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寫作業,父(母)慈子孝。一寫作業,雞飛狗跳。」很多家庭對於輔導作業的心路歷程,都頗有感觸。
原以為,輔導作業是親子關係的「天敵」。看到一個姐姐輔導弟弟作業,兩個人都崩潰大哭的視頻後,才發現作業對於親情的「破壞力」真是大範圍的。
輔導作業是對家庭成員情緒管理能力的考驗
家長在輔導孩子寫作業的過程中,最頭疼的就是孩子寫得慢、不會寫的問題。
在耐心的教導無效後,家長情緒從無奈變為憤怒,孩子的情緒從不知所措變為恐懼,情緒爆發很難控制。
這時候,只要一方情緒失控,另一方也會隨即崩潰。
輔導作業容易影響到親子關係
輔導作業的過程中,家長若是忍不住嘮叨、甚至動怒,孩子很容易產生抵抗和厭煩的心理。
家長管得多、說得多,孩子就會煩得多。長此以往,對親子關係也是一個考驗。
輔導作業甚至會影響到夫妻之間的感情
若是只有一位家長輔導孩子,另一位總是不管不問,時間長了,夫妻二人之間也容易產生矛盾。
若是兩個在輔導孩子作業的教育理念不同,也容易因此產生分歧。
仔細想來,寫作業這件事明明是孩子自己的事,最後卻變成了能夠影響全家的「大事」。究竟如何才能避免這些,因為輔導作業引起的家庭困惑呢。
★首先,把作業「還給」孩子。
家長不要天天看著孩子寫作業,不過多幹涉,讓孩子對自己的作業負責。
對於低年級的孩子,家長可以在剛開始的時候,幫助孩子制定作業計劃。比如,回家後先寫作業,多長時間寫完。
讓孩子逐漸養成好習慣,能夠管理好自己的時間,儘快完成作業。
孩子在寫作業的時候,家長不要在旁邊盯著。可以在孩子寫完之後讓孩子自己先檢查一遍,然後家長幫忙檢查一遍。
當孩子習慣檢查作業後,家長就可以不用幫忙檢查了。
★其次,家長要放下自己的焦慮。
輔導作業最傷身體的,莫過於控制不住的怒火。家長要擺正心態,放下焦慮,允許孩子犯錯,給孩子改正的時間。
對孩子的要求不要太高,逐步提升要求,讓孩子慢慢進步。
當感覺自己的情緒快要控制不住時,家長可以選擇深呼吸,或者是自己冷靜一下,待情緒穩定下來以後,再去教育孩子。
在氣頭上教育孩子,不僅自己生氣,此時的教育也很難起到效果。
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讓他對自己的作業負責,家長少一些操心,家庭也多一些和睦。