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想要開好一家實體店,選址一定是關鍵。
我在2005年的時候,就遇到了實體店選址定址的工作任務,那是我應聘進入一家美容連鎖集團公司,做省經理,正好趕上公司擴張,而且是大面積啟動市場擴張。
這是公司發展戰略上的一次重大規劃調整,一時國內一線城市和一些經濟發展比較好的省會城市,都納入了集團公司前期開發的首選計劃。
一、最艱巨的市場開發落到了我頭上
我所在的城市只是河北省的一個地級市,公司總部也在這裡,在我還在市場上進行調研的時候,就接到了公司的通知,由我負責北京市場。
接到任務,我沒有過多的時間停留,和另外派往北京的幾個人一起,立即坐車趕到了北京。
讓我驚訝的是,老闆已經在我們之前先一步趕到了北京,原來,老闆是怕我們來了沒地方安頓,提前一天租好了房子。
房子就在建國路潘石屹的現代城,在這間空蕩蕩的沒有任何物品的房子裡,只在地上鋪了幾張報紙,老闆和我席地而坐,就在地上展開了一張北京市城區地圖,給我談起了北京市場的規劃。
在老闆的計劃中,北京市要先期規劃20家店,兩年達到35家至40家店,這讓我很吃驚,因為一個北京市場的規劃,就已經超出了目前公司全國所有的門店數量。
吃驚歸吃驚,我並沒有覺得不可行,以北京市的人口數量和密度,以及商業圈和居住區的劃分,北京有著開店絕對的優勢和成功大概率。
老闆比我大個五六歲,是我願意追隨的一個人,不是因為他年紀輕輕就身價過億,而是以他只上過小學的草根經歷,創業過程,就可以成為無數人學習的榜樣。
在聊了兩個多小時後,老闆走了,只留下了一張北京地圖和上面用筆划來划去的零亂……還有我一顆躁動的心。
20家店,三個月的時間,我還沒有聽說過什麼人這麼操作過,壓力巨大啊!
二、開始選址
在此之前,其實我到過北京無數次,畢竟生活的城市距離北京只有一百多公裡,各種交通都非常便捷,所以來往北京就像串門一樣,比較日常化。
但那只是以玩居多,這一次要幹事業,可就不能走馬觀花了,而且還要看來看去,細上加細。
選址途徑
選址肯定要有方法,要不諾大的北京城,一千多萬的人口,一環又一環的道路,就能把人給繞懵了。
找中介
最便利的選址就是找中介,因為中介找商業用房不用租房者付中介費。
不管是買房子賣房子還是租房子,在北京到處都有房產中介的連鎖店,遍布京城大街小巷,對於有需求的人來說,確實提供了非常大的方便。
還好,幾天的時間就把中介了解透了,原來在北京租賃商業辦公用房,按照慣例,不用我們租房子的出中介費(大概一個月的房租),而是房東出,包括物業費取暖費,都有房東負責,我們租房者只要保證準時交房租和水電費就可以了。
有房產中介這樣一個便利條件,不用白不用,於是我發動了大量的中介公司幫我尋找店面,那時北京的房產中介我都找遍了,幾乎都有合作。
也確實因為我需要的店面多,所以很多連鎖房產中介都願意和我合作,為我奔波。
我把我租房子的條件說給他們,幾個硬指標,房子大概200到300平,不要同行轉讓,適合美容,能辦證照。
還有幾個彈性指標,我需要的店面門面房辦公樓都可以,交通越便利越好,有停車場,辦公樓層越低越好,最好一個店面配一套員工宿舍。
了解同行
我在發動中介選址的時候,我就到處考察北京的美容地圖,以考察同行店面為主,哪店多往哪兒去,然後我再給中介劃定區域,通過中介的房屋資料庫,再篩選我所需要的房子。
自己選
其實自己選店面難度很大,北京又不讓租房廣告貼的到處都是,所以我先看哪個地方適合開店,判斷開店贏利的可能性,然後我再找物業,看物業那裡有沒有業主登記的出租房屋信息,或者直接交給中介,告訴他們哪個地方可以找房子。
說句實話,找房子特別累,特別能考驗人的眼光。
看好一個區域或者一個辦公樓,你就要反覆對它進行考察,最主要看的就是這個區域的客流怎麼樣,早晨要看,中午要看,晚上還要看,上午下午都要看,用心計算滿足開店的客流和周邊環境。
選址方式
第一 借鑑同行
簡單的說,其實就是借鑑同行開店的人氣,我們有自信從不怕扎堆,我們奉行同行越多越好,我們喜歡規模化市場化效應,這樣的氣氛才能吸引更多的顧客上門,給顧客更多的選擇,名氣也才能打得出去。
第二 啃「勞」吃「基」
在05年的時候,麥當勞和肯德基,美國洋快餐的兩大品牌在中國表現的是非常厲害的,他們選址的消費氛圍非常好,兩家的店面選址對我來說都有很強的參考性。
而且,它的消費人群主要是年輕人,很多帶小孩的母親都來吃,這樣女性才是美容院的常客,消費的主力軍。
第三 認準白骨精
「白骨精」這個詞那個時候很流行,白領骨幹精英,有錢中產的代名詞,在這種人員聚集的區域開一家店,是很有市場的。
第四 傍大款
傍大款說的是要開店就開在富人區,有錢的人買房子也喜歡扎堆,了解了這一點,守著有錢人開店那是沒錯的。
選址要避開的「坑」
選址很累人,除了上面說到的一些,還因為選址是個細緻活,搞不清楚,或者輕易下判斷,很可能得到的就是失敗的教訓。
第一 不能選正在轉讓的同行店面
同行店面轉讓,肯定是有問題的,有時不是單純掙不掙錢的問題,而是這個店不幹了,很有可能裡面有別人不了解的「坑」。
美容是預付卡消費,少則幾百塊,多則幾千幾萬幾十萬,這裡面的水太深了,這個時候儘量不要相信自己有能力可以處理好,你真要接這樣的店,就等著麻煩不斷吧。
第二 儘量不緊挨著銀行等相剋的單位
這個是老闆告訴我的,而且跟我說這一點的時候很認真,看我理解似是而非的表情,老闆就說了一句,不要多想,就不挨著就行了,完了還加了一句:你要學會多了解女人。
後來我才明白,女人有很多有意思的地方,你不能說她剛剛在你的店裡花了錢,就跑到樓下查銀行卡。
你跟女人講方向她是從來不分東西南北的,她只講前後左右,哪怕是拿個鑰匙開門,男人早早地就把鑰匙拿出來了,而女人不到門口是不拿鑰匙的,到了門口才會把自己的包左翻右翻,找出鑰匙開門,找個女人觀察對照一下,是不是很有意思?
這就是為女人服務,做女人的生意,就要去了解女人,了解女人的喜好,了解女人的消費,了解女人的各方面。
第三 不能選進店有很多障礙的房子
這個我親自做過實驗,女人本來就分不清東南西北,你還要把店開在一個拐來拐去的地方,找不到她就走掉了,怎麼可能進到店裡消費?
還有的物業保安很負責任,對來人要登記,和業主打電話確認,是對安全有保障,但對想要進店的顧客就是多此一舉了,顧客一旦不耐煩,就會走人了。
第四 有糾紛或者長期閒置的房子
這個好理解,有的房子閒著,很長時間租不出去,很可能有外界不知道的秘密,或是糾紛,或是官司,還有可能是兇屋,這個必須要弄清楚,或者不用弄清楚,直接放棄就是了。
選址定位方法論
選擇店面,要有比較合理的規劃,不能看見好房子就租,可有時候,房子合適,但在規劃上和另外一個店距離過近,就只能放棄,要不然顧客很方便的在你的兩家店串來串去,對經營相當不利,對其它顧客亦會有很大影響。
三角定位法
我們知道三角形是最穩定的幾何體,所以如果要在一個有限的區域內開連鎖店,就要考慮幾個店的分布和相互的作用。
比方說在一個不足百萬人口的城市或者區域,就要考慮合理布局店面選址,最好能做到相互支撐,形成閉環,這樣的選址最好的就是按照三角法則選定店面,不管顧客怎麼選擇,都在你的店面圈定的範圍之內。
五角星選址法
這個適合比較大的城市,比方說人口在一百萬到兩百萬的經濟比較好的城市。
就是在城市中心建設一個旗艦店,多個方向選擇店面,以旗艦店為圓心,覆蓋城市的消費人群,方便顧客的同時,實現顧客進店途徑的最大化。
環環相扣法
這是最適合京城的選址法則,在05年的時候,北京的五環還不成熟,二環是老城區,不用說很密集,但三環已經發展的非常成熟了,四環也在大規模的發展中。
那個時候京城的房價還不到一萬塊錢每平米,大多數三環的房子也就在6000-8000之間,所以房子的租金也不是很貴,這就給我大方位的選址工作帶來了很大的底氣。
這在後來老闆說起的時候,還拍了幾次大腿,原因就是那個時候京城還沒有限購,以老闆那時的財力完全可以買下幾十套房產,可惜老闆只買了幾套自用房,白白流失了一次留下固定資產的機會。
後來算帳,加上房價大幅上揚,每年公司支出的房租平均就達七百多萬,到2015年十年時間,公司付出的辦公用房、店面房、員工宿舍租金超過一億,按05年的房價,一個億能買至少30套300平的房子,可那時買下來才花多少錢,最多不過6000萬就夠了,放到今天,漲了十倍不止。
這就是有時候投資的時機,誰能把握住,誰就能在紛繁的時代潮流中,能夠得到更好的發展。
選址還在進行中,房價租金在計劃範圍之內,因此,我就在二環三環四環上考察的精力放的最大,計劃中的店面也最多,以三環為主,開20家店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最終三環選址8家,二環4家,四環4家,又在合理的規劃中補充了四家,20家店面選址成功。
三、開業,新的開始
老闆出的難題
在我前一個月選址順風順水的時候,老闆突然把我招回了公司,告訴我一個新的決定,20家店要在十二月份同時開業,並且日期已經定好了,不能更改。
我大致知道老闆為什麼急著定下開業日期,放在我身上也可能這做,畢竟中國自古就有傳統,選一個良辰吉日開門大吉大利,不過是一個樸素的人之常情罷了。
況且,20家店面的投資,不是一個小事情,20家店面的開業,更不是一個小事情,我必須加快速度,努力完成。
開業
在開業前的一個星期,所有的店面裝修完畢,並經過了驗收。
隨著需要的開店物料全部到位,員工也已分配進店,熟悉,培訓,演練,實操,完全達到了開業的條件。
我一一巡視著20家店面,心裡很有一種滿足感,這在許多人眼裡不可能完成的工作,終於到檢驗結果的時候了,我和老闆拭目以待開業的日子。
隨著京城多家紙媒的大刊幅廣告的打出,連鎖店正式開業了,20家店面的同時開業,在京城美容界引起了巨大轟動,各店前臺電話接到爆,第一天顧客進店就達到了500多人,首戰功成。
當第一個月的數據匯總報到我這裡的時候,我感到很欣慰,各個店面的營業額基本在預料之中,選址之初,老闆還曾經說過允許20%的試錯店,這個局面並沒有出現,店面選址總體是成功的。
這在連鎖店運行六個月後,進一步得到了驗證,六個月的良好運行,前期投資全部收回,由此,連鎖店開始了第二階段的發展。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肯定還有變化,但是,再怎麼變化,我和我的團隊也完成了一次壯舉,這是新環境下,一次不一樣的操作,這種操作給美業帶來了巨大的震撼,後來的模仿者層出不窮,影響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