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門診來了位二十出頭的年輕患者,瘦瘦高高,還在上大學。症狀是膝蓋痛,小夥子介紹完症狀後,立刻問我:「趙醫生,我這是不是跑步引起的?」我問他為什麼這麼覺得,他說自己經常跑步,在網上一查都說跑步傷膝蓋,就懷疑跑步是膝蓋痛的「真兇」!
這些年,喜歡鍛鍊的年輕的人逐漸多了起來,而跑步又是人們鍛鍊的首選。巧合的是,骨關節炎等引起膝關節疼痛的疾病也有日漸年輕化的趨勢,膝蓋疼痛的年輕人越來越多,所以有些人自然而然就把膝蓋痛和跑步聯繫在一起,認為跑步是造成年輕人膝蓋痛的「幕後真兇」。
大家為什麼愛跑步?跑步會造成膝蓋痛嗎?我們該如何正確跑步?帶著這些的問題,我們一起來探究一下跑步與膝關節痛的真實關係!
也許是身邊大腹便便的中年大叔見多了,年輕人不希望過些年也變成這樣,其中越來越多人喜歡上鍛鍊。堅持跑步,加入跑團,似乎已經成了很多年輕人的另一種潮流。那麼跑步,究竟能給年輕人帶來哪些好處呢?
隨著人們生活習慣和飲食結構的改變,膝蓋痛成為越來越多年輕人頭痛的問題。什麼30歲膝蓋就不行了?女子年紀輕輕為何膝關節老化?類似的問題數不勝數。而跑步損傷膝蓋的訊息更是鋪天蓋地。難道年輕人膝蓋痛,真的是跑步惹得禍?
①過度跑步損傷膝關節
從理論上來講,跑步是能夠對膝關節造成傷害的。但需要給這種跑步加一個定義,過度跑步。何為過度跑步,一種是一次性跑步時間太長,第二種是跑步頻率過高。在跑步愛好者的群體中,約有70%的跑步損傷表現為過度使用性損傷。
適當的跑步,一般對膝蓋不會造成大的損傷,相反通過對肌肉的鍛鍊,還能起到保護膝關節的作用。但如果過度跑步,肌肉處於疲勞狀態,失去了對膝蓋的保護作用,這時候半月板和關節軟骨受到擠壓,就可能引起膝關節損傷。
②正確跑步對骨骼關節大有好處
採用正確的跑步方法,有強健骨骼(增加骨骼密度)等益處,對骨折或者骨質疏鬆症,具有防止作用。國外有研究發現,跑步還能夠促進軟骨組織的生長,能保護我們的關節免受關節炎影響。而經常不鍛鍊,久坐的人群,反而更容易患膝關節骨關節炎。
所以,認為跑步會對膝蓋造成永久損傷就不敢跑步的人,要搞清楚的一點是,不正確的跑步方法才會造成這樣的危害,而根據自身情況選,適當地進行跑步訓練,對我們的身體大有好處。即使是我們的骨關節炎、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患者,我們也會鼓勵他們在病情穩定的時候,要積極進行適當的功能鍛鍊,對病情康復十分有益。
首先,我們要知道,並不是所有人群都適合跑步,有一些特殊的人群,或某些人在特殊的時期,要杜絕跑步,以免給身體造成難以承受的傷害。以下人群通常不適合跑步鍛鍊:
①年齡太小的兒童
學齡前期(3~7歲)的孩子,身高每年增長5~7cm,肌肉縱向發展,肌力差,強度大的長距離跑步容易使肌肉疲勞,影響肌肉正常發育,還會加重心肺負擔。如果一定要運動,10~15分鐘的晨跑或跳繩即可,循序漸進即可,以不累為宜。一般12歲的小朋友,每次跑步不應超過1000米。
②患有某些疾病的人
③女性有三個時期不宜跑步
④老年人跑步要注意這三點
①合適的量
我們對於自己身體能承受的運動量,一般都會有大概的把控。在進行跑步時,一定要有循序漸進的過程,逐漸加大運動量,以不累為標準。一次運動後,要留給肌肉和關節足夠的恢復時間,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量和運動頻次,避免累積勞累,和關節的慢性損傷。
②合適的鞋
「跑步可以什麼裝備都沒有,但唯獨不能沒有跑步鞋」。根據跑步的路段、個人的體重和跑步習慣,選擇一雙舒服的跑步鞋十分重要。很多人說自己不是專業的戶外跑步者,對鞋不用講究,這是錯誤的。具有良好的減震和穩定性的跑步鞋不僅穿著舒服,還能在跑步時對身體起保護作用。
③時機、地點和安全
哪些地方適合跑步呢?小區、綠地公園、健身房、操場都是適合跑步的地方。跑步的時間一般早晚為宜,要避開高溫或陰雨的天氣,空氣品質較差時也儘量避免戶外運動。需要提醒的是,在進行夜跑的時候,要選擇治安良好、車輛稀少的地區,要佩戴反光標識,聽音樂的要注意防撞摔,女性不要獨自進入偏僻路段。
④正確的姿勢
錯誤的跑步姿勢會導致關節更易受傷,跑步時一定要學習科學的跑步姿勢。頭與肩、臂與手、軀幹和髖、腰、大腿和膝、小腿和跟腱、腳跟和腳趾,都有各自的動作要領,這裡不一一贅述,大家可自行查看。不要覺得跑個步有這麼多講究,多講究一點,受傷的機率才少一點。
⑤減輕體重
體重對膝關節的影響巨大,有研究顯示,每增加1kg體重,膝關節承受的重量增加3kg,跑步時增加10kg。體重過大的人,膝關節承受的壓力倍增,長此以往膝關節的耐壓性降低,導致周圍的血管、神經、肌肉過度受壓,形成膝蓋痛。體重大的人,應根據自身狀況減少跑步量或不跑步,避免膝關節長期超負荷,造成慢性損傷。
看到這裡,你的膝關節疼痛是因為不健康的跑步造成的嗎?如果不是,那造成膝關節疼痛的「真兇」又在哪裡?通常膝關節痛,和以下這些原因有關:
①急性外傷
在運動時,如果有扭傷到膝關節、被人踢到或撞到、自己磕到等情況,就可能造成急性損傷,這種損傷可大可小。大部分急性損傷當時疼痛,一段時間後疼痛消失,但如果組織直接受到不可逆的損傷,很可能會為以後埋下伏筆。
②半月板、韌帶損傷
常由過度勞作、過量運動導致。經常從事負重工作、經常從事長期蹲著工作的工人,經常過度運動的運動員、體育鍛鍊愛好者是易發人群。
③骨關節炎
這種病症常見於中老年,女性偏多。尤其是60歲以上老年人,大多數都被修關節骨關節炎困擾。
④其他疾病
類風溼關節炎、痛風性關節炎等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滑膜炎等其他關節疾病,都可以引起膝關節疼痛,而且很多疾病的發病率都有明顯的上升趨勢。
當我們遭遇膝關節疼痛時,不要因為痛小能忍則忍,也不能簡單的自行買藥止痛。首先要做的,是到正規醫院找醫生診斷,通過專業的檢查找出疼痛的原因,針對原因展開治療或預防才是正確的做法。這一點常被忽視,這一點至關重要!
我們的膝蓋在不同的狀態,究竟承受多大的壓力?有這樣一組信息供參考:
因此,在生活中我們要避免這幾種姿勢,以免對膝關節造成傷害:
對於健康的人群,生活中這樣保護膝蓋:
如果已經出現膝蓋疼痛,請這樣保護膝關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