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處亂世仍懷灑脫心,弘一法師與「世外桃源」泉州的緣

2020-12-23 騰訊網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這首耳熟能詳的歌就是語文課本中提到了那首《送別》,也是我最先了解弘一法師的地方。

他生逢亂世,人如浮萍般飄零,不知哪一天狂風就會把他吹的七零八落。他前半生在俗,是流連於風花雪月的藝術巨匠,用詩詞歌賦高談人生理想。後半生在佛,忘卻她放下紅塵皈依佛門,從此專心禮佛,渡化眾生,悲憫天下。流年60餘載,在俗39年,在佛24年,他就是李叔同,號「弘一法師」。

1880年農曆九月二十是他的誕辰紀念日,1942年 農曆九月初四是他的圓寂紀念日。這個深秋十月,讓我們一起懷念他的一生。談到弘一法師就想到了古稱佛國的福建泉州,賢哉品牌也是源於此地。

弘一大師與泉州特別有緣,在出家至圓寂的24年中,有14年多在泉州,曾住過承天寺、開元寺、百源庵、草庵、福林寺、南安小雪峰、慧泉、靈應寺、惠安淨峰寺、靈瑞山、資壽寺、彌陀巖、碧霄巖、清源洞、普濟寺、安海澄停院、永春蓬壺普濟寺等數十座寺院。

承天寺是他最經常的住的地方。可見,這位高僧,對泉州情有獨鍾。這樣一位為世人尊敬的高僧住在泉州14年,也是他生命最沉靜也最巔峰的14年。那有人好奇他為什麼會選擇留在泉州呢?我覺得一方面是環境影響,泉州屬於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四季如春,很適合身患肺疾的弘一法師。一方面泉州更有悠久的歷史、文化氛圍濃重,民風淳樸,名人薈萃。享有「海濱鄒魯」、「世界宗教博物館」等稱譽。在1982年國務院首批公布的24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法師的一生可概括為兩個字:灑脫。他走遍大江南北,最終停留此地,或許一切都是緣。朱熹曾對泉州有過這樣的評價: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這個地方簡直為了弘一法師量身定做。

現在開始我們閉上眼睛聯想,1928年中國發生了軍閥混戰,中華大地風雨飄搖,滿目瘡痍。中國人身處硝煙四起的土地上,民不聊生。換個鏡頭我們來到了一個風輕雲淡的日子,大師粗衣芒鞋、風塵僕僕地趕往杭州到廈門的路上,途經泉州時,他無意間遇見一片花海,抬頭望天看見這個石頭城就是泉州,頓時覺得像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花源。外面是灰色的,這裡是五顏六色的,豁然開朗,不禁吸引法師停留此地多看幾眼,這一看就深陷其中,決意改變行程隱居泉州修身養性。

法師久居泉州,於開元寺留下墨寶,開元寺大門上的對聯正是法師所書,寫的便是朱熹所說的那兩句。在泉州的弘一法師落籍承天寺,潛心研習佛法,經常在承天寺、開元寺、小山叢竹傳法講經,此三處亦是法師在泉州足跡最多的地方。三處當中,法師對小山叢竹情有獨鍾,晚年就在此居住。

儒學是我們認識研究中國文化的必經之路,弘一法師由儒入釋,最後隱於泉州。靈魂在儒與釋之中追求解脫之法,並將所悟所得傳與眾生。他早年對祖國的滿腔熱血,這時已融化到虔誠的弘法中去,並且置自己的生死於度外了。

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悲看涵養。這是我最喜歡的他的一句話。我們不該忘記他,中國藝術文壇上更不能忘記他。

現在簡單回顧一下他都開創了什麼?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批出國學習西洋畫的人,也是第一位將西洋畫介紹到中國來的藝術家,開創了我國早期的藝術教育事業。

在日本期間獨自編輯創作了中國歷史上第一份音樂刊物《音樂小雜誌》。成為最早將鋼琴音樂與五線譜引入到中國來的人之一。

他在日本期間與曾孝谷等留學生組織創辦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話劇團體——「春柳社」。1907年2月,在日本東京首演《茶花女》。在劇中飾演女主角瑪格麗特,曾經風靡一時。

1911 年主編《太平洋畫報》並負責《太平洋報》的版面設計及廣告設計,這一期間,成為了開創中國新式廣告的第一人。

由他作詞譜曲的三部合唱音樂《春遊》,是中國近代最早的一首多聲部的聲樂作品,也拉開了中國合唱事業的嶄新帷幕。

這只是他的一小部分成就,他的一生,我們慢慢品味,無法用言語表達。

今日我再次播放《送別》,看著他那字裡行間褪盡人間煙火的書法集,不禁熱淚盈眶,有感於亂世下法師對人間別離的大透大悟。有的人離去了,但是其靈魂和意志依然永駐我們心中。

相關焦點

  • 弘一法師與泉州,這些地方都有他的足跡…
    他的作者叫李叔同,也就是後來的弘一法師。  這曲《送別》從美國流傳至日本,經過李叔同的改編而風行於中國。  也讓我們想起了作者李叔同與泉州結下的不解之緣。  1918年,杭州虎跑定慧寺正式出家,  1942年10月,寫下「悲欣交集」四字,圓寂於泉州溫陵養老院  ,終年63歲。
  • 泉州承天寺千年歷史,好似一座博物館,弘一法師曾四次到訪
    分享一下我的泉州行,當然是一年前春節期間的旅行。今天要去參觀的是泉州的承天寺。泉州被譽為「世界宗教博覽會」,老城區裡遍布各種寺、觀、院、堂等古建古蹟。承天寺,又稱月臺寺,在五代時,此地為節度使留以效的南園。後周顯德年間(954—960年)改建為佛寺,初名「南禪寺」。宋景德四年(1007年),賜名「承天寺」。
  • 弘一法師:半生風流半生清修,以書法實現人生圓滿
    1942年九月初四,63歲的弘一法師在泉州晚晴室吉祥西逝。臨終前3天,他在用過的三寸紙片背面,書寫「悲欣交集」四字,並自注「見觀經」,是為最後之絕筆。「悲欣交集」四字,是弘一法師臨終前的最後一幅作品。從書法美學的角度評判,有人對之不以為然。而我對此卻頗為讚賞——「悲」字為似交非交的「非心」,意為佛乃非心刻意所求。「欣」字符合集字的穿插美,「集」字則有禪意舞美之意,都是對固有字體的超越,體現了佛法的「無我、無相、無掛礙」。不過,對於一個處於彌留之際的人來說,能做到意識神志不昏沉、不散亂,實屬不易。
  • 張遵沐肖像作品--《弘一法師》
    2012年在泉州創辦「遵沐雕塑工作室」 專注雕塑創作,作品延伸材質:木雕藝術、銅雕藝術、石雕藝術、瓷雕藝術、玻璃鋼雕塑等。具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和獨特的藝術風格。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李叔同家裡經營鹽業和錢莊,是天津巨富。他的前半生是風情才子,後半生是卻是世外高僧。     《送別》是李叔同在1914年創作,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柳亞子先生與弘一早年同辦過《太平洋報》,弘一出家後,就與柳亞子失去了聯繫。1939年抗日軍興之際,弘一在福建泉州度60 壽辰,忽然收到柳亞子一首祝壽詩,詩曰:「君禮釋迦佛,我拜馬克思。大雄大無畏,跡異心豈異。閉關謝塵網,吾意嫌消極。願持鐵禪杖,打殺賣國賊。」當時在場祝壽的人見到這首詩,莫不縮頸咋舌,可是弘一讀了微微一笑,提筆回詩偈一首,云:「亭亭菊一枝,高標矗勁節。
  • 弘一法師: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78年前的今天,1942年10月13日,弘一大師李叔同於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圓寂。 1942年中秋過後,弘一大師自感病勢沉重,手書二偈與諸友告別,偈云:「君子之交,其淡如水。執象而求,咫尺千裡。問餘何適,廓爾亡言。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 弘一法師圓寂日 | 從民國的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的傳奇人生!
    泉州溫陵養老院晚晴室。李叔同:「請叫我弘一。」誠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在李叔同身上,世間人原本認為高於生命的愛情,並沒有能夠阻攔他剃去煩惱絲,歸入佛門。從這一細節可以看出弘一大師內心的柔情和歉疚以及處事的細心和周到。此後24年間,再未與妻兒相見。從此,世間再無李叔同,剩下的只有弘一法師。1918年正月十五,李叔同正式皈依佛門。於杭州大慈寺出家,投禮了悟法師為師。未久,於杭州靈隱寺受具足戒,法名演音,法號弘一。
  • 【閩南傳奇】南馬橋邊畫虎爛(N002期:弘一法師與淨峰寺)
    人的心若死執自己的觀念,不肯放下,那麼他的智慧也只能達到某種程度而已。   歹坯貴:是啊,昨天《南馬橋早報》有則新聞說一男的做手術被誤切了顆睪丸,賠了200萬,現在一想到自己每天出門帶著400萬亂逛,特有土豪感!   豬哥良:就你還土豪,早上在淨峰寺被猛損一頓,居然還能笑得出來。
  • 【滴水藏海】弘一法師在永春的悟法之路
    時任永春縣立圖書館館長的王錦機先生,素與弘公默契最深,曾把他的演講結合時勢,闡析得淋漓盡致,被弘一法師讚許為「千慮之一得」:「吾國自光復來歷廿餘年之艱辛奮鬥始告統一,而猝遭暴日侵略,極生民未有之慘劫。法師為吾民族之哲流,且為眾生中之先覺者,何未一言及之,不知佛以普度眾生為心、佛法之中即該世法……」(王錦機《佛教之簡易修持法》序二)。
  • 弘一法師·《清涼歌集》
    弘一法師先後在杭州,南京執教音樂十年,後來全國的音樂教師,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弟子或再傳弟子。
  • 評述專欄 人物評述——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 ——李叔同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佛教墨寶匯集鴻山 弘一大師血書真跡難得一見
    在眾多墨寶中,最為珍貴的要數弘一大師的血書真跡——《四分律行事鈔》。上午9點,「鴻山墨緣——法雨潤澤」佛教書畫精品展在鴻山講堂舉行開幕儀式。本次活動由廈門市佛教協會指導,廈門市古代藝術品研究會、廈門鴻山寺主辦,廈門市古代藝術品研究會佛文化專業委員會承辦,廈門市鴻山書院為支持單位。
  • 弘一法師兩個字拍出471萬,褪去煙火氣的書法,是如此澄淨!
    弘一法師:一個文化貴族,一個精神貴族。  在弘一法師身上,博雅的知識教養,淡薄的人生態度,純粹的精神追求,嚴謹的生活儀軌,濃烈的社會情懷,獨立的精神取向,體現了中國文化傳統對個體價值和精神自由的尊重,也體現出傳統知識精英注重道德修養、注重社會責任的文化性格。
  • 弘一法師有個揚州弟子,他還是名地下黨員
    今年,是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他的揚州籍弟子黃福海誕辰110周年。新中國成立前,黃福海是中共泉州地下黨第四支部書記,是位革命前輩,他對黨忠誠,對弘一法師飽含深情。後來,黃福一直追隨弘一法師足跡,並得到法師第一幅墨寶:「人生如同西落日,富貴猶如竹上霜」。後來,兩人接觸越來越多,弘一法師也開始指點黃福海的書法,而黃福海也開始研究「弘體」書法。黃福海在1958年回到揚州,作為弘一法師的傳人,也有自己創造的東西,黃福海的書法清淡舒朗,有自己的特色。
  • 南泉佛國的包容之美|記錄匆匆一瞥的泉州之旅
    不便出門旅行的這段時間裡,就宅著整理電腦裡的舊照片,翻到2017年在泉州拍的照片,才想起那一年四月臨時起意前往泉州的一次短暫之旅。尋訪弘一法師的泉州蹤跡關於泉州,朱熹曾經說過「此處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
  • 一本文集裡記載夏丏尊 弘一法師莫逆之交
    生活的本原,生命的本初,願望的本真及夏丏尊與弘一法師甚篤的友情,文集裡娓娓道來。《夏丏尊文集》出版於一九八二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序(葉聖陶)。(葉聖陶1894年10月28日—1988年2月16日)現代作家、教育家、文學出版家和社會活動家,有「優秀的語言藝術家」之稱。提及葉聖陶很多語文教師都會不約而同說「語文」。
  • 紀念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暨手書墨寶、拓片展覽在晉江開幕
    2020年是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11月25日,「最後之勝利——紀念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暨手書墨寶、拓片展覽」在晉江市博物館開幕。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和範表示,本次展覽薈萃泉州市博物館、晉江市博物館、民間收藏的弘一法師書法真跡佳作9件/套(實際數量13件),及其弟子劉質平《弘一上人史略》油印手稿1件,與晉江市博物館館藏的弘一大師石刻、木刻拓片41件/套(實際數量共69件)一併展出,為大家奉獻了一場書法藝術盛宴。
  • 62載文化先行者李叔同,一代佛學大師弘一法師,波瀾壯闊的人生
    1918年農曆7月13日,菩薩聖誕日李叔同在杭州虎跑寺剃度出家,時年39歲,自稱弘一法師。從此人間再無李叔同。同年8月,弘一法師在杭州尋隱寺,受戒正式成為一名真正的僧人,自此開啟了持戒謹嚴,篤志苦行,弘法利生,慈悲為懷,廣行接生的人生。
  • 夏丏尊:弘一法師為什麼出家
    今年(一九三九)舊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師滿六十歲誕辰,佛學書局,因為我是他的老友,囑寫此文字以為紀念,我就把他的出家的經過加以追敘。他是三十九歲那年夏間披剃的,到現在已整整過了二十一年的僧侶生活。我這裡所述的,也都是二十年前的舊事。  說起來也許會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師的出家,可以說和我有關,沒有我,也許不至於出家。關於這層,弘一法師自己也承認。
  • ​論私淑蕅益與弘一法師的佛法修持及其效應
    一、引論:從弘一法師出家及其修學初期的佛門生態談起李叔同(1880-1918)之出家與弘一法師的橫空出世(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