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告訴你:想讓你身邊的人全都變成好人,方法只有一個

2020-12-23 國風講壇

「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理論,該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效仿,甚至變本加厲。這個理論放在人際交往當中也是一樣的道理,在現實生活當中你會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弱者身邊總是圍繞著不懷好意、愛欺負人的「壞人」,而強者身邊卻都是彬彬有禮、助人為樂的「好人」。

著名演員黃渤在面對媒體採訪時曾說過一段非常現實的話:以前總能遇到各種各樣的人,各種小心機啊什麼的,但現在(成名了),身邊全是好人,每一張都是洋溢的笑臉。

黃渤這幾句話告訴我們一個道理:當你最弱的時候,欺負你的人也最多,越容易受委屈;當你強大的時候,身邊全都是好人,整個世界也會對你和顏悅色。其實這也是「破窗效應」的現實反映,人性就如一扇破窗一樣,看到一扇窗戶破了個洞,人們會毫無顧忌地往裡面扔石頭,發現身邊最弱小的人,人們也總會肆無忌憚地隨意欺負。著名演星都尚且如此,更何況是我們普通人呢?作為凡夫俗子的我們,要想在生活中保護自己不受傷害,就要讀懂人性、利用人性。

弱小,不該成為被霸凌的理由

生活當中我們不難發現,越是弱者越是容易被別人嘲笑、欺負,弱小的人也許是勢單力薄、孤苦無依,亦或是無權無勢、貧窮落魄,甚至是性格上的軟弱膽怯、唯唯諾諾,這些缺陷就像一扇破洞的窗戶,容易引來人們不懷好意的動機,隨意踐踏。人們喜歡通過欺負比自己弱小的人來顯示自己的地位與威嚴,在他們的潛意識當中,認為弱者毫無反擊的能力,反正欺負他們的成本與代價是最低的,自己不會因此受到什麼損失,反而會讓自己看起來很厲害很有面子,所以弱者總會無故成為別人隨意欺壓的對象,弱者的身邊也總是圍繞著喜歡欺負他們的「壞人」。但是,弱小不是錯,不能因為弱者沒有反擊的能力就該成為被別人無故欺壓霸凌的目標。

強大,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這個社會本來就是很現實的,人們總是願意追隨強者,希望從強者身上獲取利益,畢竟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當你實力足夠強大,你才會有能力去幫助別人,成為別人眼中「有用」的人,就算為了利益,他人也不敢輕易得罪你,而是百般討好,有的只是卑躬屈膝的笑臉相迎。倘若有人無故對你不敬,你也有隨時反擊的能力,完全可以用自己強大的實力震懾那些小人、惡人,讓自己不受無端的傷害。強大,才是對自己最好的保護。

現實的世界,現實的人,要想更好地在這個社會中生存下去,過得更有尊嚴,就不要讓自己活成一扇破窗,人人都可以朝你扔石子,無故打壓、欺負你,而是要努力提升自己,讓自己從心理到實力都變得無比強大,讓別人找不到你身上存在半點破窗的影子而無從下手,讓那些小人、惡人敬畏你、遠離你,不敢隨意招惹你!

你只有從氣場和實力上變得強大無比,才能讓身邊的惡人遠離甚至變成「好人」,整個世界才會對你和顏悅色!

願你往後餘生,歲月無恙,被這個世界溫柔以待。

歡迎關注和轉發,創作不易,小小點讚,積德行善。

相關焦點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破窗效應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寫日記寫日記就是在無限接近自己的心靈,一個能對自己內心對話的人,同樣也是一個有獨立思想的人,如果一個人長得好看是上天賦予她的禮物,那麼有思想就是上天對她獨特的恩賜和寵愛,一個有思想的人是不那麼容易人云亦云的,「破窗效應」的後果也就不容易發生在她身上。
  • 「破窗效應」幫你扭轉乾坤!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心理學定律——破窗效應。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什麼叫做「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指: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且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遲疑的亂丟垃圾,絲毫不覺羞愧。
  • 別讓「破窗效應」毀了你的人生!
    作者:Minniesweetie別讓「破窗效應」毀了你的人生!今天想要分享犯罪學上的一個理論,叫「破窗效應」。此理論認為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這個現象,就是犯罪心理學中的破窗效應。比起可怕的小破洞,更可怕是對待破洞的那種不以為意的心態,「環境早就髒了,我扔的這點兒垃圾根本起不到關鍵性作用」、「反正也不是我先這麼做的」其實,「錯了就是錯了,影響的大小並不能改變行為錯誤的本質,別人的錯誤更不會是證明你無錯的理由。」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破窗效應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 身邊的心理學:破窗效應影響及其利用
    通俗地說,破窗效應,就是大家對一個已經破壞的公共財物或已經違反的遊戲規則,如果沒有人及時修復或糾正,則很可能,又有人繼續損壞或違反。例如,如果一個房間的窗戶破了,而沒有人去修補它,那麼這個房間的其他窗戶也很可能會在之後被人打破;如果有人違反某個遊戲規則,沒有及時糾正,則很可能有更多的人違反,以致形成某種不良風氣。
  •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其實,背後一種可怕的心理在操縱著孩子的思想和行為意識,這在心理學上稱為「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到底是什麼?原意是指一扇窗戶被破壞後,如果沒有及時修理,會有很多人重複破壞行為,加劇事情變得惡劣。舉個例子,一面牆壁上的塗鴉沒有被清洗掉,很快就會被人亂塗亂畫、貼滿亂七八糟的小廣告;一條小路上存在少許垃圾沒有被清理乾淨,過一旦時間後,將會產生更多的垃圾。正如「破窗效應」一樣,如果父母任由孩子的錯誤行為發展下去,那麼後果可能會不堪設想。
  • 原來就這是:破窗效應
    但我今天想和各位分享犯罪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 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但我今天想和各位分享心理學上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這個理論與自律,與我們的成長,其實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甚至可以說,對於我們的人生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1你混的不好,可能源於「破窗效應」先來看看什麼是「破窗效應」。
  • 管理學破窗效應:教你及時矯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
    那麼今天所了解的管理學定律——破窗效應,便是教你及時糾正和補救正在發生的問題的理論。 破窗效應—— 準確的來講,破窗效應是屬於犯罪學的一個理論,它的英文翻譯是(broken windows theory),該效應的提出者是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在以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你相信這是黃曉明嗎?其實,用心理學來解釋,這叫做「破窗效應」。下面我就讓們走進心理學,探索「破窗效應」的奧秘。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
  • 家長了解「破窗效應」,挽救孩子的未來
    在孩子叛逆的時候,許多家長都會感到頭疼,可是要改正孩子叛逆,卻又不知道運用怎樣的方法。其實家長只要了解破窗效應,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更多不好的行為。什麼是「破窗效應」?所以說家長如果忽視了破窗效應給孩子帶來的只會是更加嚴重的影響。家長忽視「破窗效應」,會給孩子帶來什麼影響?1、無法養成好習慣其實有很多人在生活中都有著這樣的心理,比如,想要玩一會手機,再去做工作,可是你會發現一玩就玩到了凌晨。
  • 破窗效應:它可以毀掉一個人,也可以成就一個人
    你知道破窗效應嗎?大意是一塊玻璃被人打破了,後來就會有很多人繼續來砸這塊爛玻璃,直到它被砸得稀巴爛。所以:如果一個家庭有矛盾,就不要去大肆宣揚了,更不要去指望外人會來調和你的家庭矛盾,因為你的家庭矛盾就好像是那一塊破了的爛玻璃,外人不但不會來解決你的家庭矛盾,而且還會希望這個矛盾會越來越稀爛,他們不在一旁煽風點火就已經算是很幸運了。
  • 破窗效應:「有底線」和「自控力」,是人生贏家的2個特徵
    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覺得生活失去了控制,覺得所有人都在欺負自己,覺得陷入了一個漩渦,有一股力量不斷把自己往下拉,完全掙脫不了。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可能是「破窗效應」在作祟。「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概念,由James Q. Wilson和George L. Kelling在1982年提出。
  • 你聽過「破窗效應」嗎?講述哪些內容?帶給你哪些啟示?
    「你喜歡的內容,由我提供。」文|羅輯回歸(專注為大家整理感興趣的內容,如大家喜歡,歡迎個人轉載分享)圖|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什麼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又被稱為破窗理論,由喬治凱琳和詹姆士威爾遜於1982年提出,該理論認為:如果一棟樓出現一個窗戶破損而得不到及時修理,很快就會出現更多的窗戶破損。破窗效應延伸:不良現象得不到有效制止,就會誘導更多的人效仿,進而產生更嚴重的後果!破窗效應給我們啟示?
  • 職場效應之: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破窗效應
    ------------------------------------------------飛輪效應——前期的努力很難,但後期會很輕鬆是什麼為使靜止的飛輪轉動起來,一開始你必須使很大的力氣,飛輪轉得越來越快,達到某一臨界點後
  • 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破窗效應證明,最好不要和深愛過的人複合,無論對方多麼愛你
    每天日思夜想,每天輾轉反側,發現不管怎麼做都沒辦法忘記對方,於是有的人便決定複合。在感情破裂之後,又有重歸於好的想法,這一直都被人們稱之為是深情,並賦予了它一個美好的名詞,叫做破鏡重圓。只是,曾經深愛過的人走到了分手這一步,若是複合了,還能夠回到之前嗎?破窗效應證明,和深愛過的人複合,並不明智01)、什麼是破窗效應?
  • 教育慎防「破窗效應」,從小糾正孩子出現的缺點,才能健康成長
    其實小易孩子這種情況就是我們常說的「破窗效應」,孩子會因為「破窗效應」導致小缺點變成大缺點,逐漸偏離好的成長道路。那麼究竟「破窗效應」是什麼?家長的哪些做法會觸及孩子的「破窗效應」呢?不要著急,接下來,我們仔細分析一下。一、什麼是破窗效應?
  • 你越用心,孩子越無能?多少父母掉進了斯坦福「破窗效應」的陷阱
    而放在治安好的小區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他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被偷走了。這就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也就是說,一樣東西如果遭到了破壞,且這個破壞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那麼周圍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受到前面那個破壞行為的縱容和示範,去模仿那個破壞行為。破窗效應不僅在犯罪學中被應用,像我朋友一開始覺得孩子做事不上心是小毛病,一直幫他解決,最後導致孩子沒記性的情況愈演愈烈,也是破窗效應的表現。
  • 職場生存法則之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又稱破窗理論,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詹姆士·威爾遜(James Q. Wilson)和犯罪學家喬治·凱林(George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