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說謊之後家長們應該怎麼辦,「破窗效應」已經給了我們答案

2020-12-23 雨田育兒

孩子在不同年齡階段都可能會說謊,著名教育家艾克曼就指出,無論你如何教養孩子,他們遲早會對你說謊,孩子越大,謊言越高明,而且當說謊得逞又逃過處罰後,謊話就會越來越多。

所以當孩子出現第一錯誤時父母就要及時的糾正,如果第一次孩子得逞了,而父母還聽之任之,那就會出現類似破窗效應的現象,第一次沒有任何懲罰,那麼對於孩子來說可能就會認為這樣也沒什麼不可以。後期所犯的錯誤隨著年齡的增加也會越來越多。

破窗效應: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Philip Zimbardo)於1969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朗克斯區。他把車牌摘掉,把頂棚打開,結果記錄設備都還沒陳設好,停在紐約布朗克斯的跑車就已經出現第一組「破壞者」,並且想私吞這輛跑車。來來往往的不論開車或行走的路人,都停下來在這個拆除大賽中搶走車子上任何值錢的東西。緊接著重頭戲來了,一位「破壞者」在有系統地拆卸後,成功扒走這輛置於紐約的跑車。而放在帕洛阿爾託的那一輛,人們路過、開車經過它,看著它,整整一個星期,竟然沒有任何人對它「下手」。

每個孩子都可能犯錯,但父母的愛會使他們不忍心去辜負父母的厚望和信任,如果揭穿孩子謊言的方式不當,傷害了孩子的自尊,孩子也許從此就會破罐子破摔,認為一切都無所謂了,長此以往,後果不堪設想,因此,維護犯錯孩子的自尊,對幫助他們糾錯以及以後的成長,這個作用不可小覷。

那麼,當孩子說謊以後,如何去及時糾正有效引導而又不至於傷害到孩子的自尊呢?

一,要及時點破孩子的謊言。不管孩子處於哪個年齡階段,撒謊都是不對的,父母對此不可忽視,要及時給予孩子正確的引導,讓他明白,撒謊是不誠實的,人們都不喜歡撒謊的孩子。但只要認識到自己錯了並及時改正,就是好孩子。如果對孩子撒謊,不給予幹預,有可能會誤導孩子,他們會誤認為撒謊沒有什麼大不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在小事上撒謊,在大事上也撒謊。成人後有可能在學術上做人上都弄虛作假,後果不堪設想。

二、點撥要巧妙。父母意識到孩子在說謊,不要嚴厲批評,而要仔細分析孩子撒謊的原因,然後以朋友式的交流方式,小孩子認識到自己錯了,這樣有利於孩子自願改錯。

三、卸掉孩子的後顧之憂。發現孩子撒謊後,要給孩子提供一個寬鬆的環境來道明真相這就要求父母平時要給予孩子較為寬鬆的家庭環境,較為寬鬆的心態和空間,如果父母不是過分注重孩子的考試成績,孩子可能就會很誠實地去考試。

相關焦點

  • 孩子越來越叛逆?家長了解「破窗效應」,挽救孩子的未來
    其實家長只要了解破窗效應,就可以避免孩子出現更多不好的行為。什麼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原本是犯罪心理學的理論,這個理論真正的意義是指:在環境中如果存在現象,並且被放任不管的話,就會誘導別人效仿,最後造成更加嚴重的結果,形成難以改變的壞習慣。
  • 為什麼好孩子越好、壞孩子卻難更正?「破窗效應」家長們需了解!
    有些父母經常和外人討論孩子的問題,逢人就說:我們家孩子太調皮,每天都要被我罵上幾次。可能家長們只是隨口抱怨一下,但在孩子和其他人眼裡,就會變成"父母在給孩子下定義",而且這個定義還是負面的。
  • 父母越上心,孩子越沒責任心?90%的家長要知道的「破窗效應」
    可能孩子還沒有說什麼,就知道他們需要什麼,總是把東西都給準備好。但相關實驗卻並不建議家長們這樣「盡責」: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進行了一項實驗,他找來兩輛一模一樣的汽車,把其中的一輛停在加州帕洛阿爾託的中產階級社區,而另一輛停在相對雜亂的紐約布洛克斯區。
  • 破窗效應:千裡之堤潰於蟻穴,孩子犯錯時,家長應及時「補窗」
    表叔有一個小女兒,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經常忘記帶作業帶課本,孩子只能打電話回家請求家長幫忙。有一次除了表叔,其他家長都不在家,表叔接到了電話才發現自己的孩子經常丟三落四,要家長幫忙。於是他和家裡的大人們說好,和孩子約法三章,只給自己的孩子送三次作業,過了三次以後就不可以再麻煩家長幫忙了。
  • 孩子犯錯不管教,當心「破窗效應」讓孩子養成壞習慣,家長別不信
    「破窗效應」下,孩子可能會養成哪些不好的習慣? 1.缺乏責任心 在「破窗效應『下,孩子最容易缺乏責任心,除了意識不到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最主要的是會下意識地選擇逃避責任。
  • 教育慎防「破窗效應」,從小糾正孩子出現的缺點,才能健康成長
    有的家長覺得小孩子就應該順其自然,長大之後自己就會改正;有的家長認為如果小時候都不好好教育孩子,那麼孩子之後犯的錯誤只會越來越多。我的朋友小易最近就正在為這個問題煩惱,她家孩子本身就是調皮搗蛋、活潑好動的性格,所以孩子經常會出現一些小缺點。比如說孩子總是和班裡小朋友發生衝突、總是一言不合就開始鬧矛盾,每次都是小易對著那些小朋友道歉,但是她卻不批評自家孩子。
  • 你越用心,孩子越無能?多少父母掉進了斯坦福「破窗效應」的陷阱
    文 | 小步在家早教清華、斯坦福專家團隊,1089萬家庭的早教選擇,每天10分鐘,養出聰明寶寶前段時間我們收到了幾位家長的困擾——「你說我養孩子夠用心吧破窗效應不僅在犯罪學中被應用,像我朋友一開始覺得孩子做事不上心是小毛病,一直幫他解決,最後導致孩子沒記性的情況愈演愈烈,也是破窗效應的表現。
  • 教育法則四一破窗效應,孩子總是一錯再錯?看完這個家長就明白了
    一扇窗戶破了,沒有人去修補其它的窗戶也會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面牆出現一些塗鴉沒有清洗掉,很快的牆上就變得亂七八糟;一個很乾淨的地方;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現之後,人就會毫不猶疑地拋,絲毫不覺羞愧。破窗效應美國的心理學家詹巴斯曾經做過這樣一個實驗:他把兩輛一樣的車分別停放在富人區和窮人區,放在窮人區的那輛車在當天就被人偷走了;而放在富人區的那輛車,一星期後依然保持原樣,但他又把這輛車打爛了一塊車玻璃,不到半天時間,這輛放在富人區的車也被偷走了。
  • 史丹福大學的「破窗效應」:父母越用心孩子越沒出息?
    這就是犯罪學的一個理論——破窗效應。 也就是說,一樣東西如果遭到了破壞,且這個破壞沒有得到及時修復,那麼周圍的人就會不由自主受到前面那個破壞行為的縱容和示範,去模仿那個破壞行為。
  • 「破窗效應」告訴你:為什麼孩子犯錯一次後不糾正,會變本加厲
    案例樂樂是小區裡出了名的「小霸王」,有一次,他跟鄰居的孩子們搶玩滑梯,只想獨自霸佔,其中一個小孩子不願意,非要跟他作對,樂樂上來就打了對方小孩一巴掌,一陣「哇哇哇」哭聲傳出。雙方的媽媽聞聲趕來,在詢問原因後,樂樂媽誠懇地道歉,對方家長才不予追究。
  • 破窗效應:破罐子就這麼摔了?
    破窗效應也常常被應用再各種經濟學案例和場景中,與上一期的馬太效應相對應,放在中文語境中,我們常常稱之為「破罐子破摔」、「牆倒眾人推」。馬太效應強調的是「積累優勢」,要憑藉各種方式抓住各種機會做大做強,而破窗效應有些與之相反的意思,劣勢與漏洞同樣也會積累,一個罐子不小心成了破罐子,如果沒有及時處理,只會越來越破,最後也只能摔了了事。
  • 孩子犯大錯還不自知?了解「破窗效應」,不要讓孩子養成壞習慣
    許多的小孩在犯了錯之後,因為受到父母的影響,容易出現犯了錯之後不會去改正,小錯釀成大錯。小甜現在還沒有到上幼兒園的年紀,她的父母本來想帶著她上早教課,可孩子不喜歡去,小甜的父母很寵溺孩子,孩子說不想去那就不讓她去。於是平時小甜在家裡都是奶奶照顧著,父母去上班。
  • 第一扇破窗是什麼?《破窗效應》
    今天要向大家介紹的是「破窗效應」。破窗效應破窗效應來自於美國史丹福大學心理學家菲利普·津巴多於1969年進行的一項實驗。破窗效應以這項實驗為基礎,政治學家威爾遜和犯罪學家凱琳提出了一個「破窗效應」理論,認為:如果有人打壞了一幢建築物的窗戶玻璃,而這扇窗戶又得不到及時的維修,別人就可能受到某些示範性的縱容去打爛更多的窗戶
  • 教育心理學:不要讓孩子陷入「破窗效應」,否則孩子一生難以自信
    (記得點開上面的視頻,可以收看本節課精選片段)我在管教孩子的方法課裡,給大家講了一個心理學實驗。這個實驗對你養育孩子非常重要,因為很多家長都不小心把孩子的人生搞成了這個實驗的糟糕結果。但是下一步實驗是,他們把停在「好小區」的那輛車,津巴多用一個榔頭把玻璃上砸了一個大洞,我們再看結果。通過研究人員的暗中檢測,他發現人們對這輛車的態度開始莫名其妙不一樣了。
  • 白巖松:不希望孩子考第一名,父母善用「破窗效應」,孩子更優秀
    李玫瑾教授說過:「家庭教育非常關鍵,如果家庭教育出現了問題,那麼孩子就會活得非常辛苦,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他們的家長通常都是非常有計劃地,做事情乾淨利落有條理。」通過這個實驗,美國政治學家提出了「破窗理論」, 破窗理論是什麼呢?簡單來說,好的東西會得到人們的用心呵護,但若是這東西出現了裂痕,人們往往會讓它變得更壞。教育孩子也是如此,孩子成長在好的環境中,他會變得越來越優秀。若是成長在不好的環境中,孩子就會變得越來壞,因此周圍的環境對孩子是非常重要的。
  • 孩子學習情緒低怎麼辦?警惕孩子陷入「孤島效應」,越學越煩躁
    聽了聞聞媽的描述,我突然意識到,或許孩子已經受到了孤島效應帶來的消極影響。而這也就會導致孩子很容易跟別人產生矛盾和摩擦,進而影響到正常的人際交往。那麼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幫助孩子破解孤島效應呢?第二、主動尋求老師的幫助對於孩子來講,老師說的話,他是會比較聽從的,而當孩子們產生非常焦慮的情緒時,家長可以主動尋求老師們的幫助,讓老師和孩子能夠有進一步的直接溝通,來幫助孩子早日擺脫孤島效應。
  • 孩子把房間弄亂了,利用破窗教育,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這種情況或許現在已經成了很多父母們的煩惱,因為無論每次發多麼大的脾氣,對孩子進行多少次的教育,孩子依舊會犯這樣的錯誤,下一次還是會把房間弄得亂糟糟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們可以遵循這種破窗理論用更多具體的行為去科學地面對孩子的這種行為04利用破窗效應,培養孩子的創造力
  • 職場效應之:毛毛蟲效應、飛輪效應、破窗效應
    毛毛蟲效應——打破慣性、爭取創新是什麼科學家通過研究,把跟著前面的路線走的習慣稱之為「跟隨者」的習慣,把盲目跟從習慣和思維慣性而做出反應導致失敗結果的現象稱為「毛毛蟲效應」。惟渡職場理解當我們的工作遭遇挫折、遭遇瓶頸、陷入停頓時,應該努力需求其他的路徑,從別的方向去思考問題,也許會有不一樣的成功!
  • 孩子宅家等上學徹底放飛自己,背後原因是「破窗理論」
    直到現在快開學了,小婉才突然想起來,她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已經不再執行那個計劃,書本也只定格在她最初翻的那幾頁上。01.故事中的現象其實是破窗理論像小婉這樣的經歷,大家應該都有過。明明下定決心要完成一件事,卻總因為各種各樣的事情被打斷,最後計劃被擱淺,那件事也沒有再去動手做過。
  • 原來,這就是「破窗效應」
    對於明星來說,形象很重要,換做一般的明星,應該會放上幾張帥氣的硬照,告訴大家「哥帥著呢!」可黃曉明是個不走尋常路的boy,這不,他素顏發視頻,讓粉絲們看到自己最真實的樣子,還調侃道:「看了20多年了,辛苦大家繼續湊合著看吧。」為什麼黃曉明會做出這樣的舉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