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遵沐肖像作品--《弘一法師》

2021-02-06 東方美塑

作者:張遵沐 在創作中 

作者簡介:

張遵沐、男、漢族、福建泉州人,職業:雕塑,進修於四川美術學院雕塑系,福建工藝美術學會委員,福建工藝美術協會會員,2015年度中國木雕榜眼。

2012年在泉州創辦「遵沐雕塑工作室」 專注雕塑創作,作品延伸材質:木雕藝術、銅雕藝術、石雕藝術、瓷雕藝術、玻璃鋼雕塑等。具有豐富的創作經驗和獨特的藝術風格。

參加藝術活動的部分作品:

1998年作品《騰飛時代》入選98首屆大連槐花杯環境藝術大賽;

2015年作品《守望的幸福》參加第七屆藝鼎杯中國木雕現場創作大賽榮獲銀獎,同時授予中國木雕榜眼稱號;

2016年作品《天籟之音》榮獲天工獎三等獎;

2017年作品《空》榮獲第四屆中國傳統泥塑現場創作大賽優秀獎;

2017年作品《強》榮獲廈門文博會海峽工藝精品獎銀獎;

2017年作品《反腐利劍》榮獲廈門文博會海峽工藝精品獎銅獎;





弘一法師:

       李叔同(1880—1942),又名李息霜、李岸、李良,譜名文濤,幼名成蹊,學名廣侯,字息霜,別號漱筒。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李叔同家裡經營鹽業和錢莊,是天津巨富。他的前半生是風情才子,後半生是卻是世外高僧。

    《送別》是李叔同在1914年創作,在中國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很多人可能並不知道李叔同的大名,但是這首歌卻大都聽過,唱過。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晚風拂柳笛聲殘,夕陽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人生難得是歡聚,唯有別離多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問君此去幾時還,來時莫徘徊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 

一壺濁灑盡餘歡,今宵別夢寒

    歌詞屬婉約一派,清新淡雅,情真意摯,悽美柔婉,其中畫意詩情,更是相得益彰。歷經百年時光,依然是送別詩中的不二經典。

晚年弘一法師:

   1939年(己卯民國二十八年)60歲4月入蓬壺毗峰普濟寺閉門靜修。著《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篇》等書。9月,澳門《覺音月刊》和上海《佛學半月刊》均出版《弘一法師六秩紀念專刊》。秋末,為《續護生畫集》題字並作跋。

1940年(庚辰民國二十九年)61歲春,閉關永春蓬山,謝絕一切往來,專事著述。10月,應請赴南安靈應寺弘法。

1941年(辛巳民國三十年)62歲4月,離靈應寺赴晉江福林寺結夏安居,並講《律鈔宗要》,編《律鈔宗要隨講別錄》。冬,入泉州百原寺小住,後移居開元寺。歲末返福林寺度歲。

1942年(壬午民國三十一年)63歲2月赴靈瑞山講經。但弘一提出三約:一不迎,二不送,三不請齋。3月回泉州開元寺,後居溫陵養老院。7月,在朱子「過化亭」教演出家剃度儀式。8月在開元寺講《八大人覺經》。10月2日下午身體發熱,漸示微疾。10月7日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10月10日下午寫「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10月13日晚7時45分呼吸急促,8時安詳西逝,圓寂於泉州不二祠溫陵養老院晚晴室。

名家點評

    魯迅:「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太虛大師為贈偈:「以教印心,以律嚴身,內外清淨,菩提之因。」

       周恩來對曹禺說:你們將來如要編寫《中國話劇史》,不要忘記天津的李叔同,即出家後的弘一法師。他是傳播西洋繪畫、音樂、戲劇到中國來的先驅。

    趙樸初「深悲早現茶花女,勝願終成苦行僧,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

       林語堂「李叔同是我們時代裡最有才華的幾位天才之一,也是最奇特的一個人,最遺世而獨立的一個人。」

       張愛玲「不要認為我是個高傲的人,我從來不是的,至少,在弘一法師寺院轉圍牆外面,我是如此的謙卑。」

       夏丏尊「綜師一生,為翩翩之佳公子,為激昂之志士,為多才之藝人,為嚴肅之教育者,為戒律精嚴之頭陀,而以傾心西極,吉祥善逝。」

                                                     

相關焦點

  • 從李叔同到弘一法師的悲欣交集
    僧人答:「請叫我弘一。」 女子低下頭去,淚流滿面:「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僧人答:「愛,就是慈悲。 」 這位慈悲的丈夫在出家前曾預留了三個月薪水,分為三份,其中一份連同自剪下的一綹鬍鬚託老友轉交日籍妻子,並拜託朋友把她送回日本。 從此,世間少了「李叔同」,多了「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半生風流半生清修,以書法實現人生圓滿
    弘一法師對佛學的貢獻,主要體現在他對律宗的研究與弘揚上。弘一法師為振興律學,深入研修,潛心戒律,著書說法,實踐躬行,是近世佛教界倍受尊敬的律宗大師,也是國內外佛教界著名的高僧。特別是出家後的作品,更充滿了超凡的寧靜和雲鶴般的淡遠。這是絢爛至極的平淡、雄健過後的文靜、老成之後的稚樸。1942年九月初四,63歲的弘一法師在泉州晚晴室吉祥西逝。臨終前3天,他在用過的三寸紙片背面,書寫「悲欣交集」四字,並自注「見觀經」,是為最後之絕筆。
  • 書法與人生同樣傳奇的弘一法師
    1918年,39歲的李叔同正式出家,取名演音,號弘一,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弘一法師。弘一法師以其淡薄的人生態度、純粹的精神追求與超凡脫俗的書法技藝令人稱讚,要知道在遁入空門前,弘一法師涉獵極廣,也頗有所成,但是在皈依佛門後,唯有書法技藝是他一直所追求的。
  • 弘一法師:人生大美,是絢爛至極歸於平淡.
    冷峻如魯迅,從內山完造那裡「乞得」弘一法師手書一張,喜不自禁,在日記裡寫下:樸拙圓滿,渾若天成。得李師手書,幸甚! 高傲如張愛玲,在弘一法師寺院圍牆外面,俯首低眉,說了一句:我是如此的謙卑。 暑假裡,他將書畫贈與學生,將金石作品與藏印贈西冷印社封存,將鋼琴等家具贈與日籍妻子。八月,大勢至菩薩誕辰,他身披海青,腳穿芒鞋,於杭州虎跑寺向了悟法師行剃度禮,賜法名演音,字弘一。 世間再無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 弘一法師·《清涼歌集》
    弘一法師先後在杭州,南京執教音樂十年,後來全國的音樂教師,十之八九都是他的弟子或再傳弟子。
  • 【滴水藏海】弘一法師在永春的悟法之路
    悉心竭誠,熟讀窮研,南山鈔疏,及靈芝記,精進不退,誓求貫通,編述表記,流傳後代……」(弘一法師《學南山律誓願文》)。弘一法師在普濟寺夜以繼日,潛心編纂律宗著述,其輯成付梓者,計有:《南山律在家備覽略編》、《華嚴疏科分》、《盜戒釋相概略問答》等。這些著作成為研究南山律學的重要典籍。佛門尊稱弘一為「重興南山律宗第一代祖師」。
  • 弘一法師當初為什麼出家?原因似乎也簡單
    李叔同深有感觸,也向法師提出出家的想法。不過,虎跑寺的主持謙而不受,而是介紹李叔同去拜會虎跑寺退休主持了悟法師。了悟法師此時在杭州城內松木場護國寺。李叔同馬上動身拜在了了悟法師門下。了悟法師收李叔同做在家弟子,並且賜李叔同法名演音,號弘一。開學後,李叔同依然做老師。不過,他心已嚮往山中。
  • 評述專欄 人物評述——弘一法師
    弘一法師 ——李叔同李叔同是著名音樂家、美術教育家、書法家、戲劇活動家,是中國話劇的開拓者之一。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花枝春滿,天心月圓
    病中,弘一法師曾喚妙蓮法師抵臥室寫遺囑。幾天後,他寫下「悲欣交集」4字交妙蓮法師。 他從日本留學歸國後,擔任過教師、編輯之職,後剃度為僧,法名演音,號弘一,晚號晚晴老人,後被人尊稱為弘一法師。
  • 弘一法師有個揚州弟子,他還是名地下黨員
    今年,是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他的揚州籍弟子黃福海誕辰110周年。新中國成立前,黃福海是中共泉州地下黨第四支部書記,是位革命前輩,他對黨忠誠,對弘一法師飽含深情。後來,黃福一直追隨弘一法師足跡,並得到法師第一幅墨寶:「人生如同西落日,富貴猶如竹上霜」。後來,兩人接觸越來越多,弘一法師也開始指點黃福海的書法,而黃福海也開始研究「弘體」書法。黃福海在1958年回到揚州,作為弘一法師的傳人,也有自己創造的東西,黃福海的書法清淡舒朗,有自己的特色。
  • 紀念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暨手書墨寶、拓片展覽在晉江開幕
    2020年是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11月25日,「最後之勝利——紀念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暨手書墨寶、拓片展覽」在晉江市博物館開幕。晉江市文化和旅遊局副局長李和範表示,本次展覽薈萃泉州市博物館、晉江市博物館、民間收藏的弘一法師書法真跡佳作9件/套(實際數量13件),及其弟子劉質平《弘一上人史略》油印手稿1件,與晉江市博物館館藏的弘一大師石刻、木刻拓片41件/套(實際數量共69件)一併展出,為大家奉獻了一場書法藝術盛宴。
  • 身處亂世仍懷灑脫心,弘一法師與「世外桃源」泉州的緣
    這首耳熟能詳的歌就是語文課本中提到了那首《送別》,也是我最先了解弘一法師的地方。 流年60餘載,在俗39年,在佛24年,他就是李叔同,號「弘一法師」。 1880年農曆九月二十是他的誕辰紀念日,1942年 農曆九月初四是他的圓寂紀念日。這個深秋十月,讓我們一起懷念他的一生。談到弘一法師就想到了古稱佛國的福建泉州,賢哉品牌也是源於此地。
  • 從衣食無憂的「富二代」到一代得道高僧,弘一法師傳奇的一生
    你知道弘一法師嗎?就算你不知道他是誰,你也一定知道他寫的這首歌,這首歌幾十年來被無數的人所傳唱,這首歌便是《送別》。弘一法師是一個非常有傳奇經歷色彩的一個人,早年他其實和我們一樣,也是一個紅塵中人,甚至還過著富貴繁華的生活,但突然有一天他卻拋棄了所有選擇了出家,為何他會做出這樣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選擇呢?許多人不知道的是弘一法師還是一個大藝術家。
  • 衢州:召開紀念弘一法師來衢100周年文化論壇
    衢州:召開紀念弘一法師來衢100周年文化論壇 2020-12-08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9件弘一法師真跡亮相晉江市博物館
    2020年是弘一法師140周年誕辰。昨日,「最後之勝利」紀念弘一法師140周年誕辰暨手書墨寶、拓片展覽在晉江市博物館隆重開幕。此次展覽薈萃了泉州市博物館、晉江市博物館、私人藏家收藏共9件弘一大師書法真跡佳作及大師弟子劉質平手書大師史略的油印手稿1件,與晉江市博物館館藏的弘一大師題刻拓片41件/套(實際數量共69件)一併展出,為大家奉獻了一場書法藝術的饕餮盛宴。
  • 弘一法師與泉州,這些地方都有他的足跡…
    在弘一法師出家24年裡,最後的14年與閩南的因緣殊勝,  推動了近代閩南佛教、閩南文化的傳承與弘揚。  在此期間,正是中華民族遭受日本侵略的時期,他在閩南這片熱土上,還播撒著愛國愛教的精神。  他的人生傳奇如夢,所謂「絢爛之極,歸於平淡」。豐子愷曾形容老師:一個活得十分像人的「人」。  美麗而獨特的泉州,是弘一法師人生最後的文化驛站。
  • 弘一法師誕辰140周年:兩大特展追溯「一生兩世三重天」
    弘一法師展覽將分為「浮生若夢」、「永嘉往事」和「天心月圓」三個單元,其中第一單元細緻梳理了李叔同一生的經歷,分不同時間階段講述他重要事跡和成就。第二單元則是重點介紹了弘一與溫州的情緣,弘一法師出家之後有一半的時間在溫州度過,並且將溫州稱為「第二故鄉」;來溫駐錫十二年,弘一大師不僅完成了《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記》和《護生畫集》,還留下不少信札墨寶和軼事趣聞,是本次展覽的重點。
  • 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清風之旅升級回歸
    12月14日,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清風之旅遊線全面升級回歸啦!李叔同弘一法師紀念館始建於1984年,前身為李叔同紀念室,以李叔同在浙江省立第一師範學校的任教經歷及其與杭州、虎跑的淵源為展陳重點,講述李叔同的人生經歷、璀璨成就和儉以養廉的廉潔德行。
  • 弘一法師圓寂日 | 從民國的風流才子,到一代高僧的傳奇人生!
    論篆刻,他是西泠印社的元老;又曾親自發起成立了繼「西泠印社」之後的又一印學團體——樂石社,定期雅集,編印作品集和史料彙編,在近代篆刻史上領風氣之先。李叔同:「請叫我弘一。」誠子:「弘一法師,請告訴我什麼是愛?」李叔同:「愛,就是慈悲。」在李叔同身上,世間人原本認為高於生命的愛情,並沒有能夠阻攔他剃去煩惱絲,歸入佛門。
  • 夏丏尊:弘一法師為什麼出家
    今年(一九三九)舊曆九月二十日,是弘一法師滿六十歲誕辰,佛學書局,因為我是他的老友,囑寫此文字以為紀念,我就把他的出家的經過加以追敘。他是三十九歲那年夏間披剃的,到現在已整整過了二十一年的僧侶生活。我這裡所述的,也都是二十年前的舊事。  說起來也許會教大家不相信,弘一法師的出家,可以說和我有關,沒有我,也許不至於出家。關於這層,弘一法師自己也承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