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時候,我們會有一種無力感,覺得生活失去了控制,覺得所有人都在欺負自己,覺得陷入了一個漩渦,有一股力量不斷把自己往下拉,完全掙脫不了。
為什麼會這樣呢?很可能是「破窗效應」在作祟。
「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是犯罪心理學的一個概念,由James Q. Wilson和George L. Kelling在1982年提出。
「破窗效應」講的是這樣一種現象:在一幢有很多窗戶的建築中,如果有一扇窗戶不小心被打破了,並且沒有人去管,也沒有人去及時把窗戶修好,那麼接下來,這幢建築的其他窗戶也會被接二連三打破。甚至還會有好事者、破壞者闖入建築中進行縱火、打砸搶。
為什麼一扇小小的破窗,會毀了一整幢建築呢?
因為一扇窗戶破了,沒有及時被修好,別人就會以為這扇窗沒人管,並且進一步以為這幢建築也沒人管,這就變相地鼓勵了更多的人去破壞和糟蹋。
破窗的建築,面臨的內憂外患
一扇破窗,往小了說,它只是建築的小小局部,微不足道;往大了說,它是一個突破口,它的狀態體現了整幢建築的狀態。
想像一下你是這幢建築,而你的身上出現了這樣一扇破窗,如果你沒有即使把破窗修好,接下來會發生什麼?
你會面臨兩重威脅:
第一重威脅,外部的破壞者。
當別人看到你的破窗,並且看你也沒有要管的意思,他就會產生「反正你也無所謂,那就當你默認了,我可以繼續肆無忌憚地欺負你、不尊重你」的念頭。
如果你繼續保持沉默和忍讓,有這樣念頭的人就會越來越多,於是你就會被「牆倒眾人推」,誰見了你都想來踩一腳。
這就好比在一條乾淨的街道上,有一個人扔了一個紙團,結果沒有人管,這個紙團也沒有被掃掉。那麼很快,走過路過的人就會把在這條街道上亂扔垃圾看作理所當然,而不會有在其他街道上必須找到垃圾桶才能丟垃圾的顧忌和自覺。
所以,要想保持街道的乾淨整潔,最好的措施是禁止丟垃圾,而如果已經有垃圾了,也應該及時採取措施,該罰的罰,該清理的清理。
作為一個人,如果別人欺負了你,結果你卻一聲不吭、照單全收,你的反應就相當於窗戶破了卻不去修理,助長了更多人、更得寸進尺地欺負你的氣焰。
因此,為了杜絕自己被毀掉,「有底線」這一點至關重要,必須好好保護自己,勇敢地為自己發聲,堅決捍衛自己的底線和利益。只有這樣,別人才會對你有所忌憚。
第二重威脅,內心的防線崩塌
當你看到自己的一扇窗戶破了,很可能進入一種「破罐子破摔」的放任自由的心態。
也就是一旦你有了一個不好的開始,就容易產生出「我已經這樣了,再差一點又何妨」的念頭。
於是,在這一瞬間,你的心理防線全面崩塌,進入了一個惡性循環,最終導致一失足成千古恨,一招棋錯滿盤皆輸。
這就好比你下定決心減肥,堅持了一個星期後,你有了非常強烈的想吃泡麵的衝動。於是你煮了一碗泡麵,想著只吃一口沒關係的,結果當你吃完一口,你又忍不住吃了第二口、第三口,最後連面帶湯都吃乾淨了。
這一刻,看著空碗,你的心態崩了,你想:既然已經吃了一碗泡麵了,還不如再叫個燒烤外賣,減肥的事情明天在進行吧。
最終,泡麵吃完了、燒烤吃完了,你又想:算了吧,明天也別減肥了,我減肥註定會失敗,還是及時行樂吧。
於是,你之前一星期的努力白費了,你當初減肥的雄心壯志被一根泡麵摧毀了。
前段時間看到娛樂新聞,看到了楊冪吃泡麵,她真的就只吃了一根,這就是女明星的「自控力」,非常人能比。所以同樣是減肥,女明星能夠很快瘦下來,但對普通人來說卻很難。
如何破解「破窗效應」的雙重威脅?
破解「破窗效應」的雙重威脅,我們應該從兩方面入手:「有底線」和「自控力」,做到這兩點,你會覺得自己變強了。
「有底線」
你一定知道「水滴石穿」這個成語。不過,你可能不知道「水滴石穿」的背後,還有一個關於「底線」的故事。
宋朝的時候,有一個叫張乖崖的縣令。他剛剛上任的時候,他管轄的縣民風特別差,連縣衙的錢庫也經常有失竊案發生。
有一天,張乖崖看到了一個管縣衙錢庫的小吏,慌慌張張地從錢庫中跑出來。他就懷疑這個小吏監守自盜,就把他呵斥住了。
果然,這個小吏真的偷拿了一枚銅錢。但是小吏很囂張,叫囂著說「我就拿了一枚銅錢,有什麼了不起的,你也不能殺了我」。
結果,張乖崖說「你今天偷一枚銅錢,一千天就是一千錢,繩鋸木斷,水滴石穿」,最終將小吏押到刑場,斬首示眾。
這次的判決起到了震懾的效果,從此,偷盜的風氣消失得無影無蹤。
偷錢的小吏,作為錢庫管理者,不能偷盜是底線,即使只是拿了一枚銅錢,也應該「零容忍」。
試想,如果張乖崖覺得一枚銅錢微不足道,沒有將小吏斬首示眾,不但小吏會更加囂張,就連別人也會看在眼裡,覺得你這個縣令是個草包,連監守自盜都不管,還能管什麼,就不會再尊重張乖崖,偷盜風會更加盛行。
「小吏偷一枚銅錢」就是一扇破窗,而張乖崖快準狠地解決了小吏,及時修理的破窗,立住了威嚴,保住了社會風氣這幢建築。
做人也是一樣,沒有底線,別人就會覺得「你連自己都不尊重,我為什麼要尊重你」。
堅守自己的底線,當你不敢、不想去修理破窗時,請在心裡默念這5句話:
1)我有說「不」的權利,我有拒絕的權利,沒必要為此感到愧疚。
2)我有向他人尋求幫助的權利,我有接受他人好意的權利,沒必要為此感到丟臉。
3)我要大聲表達我的訴求,說出我內心深處的想法。
4)我要勇敢站出來,為自己發聲,尊重自己,愛自己,照顧好自己的合法利益。
5)我就是我,我接受我現在的樣子,我不為自己感到羞愧。
「自控力」
人的失控,往往從一扇破窗開始。如果不及時修理,終有一天會讓你的生活脫離正軌。
我們每個人都有很多破窗,舉個小一點的例子:如果你住的地方很髒亂差,那麼這就是你的一扇破窗。
你起床後會疊好被子、整理床鋪嗎?你吃完飯,會及時把碗洗乾淨,把廚房收拾乾淨嗎?你多久掃一次地,多久拖一次地,多久洗一次衣服?
如果你住的地方不夠整潔,當你身處其中時,心情也會很煩躁、沮喪,久而久之你就索性給自己貼上了「邋遢」、「沒有希望」的標籤,生活態度也會越來越消極。
發生在我們身上任何一點不好的事情,都會影響我們的整體情緒,就如同一扇小小的破窗會毀了一幢建築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嚮往美好的,也都希望能夠嚴格要求自己,只是在通往美好的道路上,會有懶散、拖延等人性的弱點阻礙著。
保持「自控力」,自控力有兩層意思:1)儘量保證自己的窗戶不要破;2)如果破了,就控制自己不要失控,及時修補和止損,亡羊補牢為時未晚。
自己的窗戶要自己修,要積極主動地去修。比如每天早上起來,你沒有疊被子的習慣,那麼不妨告訴自己:疊被子是美好一天的開端,主動疊被子,看著整潔乾淨的床鋪,就能開啟一天的好心情。
沒有人是完美的,人的一生會出現非常多的破窗,有些破窗是我們始料未及的,有些破窗的存在連我們自己都不知道。
但是,對於那些你已經看到的、有辦法去修補的破窗就要積極主動地去修,至少你在嘗試著「自控」。
「自控力」其實並不容易,在自控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產生沮喪、放棄的衝動。這裡有3個小方法,有助於我們將自控堅持到底。
方法一,每一次小小的進步和成功,都是值得高興和鼓勵。自控這條路很難、很長,時不時地給自己打打氣。比如你在減肥,某天晚上,你特別想吃泡麵,但你忍住了,第二天起床,你就好好地誇獎自己。小小的進步和鼓勵能夠積累起來,讓你的自控力不斷變強。
方法二,遵循八十二十原則,就是抓大放小。不要把自己逼得太緊,覺得自己吃了一根泡麵,天就塌下來了。放寬心,自控這條路很長,即使偶爾小小地失控了,也不要過於放在心上。這是一場持久戰,心態很重要,要允許自己犯錯。
方法三,用心去感受自控帶來的美好和進步。比如以前你起床不疊被子,現在你有意識地讓自己去疊被子,疊完後不要著急離開房間,而是欣賞一下你的勞動成果,閉上眼深呼吸,用心體會整潔帶給你的賞心悅目和舒暢心情。下一次,當你起床後,你會不由自主地去疊被子,因為你想再一次體驗舒暢的心情。
結語:
今天,我們分析了「破窗效應」,試問:如果你是那幢建築,你有了一扇破窗,你會怎麼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