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大錯還不自知?了解「破窗效應」,不要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2020-12-23 茜家有熊娃

文丨茜媽(文章原創 ,版權歸本人所有,歡迎寶爸寶媽們轉發分享)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犯了錯是要受到懲罰的,但是只要你有悔改之心,那麼一切都還來得及。許多的小孩在犯了錯之後,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容易出現犯了錯之後不會去改正,小錯釀成大錯。

小甜現在還沒有到上幼兒園的年紀,她的父母本來想帶著她上早教課,可孩子不喜歡去,小甜的父母很寵溺孩子,孩子說不想去那就不讓她去。於是平時小甜在家裡都是奶奶照顧著,父母去上班。因為經常待在家裡,小甜沒事做就容易發脾氣,性格特別暴躁,奶奶給她餵飯,她就偏不吃,喜歡吃零食。

對於小甜的這些壞習慣,父母也不怎麼去理會,覺得孩子有她的自由·,管太多孩子肯定會不開心。然而有一次,讓小甜的父母都震驚了,小甜在家裡玩耍的時候,到了中午奶奶過來餵飯,小甜有點不開心,後來一生氣竟然直接打了奶奶,還咬了奶奶一口,都咬出血了。問她為什麼這麼做,她就說奶奶很煩。在不知不覺中,小甜竟然逐漸成了一個小惡魔,犯的錯誤也越來越大。

孩子為什麼會犯大錯?

1、父母的忽視

孩子對於什麼事情是錯誤的是不能去做的,他們心裡並不知道,孩子只會把這件事當作是惡作劇。除非父母及時地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不能犯錯,不然的話小錯就容易變成大錯。

比如孩子一開始可能只是和同學小吵小鬧,一旦沒有人制止了,他內心的小惡魔就會覺醒,促使著他去做出更加嚴重的行為,孩子這時再和別人發生衝突,他可能就會動手打別人。

2、到了反抗期

到了反抗期的時候,孩子自己本身就會變得很叛逆,不想服從自己的父母,也不願意聽別人的使喚。孩子會根據自己的意識去做事情,比如不服從父母的話,故意在外面玩很久才回家,這都是在試探著父母的底線,父母的底線放得越低,孩子的行為就會越大膽。

對於孩子犯錯這件事,父母要平靜看待,既不能孩子一犯錯就打孩子,也不能說視而不見,因為小的犯錯多了,容易引起「破窗效應」,小錯就會逐漸演變成大錯。

破窗效應是什麼?

破窗效應其實反應了人的一種心理,就是如果有一扇窗戶破了一個小洞,不及時的把這個小洞修補好,那麼窗戶就會越裂越大。孩子犯小錯,父母不注意,那麼就會引起孩子的「破窗效應」,小錯釀成大錯。

那父母該如何改掉孩子的壞習慣?

1、及時溝通

當看到孩子有咬手指,或者是別的壞習慣,有的父母他們可能就會直接忽略,認為這些壞習慣影響很小,沒有必要整天和孩子說,這樣也會引起孩子的反感沒有必要。一旦父母有這種思想,孩子的這些小小的壞習慣很快就會根深蒂固起來,繼而演變成更大的壞習慣。

因此只要發現了孩子有什麼不良的壞習慣,父母都應該及時的溝通。溝通不是說過去批評孩子一頓,要求他立即改正自己的錯誤,溝通是指父母要告訴孩子,為什麼這件事不應該做,對他有什麼影響,這其實運用的就是BIC反饋。

針對孩子的行為,說給孩子聽,這種行為會對他有什麼影響,接著說會帶來什麼嚴重的後果。不強迫孩子去改正,但是要告訴孩子嚴重性,如果強迫孩子改正也容易引起孩子的叛逆。

2、不打罵孩子

不要隨便打罵孩子,打罵教育是最不可取的一種教育方式,只會讓孩變得更加的叛逆,或者是變得自卑。要幫助孩子改掉壞習慣,不一定是要打罵才行的,還有很多別的方式。比如父母可以以身作則,做好一名榜樣,通過榜樣的力量來影響孩子。

3、培養好習慣

小的壞習慣會因為破窗效應變成大的壞習慣,而小的好習慣也會因為破窗效應,變成大的好習慣。孩子只要能夠養成一個好的習慣,逐漸他就會養成更多的好習慣。

如果覺得一個好的習慣很難養成,那麼父母可以把習慣拆分,拆分成孩子幾乎不費力氣就可以完成,等到孩子下意識每天都會去做這件事的時候,再來加大難度,最後一樣可以幫助孩子養成一個大的好習慣。

就比如運動這件事,孩子不能堅持每天運動,那父母就只要求他每天原地跳繩五次,這對於孩子來說幾乎是沒有挑戰的,既然沒有挑戰那麼就沒有理由拒絕,等到孩子養成了每天跳繩的習慣了,這時父母就可以和孩子說接下來你需要跳五分鐘,這時候孩子成功的機率會很大。

養成了好的習慣,孩子能夠從這個習慣中感受到更多能量,變得自信,漸漸地也就戒掉一些不良的習慣了。

本文由茜媽原創,歡迎關注,帶你一起長知識。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管教,當心「破窗效應」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別不信
    家長不知道的是,孩子犯的錯可能只是一點點小錯誤,但是正所謂「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當這些錯誤累積到一定程度,孩子身上的壞習慣也會越來越明顯,這時候要糾正就是一件非常難的事情。 所以,很多家長抱怨為什麼孩子總是有很多的不良習慣,怎麼說都已經聽不進去,大部分原因都是家長忽視了孩子的一點點小錯誤。
  • 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了解「破窗效應」,挽救孩子的未來
    其實家長只要了解破窗效應,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更多不好的行為。什麼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原本是犯罪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理論真正的意義是指:在環境中如果存在現象,並且被放任不管的話,就會誘導別人效仿,最後造成更加嚴重的結果,形成難以改變的壞習慣。
  • 教育慎防「破窗效應」,從小糾正孩子出現的缺點,才能健康成長
    有的家長覺得小孩子就應該順其自然,長大之後自己就會改正;有的家長認為如果小時候都不好好教育孩子,那麼孩子之後犯的錯誤只會越來越多。我的朋友小易最近就正在為這個問題煩惱,她家孩子本身就是調皮搗蛋、活潑好動的性格,所以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缺點。比如說孩子總是和班裡小朋友發生衝突、總是一言不合就開始鬧矛盾,每次都是小易對著那些小朋友道歉,但是她卻不批評自家孩子。
  • 你越用心,孩子越無能?多少父母掉進了斯坦福「破窗效應」的陷阱
    ,怎麼我家那個還是養成了一身臭毛病呢!」津巴多把停在治安差的小區的那輛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因為治安差、還「方便作案」,車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治安好的小區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他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僅過了幾個小時,車就被偷走了。這就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
  • 父母越上心,孩子越沒責任心?90%的家長要知道的「破窗效應」
    比如一棟房子有一兩個破掉的窗而不去修補,很可能會有破壞者破壞更多的窗戶或進屋行竊。一條街有些許紙屑,不久就會有更多的垃圾,因為最終人們會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在地上,這就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不僅應用在犯罪學中,還可以應用在教育中。兒子經常丟東西忘記帶東西,而我一直在後面收拾殘局,最後非但搞得自己筋疲力盡,孩子還養成了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這也是「破窗效應」的表現。
  • 史丹福大學的「破窗效應」:父母越用心孩子越沒出息?
    ,怎麼我家那個還是養成了一身臭毛病呢!」 「就連玩兒,他都能忘帶東西,去公園放風箏,結果光帶風箏不帶線……我一門心思盯著他,可這丟三落四的毛病還越來越嚴重了!」 大家一看就笑了,這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還是有很多家長注意不到,正是因為自己事事太用心,孩子才凡事不上心。
  • 為什麼好孩子越好、壞孩子卻難更正?「破窗效應」家長們需了解!
    2、心理 孩子們也是有自尊心和虛榮心的,他們經常聽到父母否定自己,會覺得父母不愛他,對他沒有任何的信心,從而導致心理發生改變。不僅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而且在面對其他孩子時,還會產生很大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確實比不上其他孩子,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產生極度的不自信。
  •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變本加厲地重複錯誤行為,很可能是父母的一次次忽視和包庇造成的,很多家長總是喜歡以「孩子還小」作為擋箭牌,縱容他們一次又一次犯錯,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直到父母發現窟窿變大時,才開始管教,此時已經是於事無補。
  • 教育心理學:不要讓孩子陷入「破窗效應」,否則孩子一生難以自信
    (記得點開上面的視頻,可以收看本節課精選片段)我在管教孩子的方法課裡,給大家講了一個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對你養育孩子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家長都不小心把孩子的人生搞成了這個實驗的糟糕結果。美國的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和一些研究人員,他們找來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一輛停在一個條件很好的小區裡,一輛停在一個條件特別差不太安全的小區裡。然後他把停在「差小區」的車的車牌給摘掉了,還把這輛車的頂棚打開。結果呢,不出幾個小時,那輛車就不見了,而那個「好小區」的車還在。
  • 教育法則四一破窗效應,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看完這個家長就明白了
    破窗效應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巴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兩輛一樣的車分別停放在富人區和窮人區,放在窮人區的那輛車在當天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富人區的那輛車,一星期後依然保持原樣,但他又把這輛車打爛了一塊車玻璃,不到半天時間,這輛放在富人區的車也被偷走了。
  • 孩子說謊之後家長們應該怎麼辦,「破窗效應」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所以當孩子出現第一錯誤時父母就要及時的糾正,如果第一次孩子得逞了,而父母還聽之任之,那就會出現類似破窗效應的現象,第一次沒有任何懲罰,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會認為這樣也沒什麼不可以。後期所犯的錯誤隨著年齡的增加也會越來越多。
  • 孩子把房間弄亂了,利用破窗教育,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這種情況或許現在已經成了很多父母們的煩惱,因為無論每次發多麼大的脾氣,對孩子進行多少次的教育,孩子依舊會犯這樣的錯誤,下一次還是會把房間弄得亂糟糟的。朵朵的媽媽每次見到這樣的場景都會非常的崩潰,所以每一次他都會忍不住像朵朵發脾氣,並且還三番五次的提醒朵朵下一次不能再犯這樣的錯誤。可是朵朵每次在聽我媽媽的批評以後,過不了幾天又會犯同樣的錯誤。朵朵的媽媽對於這種情況不僅非常的無奈,而且也很疑惑。
  • 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及時「補窗」
    孩子一開始以為自己的爸爸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三次一過家裡人都不幫忙了,孩子在經歷過了一次坐立難安的經驗以後,就學會自己收拾書包了。表叔說,「孩子的教育沒有小事,千裡之堤潰於蟻穴,說的就是同樣的道理。」這個道理我們在心理學上也稱之為破窗效應。
  • 白巖松:不希望孩子考第一名,父母善用「破窗效應」,孩子更優秀
    通過這個實驗,美國政治學家提出了「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好的東西會得到人們的用心呵護,但若是這東西出現了裂痕,人們往往會讓它變得更壞。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成長在好的環境中,他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若是成長在不好的環境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壞,因此周圍的環境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但是她會勸戒每一個剛進單位的年輕人,「你們還年輕,多學點東西,也可以多看看不同的世界。」佳姐跟年輕妹妹們回憶當初:「剛進公司時,巴不得有學不完的東西,現在也不想動了,連翻開一本書都沒有看下去的毅力了,坐不住了,也看不進去了。
  • 原來就這是:破窗效應
    01 你混的不好,可能源於「破窗效應」。 這就是「破窗效應」: 起先原本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如果不及時修正,問題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繼而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後果。 我之所以說這個理論和自律、成長有莫大的聯繫,原因就在此。
  • 孩子大毛病沒有小毛病不斷,怎麼改掉壞習慣?
    孩子吃飯吧唧嘴,孩子遇見熟人不打招呼,孩子出口沒禮貌…等等,這些一系列的壞毛病,你家的寶貝中招了嗎?如果中了不要焦慮,不要擔心,小編教你如何正確有效徹底的改掉孩子的壞習慣,為你培養出一個健康可愛,有禮貌的小寶貝。
  • 「爛蘋果定律」正在腐蝕著孩子,孩子的壞習慣會越來越多
    孩子如果一旦養成了壞習慣,想要改正是非常難的一件事情。很多家長都認為,孩子小時候不懂事,有些不好的習慣是正常的,等到以後懂事了,不好的習慣自然也沒有了。家長們可以回想一下,自己小的時候,有沒有什麼壞的習慣?
  • 【管理之道】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的「破窗效應」
    企業中可能誘發 「破窗效應」的因素 「破窗效應」是關於環境對人們心理造成的暗示性或誘導性影響的一種認識,這種現象不僅在社會管理中經常出現,在企業管理中同樣要謹防「破窗效應」的發生。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1你混的不好,可能源於「破窗效應」先來看看什麼是「破窗效應」。這就是「破窗效應」:起先原本只是一個小問題,但如果不及時修正,問題就會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繼而引發一系列更為嚴重的後果。我之所以說這個理論和自律、成長有莫大的聯繫,原因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