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 網視互聯編輯部 網視互聯
作者 | 貓叔
阿里音樂旗下的蝦米音樂被曝將於2021年1月關閉,而蝦米音樂和阿里巴巴方面的回應是「不予置評」。
這樣的回應頗有些耐人尋味,看上去進可攻可守可進可退,但明眼人都清楚,沒有否認,就意味著承認。傳聞十有八九是真的,或者事情正在向傳聞的方向發展。
出現這樣的傳聞,其實並不讓人感到意外。
想當年,阿里巴巴先後收購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請來高曉松、宋柯、何炅組建阿里音樂集團,意氣風發,野心勃勃,卯足了勁要顛覆中國音樂產業。
然而,8年過去了,曾經3億用戶的天天動聽早已被阿里玩死了,蝦米音樂也一直沒什麼起色。
相比於阿里大文娛體系令人眼花繚亂的各種資本動作,在音樂領域,阿里一直在努力,但一直在潰敗。
馬雲的「音樂夢」
作為商界大佬,馬雲的心底裡一直藏著一個音樂夢想。
在線下,馬雲不僅開設了自己的HHB音樂酒吧,而且曾在不同場合唱過《傳奇》《Unchained Melody》《我終於失去了你 》《當我想你的時候》《廣島之戀》等歌曲,颱風彪悍,造型各異,毫無偶像包袱,讓人過目難忘。
在線上,2013年馬雲先後收購了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阿里音樂集團,並聘請了高曉松做董事長,宋柯擔任CEO,何炅擔任首席內容官,做音樂的決心不可謂不大。
「阿里音樂集團一定會成為一家世界級音樂機構。」上任之初,高曉松曾高調宣布,相信這也是馬雲的音樂夢想。
然而,阿里收購的這幾年,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每況愈下,馬雲的著急上火可想而知。
眾所周知,馬雲有非常濃厚的「風清揚情結」,他在阿里的花名就是「風清揚」。2000年張紀中拍《笑傲江湖》時,馬雲曾託關係找人想飾演「風清揚」一角,但因為長相奇特,當時的阿里也還沒到「笑傲天下」的地步,所以未能如願。
2017年11月,馬雲主演的首部電影《功守道》上線,隨著《功守道》一同推出的還有一首主題曲,取名就叫《風清揚》。這首歌由高曉松創作,馬雲和「天后」王菲合作獻聲。馬雲的風清揚情結,終於在音樂裡如願以償。
《風清揚》這首歌,通過阿里旗下的蝦米音樂獨家首發。一經上線,就登上了微博熱搜榜,搶佔了知乎熱門話題,刷爆了微信朋友圈,上線24小時單曲播放量超千萬,微信指數近500萬,躥升成為蝦米新歌榜、熱歌榜雙料第1,位居亞洲新歌榜第7位。
受《風清揚》獨家首發的帶動,蝦米音樂重回巔峰,多端用戶訪問量突破3000萬,有效播放量逼近2.5億次。
馬雲用一首歌,滿足了自己的「風清揚情結」,實現了自己的音樂夢想,還給蝦米帶來了大量的話題、流量和用戶,助推蝦米音樂重回第一陣營,這也成了阿里收購蝦米音樂以來少有的高光時刻。
然而,馬雲這一首歌,或許可以解一時的燃眉之急,但無法幫助蝦米走出困局,高曉松、何炅不行,馬雲拉上王菲也不行。
阿里為什麼做不好「音樂」?
在收購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後,2014年阿里音樂平臺市場份額累積達到了21.9%,阿里音樂升為中國數位音樂行業的NO.1,儼然一副市場霸主的姿態。
帶著馬雲的音樂夢想,高曉松2015年上任阿里音樂懂事長之後就一直強調,現在的音樂市場玩法不對,阿里音樂要嘗試新的玩法。於是天天動聽,更名為「阿里星球」。
根據官方的說法,阿里星球要做中國最大的泛娛樂交易平臺,面向ABC建立商業循環,構建藝人、用戶之間的商務平臺,貫穿整個音樂的生產、傳播、消費數個產業鏈。
然而,阿里星球發布還不到6個月,就全面停止了音樂服務,曾經的天天動聽被宣告死亡,並引導用戶下載蝦米音樂。隨後高曉松卸任,阿里音樂留下個爛攤子,成了阿里的一個「包袱」。
事實上,從2014年末到 2015年初,國內的在線音樂市場在經過十幾年的混沌之後,終於開始重視版權。在政府部門大力整頓網絡侵權盜版的主導下,網際網路音樂版權秩序日益好轉,大量未授權的音樂下架。
2015 年,在線音樂行業進行了多次重組和整合。除了阿里音樂外, QQ 音樂也憑著財大氣粗瘋狂拿下多個獨家版權;而酷狗、酷我則合併為海洋音樂集團;此後,海洋音樂集團又和QQ音樂合併為了騰訊音樂娛樂集團,這一合併讓QQ音樂、酷狗音樂和酷我音樂成為了一家人,優勢盡顯。
雖然蝦米音樂曾先後跟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進行了版權共享,但這也只是暫時的,一旦版權授權解約,蝦米就面臨著嚴重的版權危機,所以大量歌曲連結下架,元氣大傷。
用戶上不佔優勢,版權上又成困局,以至於蝦米音樂跟QQ音樂和網易雲音樂差距越來越大。
據Quest mobile數據,2018年QQ音樂的市佔率達到了40.7%位列首位,酷狗、網易雲音樂和酷我音樂的市佔率分別為25.4%、15.6%和10%,而蝦米音樂僅為4%。
在蝦米音樂和天天動聽合併為阿里音樂時,蝦米音樂CEO王皓卻被轉崗到了釘釘。這也被很多人認為是蝦米走下坡路的原因之一。
阿里星球的野心很大,但偏離了音樂這一核心服務,用戶便逐漸流失。在粉絲經濟盛起的網際網路時代,網易雲音樂、QQ音樂已有獨特群體支撐,正在俘獲大批用戶,而阿里擁有的天天動聽和蝦米音樂卻已經失去了先機。
站在用戶的角度,我們也許沒辦法理解阿里所謂的「戰略調整」。從明面上看,曾經擁有3億用戶的天天動聽和曾經處於音樂鄙視鏈頂端的蝦米音樂明明是一手好牌,只可惜,如今被阿里所謂的「戰略調整」徹底搞垮了。
阿里的音樂夢想,寄托在網易雲的身上
從宣告天天動聽死亡,到傳出蝦米音樂關閉傳聞,兩大王牌終究成為了棄子。失去了左膀右臂,阿里音樂已經處於被大文娛拋棄的邊緣。
如果蝦米音樂關閉,那我們只能佩服阿里「壯士斷腕」捨棄音樂的勇氣,但「卸下負擔」之後,阿里音樂又將何去何從呢?
很顯然,阿里音樂敗了,但財大氣粗的阿里巴巴並不會放棄在音樂市場的布局。
2019年,阿里巴巴以7億美元領投網易雲音樂,而在這次投資公告中沒有任何關於蝦米音樂的說明。
此後媒體曾曝出蝦米音樂跟網易雲合併的消息。不過網易雲音樂CEO朱一聞不止一次表示,「不會與蝦米音樂合併」。
2020年,阿里旗下的88VIP生態權益包第一次將網易雲音樂黑膠VIP年卡權益納入自家會員生態裡,還陸續跟優酷會員、支付寶、燈塔專業版app等合作。
重網易雲音樂,輕蝦米音樂。這其實已經意味著,蝦米音樂已經被邊緣化,阿里放棄蝦米音樂只是時間問題。
如今,能夠網易雲合併,或許已經是蝦米音樂最好的結局。阿里用資源換交易,這樣的結局並不是沒有可能。
資本從來都是現實的,未來阿里的音樂布局,或許將寄托在網易雲音樂身上。接下來,中國音樂流媒體市場將成為騰訊系與網易雲音樂的戰場。
·END·
原標題:《阿里為什麼做不好「音樂」?》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