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價每平方米2.6萬元的房源
售價僅1.6萬元左右
單套價格降了近100萬元
臨近歲末,不少福州市民發現
自己的朋友圈裡
中介、置業顧問們
發布了部分項目的「工抵房」信息
讓不少購房者怦然心動
這些看似優惠的「工抵房」
是什麼來源?能買嗎?
歲末冒出大批「工抵房」
最大降幅近百萬元
「二環內江景頭牌,9樓東頭,73平,單價2.7萬,總價197萬,同戶型隔壁原價290萬元。」
「總價立減92萬,原價2.6萬打折只賣1.6萬。」
「地鐵一號線旁,一手新房,免佣金,單價1.85萬元。」
近期正在購房的市民陳先生
昨天在他的微信朋友圈
看到不少中介以及置業顧問
在推銷這一類房子
價格明顯低於市場行情
開發商為了回籠資金
支付施工隊工程款
福州晚報記者
昨天以購房者身份
前往上述樓盤了解情況
發現確實存在這樣的房源
「這個房子,之前的價格每平米23500元。我們售樓部也是這個價格。但是確實是有一些房源,以每平方米1.8萬到1.9萬元之間的價格銷售。」在福州城北的一個品牌樓盤,售樓部銷售人員在帶記者看房時,確認了這批房源的真實性。
「這些是『工抵房』,快到年底了開發商資金有限,將幾十套商品房降到每平米19000元以下賣出,回籠資金支付施工隊工程款。消息出去就很多人來看房了,現在也賣得差不多了。」
所謂「工抵房」
就是工程抵押房
置業顧問說的所謂「工抵房」
就是工程抵押房
一般來說
這是開發商給施工單位等乙方
抵付工程應付款的房子
通常情況下
施工方會委託開發商
以極低的價格出售這些工抵房
以便快速回款
「工抵房」並不是新鮮事,不過,像目前這樣,樓市中大量出現各種「工抵房」,就是新鮮事了。
業內人士表示,以往,一個樓盤的「工抵房」頂多也就幾套或者十幾套,而且都是悄悄地通過私下關係出讓,很少像現在這樣,以近乎「打廣告」的方式集中銷售。
在他們看來,這其中有不少實際上並不是「工抵房」,而是開發商為了集中回款,以這一名義變相降價,安撫前期購房者。
買「工抵房」要擦亮眼
必須和開發商籤合同
無論是真的「工抵房」
還是開發商變相降價
在價格真的優惠的前提下
「這些房子能不能買」
是購房者最關心的問題
福州多家
資深房產營銷機構負責人
告訴福州晚報記者
這可以分成三種情況來分析
1
如果是真正的「工抵房」,其辦證和購買流程是通過開發商辦理「更名」的方式或者直接購買方式進行交易。只要是通過開發商辦理網籤登記等手續,風險並不大。
在購買這種「工抵房」時,購房者必須注意三點:
第一,購房合同必須要跟開發商籤;
第二,購房款項必須直接支付給開發商;
第三,所有的款項交易必須要有發票。
也就是說,購房者要購買「工抵房」,就必須確認是否能與開發商籤訂《商品房買賣合同》,若只與債權方籤訂《房產轉讓協議》則無效。
此外,《商品房買賣合同》和開具的發票金額,必須和原來開發商與工程方之間《抵房協議》的金額一致。
一般來說,建築商、材料商轉讓工抵房的房價會比原來抵債的金額少,相當於是給購房者優惠;但購房者與開發商籤訂的《商品房買賣合同》和開具的發票金額必須和原《抵房協議》的金額必須一致,這樣才能保證購房者全部的利益。
2
如果開發商只是打著「工抵房」的旗號變相降價,那購房者相對可以更放心些。
但是,如果價格下降太多,房源數量很大,購房者就要特別注意了解開發商的口碑和資金鍊情況,防止開發商是因為資金鍊問題而「甩貨」,這樣可能會有一定風險。
3
除此以外,購房者要擔心的,就是「工抵房」背後的陷阱。
例如,近期「工抵房」概念大量出現,不排除有些開發商是為了促進銷售,以「工抵房」的名義包裝房源,雖然廣告上的價格超低,其實只是為了把購房者騙去案場。
此外,也要提防部分中介將問題房源謊稱為「工抵房」,從中賺取差價。在交易中,差價部分甚至被要求直接支付現金,這樣的交易有巨大的風險,有些甚至無法辦理產權證。
擴散!轉發!
提醒更多人!!
福州晚報記者 江海
新媒體編輯 王楊林
監製 管慧 楊韜
福州晚報新媒體出品,轉載請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