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協同發展進行時」東六環改造、文化新地標……北京城市副...

2021-01-19 人民資訊

天津北方網訊:歲末年初的冬日裡,在天安門向東30公裡的京杭大運河畔,雖然寒風陣陣,可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卻正如火如荼。

早在2012年,北京就明確提出了「聚焦通州戰略,打造功能完備的城市副中心」,明確了通州作為城市副中心的定位。在《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中所提出的「一核一主一副、兩軸多點一區」的城市空間結構裡,「一副」就是指北京城市副中心。

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是疏解非首都功能、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大戰略,在千年大運河兩岸,一幅幅藍綠交織、水城共融的圖景正徐徐展開。如今的北京城市副中心正在建設哪些項目?這些項目何時竣工,又將實現哪些成果?津雲記者走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多個項目的建設一線,為您帶來這裡建設的新動態。

冬日裡東六環改造工程:「縫合」起來的城市空間

冬日的北京東六環路上,一項道路改造工程正迎著寒風進行著。

這裡位於城市副中心的核心區,沿線串聯宋莊文化創意產業集聚區、潞縣故城遺址、行政辦公區、城市綠心、北京環球主題公園多個功能中心,也是聯通順義、大興、北京首都國際機場和大興國際機場的重要道路。在此處展開的東六環改造工程就像一隻手,將北京城市副中心的空間優雅、高效地「縫合」起來。

南起京哈高速立交、北至潞苑北大街,東六環改造工程全長約16.3公裡,項目分為直接加寬與入地改造兩部分,預計將於2023年12月交付使用。

據了解,這個項目承載著多個「第一」:它是北京地區第一座大直徑盾構地下道路,盾構直徑全國第一,且為單次掘進全國最長的盾構隧道之一。

中鐵十四局東六環改造工程項目副總工程師孫長松介紹道,東六環路改造工程在建設上具有「一多、一高、兩難」的特點。「一多」是指控制因素多,隧道下穿16條道路、9條軌道、3條河道;「一高」是指環境要求高,工程穿越副中心核心區,施工環境要求較高;「兩難」是指特長超大直徑盾。技術難度大、隧道穿越副中心核心區運營難度大。為克服上述困難,光是項目前期研究,便足足歷時4年。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除了精密規劃設計,高端的工程設備也必不可少。孫長松介紹道,在東六環改造工程項目中,有兩臺「大傢伙」發揮了巨大作用——盾構隧道採用了兩臺國產裝備、自主製造的超大直徑泥水平衡盾構機,來完成掘進。這兩臺16米級「京華號」盾構機,是目前最大直徑的國產盾構機,也是名副其實的國之重器。

孫長松還向記者透露了一個工程的「小彩蛋」。「我們的『京華號』盾構機有一個有趣的小細節,它用於開挖土體的刀盤上的塗裝,是一個京劇臉譜的圖案。這體現了我們在工程進行中,希望加入一些北京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可以說是建設者們的別具匠心吧。」孫長松笑著介紹道。

城市副中心這座在建客運樞紐 將助力「軌道上的京津冀」

東六環路改造工程是北京城市副中心重點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對促進京津冀區域交通一體化發展、構建綜合交通體系具有重要意義,這樣的工程不止一個。事實上,實現「軌道上的京津冀」,是京津冀交通一體化的核心。為了讓「軌道上的京津冀」更加暢通便捷,除了正在進行的東六環路改造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也將成為重要一環。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下文簡稱「北京副中心站樞紐」)是京唐城際、京濱城際鐵路近期始發終到站, 也是城際鐵路聯絡線的重要車站,是北京10個全國客運樞紐之一,是京津冀區域協同發展的「橋頭堡」。

北京副中心站樞紐是北京市繼大興國際機場後又一個大型交通基礎設施工程,按照「一體化設計、一體化建設」原則推進實施,於2019年11月30日開工。北京副中心站樞紐建設周期為5年,預計2024年12月底具備通車條件。建成後將成為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

津雲記者從北京城市副中心黨工委處了解到,北京副中心站樞紐集成2條城際鐵路、3條地鐵線路,可依託京唐城際鐵路和城際鐵路聯絡線實現1小時直達雄安新區、天津、唐山等地,35分鐘直達北京大興國際機場,15分鐘直達北京首都國際機場;依託地鐵6號線、平谷線、101線實現快速連通中心城區及副中心周邊區域,形成對外交通與內部交通的高效銜接。

地下匯集城際鐵路和市內地鐵,是北京副中心站樞紐的一大亮點。記者獲悉,北京副中心站樞紐一體化地區以交通樞紐功能為主,兼有商務辦公、綜合服務功能,匯集了五星級酒店、5A級寫字樓、公寓、文化藝術展覽、商業、休閒等業態。在這座「地下城」中,鐵路站場位於地下三層;地下二層主要為城際鐵路候車廳、換乘通廊、出站廳、旅服商業以及管理設備用房;地下一層主要為城際鐵路進站廳、公共服務空間以及設備管理用房。

即便具備多層結構,但北京副中心站樞紐建成後的換乘卻不會複雜。「通過換乘通道,距離最近的兩條線路換乘只需1分鐘,一般換乘可在3分鐘完成。」京投樞紐管理公司副總經理張登科介紹道。

作為「未來亞洲最大的地下綜合交通樞紐」,其現場施工規模自然頗為壯觀。記者在北京副中心站樞紐施工現場看到,數十臺塔吊林立其中,到處是一副熱火朝天的奮戰景象。這座交通樞紐將向地下深挖32米,基坑東西長達兩公裡,土方開挖量預計達到1300多萬立方米。據介紹,這個開挖量相當於「挖出7個昆明湖」。

就北京副中心站樞紐的最新建設進展,津雲記者了解到,截至2020年12月底,北京副中心站樞紐01、02標段地下連續牆順利閉合,為項目圍護結構施工向支撐體系施工工序轉換創造了條件。

北京添新的「打卡地」 這三大建築將成文化新地標

北京城市副中心的建設離不開城市交通的發展,也離不開文化休閒元素的構建。2020年底,在與北京城市副中心隔大運河相望的一處塔吊林立的施工現場,記者近距離看到了未來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文化中心、活力中心、市民文化休閒娛樂中心的建設。

2019年10月28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三大建築及共享配套設施項目(以下簡稱「三大建築項目」)正式開工。2020年12月底,記者在三大建築施工現場了解到,三大建築項目正在緊張建設中。三大建築建成後,將成為北京的文化新地標。

北投集團三大建築項目總經理陳宏達介紹,三大建築項目是北京市重點惠民工程,該項目將文化體驗與市民生活緊密結合,能夠進一步滿足市民文化休閒需求,將立足城市副中心、輻射京津冀。從地理位置上來看,三大建築與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隔大運河相望,位於城市綠心森林公園西北部,是城市副中心「一帶、一軸、兩環、一心」規劃格局的重要組成部分。

三大建築均具備濃厚的文化屬性,將各自發揮重要的文化功用。談及三大建築的設計,北投集團城市副中心三大建築項目部田丁告訴津雲記者,北京城市副中心劇院、圖書館、博物館這三大建築在設計理念上均有獨到之處,主要反映了首都的文化特色。「城市副中心劇院又名『文化糧倉』,設計理念源於通州古糧倉和在大運河上運送物資的船舶,包括歌劇院、音樂廳和戲劇院三個表演藝術的『文化容器』;城市副中心圖書館又名『森林書苑』,外形如一枚赤色的印章,其設計理念源於中國傳統文化符號『赤印』;博物館則形如鑲嵌在城市森林中的『帆船』,又名『運河之舟』。」田丁介紹道。

截至目前,三大建築項目已陸續完成止水帷幕施工、土護降工程及工程樁施工作業,未來還將配套建設商業設施、停車庫等。至2020年年底,三大建築項目已正式進入主體結構施工階段,並全面衝出「地平線」,預計將於2021年上半年實現主體結構封頂,2021年底前實現外立面亮相,2022年12月底實現工程竣工,並交付北京市文化和旅遊局、市文物局布展。(津雲新聞編輯靳永鋒)

相關焦點

  • 北京東六環入地改造開工 建成後11條城市道路將實現貫通
    通州區5月13日發布,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是落實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和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的重點項目,目前已進入正式施工階段。建成後,城市副中心各組團之間的11條東西向城市道路將實現貫通,有效縫合城市空間,織密城市路網。
  • 副中心協同發展四統一,潮白聚焦置業新熱勢
    從2020年3月17日國家發改委公布實施《北京市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 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到2020年5月9日,廊坊市正式官宣《廊坊市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實施細則》,這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裡程碑。業界普遍認為,至此北三縣地區已「半入」北京,北三縣樓市正在進入全新的發展階段。
  • 北京通州區加快「兩區」建設 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
    12月16日,京津冀協同發展集體採訪走進北京市通州區。記者了解到,通州區著力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橋頭堡」,加快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範區和自由貿易試驗區。重大交通建設步伐加快記者了解到,目前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已全面施工;對外聯通道路正在加緊建設,構建了「4321」的對外聯通交通格局,東部地區綜合路網日趨完善;治擁治堵取得實效。
  • 2020年多項重點交通工程加快建設 東六環入地為11條路留空間
    邁入2020年,包括東六環改造、京雄高速北京段等在內的多個重點項目將加快建設,尤其副中心將迎來交通工程的密集建設期。東六環入地工程已開工。白繼開攝■10條匝道保障環球主題公園站在東六環上遠眺,環球主題公園裡的遊樂設施已經初具雛形。按照計劃,明年公園就將開放,除了兩條配套地鐵線外,還將有哪些公路為遊客提供便利?
  • 瓣瓣同心·攜手共進丨建設全面提速 北京城市副中心打造京津冀協同...
    記者走訪位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看到,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這裡的建設發展正在全面提速。區域交通一體化 重大交通建設步伐加快京唐城際鐵路、北京城市副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和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已全面施工,公路交通網更加便捷;對外聯通道路正在加緊建設,構建了「4321」的對外聯通交通格局,東部地區綜合路網日趨完善。
  • 未來5年每年保持千億元以上投資 城市副中心打造京津冀協同發展...
    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地上吊車林立,一片繁忙景象。本報特約攝影 常鳴攝本報記者 王海燕「十四五」時期,京津冀協同發展將進入關鍵階段。城市副中心黨工委常務副書記、管委會常務副主任、通州區委書記曾贊榮表示,未來5年,城市副中心將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一年一個節點,實現城市框架基本成型。一批市民關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民生工程將持續推進,同時加快與北三縣等地區的協同發展,努力把副中心打造成京津冀協同發展的「橋頭堡」。加快打造「軌道上的京津冀」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 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六工匯」亮相中國寫字樓產業園發展論壇
    房訊網訊 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要求的當下,對老舊工業園區的改造升級,為新型產業的聚集發展提供了重要載體保障,也為城市功能的轉型發展提供了新動能,逐漸為各地所重視。北京市"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實施城市更新行動,積極推進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建設發展,加強工業遺存保護利用,打造新時代首都城市復興新地標。承載著共和國工業發展記憶的首鋼園,正在緩緩揭開創新發展轉型升級的新篇章,首鋼園區以"傳統工業綠色轉型升級示範區、京西高端產業創新高地、後工業文化體育創意基地"為功能定位,已然迎來涅盤新生,成為北京城市復興新地標。
  • 環球影城、廣渠路東延、北京學校 副中心一大批工程進展披露
    12月15日下午,北京市「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城市副中心建設專場召開,會上介紹了城市副中心一大批重點工程的進度,包括城市副中心站、東六環入地改造、廣渠路東延
  • 東六環9.2公裡入地工程破土動工
    工人在東六環隧道起點施工攝影/本報記者 黃亮 聚焦副中心 高質量發展本報訊(記者 劉洋)京禮高速、延慶綜合交通換乘中心、東六環路改造工程、京哈高速、六環路立交節點工程……北京青年報記者昨天從市發改委了解到,今年北京將有一批重點工程在施或者完工
  • 北京城市副中心站交通樞紐預計2024年底通車
    北京市重點工程——北京城市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又有了新進展。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從中建一局獲悉,副中心站綜合交通樞紐工程的03標段,以39億合同額、30.53萬平方米的建築規模,交由中建一局等公司共同建設,該段工程將於11月底正式開工。
  •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公交線路省際化
    同時,正在積極推動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全線繞出北京。這是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新聞發言人容軍在12月8日舉行的一場發布會上介紹的。他表示,交通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三個重點領域之一。「十三五」期間,北京市交通委以實施新一版北京城市總體規劃為剛性約束,以支持雄安新區規劃建設、推進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服務大興國際機場、保障冬奧會為契機,加快構建三地快速、便捷、高效、安全、大容量、低成本的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絡,全面提升交通基本公共服務共建共享水平和協同治理能力,為京津冀協同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
  • ...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
    原標題: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 區域協同創新發展成效持續顯現 京津冀將建設世界級城市群北京正南,橫跨京冀的大興機場剛剛「展翅」,兩地就馬不停蹄謀劃150平方公裡的臨空經濟區;北邊,「綠色」項目頻頻落地張承生態功能區,北京張北雲計算產業基地引導北京大數據產業鏈的部分環節向張北匯聚;東邊,城市副中心站綜合樞紐正拔地而起,京唐城際
  • 北京亮出京津冀協同發展成績單
    12月8日,北京市首場「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召開,介紹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具體情況。交通、生態和產業是京津冀協同發展率先突破三個重點領域。據介紹,「十三五」期間,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基本建成,空氣品質持續改善,北京流向津冀技術合同成交額累計超1200億元。
  • 北京舉行「回顧十三五、展望十四五」系列新聞發布會―京津冀協同...
    京雄城際是連接北京與雄安新區的重要動脈,北京段(北京西站至大興機場站)已於2019年9月開通運營,預計今年年底全線通車。  二是高水平規劃建設北京城市副中心。2018年12月,黨中央、國務院批覆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本市堅持一張藍圖繪到底,以最先進的理念、最高的標準、最好的質量,全力以赴地把城市副中心規劃好、建設好,努力創造經得住歷史檢驗的「副中心質量」。
  • 「四縱四橫一環」搭建京津冀交通骨架 首都地區環線高速將全線繞出...
    京津冀核心區1小時交通圈、相鄰城市間1.5小時交通圈基本形成。從市交通委獲悉,「十四五」期間,京津冀區域將重點打造「四縱四橫一環」交通骨架。為了促進北京過境交通分流至市域外圍地區,考慮到北三縣與城市副中心統一規劃、協同發展的特殊位置,首都地區環線高速不僅將全線繞出北京,還將調出北三縣。
  • 冬奧會推動京津冀--北京和張家口優勢互補、協同發展
    ,北京和張家口聯合舉辦的冬奧會成為疫情當下中國京津冀協同發展的強心劑。這次舉辦2022年冬奧會,黨中央高度重視,並指出要把籌辦冬奧會,冬帕運會作為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的重要抓手,下大氣力推動體制創新,機制創新,管理創新和政策創新,推動交通、環境、產業等領域協同發展先行先試,重點突破,以點帶面,為全面實施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起到引領作用,將進一步促進中國奧林匹克運動的發展,展示我國發展綜合實力、提升我國際影響力,有利於體育、文化和旅遊等服務業,並且將其成為新等經濟增長點。
  • 東六環「入地」 11條東西通道將貫通
    新京報訊 (記者李玉坤)昨日,記者在位於通州區六合橋附近的東六環入地改造施工現場看到,工人已經在打樁,場地硬化基本完成。東六環入地完成後,城市副中心各組團之間的11條東西向城市道路將實現貫通。  入地施工從六合橋附近開始  東六環入地改造項目南起京哈高速施園橋,北至潞苑北大街疃裡橋,全長約16公裡,雙向四車道將拓寬改造為雙向六車道,並將京津公路至潞苑二街段約9.2公裡改建為地下隧道。  昨日10時左右,記者來到位於六合橋附近的東六環入地施工點,現場已經被圍起來了。中鐵十四局現場技術負責人孫旭濤告訴記者,未來入地施工就將從這裡開始。
  • 在北京城市副中心的恭喜,有這些好消息傳來!
    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 2023年12月交付使用 東六環入地改造工程項目全長16公裡,入地改造公裡隧道總長9.2公裡,其中盾構段7.4公裡,明挖段1.8公裡,採用分離式雙洞布置,2019年11底開工
  • 北京地鐵11號線西段、首都機場線西延今年開通
    京雄城際列車飛馳讓北京西站至雄安新區50分鐘可達,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成為首都生態文明建設又一張綠色名片,三條城市軌道交通新線開通再次拉近時空距離……剛剛過去的2020年,北京市在基礎設施發展方面碩果纍纍。6日上午,北京市發改委召開新聞發布會亮出了2020年本市基礎設施發展成績單。
  • 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定州打造三大國家級園區
    京津冀協同發展:河北定州打造三大國家級園區 2015-01-24 16:39:06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責任編輯: 目前,該市正全面打造兩岸文化創意產業園區、高新技術開發區、農業科技園區等三大國家級園區。  據定州市長李軍輝介紹,自2014年1月1日定州市正式執行省直管體制以來,該市共實施超億元項目50個。其中,投資百億元、佔地5000畝的中國北方再生資源基地,已吸引77家企業入駐;佔地1000畝的體育用品產業園,已有58家企業入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