠定基礎。」潛山市委副書記陳茜介紹,「十四五」期間,全市將充分發揮生態資源優勢和全域旅遊產業優勢,厚植綠色發展理念,打造以旅遊休閒養生、益智健康農副產品為特色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