評論丨中國火箭罕見發射失誤 從網友的留言中能讀出什麼?

2021-02-15 央視新聞

本次火箭發射出現失誤實屬罕見,但獲知消息後,網友反應和留言,也讓人頗感意外,網友對於中國航天這種公開透明的態度表示肯定。

網友:難得有報導中國衛星發射不順利的,這次的公開報導,由被動追問,到主動披露。這是一個很大的自信!繼續努力!說明中國越來越透明,越來越自信!中國加油!發現問題積極改正,加油,中國航天。

網友:敢於承認失敗,是內心強大的表現,進步。贊!

當然,更多的網友在理性面對發射失誤的同時,也紛紛給予鼓勵和安慰。

網友:難得失敗一次,不過失敗意味著更大的成功。

網友:中國航空的奮鬥激勵了我們一代人的成長,還記得神舟六號升天的時候全班同學坐在教室一起看著它冉冉升起,如今失敗了也不怕,我們一起扛❤️

事實上,雖然由於火箭故障導致中星9A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從技術層面而言,這並不意味著衛星就此失效。根據以往的經驗,雖然衛星未能順利入軌,但還是有可能利用衛星發動機將衛星調整到預定軌道。

每一次發射,都凝結著無數航天人持之以恆的付出與汗水,未能完成任務,我們會有些失落,但中國航天對太空探索永無止境的追求值得敬佩,而民眾面對失誤的坦然和成熟心態,也值得點讚。從這次網友與中國航天的良性互動中,我們還能讀出什麼?

航天發射是世界上風險最高的事業之一。在探索蒼穹的漫漫歲月中,人類不知歷經多少次失敗,才孕育了今天的成果。此次長三乙運載火箭未能將中星9A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雖然令人感到遺憾,但輿論場的理解寬容卻讓人深感欣慰。毫無疑問,從容自信的心態是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推進劑。

△資料圖: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

包容理解的留言背後是國民心態的成熟

筆者曾經問一位中國航天人:「你們為什麼要把98%的準確率努力提升到99%,甚至100%?做出這麼多努力卻只為一兩個百分點的增長,值嗎?」在他的回答中,筆者明白了航天風險究竟有多大。事實上,當每一個零部件的成功率都達到98%時,或許還遠遠不夠。計算火箭的總體安全比例,並非把各個零部件的98%安全率簡單相加,而是要「相乘」。當數以萬計的火箭零部件都達到98%的安全比例後,相乘的結果會讓火箭的總體成功率成幾何級數遞減。因此,航天人往往會精益求精,為了一個百分點的提升不眠不休,努力控制航天發射的風險。從中,我們也能看出,航天發射風險之大,絕非簡單一句「萬無一失」的口號就可以確保。

既然風險如此之大,誰也沒有辦法確保100%的成功;既然從事的事業常常是前人未曾嘗試的努力,就會存在失敗的可能。此次長三乙運載火箭未能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公眾普遍能夠理性冷靜地看待全局,就是因為看到了航天發射的不確定性,就是因為科學理性的頭腦佔據了上風。網友和公眾既能夠看到中國航天幾十年來不斷追趕的步伐,又能夠看到這次發射的不足。鼓勵和支持的聲音背後,體現了國人心態的改變。理性看待失誤,包容理解的留言背後,國民心態的成熟和進步顯露無疑。

△資料圖:長徵三號發射升空

從容自信的心態是航天事業持續發展的推進劑

一次發射失誤,折射出的進步還遠不止這些。此次火箭發射出現失誤,中國航天相關部門第一時間發布消息,新聞媒體果斷推送。沒有遮遮掩掩,沒有猶抱琵琶,公開透明地發布信息體現了航天人的開放與自信。這樣開放和自信的心態,亦是百鍊成金的結果。回首中國的航天路,今天的挫折縱然令人遺憾,但中國航天發射依然有超高的發射成功率。在全球航天大國中,長徵系列火箭早已蜚聲海內外。正是由於幾十年來中國航天的不斷積澱,才讓人們心裡有底氣,才讓我們擯棄「一葉障目」的思維,看到失誤背後的汗水。

△資料圖

所謂強者 無懼失敗

一個嬰兒降生到這個世界,不知會跌倒多少次,才會最終站起身、開始行走,並最終成為一名堅強的人。一個民族,不知要歷經多少「長徵」,才能百折不撓地在民族振興之路上抵達目標。人類仰望天空、探索蒼穹的偉大曆程同樣充滿了未知、失敗、犧牲。六百多年前,明朝萬戶將自己綁在插滿火箭的座椅上,心中充滿對天空的嚮往和對粉身碎骨的無懼。四十多年前,東方紅一號發射成功,讓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能夠自主發射衛星的國家。這樣的成就同樣是在反覆試驗、反覆失敗,再試驗、再失敗的歷程中,一步步走向成功的。幾十年來,中國航天人一步一個腳印,在失敗中殺出血路,才有了今天中國航天事業的成就。

所謂「強者」,從不意味著「從未失敗」,而是「無懼失敗」!正是因為「無懼失敗」甚至「擁抱失敗」,人類文明才有了今天的高度。人們期待,中國航天人能夠從挫折中找尋原因,把失敗當做獲取下一次成功的砝碼。人們相信,有了國人從容自信的心態,中國航天事業一定會無懼失敗,從短暫的挫折中走出來,鯤鵬展翅,持續高飛!

 文丨央視評論特約撰稿 王健

監製/楊繼紅  主編/王興棟

編輯/紀之文

©央視新

相關焦點

  • 00後大學生成功發射自製火箭,網友驚了...
    00後大學生成功發射自製火箭,網友驚了...這則視頻的作者,同時也是火箭的設計者,名叫劉上。就讀於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航天學院航空航天工程專業,剛結束大一的所有課程,視頻中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從他的視頻簡介中還能看到,他初中階段的作品:無控火箭發射……彈幕不斷地滾動驚嘆:「這個項目,我王多魚投了!」「給大佬獻上膝蓋!」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子衛星,發射火箭有一大亮點
    我國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發射一些衛星,衛星並不是說發射就能發射的,它在進行發射之前會進行研究設計,設計好之後還會對它的各方面性能進行改進,所以我國發射的眾多衛星中有一些成功,有一些失敗。我們不斷的從獲取教訓之後才取得的成功,據了解我國已經成功發射了海洋二號03子衛星,發射的火箭有一大亮點。
  • 火箭發射!看一次笑一次
    火箭發射!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出戰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你知道火箭是怎麼發射的麼?最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工作人員就集體給網友露了一手「人工模擬火箭發射」真·人工模擬火箭發射視頻中工作人員出鏡扮演火箭各個部位形象展現了火箭發射的全過程
  • 臺灣最牛火箭發射失敗,島內網友:原因可能是名字沒取好
    火箭所屬公司第一時間給出官方解釋,認為發射失敗原因是「天氣不佳」。       不過,經島內網友「仔細調查」發現,原因可能是火箭的名字「不好」:「飛鼠」又不是真的會飛,難怪飛不起來,如果改名「飛龍一號」,保證能升天。
  • 馬斯克最強火箭發射成功!中國運載火箭專家感嘆:美國SpaceX讓我...
    早在今年1月,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原黨委書記兼副院長梁小虹就曾在造就的演講中談及SpaceX,並表示2018年將是商業航天的元年:我們可以說,2018年是商業航天的元年。在商業發射、太空旅遊、天地一體化裡蘊藏著巨大的商機,全球的商業航天已經風生水起。
  • 火箭發射!人工圖解!
    導語9月4日,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長徵二號F運載火箭第14次出戰,成功發射一型可重複使用的試驗太空飛行器。你知道火箭是怎麼發射的麼?最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工作人員就集體給網友露了一手「人工模擬火箭發射」——真·人工模擬火箭發射視頻中工作人員出鏡扮演火箭各個部位形象展現了火箭發射的全過程1首先,10秒倒計時開始倒計時結束點火火箭起飛
  • ...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臺灣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
    天問一號探測器昨天發射升空,部分隊員擺出天問一號拼音首字母縮寫的「TW.1」隊形,這張慶祝天問一號發射成功的圖傳到臺灣,馬上就有人又開始喊「臺灣南波萬(NO.1)」。7月23日12時41分,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起飛。中國邁出行星探測的第一步——奔向火星。這是長徵五號運載火箭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成功將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
  • 漲知識丨火箭發射的三大看點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的航天 ,作者陳肖俗話說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火箭發射這樣一個集高精尖技術為一身的「神操作」如果身在現場的你文昌發射場有兩個發射工位,站在發射場東邊的海灘上看,左邊是用於發射長徵五號運載火箭的一號發射工位,右邊的發射長徵七號的二號發射工位。火箭在總裝廠房組裝好之後,通過地面軌道系統轉運至發射工位上。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從到達工位至發射前約6小時,火箭一直被迴轉工作平臺包裹著。迴轉工作平臺可以為火箭遮風擋雨,為工作人員提供工作空間。
  • 影響火箭發射的高空風是什麼?
    長徵八號火箭原定於12月20日發射,但高空風異常致使發射時間推遲了2天。何為高空風?火箭發射如何應對高空風?記者採訪航天專家,一探究竟。 北京時間12月22日12時37分,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的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萬珂 攝 (一)何為高空風?
  • 陸地上造的火箭,為什麼都給運去海上發射了?
    作者丨油醋郵箱丨zhuzheng@pingwest.com
  • 「神還原」火箭發射,這條硬(tǔ)核(wèi)科普火了!
    火箭發射的畫面不少人都見過但你見過「人工模擬火箭發射」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的工作人員就給網友露了一手↓↓↓真·人工模擬火箭發射010203040506宣布現場當然少不了今年6月,北鬥發射任務成功後指揮長冷靜宣布結果此時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一名報導員激動「搶鏡」讓很多網友直呼猝不及防看一遍笑一遍
  • 00後大學生自製火箭成功發射 一步步攻克難關
    近日,一條學生自製固體火箭成功發射的視頻在嗶哩嗶哩視頻網站(B站)上火了。不到一天的時間裡,該視頻播放量就達到41.6萬,目前閱讀量超過百萬,彈幕留言超6000條,而在抖音中同時發布的視頻,已收穫800餘萬的播放量。視頻中,一枚擁有透明箭體、外形炫酷的火箭矗立在一片空地上等待發射。倒計時開始,發動機點火,火箭拖著尾煙升空,飛行190米後下落,降落傘成功打開,火箭順利著陸並被回收。
  • 真·人形發射!中國航天這段「神還原」,亮了
    見過衛星發射,但你見過「人工模擬衛星發射」嗎?還是「高度還原」那種!今天,@中國航天科技集團 發了一個「正經」的衛星發射視頻,很快引發了熱議。機智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埋了一個彩蛋致敬6月北鬥發射時的經典一幕——宣布結果時記者小哥起身拍照時「搶鏡」指揮長↓↓↓
  • 火箭擇機發射,到底擇的什麼「機」?
    原創 錢蔚 航空知識2020年是中國航天輝煌的一年,航天發射任務頻繁,創造了多個「首次」。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發現,在火箭發射任務前,我們經常在媒體報導中看到「擇機發射」四個字,例如:「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和嫦娥五號探測器已垂直轉運至發射區,計劃於11月下旬擇機實施發射。」「長徵八號遙一火箭12月底擇機發射。」等等。並且,長八的首飛任務還推遲了兩天發射。
  • 黑箭:英國唯一能發射衛星的火箭
    在本季第1篇與第2篇合輯中,小火箭介紹了美國「雷神」彈道飛彈。在本季的第3篇中,小火箭介紹了切洛梅和質子火箭的總體設計。本季第4篇,小火箭繼續介紹質子運載火箭,講述她發射禮炮系列空間站、和平號空間站和國際空間站的光輝歷史,展示了火箭到底是怎樣把衛星送到地球同步轉移軌道上的。
  • 民企逐鹿火箭發射②中國的「馬斯克們」忙著發射火箭,馬斯克本尊...
    四川在線記者 寧寧 高杲「穀神星一號(遙一)簡陽號」商業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中國商業航天迎來又一次重大突破,引發各界關注。中國的「馬斯克們」在發射火箭入軌上前赴後繼、忙得不可開交,那美國的馬斯克本尊最近在玩兒些什麼呢?
  • 既能生產製造又能發射,山東海陽成我國第5處火箭發射地—新聞...
  • 軌道測量「大師」助力火箭發射 創造「中國精度」
    中新社北京12月21日電 題:軌道測量「大師」助力火箭發射 創造「中國精度」  中新社記者 餘湛奕  「希望通過我自主研發的專利和多年積累的測量技術經驗,讓中國的每一條軌道更平穩、更安全。」中鐵十二局集團第三工程有限公司測量隊隊長、高級技師劉軍華說。
  • 中國長徵六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中國長徵六號火箭成功發射升空 2020-11-06 14:41:14來自:中國新聞網評論全屏下載 1/4> 北京時間11月6日11時19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以「一箭十三星」的方式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等13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 果然厲害,南航大一學生成功發射一自製火箭
    視頻中所有步驟都由他自主完成,其中涉及的專業知識之多,令網友們大呼「真是專業大神!」研製過程需要大量實驗驗證改進,火箭燃料的安全問題更是重中之重,不容許一點失誤。「雖然有危險,但都是可控的。試驗的時候會找無人的地方,提前找好掩體,備好滅火器,遙控點火。」在6月份的發動機測試中,劉上接連發生兩次失敗。測試時,矢量控制系統已經成型,發動機上安裝有矢量噴口、高速舵機等部件,成本很高。兩次失敗對他造成了不小的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