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俗地說,破窗效應,就是大家對一個已經破壞的公共財物或已經違反的遊戲規則,如果沒有人及時修復或糾正,則很可能,又有人繼續損壞或違反。
例如,如果一個房間的窗戶破了,而沒有人去修補它,那麼這個房間的其他窗戶也很可能會在之後被人打破;如果有人違反某個遊戲規則,沒有及時糾正,則很可能有更多的人違反,以致形成某種不良風氣。
由此,我們可以得到這樣一個道理:一是必須要重視「第一扇窗戶」的破壞,否則,可能第二、第三、第N個窗戶的破壞,遊戲規則的違反也是如此,必須遏制第一次的違反。二是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但是,法國19世紀經濟學家巴斯夏就窗戶打破了提出一種破窗理論:如果玻璃老是不破,要玻璃工幹什麼呀,假設在市場完全飽和的情況下,一個人砸碎了理髮店的玻璃窗,這一行為雖然對社會造成了破壞,理髮師的不幸卻是社會的福音,它將為玻璃生產商製造商機,生產商拿到錢後又去購買其他生產商的產品。在乘數效應的作用下,他給社會造成的損害只是一次性的,可是給社會帶來的機會卻是連鎖性的,於是得出結論:打碎一塊玻璃,提供了無數金錢和就業機會,得大於失 。
由此,現實中,雖然破窗效應有負效應,但可以控制其負效應,並利用負效應產生正面利用:
先看負方面影響作用的利用案例:
有一家百來號人的本土企業,公司規定上班時間必須佩戴工牌。雖然制度上規定:如果發現不帶工牌,每次罰款20元。最初一、兩個員工沒有照做,但管理層並沒有引起重視,沒有嚴格執行該項規定。一個月以後,不帶工牌的員工由最初的1、2個,發展到幾乎50%的員工都不帶工牌,員工對此事抱著「可有可無」的態度、管理層並沒有「令行禁止」反而一再縱容,嚴重影響公司士氣和員工的精神面貌。
再看對負效應的正面的利用:
案例一:
美國有一家公司,對安全生產紀律要求極為嚴格,以致企業沒有出現過大的安全事故,這就是對破窗效應的充分利用。
有一天,資深車工傑瑞在切割臺上工作了一會兒,就把切割刀前的防護擋板卸下放在一旁。沒有防護擋板,雖然埋下了安全隱患,但收取加工零件會更方便、快捷一些,這樣傑瑞就可以趕在中午休息之前完成三分之二的零件了。不巧的是,傑瑞的舉動被無意間走進車間巡視的主管逮了個正著。主管雷霆大怒,令他立即將防護板裝上之後,又站在那裡大聲訓斥了半天,並聲稱要作廢傑瑞一整天的工作。第二天一上班,傑瑞就被通知去見老闆。老闆說:「身為老員工,你應該比任何人都明白安全對於公司意味著什麼。儘管你按操作流程少完成了零件,少實現了利潤,公司可以換個人換個時間把它們補起來;但你違規操作,一旦發生事故、失去健康乃至生命,那是公司永遠都補償不起的;因此,公司決定解僱你……」
離開公司那天,傑瑞流淚了;但公司沒有一個員工對公司就此件事的處理持反對意見的,並更加嚴格按照產品流程操作,更加重視安全生產了。
案例二:
紐約的地鐵被認為是「可以為所欲為、無法無天的場所」,紐約市交通警察局長布拉頓受到了「破窗理論」的啟發。針對紐約地鐵犯罪率的飆升,布拉頓採取的措施是號召所有的交警以「破窗理論」為師,雖然地鐵站的重大刑案不斷增加,他卻全力打擊逃票。後來發現,每七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是通緝犯;每二十名逃票者中,就有一名攜帶兇器。結果,從抓逃票開始,地鐵站的犯罪率竟然下降,治安大幅好轉。
千百年來,正是因為長江、黃河及淮河的洪水給中國人民帶來了無數災難,但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帶領人民根治了這些洪水帶來的災難,諸如三峽水電工程及三門峽水電工程的建設,創造了世界級的建設奇蹟,這是破窗效應影響的正面利用最成功和最偉大的典型案例!
雖然破窗效應主要是負效應影響作用,但遏制其負效應,而且能巧妙地利用,既可以控制其不良影響,而且也可以給人們帶來益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