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及時「補窗」

2020-12-23 媽媽太不講理

如果你的孩子丟三落四你會怎麼做?

這個問題問家長,很多家長會說,「孩子網絡東西,哪有什麼辦法?肯定要大人去送啊,能送就要送,不然孩子上課沒書看,天冷沒衣服穿,不得遭罪嗎?」

通常來講,每當媽媽越勤勞,孩子忘性就會越大,這是因為家長在孩子發生忘記帶東西這件小事的時候沒有及時糾正孩子,孩子越長越大以後,這個缺點也跟著一起擴大了。

對於孩子忘記帶東西這件事情,我的表叔有一個完全相反的經驗。

表叔有一個小女兒,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忘記帶作業帶課本,孩子只能打電話回家請求家長幫忙。有一次除了表叔,其他家長都不在家,表叔接到了電話才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要家長幫忙。於是他和家裡的大人們說好,和孩子約法三章,只給自己的孩子送三次作業,過了三次以後就不可以再麻煩家長幫忙了。

孩子一開始以為自己的爸爸只是說說而已,沒想到三次一過家裡人都不幫忙了,孩子在經歷過了一次坐立難安的經驗以後,就學會自己收拾書包了。

表叔說,「孩子的教育沒有小事,千裡之堤潰於蟻穴,說的就是同樣的道理。」這個道理我們在心理學上也稱之為破窗效應。

破窗效應在教育中的使用

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辛巴杜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

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停在布朗克斯的那輛,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當天就被偷走了。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一個星期也無人理睬。後來,辛巴杜用錘子把那輛車的玻璃敲了個大洞。結果呢,僅僅過了幾個小時,它就不見了。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繁榮。

在教育這件事情上,我們和這輛破車有很多共同點。

孩子成長的時候有很多小事都是不可以忽略的,小時候沒改正的小毛病也會隨著自己的成長而變的有破壞性。

西方流傳的一首民謠:「丟失一個釘子,壞了一隻蹄鐵;壞了一隻蹄鐵,折了一匹戰馬;折了一匹戰馬,傷了一位騎士;傷了一位騎士,輸了一場戰鬥;輸了一場戰鬥,亡了一個帝國。」可見,一個微小的事件或變化,經過不斷演變放大,對其未來會造成極其巨大影響,或成為決定因素。

破窗效應帶給孩子「頹喪心理」

有錯誤不改,那麼孩子就會漸漸給這個錯誤讓道,降低自己的底線。孩子一開始的時候忘記了帶東西,這時候雖然自己的家長會責備自己,但是問題依舊可以解決。他們也不用為了自己的錯誤付出其他的代價,那麼孩子就會開始變得「沒有記性」。

一個國外的心理學者記錄下了自己的孩子在經歷破窗效應的一個長時間的心路歷程,開始,自己的小女兒被狗叫嚇到,其他人說,「原來你這個孩子害怕聲音啊。」

接著,孩子路過一條小溪,被打過來的一個水波嚇到,圍觀的大人說:「孩子你這麼害怕聲音啊。」

到最後,孩子在夜間必須要非常安靜才能夠入睡,否則一旦有聲音,孩子就會覺得「害怕」。

這是典型的頹喪心理,孩子在用消極的方式對抗自己的這種錯誤。沒有抵抗錯誤的勇氣,在孩子身上體現出來就是「破窗效應」。

頹喪心理會使孩子對自己的信任度降低,當你一直對孩子說:「你怎麼這麼沒記性?」孩子就會發自內心地覺得,自己是一個沒記性的人。當孩子再一次忘記了自己的東西忘記帶了,那麼他們就會再一次加強自己的這個「沒記性」的標籤。漸漸的,忘記的東西會越來越多,第一次是筆,第二次是書,接著有可能整個書包都忘記帶了。

既然窗戶破了,那麼家長就可以嘗試補一下孩子的窗戶

俗話說:源頭不清下流濁。

學習破窗效應的原理,就是要讓家長從小事抓起,注意孩子的小失誤,學會見微知著不能放縱孩子的錯誤。

首先,家長要會發現孩子的窗戶,究竟哪裡破了。

孩子的缺點不會是獨立出現的,往往在家長發現孩子身上有缺點的時候,孩子已經滿身都是缺點了。家長們不用著急想,這麼多缺點應該怎麼補,而是要想想哪一個缺點是目前位置對孩子危害最大的。

然後選擇對孩子影響最大的缺點修正。

當孩子同時有記性不好,愛亂花錢,喜歡玩遊戲不寫作業這三個毛病的時候,家長應該怎麼選呢?當然是選擇改正孩子的學習態度,很多家長會發現,當孩子對學習上心了,其他的很多缺點同時也改正了。孩子寫了作業,那麼就會記著自己明天上課的時候該帶什麼書了,花錢也沒有時間花了,遊戲打得也少了。

這是因為孩子一旦放棄了消極抵抗,那麼就會轉向積極的一面,不會再逃避問題,對自己的缺點視而不見。會自己批評自己,不會放任自己頹喪。

最後,及時給孩子反饋,有時候孩子需要的是家長的一個提醒,在事情還沒發生的時候有一個警鐘提醒孩子不要破罐子破摔,在要求孩子進步的時候也要給孩子及時的反饋。

結論:

中國古代有非常多的智慧的老祖宗,對於這種事情的認識一針見血,劉備就對自己孩子的教育的時候說過:「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可見,這種小習慣有大影響的理念是得到過廣泛認同的,家長在發現孩子有缺點的時候,要給孩子足夠的關愛,在孩子成長的時候才能夠提醒他們懸崖勒馬,補好自己的破窗。

相關焦點

  • 孩子犯錯不管教,當心「破窗效應」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別不信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小孩子犯錯是生活中常有的事情,有的家長會耐心糾正,幫助孩子吸取經驗教訓,爭取下一次不再犯同樣的錯誤;然而,有的家長卻以孩子還小為由,任由孩子繼續犯錯。
  • 墨菲定律之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後來看的東西多了,才發現破窗效應的應用遠遠不止在一個方面,我們生活中很多很多的地方都有,比如我們在小區門口或者公園的草坪上隱隱約約的能看見一條人踩出來的路;(想起什麼了嗎?世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孩子變本加厲地重複錯誤行為,很可能是父母的一次次忽視和包庇造成的,很多家長總是喜歡以「孩子還小」作為擋箭牌,縱容他們一次又一次犯錯,久而久之,他們越來越無視規矩,甚至在破壞規則的邊緣瘋狂地試探,直到父母發現窟窿變大時,才開始管教,此時已經是於事無補。
  • 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了解「破窗效應」,挽救孩子的未來
    其實家長只要了解破窗效應,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更多不好的行為。什麼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原本是犯罪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理論真正的意義是指:在環境中如果存在現象,並且被放任不管的話,就會誘導別人效仿,最後造成更加嚴重的結果,形成難以改變的壞習慣。
  • 父母越上心,孩子越沒責任心?90%的家長要知道的「破窗效應」
    一條街有些許紙屑,不久就會有更多的垃圾,因為最終人們會理所當然地將垃圾順手丟在地上,這就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不僅應用在犯罪學中,還可以應用在教育中。兒子經常丟東西忘記帶東西,而我一直在後面收拾殘局,最後非但搞得自己筋疲力盡,孩子還養成了丟三落四的壞習慣,這也是「破窗效應」的表現。
  •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歡迎來的餅哥英語的頻道,今天我們分享一個非常有用且地道的表達——「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這個短語的英文表達是: an ant may well destroy a whole dam 千裡之堤,潰於蟻穴
  • 「破窗效應」幫你扭轉乾坤!
    大家好,今天給大家分享一則心理學定律——破窗效應。首先,我們來學習一下什麼叫做「破窗效應」?「破窗效應」是指:一個房子如果窗戶破了且沒有人去修補,隔不久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的被人打破 ;一面牆,如果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布滿了亂七八糟、不堪入目的東西。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人會不好意思丟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遲疑的亂丟垃圾,絲毫不覺羞愧。
  • 【管理之道】企業管理中不可忽視的「破窗效應」
    而且,若後來仍無有效方法進行改進的話,則這一類活動的負面影響又會輻射到其它類型的活動中,形成「破窗效應」。 (4)對錯誤行為教育不及時 教育有效性的關鍵就在於及時、徹底、「一針見血」。
  • 教育慎防「破窗效應」,從小糾正孩子出現的缺點,才能健康成長
    文 | 小碧育兒心得(此文為原創 ,版權歸屬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本文約1829字,閱讀全文約需3分鐘)很多家長都會煩惱究竟應不應該阻止孩子的錯誤行為、應不應該糾正孩子出現的缺點。一個小時候接受不了輸的孩子在長大時會因為「破窗效應」變成一個爭強好勝的人;一個小時候偶爾撒謊的孩子在長大時會因為「破窗效應」變成一個滿口謊言的人。
  • 孩子說謊之後家長們應該怎麼辦,「破窗效應」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所以當孩子出現第一錯誤時父母就要及時的糾正,如果第一次孩子得逞了,而父母還聽之任之,那就會出現類似破窗效應的現象,第一次沒有任何懲罰,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會認為這樣也沒什麼不可以。後期所犯的錯誤隨著年齡的增加也會越來越多。
  • 身邊的心理學:破窗效應影響及其利用
    通俗地說,破窗效應,就是大家對一個已經破壞的公共財物或已經違反的遊戲規則,如果沒有人及時修復或糾正,則很可能,又有人繼續損壞或違反。二是任何一種不良現象的存在,都在傳遞著一種信息,這種信息會導致不良現象的無限擴展,同時必須高度警覺那些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對這種行為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就極有可能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 孩子犯大錯還不自知?了解「破窗效應」,不要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孩子為什麼會犯大錯?1、父母的忽視孩子對於什麼事情是錯誤的是不能去做的,他們心裡並不知道,孩子只會把這件事當作是惡作劇。除非父母及時地引導孩子,告訴孩子不能犯錯,不然的話小錯就容易變成大錯。對於孩子犯錯這件事,父母要平靜看待,既不能孩子一犯錯就打孩子,也不能說視而不見,因為小的犯錯多了,容易引起「破窗效應」,小錯就會逐漸演變成大錯。破窗效應是什麼?
  • 教育法則四一破窗效應,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看完這個家長就明白了
    破窗效應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巴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兩輛一樣的車分別停放在富人區和窮人區,放在窮人區的那輛車在當天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富人區的那輛車,一星期後依然保持原樣,但他又把這輛車打爛了一塊車玻璃,不到半天時間,這輛放在富人區的車也被偷走了。
  • 為什麼好孩子越好、壞孩子卻難更正?「破窗效應」家長們需了解!
    不僅會變得非常沒有安全感,而且在面對其他孩子時,還會產生很大的自卑心理,認為自己確實比不上其他孩子,從心理上否定自己,產生極度的不自信。 所以說,父母們不要再疑惑為什麼好孩子越好、壞孩子卻難更正了,可能孩子之所以變成這樣就是父母所造成的。 心理專家曾經提出過"破窗效應",並認為這可以極好地說明父母的態度對孩子未來所產生的影響力,如果想要孩子們越來越好,"破窗效應"家長需要了解一下。
  • 淺談社會心理學中的破窗理論
    這好比是一扇破碎沒有修理的窗戶,看起來是偶然的、個別的、輕微的「過錯」,如果人們對此不聞不問、熟視無睹、反應遲鈍或糾正不力,就會縱容更多的人「去打爛更多的窗戶玻璃」,從而會演變成「千裡之堤,潰於蟻穴」的惡果。
  • 破窗效應證明,最好不要和深愛過的人複合,無論對方多麼愛你
    破窗效應證明,和深愛過的人複合,並不明智01)、什麼是破窗效應?一棟建築有一扇玻璃被人打碎了,如果沒有及時修補好,那麼接下來就會有更多的人破壞者來砸這棟建築的玻璃。一面乾淨的牆被人為塗鴉,倘若塗鴉沒有被清理乾淨,那麼用不了多久,這面牆就會被各種亂七八糟的塗鴉覆蓋。
  • 你越用心,孩子越無能?多少父母掉進了斯坦福「破窗效應」的陷阱
    這就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也就是說,一樣東西如果遭到了破壞,且這個破壞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那麼周圍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受到前面那個破壞行為的縱容和示範,去模仿那個破壞行為。破窗效應不僅在犯罪學中被應用,像我朋友一開始覺得孩子做事不上心是小毛病,一直幫他解決,最後導致孩子沒記性的情況愈演愈烈,也是破窗效應的表現。
  • 史丹福大學的「破窗效應」:父母越用心孩子越沒出息?
    這就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 也就是說,一樣東西如果遭到了破壞,且這個破壞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那麼周圍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受到前面那個破壞行為的縱容和示範,去模仿那個破壞行為。
  • 你不知道的人類難以避免的十大心理效應之:破窗效應
    這樣的現象,其實是「破窗效應」。什麼是「破窗效應」呢?「破窗效應」是指環境中的不良現象如果被放任存在,會誘使人們仿效,甚至變本加厲。破窗效應的由來有一個有趣的故事。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久而久之,這些破窗戶就給人造成一種無序的感覺,結果在這種公眾麻木不仁的氛圍中,犯罪就會滋生、猖獗。
  • 千裡之堤為何潰於蟻穴,螞蟻究竟「何德何能」
    沒錯,一隻螞蟻是何等的渺小和勢單力薄,大自然中有太多的生物都比它強大,但是為什麼說千裡之堤,會潰於蟻穴呢?螞蟻為何擁有如此巨大的能量?大家一定聽說過螞蟻是這個世界上力氣最大的動物之一, 它們可以舉起重量為自己體重幾十到幾百倍的重物,但幾百倍重量也並沒有多重,這對於人類而言沒什麼,不至於破壞力這麼大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